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针灸笔记(七)

在《针灸大成》提到入针的方式,下针的时候,要病人咳嗽一声,咳嗽的同时就把针下去了,这是为了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下针的时候不会感觉很痛,因为古时候做的那个针很粗。

扎针是有原则的,首先要知道穴位的大概位置,要用手去摸皮肤的感觉,一般穴位绝对不会肌肉上面,穴位一定是在肌肉与肌肉之间,肌肉与筋旁边,摸上去有两条,就在缝隙上下针,绝对不会在肌肉上面,穴位都在两条肌肉中,或者是肌肉和骨之间,筋与筋之间,骨与筋之间。

穴位一定是在血管旁边或在筋和筋之间,筋和肌之间,筋与骨中间,绝对不会在骨上面,不要看到一个骨头,硬要戳进去。所以说,穴道一定在筋和骨之间,筋骨之间的穴位我们常碰到,像脚踝的地方,都是筋骨之间,不要直接扎在肌肉上面,也不要扎在骨头上面,也不要扎在筋上面。

当穴位位置找到以后,就用摸的,就知道哪个是正确的,针下进去就对了。

成人与幼儿有非常大的不同,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幼儿我们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单刺。

我们留针留20分钟,留针之后做补泻,像中风的病人,留20、30、、40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没关系。

起针的时候很重要,拔针的时候,把指头放在那里,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大概停个30秒,再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都没有。出针的方式,因针头很利,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会把血带上来。也不要一直用力拔出来。

小孩子用单刺,什么叫单刺?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根本不留针。小孩发烧感冒,拉肚子,下针效果很快。所以,小孩子不留针。

对幼儿的定义以十四岁做为标准,十四岁以下,单刺不留针,十四岁以上,就留针。下针的时候,叫病人采用卧姿。

针灸下针后,有一种现象就是晕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医有一句话叫“药不瞑眩疾弗缪”。这句话出自《后汉书》,所谓“药不瞑眩疾弗缪”,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这个治疗的效果就不是很好。

我们每次扎针以后,如果病人产生晕针的现象,起完针,病人会感觉效果很好,可是有一种晕针的现象,是因为病人的姿势不对。姿势不对会产生晕针,所以,我们要病人采取卧姿,让他躺下,扎针最好不要让他站着扎,或坐着扎,都容易晕针,躺着扎是最好的。

姿势不良,产生的晕针怎么处理?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急救方式,先下人中,会很痛。晕针叫病人不要怕,先叫病人平躺,将胸腔的扣子打开。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晕针不会死人的,从古至今,也没有因为晕针而死的。

如果你是很性急的人,不醒就十宣放血,脚趾头再放血,这样太过也不好。

针灸的常用型号:0.25×15、0.25×18 、0.25×25、0.25×30、0.25×40、0.25×50、0.25×60、0.25×75、0.35×15、0.35×18 、0.35×25、0.35×30、0.35×40、0.35×50、0.35×60、0.35×75,前面的数字为针的粗细,后面的数字为针的长度,15的为0.5寸针,25的为一寸针,40的为一寸半针,50的为两寸针,60的为两寸半针,75的为三寸针。针的粗细有几种规格,0.18、0.20、0.25、0.30、0.32、0.35,针越细,刺痛越轻,针越粗,刺痛感直强烈。当然现在0.35的针也是很细的了。现在的针都是一次性的了,还有套管,一拍针就进去了,进针相当的快,病人没感觉,针已经破皮而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穴位丈量方法及针刺深浅
靁打不動 | 人纪针灸笔记(二)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2)(转载)
针灸度量衡(针灸04)
针灸讲座(二)
针刺的深浅很重要,否则可能出大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