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节疼痛方剂大全(收集整理)


1、麻黄散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石膏3两(研),白术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汉防己2两,桑根白皮2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水。遍身肿满,骨节酸痛,恶风脚弱,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2枚、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2、酒煎附子煎

  【处方】大赭石1斤,荜茇2两,胡椒2两,附子2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积聚,风寒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喘嗽寒痰,痃癖痼冷,筋骨无力,百节酸疼,虚劳损败,阴汗泄精,腰肾久冷,心腹疼痛,下痢肠骨,呼吸少气,瘦悴异形,全不思食,身体大虚,五脏百病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3、追风散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尖)防风(去芦、叉)川芎(洗)白僵蚕(去丝、嘴,微炒)荆芥(去梗)石膏(煅、研)甘草(炙)各30克 白附子(炮)羌活(去芦,洗,锉)全蝎(去尾针,微炒)白芷 天南星(炮)天麻(去芦)地龙(去土,炙)各15克 乳香(研)草乌(炮,去皮,尖)没药(细研)雄黄(细研)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邪,清头目,利咽膈,化痰涎。治新久偏正头痛,头晕目眩,心悸烦热,百节酸疼,鼻塞声重,项背拘急,或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入好茶少许同调,食后及临睡前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4、黄耆益损汤

  【处方】人参(去芦),石斛(去根)甘草 黄耆(去芦)木香 白术 当归 正桂 茯苓 芍药 半夏 川芎 熟地黄(去土,酒炒)山药 五味子 牡丹皮(去骨)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锉为数。

  【功能主治】治诸虚不足,荣卫俱弱,五劳七伤,骨蒸潮热,腰背俱急,百节酸痛,夜多盗汗,心常惊惕,咽燥唇焦,嗜卧少力,肌肤瘦瘁,咳嗽多痰,咯唾血丝,寒热往来,颊赤神昏,全不用食,服热药则烦躁,进凉药则膈满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小麦50粒,乌梅1个煎。空腹时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八

5、黄耆丸

  【处方】黄耆 杜蒺藜 川楝子 茴香(炒)川乌(炮,去皮、脐)赤小豆 地龙(去土,炒)防风(去芦、叉)各30克 乌药6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温阳,祛风舒筋。治男子肾亏,虚风上攻,头面虚浮,耳内蝉鸣,头目昏眩,项背拘急;下注腰脚,脚膝生疮,行步艰难,筋脉拘挛,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节酸痛,腰腿冷痛,小便滑数,及风痹瘫痪,遍身顽麻。妇人血风,肢体痒痛,脚膝缓弱,起坐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6、黄耆丸

  【处方】黄耆1两(锉),白芍药2分,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3分,柏子仁3分,续断2分,芎2分,五味子半两,熟干地黄半两,牛膝3分(去苗),白术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肉苁蓉3分(酒洗,去皱皮,炙干),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沉香3分。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蓐劳。寒热进退,头痛目眩,百节酸疼,气力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

7、覆盆子丸

  【处方】覆盆子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黄耆(炙,锉)1两,五味子1两,补骨脂(炒)1两,乌药1两,石斛(去根)1两,泽泻1两,荜澄茄1两,沉香(锉)1两,巴戟天(去心)1两,熟干地黄(焙)1两半,芎3分,当归(切,焙)3分,赤芍药3分,山茱萸3分,菟丝子(酒浸3日,捣,焙)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顺脏气,补益下经。主元脏虚弱,脐腹(疒丂)痛,膝胫少力,百节酸疼,昏倦多睡,小便频浊,头眩痰唾,背脊拘急,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前温酒送下;米饮、盐汤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8、防风散

  【处方】厚朴2两(去皮,姜汁制),陈皮2两(去白),甘草2两(炙),藁本2两,独活3两,防风3两(去芦),桔梗(微炒)3两,苍术(于木臼内略杵去皮,却入布袋内打,净称)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时气,头痛壮热,恶风,百节酸疼,肩背拘急,面赤虚烦,声重咳嗽,寒热不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1大盏,煎7分,温服;沸汤点亦得。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一

9、川椒丸

  【处方】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茯苓3分,柏子仁3分,芎3分,人参(去芦头)3分,桂心3分,黄耆3分,干姜(炮,锉,去皮脐)3分,枸杞子3分,薯蓣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牛膝(去苗)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石斛(去根,锉)1两,熟干地黄1两,菟丝子(酒浸3日,焙干,别捣为末)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强元气,令人肥健。主虚劳羸瘦,食饮无味,百节酸疼,神思昏沉,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10、沉香和血丸

  【处方】当归(酒浸)1两,乌药(酒炒)1两,沉香(不见火)1两,玄胡索(炒)1两,白芷(酒炒)2钱,苍术(炒)2钱,枳实(炒)2钱,干姜(炮)2钱,小茴香(炒)2钱,川椒(炒,去目)2钱,乳香(研)2钱,没药(研)2钱,牡丹皮2钱,澄茄1钱,白芍药2两,艾叶4两(醋浸1宿,煮干为末,入前药)。

  【制法】上为末,好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羸,血气冲任脉不调,气不升降,饮食不消,聚为痰饮,头目昏眩,四肢倦怠,百节酸疼,子宫久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以醋汤送下;米饮亦可。

  【摘录】《袖珍》卷四

11、补肾熟干地黄散

  【处方】熟干地黄1两,五味子1两,桂心1两,当归1两(锉,微炒),白芍药1两,牛膝1两(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石斛1两(去根,锉),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茯苓1两,荜澄茄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沉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虚少气,腹胀腰疼,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饮食减少,面色萎黑,百节酸疼,日渐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

12、薄荷煎丸

  【处方】龙脑薄荷(取叶)10斤,防风(去苗)30两,川芎30两,桔梗50两,缩砂仁5两,甘草(炙)40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30丸。

  【功能主治】消风热,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主遍身麻痹,百节酸疼,头昏目眩,鼻塞脑痛,语言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或生隐疹,及肺热喉腥,脾热口甜,胆热口苦;又治鼻衄唾血,大小便出血,及伤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茶、酒任下。

  【摘录】《局方》卷一

13、巴戟圆

  【处方】良姜六两,紫金藤十六两,巴戟三两,青盐二两,肉桂(去粗皮)、吴茱萸,各四两。

  【炮制】上为末,酒糊为圆。

  【功能主治】补肾脏,暖丹田,兴阳道,减小便,填精益髓,驻颜润肌。治元气虚惫,面目黧黑,口干舌涩,梦想虚惊,眼中冷泪,耳作蝉鸣,腰胯沉重,百节酸疼,项筋紧急,背胛劳倦,阴汗盗汗,四肢无力。及治妇人子宫久冷,月脉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暖盐酒送下,盐汤亦得,日午、夜卧各一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4、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1两半,葛根1两,麦门冬2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自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心中愦愦,头闷目眩,四肢沉重,恶闻食气,好吃酸咸果实,多卧少起,3月4月皆多呕逆,百节酸疼,不得自举。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15、艾煎丸

  【处方】艾青5两,干姜2两,附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常服补血脏,解劳倦,止疼痛,消胀满,厚肌肉。主冲任久虚,血海冷惫,脐腹疼痛,月候不匀,四肢怠堕,百节酸疼,饮食进退,下脏虚鸣,及妊娠不牢,赤白带下,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胸膈满闷。

  早泄 遗精 小阴经 阳痿 月经不调 男科 妇科 生殖器 更多中医秘方 >>>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醋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六

16、芎芷香苏散

  【处方】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各90克 陈皮(去白)川芎 白芷各60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发热,头痛项强,百节酸痛;伤风咳嗽声重,鼻流清涕,腰背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21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管见大全良方》

17、金锁正元丹

  【处方】五倍子 茯苓(去皮)各250克 紫巴戟(去心)500克 补骨脂(酒浸,炒)500克 肉苁蓉(净洗,焙干)葫芦巴(炒)各500克 龙骨 朱砂(别研)各9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入研药令匀,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气不足,元脏虚弱,四肢倦怠,百节酸疼,头昏眩痛,目暗耳鸣,面色黄黑,鬓发脱落,头皮肿痒,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胸痞闷,绕脐切痛,膝胫酸疼,不能久立;或脚弱隐痛,步履艰难,腰背拘急,不能俯仰,腹痛气刺,两胁虚胀,水谷不消,大便不调,呕逆恶心,饮食减少,恍惚多忘;气促喘乏,夜多异梦,心忪盗汗,小便滑数,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18、急风散

  【处方】丹砂1两,草乌头3两(一半生用,一半以火烧存性,于米醋内淬令冷),麝香(研)1分,生乌豆(同草乌一处为末)1分。

  【制法】上为细末,都拌匀。

  【功能主治】现箭头;止血定痛。主年深日远,偏正头痛,肝脏久虚,血气衰弱,风毒之气上攻,头眩目晕,心忪烦热,百节酸痛,脑昏目痛,鼻塞身重,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及一切头风,妇人血风攻疰。

  【用法用量】方中生乌豆,《普济方》引作“生乌头”,《杂病源流犀烛》作“生黑丑”。

  【摘录】《局方》卷八(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19、八风丸

  【处方】滑石(细研)天麻(酒浸)各30克 龙脑(研)麝香(研)各0.3克 白姜蚕(微炒)白附子(炮)各15克 半夏(白矾制)60克 寒水石(火烧通赤,细研,水飞)25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细末,人已研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头晕目眩,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神情如醉,百节疼痛,耳啸蝉鸣,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后温荆芥汤或茶清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20、百神散

 【处方】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茵芋(炙)1两,踯躅1两,细辛(去苗叶)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菖蒲1两,甘草(炙)1两,石南叶1两,防风(去叉)2两,白术2两,独活(去芦头)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一切癞病,风瘙疮癣,遍身搔痒,百节疼痛,眉毛堕落,眦烂耳聋,四肢痹。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空心温酒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21、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川升麻3分,黄芩3分,知母1两,赤芍药1两,大青3分,石膏2两,栀子仁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6日,头痛壮热,百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豉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22、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苗)半两,芍药半两,知母(焙)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半两,木香半两,山栀子仁半两,升麻半两,大青半两,白芷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甘草(炙,锉)1分,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百节疼痛,壮热头疼。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23、柴胡汤

  【处方】柴胡8分,升麻6分,芍药6分,黄芩6分,甘草5分,石膏12分(碎,绵裹),生麦门冬6分(去心),葱白半分,香豉6合(绵裹),生姜6分,竹叶(切)1升(洗)。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后乍寒乍热,昏昏不省觉,胁下痛,百节骨痛,咳不能下食,及口舌干生疮。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2升5合,绞去滓,分温3服,服别相去如人行6-7里进1服。不吐不利愈。

  【注意】忌海藻、菘菜、热面、油腻。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引《广济方》

24、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2两,白术1两,白鲜皮2两,桂(去粗皮)1两3分,黄耆(锉)2两,薏苡仁(炒)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历节风,周身百节疼痛,腰脚痿弱。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25、黄芩汤

  【处方】黄芩、芍药、苦参、甘草、当归、蜀椒、甘松、猪胆2枚,青黛2两,雄黄2两,豉2两,东引桃根1两,葱白1两,盐1合,麝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疳湿。不能食,身转心热脚冷,百节疼痛。

  【用法用量】方中黄芩至甘松等七味用量原缺。

  【注意】七日忌冷、毒物;但是油腻、酱、乳、醋,三十日忌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三

26、麻黄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风四肢拘挛,百节疼痛,心烦,恶寒渐渐,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相去如人行5-7里再服。微汗即愈。病在四肢者,并为1次服。

  有热,加大黄2分(锉如麻豆,用醋炒令紫色);腹满,加枳壳2分(去瓤,麸炒);气逆,加人参2分;胁下悸满,加牡蛎灰2分;渴加栝楼根2分;素有寒,加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27、三黄汤

  【处方】麻黄3.5克 黄耆1.5克 黄芩2.2克独活3克 细辛1.5克

  【制法】上五味,嚼咀。

  【功能主治】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为两次服。一服小汗,再服大汗。

  心中热,加大黄1.5克;胀满,加枳实1克;气逆,加人参2.2克;心悸,加牡蛎2.2克;渴,加栝楼2.2克;先有寒,加八角附子2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引仲景

28、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2两,细辛2两,黄耆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3分,五加皮1两,赤芍药3分,独活1两,麻黄1两(去根节),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29、栀子仁汤

  【处方】栀子仁30克 柴胡45克(去苗)川升麻60克 黄芩60克 赤芍30克 大青30克 石膏60克 知母30克 甘草15克(炙赤,锉)杏仁6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阳毒伤寒,壮热,百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00毫升,入生姜4克,豉100粒,煎至12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六

30、没药散

  【处方】没药(研)15克 虎胫骨(酒炙)90克

  【制法】上二味,捣研为末。

  【功能主治】治历节风百节疼痛,昼夜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克,温酒调下,日三服,不计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经典摘录(1001---1200)
白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配方组成/做法/副作用
桂心散
系列方576
独活散
陈橘皮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