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掌握这个选书方法,能让你的阅读效率倍增

每到与阅读有关的节日,很多媒体就会做这样一个选题:请各自行业的大佬推荐一些书单。

推荐书目时很多大佬会说:读书是件很私人的事,自己列出的书单仅供参考。

以前我不太明白读书怎么是件很私人的事,从我个人的视角看出去,总以为自己认为的好书也会被别人喜欢。

但最近跟一些书友交流多了,发现大家对同一本书的评价真是各不相同。一些人对一本书评价极高,而另一些人却大呼看不下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阅读期待是否与现实相符

我们每个人阅读一本书前,都带着一定的阅读预期。不那么老练的读者,阅读预期会被书名以及书封上的宣传卖点所左右。

但有时你会发现,一本书的宣传给你制造的预期,并不符合这本书的现实。当这种落差产生时,你对这本书的评价便不会很高。

举个例子,刚上大学时,我就听说了《百年孤独》,很多人对它赞誉有加,俞敏洪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

我兴冲冲地从图书馆借回来一本,看着书封上“百年孤独”这么诗意的书名,以及推荐语中“魔幻现实主义”几个大字,我不禁期待:这大概是一个具有魔幻色彩的英雄冒险故事吧。

我怀着这种期待翻开书,看了几页后疑惑丛生:它好像跟我想象的不一样;再看几页觉得更不对劲,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却不太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书中尽是些奇奇怪怪的人、奇奇怪怪的事,也没有发生什么让人激动的故事情节。

我坚持着看了几十页便缴械投降,感觉自己上了当——这本书有什么好的!

后来,我看了马尔克斯的好几部小说,像《礼拜二午睡时刻》、《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等等。这些小说都很好看,它们让我恢复了对马尔克斯的良好印象,但《百年孤独》 我却一直没有再读过。

直到去年,我因出水痘在家休息一周。那一周里,我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他的自述《活着为了讲述》。这次,我不仅读得很过瘾,还确切地感知到这部小说为什么那么受赞誉。

为什么时隔几年,我对一本书的评价会如此不同呢?除了人生阅历的增加、审美品位的改变外,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把阅读期待调整到了更适合阅读这本书的位置。

所以,阅读前,我们都需要问自己,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并去搞清楚这本书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比如说,一个男生苦恼于如何追女生、如何谈恋爱,如果他去读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他必定会大失所望,因为这是一本讲道理的书而非传授技巧的书。

知识储备是否能支撑阅读这本书?

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同,会导致对一个作品的评价不同。读书是这样,听音乐、看电影也是这样。

以前段时间热播的综艺《乐队的夏天》就让我明白,乐理知识储备不同的人,听到的同一首歌是不一样的。

在一场改编赛中,痛仰乐队改编了王菲的一首《我愿意》,现场得分很低。乐迷中不乏这样的声音:痛仰的改编无高潮、太松散、没劲。我自己的感官体验也是这样。

但在专业点评环节,欧阳娜娜和张亚东从专业角度分析了痛仰的改编,指出他们降半音的操作以及电吉他的妙用,指出痛仰的每一处改编都基于歌曲本身做了最好的处理。

经他们一点评,我才明白痛仰改编中的专业性。我也意识到我这样的普通听众和专业音乐人之间的差别:普通听众听歌只凭感觉,他们判断一首歌好不好听,全看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能否挑起自己的情绪;但专业音乐人能够分析式聆听,他们听的是音乐里的“门道”。这就是不同的知识储备,所导致的人们对音乐的不同评价。

说回阅读,我自己还有另外一个例子:

有段时间我读《社会性动物》。这是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书籍,我读得兴致盎然。但当我将书中的知识点复述给我老公听时,他却听得意兴阑珊。之所以有这种差异,也与每个人知识储备不同有关。

我有社会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储备,这本书不仅唤起了我脑海中已有的知识,而且新知识与我已有的知识建立了连接。我阅读的过程,就好比将很多知识连点成线的过程。

如果我再阅读心理学领域其它书籍,则能够连线成网,形成一整套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还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我自然感到很兴奋。

而我老公,由于没有这个领域的知识储备,他阅读时就不能get到书中的亮点。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书?

以上,我从“阅读期待”和“知识储备”两个角度,讲了为什么不同人对同一本书的评价会有很大差别,其实是想说明一个观点:在阅读之前,挑选到适合自己的书十分重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挑选呢?

我有2点建议:

1、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并从目的出发选书

阅读目的可以分为以下3种:消遣,解决特定问题,纯粹求知。

  • 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

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适合挑选畅销小说、绘本、通俗科普等类型的书籍。这类书读着不费脑子,是工作、学习之余换换脑子的最佳读物。当然,“通俗”的定义也因人而异。对有些资深读者来说,《百年孤独》也可以供闲时消遣阅读。

  • 为解决特定问题而阅读

如果你阅读的目的是解决特定问题,那么,我有一个提示:阅读未必是最好的获取特定问题解决方案的途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书籍,尤其是某些领域的经典读物,它的优点是具有开创性、奠基性,但缺点是不具时效性。它们往往能够提供一套理论、思维方式和认知角度,但未必有对于当下的具体问题的解答。

以营销类书籍为例,比较经典的有《定位》、《影响力》、《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等,这些书都开创了一派方法论的先河,但在如今这个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书中提出的理论未必适用所有情境,书中介绍的案例也未必符合今日读者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取最新知识、最佳方法论,不如选择一些课程、资深人士分享经验的文章或者最新的研究论文。

但我并不是说读这类书就没有用,只是说,读这类书,从获取书本知识到实际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阅读的当下,你未必能完全明白书中的理论是什么意思,只有在实际应用中多留意具体情境,并在具体情境中将理论转化为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应用。

  • 纯粹求知的阅读

如果你阅读的目的是纯粹求知,那么,最好建立起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想要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如果我们从该领域中随便挑几本书看,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就仅仅是一个巨大森林中的几棵树、一个知识网络中的几个点。

如果想要见到这个领域的全貌,最好的方法是阅读该领域的基础书目。

什么是基础书目呢?

教材或者介绍该领域历史、渊源、知识流派的书籍,都属此类。

国外有很多教材写得都相对通俗、有趣,可以作为入门一个新领域的基础书目。比如心理学领域的《心理学与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比如社会学领域的《发现社会》、《社会学的邀请》,比如哲学领域的《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等等。

当然,虽说有些教材比较“通俗有趣”,但它们也不会通俗到流行小说的程度。所谓通俗,是指语言简练流畅、结构清晰、案例丰富,不仅介绍干巴巴的理论。但同时,这些书都有极高的信息密度,初学者需要慢慢理解和消化。

如果你阅读的目的是求知,那么就要主动克服阅读过程中的困难,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正如梁文道在《我读》里所写:

我在香港教课的时候经常布置一些功课作业,我发现很多学生遇到一些看不懂的书或文章就会说作者太糟糕,很差劲,写的东西根本看不懂。他们从来不去怀疑到底是作者写得糟还是自己的理解程度不够。如果是自己理解能力的问题就不应该躲避,应该想办法看懂它。所谓学习就是从不懂到懂的过程。

2、看评论、看作者、看目录

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选书。

选书最忌讳的,就是仅凭书名挑书,最好先挑选几本同一类型的书,再从读者评论、作者评价、目录内容索引等几个维度去精选最适合自己的。

  • 看评论

和卖书电商网站上的评论相比,我认为豆瓣的评分和评论更具有借鉴意义。因为豆瓣上汇集的资深读者比较多,评分相对公允。他们的评论也能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分析一本书与同类书相比的优缺点在哪里。通过这些评论,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一本书的侧重点,从而更精准地评估它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但看豆瓣评分时,需要注意一点:一本书的评分人数是否足够多。如果一本书评分高达9.0,但评分人数仅有三四十人,那就要当心了,有可能存在刷分现象,或者因为样本数不够多,不能准确体现这本书的水准。此时,最好多从作者背景、文字评论等角度去评估一下。

  • 看作者

作者的权威性是一本书最好的背书。

能够体现作者权威性的点有如下方面:学术背景、与书的主题相关的工作经历、之前的出版经历等。如果一个作者没有该领域的专业背书,那么最好慎选 TA 写的书。

  • 看目录

一个好的目录,基本上能反映一本书内容的全貌,社科类书籍尤其如此。

看目录,你就可以判断这本书是实操性的还是理论性的,是否有你最关心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反映一个学科领域的全貌。

结语

阅读预期和知识储备不同,决定了我们对同一本书的观感不同、阅读收获也不同。因此,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挑选合适的书籍至关重要。

根据消遣阅读、为解决特定问题而阅读、为求知而阅读这3种不同的阅读目的,我给出了不同的选书建议,并从看评论、看作者、看目录的角度,帮助你从同类型书籍中挑选最合适的那本。

阅读之前,做好选书的功课,能大大提升你的阅读效率、增加你的阅读收获。

以上,但愿对你有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智慧】书海觅“知音” ——闲话“择书要领”之一
冷知识 ‖ 还在一页页读书?你OUT了,看看“阅读达人”速成大法
这样读书才是最有效的——《高效能阅读》书评
简单三步找到适合自己读的书?
1、读书要有计划
人生要有目的的读书,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