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古专家:成都出土大量竹简 内含扁鹊失传医书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成都地铁三号线建设工地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考古专家分析,在出土的大量医书竹简中,其中部分有可能是失传已久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谢涛介绍,其中184支医简内容为《医马书》。另外736支医简可分为9部医书,除《五色脉诊》外,其他8部医书都没有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为《敝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

谢涛表示,从出土的医书分析,其中部分有可能是失传已久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如《敝昔医论》。负责此次简牍识读工作的荆州简牍研究所研究员武家璧指出,《敝昔医论》中的“敝昔”,与“扁鹊”同音通假,可能就是指脉诊法的创始人扁鹊。

在日前举行的专家论证会上,与会专家认为,此次发掘出土的汉医简中,基本没有巫术,这表明西汉早中期“医”与“巫”已经分家,标志中医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医简以前也有发现,但如此完整和系统化还是第一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认为,是否汉武帝前期是巫医不分,汉武帝后期告别巫术而医术独立发展,也许此次发现会是一个转折点,这将对中国医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和中浚认为,此次考古发现与中医学关系密切,出土的经脉、药方、症候等医简远远超过马王堆与张家山汉墓。天回医简《六十病方》与马王堆医简《五十二病方》同类,但病名和疗方不同,表明当时成都存在一个独立传播的医学派系,也进一步证实东汉时期广汉的涪翁、程高、郭玉等以脉诊为特色的中医学派是扁鹊学派的继承人。

“文献记载医家有三个流派,现传世文献只有一派了。上古的扁鹊应该是一个流派。”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中心主任李继明表示,现在还有很多关于中医源流的疑问,此次考古出土的资料或将改写中医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都天回镇出土上千件医简 医学价值远超马王堆(图)
失传两千年的扁鹊绝学再现成都,它到底“绝”在哪里
扁鹊医书出土有60个药方 首次发现兽医书
【独家视频】老官山汉墓——失传的扁鹊医书
四川出土一批汉简,考古发现令人不解:扁鹊并非虚构的神医?
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简是否为扁鹊经典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