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性延命录之一

养性延命录

夫禀气含灵 ,唯人为贵 ,人所贵者 , 盖贵为生。

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则竭,形大用则毙。

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服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

如恣意以耽声色,逸智而图富贵,得丧恒切于怀,躁挠未能自遣,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

余因止观微暇,聊复披览《养生要集》,其集乃钱彦,张湛,道林之徒,翟平,黄山之辈,咸是好事英奇,志在宝育。

或鸠集仙经真人寿考之规,或得采彭鏗老君长龄之术。

上自农,黄以来,下及魏,晋之际,但有益于养生及招损于后患,诸本先皆记录。

今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分为上下两卷,卷有三篇,号为《养性延命录》。

拟补助于有缘,冀凭缘以济物耳。

教诫篇第一 卷一

《神农经》曰,食谷者,智慧聪明,食石者,肥泽不老(谓练五石也)。

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气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是故食药者,与天相异,日月并列。

《混元道经》曰,谷神不死(河上公曰,谷,养也,能养神则不死,神为五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脏尽伤,则五神去)

是谓玄牝(言不死之道,在于玄牝,玄,天也,天于人为鼻,牝,地也,地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在心,五气清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滞,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雄也,出入于口,与地通,故口为牝也)。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根,原也,言鼻口之门,乃是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也)绵绵若存(鼻口呼吸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也)用之不勤(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

《混元道经》曰,出生(谓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故生也)入死(谓情欲入于胸臆,精散神惑,故死也)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生死之类,各有十三,谓之九窍四关也,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人之生世,动皆之死地十有三(人欲求生,动作反之,十有三之死地)。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也(所以动之死地者,以其求生之活之太厚也,远道反夭,妄行失纪)。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以其不犯上,十有三之死地也)。

《庄子,养生篇》曰,吾生也有涯(向秀曰,生之所禀,各有极也),而智也无涯(嵇康曰,夫不虑而欲,性之动也,识而发感,智之用也,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无余智,从感不求,倦而不已,故世之可患,恒在于智困,不在性动也)。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郭象曰,以有限之性,寻无趣之智,安得而不困哉),已而为智者,殆而已矣(向秀曰,已困于智矣,又为智以攻之者,又殆矣)。

《 庄子》曰,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向秀曰,生之所无以为者,性表之事也,张湛曰,生理自全,为分外所为,此是以有涯随无涯也),达命之情者,不务智之所无奈何(向秀曰,命尽而死者是,张湛曰,乘生顺之理,穷所禀分,岂智所知何也)

《列子》曰,少不勤行,壮不竟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

《列子》曰,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张湛曰,人与阴阳通气),和之与始,和之于终,静神灭想,生之道也(始终和,则神志不傲)

《混元妙真经》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固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

《黄老经玄示》曰,天道施化,与万物无穷,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转神施精,精竭故衰,形本生精,精生于神,不以生施,故能与天和德,不与神化,故能与道同式。

《玄示》曰,以形化者,尸解之类,神与形离,二者不惧,遂象飞鸟,入海为蛤,而随季秋,阴阳之气,生可冀也,以形化者,甚可畏也。

严君平《》老子指归》曰,游心于虚静,结志于微妙,委虑于无欲,归计于无为,故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

《大有经》曰,或疑者云,始同起于无外,终受气于阴阳,载形魄于天地,资生长于食息,而有愚有智,有强有弱,有寿有夭,天耶?人耶?

解者曰,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食有余,长而滋味不足,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始而胎气虚耗,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有余,壮而声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长全足,加之导养,年未可量。

《道机》曰,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泆无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

《河图帝视萌》曰,侮天时者凶,顺天时者吉,春夏乐山高处,秋冬居卑深藏,吉利多福,寿考无穷。

《洛书宝予命》曰,古人治病之方,和以醴泉,润以元气,药不辛不苦,甘甜多味,常能服之,津流五脏,系在心肺,终身无患。

《孔子家语》曰,食肉者,勇敢而悍(虎狼之类),食气者神明而寿(仙人灵龟是也),食谷者,智慧而夭(人也),不食者,不死而神(直任喘息而无思虑)。

《传》曰,杂食者,百病妖邪所钟,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年愈损焉。

太史公司马谈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神形早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形离别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乃圣人重之,夫养生之道,有都领大归,未能具其会者,但思每与俗反,则暗践胜辙,获过半之功矣,有心之徒,可不察欤。

《小有经》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惛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

无多者,几乎真人,大计奢懒者寿,悭勤者夭,放散劬悋之异也。

田夫寿,膏梁夭,嗜欲少多之验也,处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务繁简之殊也,故俗人竟利,道士罕营。

胡昭曰,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鼻不欲向膻腥之气,口不欲尝毒刺之味,心不欲谋欺诈之事,此辱神损寿,又居常而叹息,晨夜而吟啸,干正来邪也,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少心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此则啬神之一术也。

《黄庭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名曰饮食自然,自然者,则是华池,华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之而不饥也。

《老君尹氏内解》曰,唾者,凑为醴泉,聚为玉浆,沉为华池,散为精浮,降为甘露,故口为华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溉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支节毛发,宗之而生也。

《中经》曰,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然静易御,躁难将,尽顺养之易者,则静亦可养,躁亦可养。

韩融元长曰,酒者,五谷之华,味之至也,亦能损人,然美物难将而易过,养性所宜慎之。

邵仲湛曰,五谷充肌体而不能益寿,百药疗疾延年而不甘口,甘口充饥者,俗人所珍,苦口延年者。道士之所宝。

《素问》曰,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谓血气犹盛也),今时之人,年始半百动作皆衰也,时世异耶,将人之失耶。

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房中交接之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不妄劳作,古能神与形俱,尽终其天命,寿过百岁。

今时之人则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游于阴阳,生活起居,无节无度,故半百而衰也。

老君曰,人生大期,百年为限,节护之者,可至千岁,如膏之用,小炷与大耳。

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烦而我少记,众人悸暴而我不怒。

不以人事累意,不修仕禄之业,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

无谓幽幂,天知人情,无谓暗味,神见人形

心言小语,鬼闻人声,犯禁满千,地收人形。

人为阳善,吉人报之,人为阴善,鬼神报之,人为阳恶,贼人治之,人为阴恶,鬼神治之,故天下欺人依以影,地不欺人依以响。

老君曰,人修善积德而遇其凶祸者,受先人之余秧也,犯禁为恶而遇其福者,蒙先人之余福也。《名医叙病论》曰,世人不终耆寿,咸多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筋肉,血气将无,经脉便雍,肉里空疏,唯招蛊疾,正气日衰,邪气日盛矣。

不异举沧波以注爝火,颓华岭而断涓流,语其易也,甚于兹矣。

彭祖曰,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声,不思色,不思胜,不思负,不思失,不思得,不思荣,不思辱,心不劳,形不极,常导引纳气胎息尔,可得千岁,欲长生无限者,当服上药。

仲长统曰,荡六情五性,有心而不以之思,有口而不以之言,有体而不以之安,安之而能迁,乐之而不爱,以之图之,不知日之益也,不知物之易也,其彭祖,老聃庶几,不然,彼何为于人者同类,而与人者异寿。

陈纪元方曰,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叨(多则切伤,少则增益)。

张湛云,凡脱贵势者,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死亡(非妖祸外侵,直由冰炭内煎,则自崩伤中呕血也),始富后贫,虽不中邪,皮焦筋出,委痹为挛(贫富之于人,利害犹于权势,故疴疹损于形骸而已),动胜寒,静胜热,能动能静,所以长生,精气清净,乃与道和。

《庄子》曰,真人其寝不梦。

《慎子》云,昼无事者,夜不梦,张道人年百数十,甚翘壮也,云,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做,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饮食,莫大沉醉,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仙经》曰,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风邪者,皆由恣意极情,不知自惜,故虚损生也,辟如枯朽之木,遇风即折,将崩之岸,值水先颓,今若不能服药,但知爱精节情,亦得一二百年寿也。

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过此已往,义可备焉。

青牛道士言,人不欲使乐,乐人不寿,但当莫强健使力所不任,举重引强,掘地苦作,倦而不息,以致筋骨疲竭耳。

然于劳苦,胜于逸乐也,能从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于导引无异也,夫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者,以其劳动数故也。

饱食不用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不尔,使人得积聚不消之疾,及手足痹蹶,面目黧皯必损年寿也。

皇甫隆问青牛道士(青牛道士姓封,字君达)其养性法则可施用。

大略云,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武帝行之有效。

彭祖曰,人之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理,常寿之一百二十岁,不得此者,皆伤之也,小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复微加药物,可得四百八十岁(嵇康亦云,导养得理,上可寿千岁,下可寿百年)

彭祖曰,养寿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

彭祖曰,重衣厚褥,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厚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病,美色妖丽,嫔妾盈房,以致虚损之祸,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惑,驰骋游观,戈猎原野,以致发狂之失,谋得战胜,兼弱取乱,以致骄逸之败,盖圣贤或失其理也,然养生之具,譬犹水火不可失适,反为害耳。

彭祖曰,人不知道,径服药损伤,血气不足,肉理空琉,髓脑不实,内已先病,故为外物所犯,风寒酒色以发之耳,若本充实,岂有病乎。

仙人曰,罪莫大于淫,祸莫大于贪,咎莫大于馋,此三者,祸之车,小则危身,大则危家。

若欲延年少病者诫,勿施精命夭残,勿大温消骨髓,勿大寒伤肌肉,勿咳唾伤肥液,勿卒呼惊魂魄,勿久泣神悲戚,勿恚怒神不乐,勿念内志恍惚,能行此道,可以长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性延命录 序
《养性延命录》教诚篇第一
陶弘景养生法宝《养性延命录》之教戒篇第一
教戒篇第一
道医学堂丨《养性延命录》节选
养性延命录(中国性学文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