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国师姚广孝墓和常乐寺

X


房山的崇青水库又叫青龙湖。环湖地带,山水之间,景色秀丽。水库东北的常乐寺村东侧就是明成祖重要谋臣姚广孝的墓园。喜欢明史的人都知道,这位法号道衍和尚本名姚广孝,在其出谋划策和大力推动下,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推翻侄子建文帝,开辟永乐朝的一番事业,改写了明朝的历史走向。在元大都后,北京能再次成为首都,和他密不可分。这位大和尚临终前从老家苏州特意回到北京面见朱棣,回忆一起战斗过的岁月。不久去世,时年八十四,葬仪级别很高。墓园上当年也曾有各类地面建筑,岁月流逝,现在只能看到神道碑和墓塔,幸运的是这两处至今保存尚好。




墓塔前所立明成祖朱棣亲笔的姚广孝神道碑
,文字写于姚去世的同年,即永乐十六年(1418年),立碑时间在宣德元年(1426年)。高4米,宽1.1米,厚0.33米。螭首龟趺,碑文由朱棣亲自撰文题写。明代皇帝御笔的神道碑寥寥无几,其中就有徐达和姚广孝。可见姚的地位之尊。御制神道碑首题:“御制赠推忠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荣国公谥恭靖姚广孝神道碑铭”,碑额上篆书“御制荣国公神道碑”8字。碑文内容达1000多字,以皇帝的口吻给予姚极其崇高的政治评价,这样的礼遇当时无出其右。“推忠辅国协谋宣力”的评价恰到好处,清晰的点明了姚广孝在当时朝野的重大作用。在协助永乐得到帝位以后,他还长期做皇子皇孙的老师,朱棣子仁宗、孙宣宗的治国思路、道德理念都深受其影响。同时姚还负责《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当时重点书籍的监修工作,对传统文化积累也做出很大贡献。






这么重要的大人物的葬礼肯定不能含糊,绝对要显示当时的朝廷重视程度。姚是出家人,其葬俗也是兼采僧俗。尸体火化后建塔为纪。在神道碑后应该有若干对石像生。现在看,神道碑和墓塔不在一条南北轴线上。
坐落在一个四方平台上的墓塔四周早已经是连片的庄稼地。砖塔坐北朝南,八角九层密檐式,通高33米。基座上两层八角须弥座。塔座束腰上浮雕寿字和菊花、莲花和西番莲等造型图案,保存下来的部分雕刻还很精细。三层外仰莲瓣上的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隐作隔扇假门,四侧面雕仿木棂假窗。正面门楣上曾嵌方石,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现已不存。塔身以上的九层叠涩檐各角上都曾悬铜铃,风吹过的铃声一定很是悦耳。莲花形刹底座仰莲托起球形葫芦形状的铁刹身,刹杆上串相轮、圆光、仰月和宝珠,铁刹由八条铁链固定在各个檐角上。本月,姚广孝墓塔晋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对这一名人墓地标志来说,其历史意义远超塔自身的艺术审美价值。
墓园的地理位置当时肯定经过仔细筛选而定。墓塔四周没有其他建筑物,一派田园风光。在北面西山支脉的衬托下,姚广孝墓塔显得匀称秀气,给人神清气爽之感。


露天的门洞

墓塔西侧过一小桥,对面的村子就是常乐寺村。看这名字就知道来历了——村中有座叫常乐寺的寺院。
村外是一圈高大的围墙。我们从开辟出的东门进村。村周围的这道墙中间大多是鹅卵石,外面砌青条石。估计是从村外小河里就地取材。村子不大,进东门可以直接望到西门。两座门的上的屋顶已塌,都露天了,只剩下劵门。门洞有3米长,也就是围墙的厚度。城门上还能依稀辨认出对联文字。东门上书:纯忠万禩名禋永世德千秋带礪长,横批:凤诏旌忠;西门上书:浴日丰功垂宇宙凌云正气壮山河,横批:鸿猷翼圣。这“世德千秋”、“功垂宇宙”、“气壮山河”的评价让人想起大跃进和文革口号来,竟如出一辙。能得到如此高评价的人,肯定对国家立过大功。不过这和国师姚广孝还真没啥关系。有文史学者考证出这位高人是明晚期的一位司礼太监王安。王公公曾拥戴光宗和熹宗皇帝继位,风光一时。明熹宗就是崇祯皇帝的哥哥天启皇帝,据说木工活超级好,要是主持修缮古建或许真是把好手,可惜生错了人家。明代的司礼太监在宦官二十四衙中权力最大。不过天启皇帝更信任权阉魏忠贤,王安后来竟被魏害死。崇祯上台为其平反,这些美誉石刻应是当时所作。村内东西街北侧就是常乐寺。《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十二京畿房山县三》引《明一统志》:“原圣冈在卢沟桥西二十里,北有姚少师塔,塔前有御制碑文,右为长罗寺,司礼监太监王安墓在其后北”。从此可见常乐寺的寺名变化。现在寺北树林中有两座宝顶,一座高3.5米,直径4米;一座高4.5米,直径5.1米。其中之一或是王安的墓。据说这里曾出土万历年间墓志,题“皇明乾清宫管事、提督宫内两司房兼掌尚衣监太监信吾王公志铭”。墓志中的王公王之佐不知道和王安是否有关。两墓均已被盗过。




现在的常乐寺只有两进院、三大殿以及东西厢房。山门殿和天王殿合一,无梁殿歇山顶面阔三间,长约9.3米,进深5.2米,汉白玉劵门窗。中殿是新修的,歇山顶面阔三间,前有廊。后殿大雄宝殿三间,硬山大脊。和窦店的弘恩寺类似,大雄宝殿的硬山顶或许是后期改建的。东西厢房也是新修的。据说寺院的维修费用都是住持和尚化缘而来,由于资金问题,工程好像停顿了。院里放置着若干大木料。
殿前有月台,台前残存明成化碑《表扬飞来塔记》一通。还有已经不全的石碑2段。据说常乐寺始于金寿昌年间,明弘治时太监刘山等人施舍颇多,香火兴旺。而飞来塔当地传说一夜飞来,是座辽阿育王塔。塔在大雄宝殿背后,早被拆除。地上有一些残石构件。现在原地正在施工,搭起一座木构八角亭。北侧树林深处有上文说到的两座宝顶。在寺里可以看到,现在凌乱的寺院外仍然有两圈高大围墙环绕,部分段落保存完好。这一带在明代和太监活动密切相关,也有人认为这围墙和王安的墓有关。也可能此地是前寺后墓的形式。
常乐寺不大,文物价值谈不上多高,在各地,这类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很多。如何保护和利用是一大课题。总的来说,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一致的。如果和某些文物一样,“保护”起来不能让普通人参观,这样的文物还能起到多少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呢。让文物和人建立起正常的互动联系,才是关键。
走出寺门,村里不少民房都在加盖,有的修建了二、三层,看来这里的出租屋很多。如今普通的常乐寺村,在明朝一定发生过很多事,姚广孝、刘山、王安等人的事是目前我们知道的,还有更多未知隐藏在村子里,或许会在未来某个时间为我们再现一段大明时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三古建 湖畔一小村
姚广孝墓塔
姚广孝墓塔及常乐寺游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姚广孝墓塔
明太子少师姚广孝神道碑碑文之迷
姚广孝——明成祖的大谋士,死后原来埋在了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