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翻开潮州歌册,耳边常回荡着先慈的歌声
   发表于: 2015-03-05 18:26

                                         

                                                   先慈邱殷琴

先慈姓邱,讳殷琴,字若兰{1920—1983},今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英乔村人。家境尚可,属农耕大户,有耕地三十多亩,犁耙水车俱全。在养男读书,养女喂猪的时代里,她却有机遇开蒙受教,算得上是小小的耕读人家哩。

 英乔村始创于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村名取自“英才拔萃,乔木增高”之意,是邱姓聚族而居的小村落,至改革开放初期的19877月,官方统计,全村仅173户,832人。母亲读书那个年代,估计应少于这个数字。这么小的村落,在当时只能办私塾,各年级在一个大厅里分组施教,或听课或自习和做作业。

利用自宅创办私塾的这户富裕人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成片的院落,高耸的碉楼里,夜晚有人持枪守护。他们自架电话线路,与一两公里外玉窖集市自家开的商铺沟通。据说,这家人在潮州和汕头还有大商行,甚至已有小轿车哩!

七岁蒙童,母亲便进私塾,正衣冠、行大礼拜过孔子像。然后,塾师、前清遗老邱秀才为其开笔破蒙,再以《弟子规》里圣人的教诲简要地训蒙,这便是开蒙仪式。

此后数年,先诵读《弟子规》,继而学“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或加《千家诗》},再研读《幼学故事琼林》、《商务尺牍》及《新文库》等。

私塾除这户富家子弟就读外,还招收乡里少数子弟。据母亲说,私塾里只有两名女生,即我母亲及富家的千金邱淑兰。她俩同年入学,所起的字,均有个兰字{淑兰和若兰},是塾师邱秀才帮起的。邱秀才学识渊博,教育有方,他教出的学生邱玉浦{记得是邱淑兰之弟},后来成为北京工业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后移居美国。

私塾还从汕头新式学校聘请一位女先生{那时习惯称教师为先生}教音乐、图画、体育及手工{包括女红},旧时这几门课程合称为四科。英文、国语注音字母{也称注音符号},如ㄅㄆㄇㄈ}也由女先生来教。母亲学过的课本,还有邱秀才亲笔写的毛笔揩书“纸库字”{临摹范本},以及女先生的示范剪纸作品大都保存下来。

有机会接受严格的教育,使母亲知书达礼,有别于一般无文化的家庭妇女。日常生活中,她常针对性的引用名言典句,或者讲述圣贤故事来教育我们几个子女,有时则吟诵唐诗宋词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邻里收到番批{华侨汇款附带的书信},也请母亲用文言文写回复。房屋租赁或典当及一般的商务契约,她也可帮写。喜庆用的剪纸,也常帮人操刀,无论人物动物,花鸟虫鱼,均能随手剪成。那个时代农村识字的妇女极少,像母亲这样有多方面学识和特长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至于唱潮州方言俗曲唱本——潮州歌册,则是经常的事。除常在我们族内的大夫第厅堂为绣花姑娘、媳妇及婶姆说唱外,偶尔也应邀到别处唱,如英乔村嫁后陇村源记内的如叶姑和西厝的秀清姨等几家,每逢她们借到未听过的歌册,总要上门来约母亲去唱给大家听。

              


                             先慈留下的潮州歌册大都失散,仅存一些残卷 。
 

就我在母亲身旁听过的歌册,记得有《新造玉如意》、《罗通扫北全歌》、《新造双太子》及《秦世美全歌》等。此外,还有许多常叫俗名的歌册,如《射锦袍》{或叫《孟丽君招亲》}《狄青取真旗假旗》、《风流才子吴瑞朋》{或叫《弹烛}等。粗略估计,母亲几十年唱过的潮州歌册,应该不少于两百部,听过她唱歌的人,数字更是不可估量,说她唱歌名闻乡里,一点也不夸张哩!

母亲也讲过她外家的趣闻轶事给我们子女听,她祖父是位喜欢结交四方朋友的豪爽人。他在村旁自家的池塘里搭建个凉棚,闲暇时在那里饮茶和看“古传”{章回小说等}。那些走江湖的拳师和看病卖药郎中,过往时常在凉棚投宿。拳师教授一些武术套路给他。故祖父略懂武术,夜间在牛间看守耕牛,以双刀当枕头,还在门顶横置暗藏一根棍棒,以防不测。祖父还从郎中那里学来一些医跌打损伤及其他常见病的医术,亲自用毛笔绘些骨络和经络图,抄录诊病要领和验方等。临终时,他把一套两本医书传给我母亲{其中一本后被我姨母次子借去没归还,家中仍存一本}。母亲后来从中学到一些对付家居小病痛的方法。

旧时,饮潮州工夫茶没当今这样普遍,一般只有殷实或儒雅人家才有闲心和条件品茶。母亲说,她从小习惯早晨未吃早餐先饮工夫茶,这主要是服侍她祖母养成的习惯,因祖母每天必饮早茶。

1949年解放之前几年,母亲外家先后有三位长辈去世,开销很大,加上她父亲并非勤俭持家之人,家道随即中落。临解放时,象征耕种大户的耕牛、水车也没有啦。母亲透露,一次,她外家的大水牛下池塘泡凉消暑时不愿起来,她二弟捡了半个“灰涂角”砸过去,想赶牛上来。不料,砸断了牛的脊梁骨,无法拉犁耙,只好卖给人屠宰。至解放时,耕地所存极少,大型农具基本没有,划阶级成分已是中农啦。不久,母亲的四弟参军入伍,成分改为贫民。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我称为四舅父邱建镇,刚解放就当兵,部队一度就驻扎在我们后陇村甲一公祠,一年后复员回家务农。很快,美国、中国等分别卷入朝鲜半岛上的民族内战,他又重返部队,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又参加青海剿匪、西藏平叛及改革开放前夕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终于成长为身经百战的团级指挥员。我也是自卫还击战的参战者。战后,我借调到北京工作一段时间,返回广西桂林部队驻地的归途中,绕道到河南焦作某部拜访他,一起畅谈还击战的体会。去年,他已病故啦!

我父亲这边是后陇村著名的“四家头”家族。清末广东苏谱《武功书院族谱》,收录“先代伟人,当今显者”,其中潮州府大和都鹤陇{后陇}有苏孟容等十六位,我们“四家头”就占三位。自清中期以来,家族三代人为捐来的非职事官诰赠奉直大夫和例授奉直大夫,鼎盛时有两三百亩耕地及糖房、当铺数间。清光绪甲午年“四家头”家族还出过武进士﹑钦点营用守备苏兆龙,被聘任为潮汕铁路筑路主管官。进入民国后,“四家头”家族有名望的大都侨居国外,在国内徒有虚名,虽然族人仍居住在大夫第里,但与普通人家已没多大区别。

父亲少年时就到汕头谋生,初当杂役或小职员,后当“客头”,招带准备过番的人到汕头码头搭乘客轮到海外,赚到了钱。抗日战争胜利后与另三人组成四大股东,购进大顺、大发两艘外燃式发动机火船,航行三利溪潮揭航线。一年多后,有两个大股东被桑莆山贼匪绑架,加上其他原因,火船破产。解放后评为中农成分,大约在收缴地富物品分配后改贫农。此后,父亲靠种田和做小生意谋生。改革开放之初,父亲代理鹤陇邮政数年。

母亲的同学邱淑兰,刚好也嫁到我们后陇。因她丈夫解放前在旧官僚机构做过事,又是富家大户,解放后属被改造的对象,且瘫痪多年,无法做农活。至改革开放前,淑兰姨家境十分清苦。后来,她的长子在深圳发达成为新贵,才重温她青少年的富裕生活,她也于十几年前去世。

我小时,见淑兰姨常常穿很破烂的衣服,因成分不好,来我家还得躲躲闪闪从后门进出,母亲常送她些番薯、蔬菜之类,有冷饭也盛一碗给她充饥,她俩保持着几十年同学加闺友的密切关系。说来真巧,淑兰姨的长子是我哥的同学,次子则是我的同学,后代延续了前辈的友谊。

解放时,母亲只有二十八九岁,又有文化,但因我们家族被视为老封建,无机会选拔出来工作,她与淑兰姨一样,以刺绣为生兼操持家务。

母亲还善于用棒针织毛衣,用钩针钩花及帽子等物品,其余如剪裁缝纫等女红均拿手,自幼在私塾由女先生教导,出手就是不凡!她常帮人做点手工,最多是钩老年妇女的毛线帽子,赚几个小钱补贴生活。

母亲一辈子喜爱唱潮州歌册,原收藏有木版刻字印刷的歌册十几部数十册。病故后,歌册大都被她生前友好姊妹借走,借歌册的人后来相继过世,歌册踪迹难寻!那时我在军队服役,未能收藏好这批歌册。现仅剩下少数歌册残卷及课本。

           


                           先慈读过的部分课本。


我喜欢潮州歌册当然是被母亲熏陶的,虽然我没认真研究过潮州歌册,但做为愚子的我,青少年时代在母亲身旁,常听她唱潮州歌册,也就喜欢歌册。幼小时,我己能凭记忆唱一些歌句段落。

后来,我又收集到一些旧版本的潮州歌册,也有文革前出版的新创作歌册。每当欣赏歌册时,耳边宛如回荡着先慈平直曲折,押韵和谐,荡气回肠的歌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东区源东乡
老笨:我的遥远的西山
潮州歌
游记| 宜居新村:隆江镇岗前村
二月初一,凤塘后陇八仙贺闹热(视频)
联翔公事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