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搞生鲜电商,怎样才是农批市场的正确姿势

吾谷专栏作家:钟文彬

像公园一样,每个城市总得有几个农批市场。它们是大妈的乐园,有事儿没事儿遛一遛,既锻炼身体,又总能捎点儿什么回去;它们是处女座的地狱,“脏乱差”似乎是它们永恒的标签。我国的农批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当属独特,屹立于三大主流模式之外,完全企业化,监管缺失,没有总体规划。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发展,行业趋近饱和,整合升级加速。伴随着生产集中化和产销信息不对称性降低,农批行业整体向着“一地一市场,多地一市场”的格局发展,大批中小市场注定消失。恰逢互联网经济大爆发,生鲜电商蓝海浩荡,各路资本奋勇抢滩。面对新兴商业模式的冲击,农批市场纷纷染指电商,尤其是本地化电商平台格外受青睐,但美妙的幻象下却矗立着天然的悖论。


农批市场搞电商的悖论

农批市场内的交易方大都是中间商,而互联网思维也好,电商模式也好,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尽可能消除产业中间环节和中间商;而且农批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链条上的既得利益者,收租模式简单有效,自我改造动力不足。

农批市场进入电商的姿势

电商不仅是一种销售渠道,更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针对标准化产品,互联网对产业组织形态进行了再造,而针对农产品,还需再造产品。电商巨头搞农产品有很强的先入优势和较低的边际成本,无非就是增加一个品类而已;农批市场搞电商,本来就无互联网基因,又无互联网企业文化,很难跟巨头抗衡,若又不愿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真正解决行业问题,成功的可能性真的很小。


下面分析农批市场进入生鲜电商的不同切入点的优劣:

1、垂直电商

生鲜垂直电商无疑是眼下最性感的模式,但是由于其体系复杂,依仗效率,系统性风险很高。目前,拥有较高品牌溢价的高端产品才可能抵消高配送成本,而大众消费农产品在现阶段很难平衡物流成本。本地化的垂直电商看起来很美,但是对于没有人才储备、没有互联网文化的农批市场来说,太过复杂,产品差异太大,贸然转型风险太高。目前还活着的生鲜垂直电商大都不是传统农企转型,而是其它行业精英转型而来。

2、B2C平台

综合电商平台进军生鲜品类主要依靠其先发优势,有其他品类做支撑,导流容易,而且不涉及除了展示促销外的其他环节,其它环节由商家自己解决或外包给第三方物流解决,平台则只承担自己熟谙的营销环节。对于它们而言,农产品的生产-营销-配送产业链已经成为“哑铃”式成本分布,它们只取中间环节,边际成本低。农批市场巨头做B2C平台的话,既没有先发优势,又没有流量优势,需要投入太多资源去培养市场知名度,而且有天猫、京东、顺丰等巨头挡路,成功独树一帜的可能性不大,所以B2C平台不是一个起步的好选择。

3、B2B平台

生鲜方面,国内比较成形的B2B电子交易品类就是鲜切花的电子拍卖,但也是对手交易和现货拍卖两种方式并存,并未实现产品远程交割,需当场看货估价。原因就是,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依然不高,追溯体系依然不完善。农批市场搞B2B电商平台,自身就有难以逾越的悖论,而且大多数农批市场连电子结算都没有,何谈其它。但是,不可否认B2B电商平台是龙头农批市场转型的重要方向,可以先利用电子结算工作培养用户习惯,回过头来还得继续研究产品标准化。

4、业务模式

对于农批市场转型电商而言,业务模式其实才是“小而美”的模式,可以边干边改,低成本积累经验,培养用户认知度。在宏观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树立标准,培育品牌,教育客户才是侧重点和可以有所积累的内容。一个本地化的农批市场,可以利用第三方平台和第三方物流,选择市场内优质产品,最好是海外产品或基地产品,利于稳定货流和品控,做爆几款单品,形成品牌后,进而再扩大选品范围,培养更多供货商稳定供货能力,进一步增强品牌知名度和供应链控制能力,最后再自建平台导流。

先低成本聚集流量,形成品牌,再重金重构产业链,从而形成不可复制的护城河,这是互联网模式的精髓。对于农产品而言,现在还没有品牌化,农批市场还有的是机会,但是打造品牌不可能自己去种,但是又要掌控品质,最好的办法就是树立标准,这才是聚集流量的轻模式。

无论最终建成何种线上交易模式,都应以品质如一的好产品作为前提,而知名的交易平台品牌和完善的追溯机制也不是一日之功,直接上平台,再培育客户,难度太大,成本太高。以优质产品的电商业务轻模式作为切入点成本最低,而且一个大型农批市场在本地往往是有相当的知名度的,本地化的B2C业务是最好的切入点,可以以较低成本持续积累品牌认知度。


三、深耕上游才是农批市场应有的姿势

应该说,农产品流通链条上营销和配送已经没有多少机会了,根据马太效应,后进者很难再超越先入巨头,而上游的生产和品牌化尚无巨无霸,是一片待耕之地。在深耕上游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1、品牌要有坚实的骨架

一个地区垄断性的农批市场可以立足场内优质产品,以网上超市的身份提供一套可被第三方检测的标准,选择优质供应商供货,从旗舰店卖给消费者,大力推广相关品牌和标准,在生鲜电商爆发的窗口期,尽快树立起一套可检测的标准,哪怕是分拣和包装标准。届时,这个品牌标准就是当地大众消费农产品的标准,把市场内符合标准的产品直接送入当地消费者厨房,市场品牌也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有坚实骨架和内容的品牌才是信息时代不可轻易复制的护城河。

2、探索更深远的流通模式变更

互联网思维强调人与人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设想,如果消费不仅是消费,而是一种新的人与人的连接方式会如何?很多好产品卖不出大山,如果让生产者的个人信息或者故事直接反应在产品包装上,消费者拿到产品后不仅可以享受好品质的产品,而且可以直接溯源至某个特定的农民、园丁、企业主,还了解了这个产品背后的那个特定的故事、特定的人的特点,并与他建立联系。让消费不仅是消费,而是人与人的一种连接方式。既解决了诚信缺失的问题,还可以利用这种连接做额外的增值,比如推广基地旅游、精准公益等,进一步增加平台的品牌价值和用户粘连度。

3、标准开源,品牌升级

农批市场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平台,天然拥有独立第三方属性,是制定和维护标准的最佳选手。一套品牌化的农产品标准被市场认可后,注定要被整个行业借鉴。让我们幻想一下,当同种产品都执行同一个标准,那么任何形式的电商都不在话下,而标准制定方和品牌拥有者则具有了对行业的控制权。

笔者相信,互联网将对人类组织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在互联网浪潮的带动下,更多的农产品将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并实现“场外交易”,当批发大户不再可靠,控制标准才是控制整个行业。

(文章原载于新农堂)

——————————

微信搜索:wugucomcn
吾谷网:www.wugu.com.cn
新浪微博:@吾谷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互联网+农业”的六种新模式
【最“性感”的商业模式:是如何变革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又带来了怎样的创业机会呢?】
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失去往日的繁荣,今后路在何方
最有价值的农业电商运营案例
昭通糖心苹果营销策略
农批市场 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如何变革农场品流通渠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