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小课题研究


《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本课题是我组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前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提出的,也是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实施作出的积极响应。课题依据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试图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以诵读感悟——合作交流——体验探究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力求在教学中解放和激活学生的个性,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形成了本研究报告。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探究;自主合作;多元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弘扬个性的时代,建筑追求个性,着装追求个性,思维追求个性……因而,发展学生个性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同,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应“把‘平等+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把个性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个性,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的发展。但是审视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尽管课程改革的春风不断吹拂,我们依然不难发现:“满堂灌”及“满堂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课堂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许多教师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师生关系上依旧是从教师的主观出发,无视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和他们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无视学生个人的主观感悟,否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一味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强调知识的传授,追求答案的唯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改革也仅仅限于教师教法的研究,只重视教师怎么教,忽视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只重视对字、句、篇章的分析,忽视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和审美。以上原因,导致语文教学失去了应该有的生气和活力,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我们深切感到应该尽快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只见教师繁琐分析,不见学生独立理解和探究”,“只见繁冗的阅读训练,不见学生有趣诵读和感悟”等现象,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新型学习方式,以教师的点拨为辅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努力建立以“培养学生健康有趣的欣赏品味为目的,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目的”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本课题的研究可实现师生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基本定位为━━自由阅读、平等合作、发展个性,着力在目标、方式、过程、评价等方面实现个性化,把展现个性魅力的时空留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实现发展,实现自我。


二、理论依据

1、新课程所指明的改革方向

a、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b、《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阅读目标的要求: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前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人本主义的教学论思想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完整的人”实际上是指“躯体、心智、感情、精神、心灵力量融合一体的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罗杰斯指出了教学最重要的原则,即教师应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问题所在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突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学、心理学范畴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国内外致力于个性化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为数不少。在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已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如著名的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中提出了“生命体”的概念,倡导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对生命个体的关怀。马笑霞教授在阅读认知的理论上,从心理学的角度肯定了个性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的言语只有在他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文本语言具有相似的信息模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章中的信息……


四、研究目的

1、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通过课题研究摸索出一套更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取得具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实验报告、课件等;形成一支具有新课程理念武装的先进教学方法的语文教师队伍。


五、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运用于整个研究过程,突出“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边行动边研究”的基本特征;经验总结法主要运用于“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和阅读教学个性化的基本策略的研究”;文献法主要运用于“阅读教学个性化意义、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典型课例,调查听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映等,做好研究的统计分析。每学期通过开展各级课题研讨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功经验,听取老师们的意见,改进完善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研究质量。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10月――12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②组织本课题组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坚持以理论为基础,明确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③设计研究方案

④课题组成员确定小口子课题研究内容 

2、实施阶段(2004年12月――2005年7月)

①前期(2004年12月――2005年1月)

课题研究材料准备筛选

②中期(2005年2月――2005年5月)

A、分年级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课,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B、在各年级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个案研究报告,主题研究论文。

③后期(2005年5月――2005年7月)

后期课题研究奉行:理论─实践—理论的原则,进一步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05年8月――2005年11月)

①整理材料,分析、筛选资料

②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明确存在问题

③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④推广研究成果,指导今后教学


七、课题研究成果

1、撰写出一份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撰写出一份对以后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个案研究论文

七、研究效果的分析

1、探索出了诵读感悟——合作交流——体验探究这一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在一年的实验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以下一种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1)、自由诵读,自我感悟

许多有影响力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语文课上诵读这一环节,都呼吁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趣味、读出感悟。这是由语文课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科目。从工具性来看,任何工具的掌握和运用都必须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程度方能得心应手,语言的练习首先就是读,因为诵读能形成语感,形成记忆,积累材料,这样以后才能学习致用,因而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之说;从人文性看,古人有“文以载道”之说,认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指作者的情感、见解、态度等往往闪烁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只有反复用心诵读揣摩,方可慢慢领会。由此,我校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无论是从近期的本课题目标的实现还是从长远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非常有效的。如我组一位老师在教学泰戈尔的《金色花》时,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金色花的宗教含义等,而是采用混合读、分组读,推荐优秀学生读、个人自由诵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边指正边引导,一步步带领学生通过文本的语言去感受孩子的调皮可爱,去感受母子间那浓浓的亲情。应该说,充分的读,确实可以使学生熟悉文本,感受情感,加深理解。

2)、合作交流,愉悦成长

初中生由于受生活阅历、情感体验、知识积累等的限制,对文本的解读不可能面面俱到,尽善尽美,所以教师适时地引导其进行小组合作,平等交流就显得很为重要,因为此过程能为他们搭建一个成果共享、取长补短、完善成长的平台,学生能于其中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交流的必要。在阅读实践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合作:(一)、生生合作,即同桌发挥各自优势,互相研讨交流;(二)、小组合作,4--6人为宜,思维互补,每个成员分享和承担交流的权利和义务;(三)、全班集体合作,抓住中心论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全班学生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教学实践证明,适当地采用合作形式,在教学中往往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精彩。如我组某位教师在上《木兰诗》时,针对“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为什么?”这组问题,经由小组讨论后,答案丰富多采,而且大多能从文本出发自圆其说:有的学生从木兰幸存归来中看出了她的英勇善战,有的学生从木兰的辞赏还乡中看出了她的淳朴淡泊,有的学生从她的忙换女装中看出了她的活泼可爱……

3)、体验探究,发展个性

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建议,多次提到学生阅读时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可见,新课程将体验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何谓体验?体验是一个过程,是阅读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身经历和验证,既有情感因素,又有认知成分,二者相互交融在一起,以“情感体验”为中心,渗透到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学生以文本为载体,引发对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品味,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深刻、独特的体验。“探究”一词的指出,是语文教学新理念的一个特点,也是学习方式改革的一个亮点。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调动学生的生活、情感、知识积累,引导其结合文本去体验、去探究,本课题组成员在这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如某位老师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在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诵读全文,营造了一定的情感氛围后,适时提问:读了全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谈出切实的感受和体会。经过一番静思回味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双手。学生1对“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这一片断深有感触,因为它勾起了自己对小学毕业时情景的回忆;学生2对文中父亲对英子教育的一番话——“闯练、闯练”感受最深,使他也想起了第一次去取钱的经历,回味了第一次取到钱后无法形容的喜悦,从中感悟到了人生处处有第一次,要好好把握第一次,用自己的本事与勇气来取得成功;学生3对文中的一句话产生了共鸣——“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害怕呢。”他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的确有这种矛盾心情,一方面是渴望长大,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接触社会,接触新鲜事物,另一方面,长大了意味着要承担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工作劳累,为生计奔波……

2、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能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和态度。如王超燕老师在上冰心的《纸船》时,及时抓住了学生在朗读中提出的疑问:“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中的“一只”该不该重读,适时点拨学生思考“为什么是‘有一只’而不是‘每一只’”,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诗歌的情感深处。通过这一番质疑、品味,学生不仅领会了冰心对母亲的无尽思念,而且挖掘了历经艰辛来之不易的情感更为真挚浓烈,最伟大的爱就是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等深层蕴意,不禁令人对之刮目相看。在其中,学生不仅训练了品味语言、触摸情感的能力,还树立了质疑与探究的信心。

3、打破了过去按照教参的“定论”强制灌输的“一元解读”,倡导了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

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曾一度基本上成为对教参上的结论进行诠释和印证的过程,教师的创造性受到极大的压制,学生的话语权被粗暴地剥夺,所以新课程摒弃了那种僵化教条的教学策略,认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即在阅读教学中倡导体现读者个性的“多元解读”。

4、改变了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单一评价标准

新课标对学习成绩的评价有明确的建议: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存,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另外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时更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还指出了评价要注意的问题,“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于不同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根据课标精神,本课题组的老师们打破了过去单一的语文成绩评价标准,制订出了新的有效的评价标准:

1)、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在课上是否精神饱满,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小组参与率是否高。

2)、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时间(读、思、议、写、辩、论)是否充分。

3)、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选择机会参与。

4)、参加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意见。

运用了多种评价方法。根据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相课题组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制订了如下一些评价方式:

1)、学生互评。在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他们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对学习者能够全面了解的是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伙伴,他们对小组的学习有切身的体验,评价起来更有针对性。

2)、学生自评。除同学互相评价以外,还应加强自我评价,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经历、体验、表现、成长等进行自评。

3)、教师评价。教师在评价中仅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作为一个一言定乾坤的裁判,采用学分制考核,作业展览,考卷与学生的作业论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肯定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火花。

4)、做好成长记录袋的搜集评价工作。每一个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是他们成长足迹的留影,这里既有过程的记载,也有学习策略的选择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凝聚。“让行动说话,让过程展现”是评价学生语文学习之旅的共识。

5)、布置个性化作业。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生活情趣不一样,对生活的理解和体味也不一样,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读书札记、读书质疑是最常见的个性化作业。此外,还有读后感、文章点评、文章比较等。

5、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

首先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教师改变了“唯师独尊”的观念,而是认为师生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在人格、情感等方面是平等的,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探究性学习通过师生创设情景,形成最佳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和主动探索,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探索性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认知方式上的互补,心理上的和谐,时空上的扩展。

6、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尤其是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很快。 

 

八、实验的认识与思考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实践,我们全组教师对于开展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大意义得到了统一认识。

1、个性化阅读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生活、情感、知识的积累,激活了学生与文本相应的体验,使其获得了与作品共鸣,与作者沟通的快乐,进而生发出新的想象,新的创造欲望,锻炼和提高了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等等。比如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语言平实朴素,所叙之事也是身边琐事,学生从语言文字上理解没有多大障碍,但教师若凭此任学生泛泛而读,学生大多只能得出“歌颂父爱”这个惟一的阐释。而实际上此文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蕴含的情感是相当丰富的,教师唯有积极引导学生去精心研读文本,使其设身处地去调动自己的情感经验,方可一点点接近作者的心灵深处:文章首尾都以伤感的笔调写了父亲的凄凉处境——失业、丧母、家景惨淡、谋生艰难、老境颓唐;也以愧悔之情写了“我”的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又含蓄地交代了因为双方的原因而造成的父子关系的一度冷淡(他触目伤怀……家庭琐事便往往触他之怒。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直至车站送别,之后“我”又读到了父亲来信中那句催人泪下的伤心话“……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于是情不自禁想起了父亲的养育之恩,拳拳的爱子之心,以及自己这几年来对父亲的不理解。因此,在“我”对父爱的回味中,交织着愧疚、悔恨、自责等复杂的感情,而所有种种复杂的情感又都凝聚在看到父亲背影时的瞬间感受上。这样,“我”的几次流泪也就有了情感的依托。文本的这种复杂的内涵,为读者的多角度解读提供了可能:对父爱的歌颂,父子的情深,“骨肉亲情也难免有误解和隔阂”的感叹,作者面对养育之恩时的愧疚、悔恨、自责等。这一解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诵读、感悟、体验、探究的过程,他们在其中获得了审美愉悦,锻炼了阅读能力。

2、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其摒弃用简单的、一元化的方式去理解文本,使其在感悟融合、比较选择、联系思考中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由于读者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知识储备的不同,由此而形成的已有视界就呈现出丰富多采的结构,因此阅读也必然体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是“个性化行为”。同一作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如《诗经》中的《氓》,宋代的朱熹认为“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而现代社会则认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同一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结果也不相同。如《我的叔叔于勒》,从社会学的角度,可读出被金钱异化了的人与人的关系,从作品中人物的角度,则可读出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同一作品,不同的个体阅读,其体验也是有所不同的。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学生们对“父亲”的做法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对“我”的朋友杰利的争议更是颇多,有认为他在朋友最需要陪伴的时候弃之而去,对友谊不够忠诚的;也有认为他留下来也无济于事、爱莫能助,这样做也是人之常情;也有认为他聪明镇定,离开是为了寻求帮助的……总之,个性化阅读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答案不是唯一的,理解可以是丰富多采的。

3、个性化阅读教学激励了学生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一直被专制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个性被压抑,想像力和创造力被扼杀。如今,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努力为其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安全的学习环境,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真正的对话,尽可能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师生双方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指导、组织和参与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励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4、个性化阅读教学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如今的初中生,在校内由于课业负担的沉重,很难有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在校外由于电视、网络等的诱惑,很难有心情去文本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的开展,使学生从文本中体验了自己,看到了精彩,享受了愉悦,从而燃发了对阅读的热情。在我校初一四个教学实验班中,有41%的学生主动购买了与新编教材配套的系列名著,634%的学生订阅了《读写天地》这一优秀期刊,还有许多学生订阅了《中学语文报》《语文周报》《作文报》等报纸。此外,在学生的要求下,我们还设立了每周一节的读书课,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畅所欲言、自由抒怀的平台。学生在这里可以三五成群地探讨对某部作品中人物的理解,也可以以导读的形式推荐佳作,也可以向教师一吐胸中之疑……个性化阅读教学及其相应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愿意去“知之”,而且能不断地去“好之”甚至“乐之”,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因之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5、个性化阅读教学好比是一股活水,激活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波澜不惊、了无生气的湖面,让人于师生间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关系中,于学生个性的解放与张扬中看到了鼓舞人心的前景。但作为一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可持续发展的严肃的教学改革,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须预防矫枉过正,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个性化阅读也要遵循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并非随意无序的臆说。

任何一篇文章,无论题材范围和体裁形式如何,都是作者在特定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也总是反映着作者特定的对人生、社会、自然、自我的某种认识,体现着作者特定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因而,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应建立在尊重和还原作者的创作主旨的基础上。脱离了文本的所谓个性化解读,往往会走上断章取义甚至胡说八道之路。如钱梦龙曾提到的有人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解读出了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朱先生若泉下有知,当哭笑不得吧。

2、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师生展开“平等的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不是提倡教师在课堂上“无为而治”,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它不是指教师特有的性格和特有的方法,而是指教师对教材有个性、有创意的阅读理解,要读出作品的精神与魅力来,要读出自己个性的感悟和理解来,绝不能只依靠一本教参,并将教参先入为主地替代自己的阅读。在个性化阅读方面,教师应是学生的示范,没有个性的教师培养不出有个性的学生。

2)、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发言权,容许学生的异口异声,鼓励其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纵学生天马行空,除了组织“平等的对话”,教师也应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有个性、能负责任地发表见解,评价学生,防止由“教师中心”的极端走向“学生中心”的极端。

3、面向全体学生,关照个别差异。

我们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而不是只针对部分优秀学生。但是在实际施行过程中,由于经常需要学生分组活动,所以往往会出现由一部分优秀学生控制或把持局面的现象,而相当一部分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处于一种旁观的位置。这样做只能提高部分优秀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而会加剧学生语文水平的两极分化。因此,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尤其是要给弱势群体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求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当然,对某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考虑在适当时机给予恰当的学习任务。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催生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但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以求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中迈得更远一些。为了在今后的探索中能保持冷静的头脑,认准正确的道路,我组成员在商讨后,制定了以下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评判表,以作指引:

项目

内容

内容

没有个人的尊严:学生没有兴趣阅读,无精打采;教师没有兴趣教读,面无表情,维持应付,师生都缺少自信与自尊。

清楚的尊严:不管有无天赋,学生都是昂首挺胸,大胆发表意见,无忧无虑;教师精神拌擞,与学生以诚交流。师生都有自信,亦把自己视为有价值、值得尊重的人。

活力太高或太低:阅读时师生皆无生气,声音低沉、懒于交流、坐等下课。或紧张纷乱、忧虑重重,朗读无情感,大声发泄。

流淌着轻松的活力:阅读时师生都显得生机勃勃。大家都忙着读书,交流探究,无人注意钟声,时间似在飞逝。

人云亦云:阅读时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服从教参,无自主、发现、选择、创见,师生总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见解。

自主创新:教师有个性有创意地解读课文,并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感悟文本。师生各抒已见,教学相长。能努力读出作品的精神,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评价。

迟钝、肤浅:阅读时,学生显得盲目、迟钝、肤浅。教师满足于机械化的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专注、思考、探究的品质。

明智灵活:教师尊重学生并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教师是积极的参与者。学生专注、思考、善发现、好探究,显得聪明机灵。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于亚中、鱼浦江主编

2、《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 2001年 山东教育出版社  史爱荣、孙宏碧主编

3、《个性教育论》  1997年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刘文霞著

4、《个性心理学》  1989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玉祥著

5、《个性化教学论》 2000年   上海教育出版社   邓志伟著

6、《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  1996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  盛群力等主编

7、《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  1994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  韩进之主编

8、《张扬个性 复归本源―――关于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思考》   徐厚安

《中学语文教学》    2004年3月   

9、《春风杨柳 万紫千红》  郑晓龙  《中学语文教学》   2004年2月

10、《实施新新标,倡导语文个性化教学》张鹏举《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1月

11、《品味语言 感悟作品》 沈逢桥  《中学语文教学》   2004年8月

12、《如何理解个性化的阅读》 鲁洪生 《中学语文教学》  2004年11月

1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怎么“讲”》 吴春林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1月

14、《寻找课文的最佳突破口》 黄玉峰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1月


原文作者:东阳市六石街道初级中学语文课题组

本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分享!

小课题研究文章汇总>>>

点击咨询课题研究相关问题>>>


欢迎加入小课题研究微信群

各位老师:你们好!为了更好的为中小学老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服务,我们特建立此微信群,欢迎邀请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加入!请先添加群主微信:WHYLL807(验证:小课题),群主通过验证后将拉您入群,请您耐心等待,谢谢!

不做教书匠,就做小课题!本群专为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提供小课题研究专业指导,推送小课题研究专业文章,提供教育科研指导视频课程,手把手教您做小课题,打造教育科学草根研究第一平台。教师只有走向研究,学会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才能真正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论文视频课程


课程介绍视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研究
初中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探究》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