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到60岁都可以尝试的运动,你可以的大兄弟!

2015 年 20 日,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开跑。肯尼亚 41 岁老将吉普楚姆巴,以 2 小时 10 分 58 秒摘得男子冠军。 



2015 年伦敦马拉松,41 岁的英国本土名将、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 2 小时 15 分 25 秒)保持者拉德克里夫,以 2 小时 36 分 55 秒完成比赛并宣告退役,这个成绩依然通过了奥运资格线。 



2014 年,第 118 届波士顿马拉松赛,39 岁的老将梅伯-柯菲斯以 2 小时 8 分 37 秒的成绩摘得男子冠军,成为了自 1983 年以来,第一位摘得本项比赛冠军的本土选手。 



马拉松也许是最接近人类极限的运动, 为什么他们在 40 岁的高龄,依然可以拿到马拉松冠军,然而你却跑不了一个完整的 5 公里? 



这就是长跑和其他竞技项目的不同,它对于身体的灵敏、速度、抗冲击能力要求并不高,更有利于运动员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也是他们和你的不同,大多数时候,决定我们竞技成绩尤其是马拉松水平的并不是年龄,而是各项体能要素的水平。我们就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聊一聊,他们到底靠什么拿下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在神经支配下,供能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与肌肉共同主导完成的运动。



所以,一个人马拉松可以跑多快,主要受到供能系统、心血管功能、骨骼与肌肉,以及神经控制这四大因素的影响。 这四项生理学基础,对于马拉松的成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所以,2 个半小时完赛和 5 个小时完赛,或者说冠军和你的区别,不是年龄,最重要的就在于这四大因素。


供能系统——更多的燃料和更好的发动机


大家都知道,长跑是一项有氧运动,说它是一种有氧运动,就是因为在长跑中,人体的有氧供能比例在 80%-90% 以上。 



在有氧运动中,主要参与供能的有糖和脂肪两类。有氧运动中,储存在肌肉中的糖原和储存在肝脏中的糖原是最先被动员的。当糖原消耗到快耗竭的水平时,脂肪才开始作为主要的供能物质参与供能。这个时候,人体会感觉到运动更加费力、疲劳感更强。


这是因为在人体中,脂肪有氧供能的效率比糖类的供能效率低。这种供能物质转换的临界点,经常被跑者们亲切的称为“撞墙”——跑者在 30-35 公里的时候感觉到的费力、疲劳、速度下降等一系列的反应。 



一个普通人身体当中糖原的储存量在 300-400 克之间,而一位顶尖的马拉松选手,糖原的储量是普通人的两倍。这就好比同样的汽车,马拉松选手的体内多储存了一倍的燃料。专业的马拉松选手才不需要像我们跑步的时候,装着各种巧克力和能量棒,也一样全程速度飞快。 



马拉松选手除了燃料储存比普通人多,动力系统也比普通人更高效。人体有氧供能的主要场所是分散在细胞中的线粒体,线粒体的大名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很多人高中生物课专门学过的吧?


线粒体中有氧酶的活性、线粒体数量和大小决定了人体有氧供能的效率。 


27 周的系统耐力训练,可以使人体肌肉中的线粒体数量增加 3 倍,也会让线粒体的平均大小从 11.5 微米增大到 15.5 微米,体积同比增加 35%。 



人体有氧能力对于训练的依赖性很高,往往 3-4 周的训练就可以让人体的糖原储备与线粒体活性提高 30% 甚至更高。所以很多新手尝试有氧运动的初期,会有一个比较快的成绩提升。


但是人体有氧能力在停训后下降很快,所以我们才会听说「孙杨的泳裤永远不会干」,「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对手知道」,等等的说法。



心肺功能——永不堵车的体内「高速路」


决定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除了细胞当中的能源储备和能量使用的效率,心血管系统的运输能力也非常重要。心血管系统,在运动中负责将氧气和各种养料运送到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谢产物从细胞中带走。 



衡量心血管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叫做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射出血液的量。马拉松运动员的心输出量可以达到 30 - 35 升/分。是普通人的 2 - 3 倍。心输出量的决定因素是心率和每搏输出量。


普通人和马拉松运动员的心率并不会差太多,但是马拉松运动员心脏每次跳动能够射出的血液量,比普通人更多。尤其在安静状态,马拉松运动员的心率往往只有每分钟 40 多次。每分钟 40 次的供血量,可能就已经超过我们普通人每分钟 70 次左右的供血量了。



可以这么理解,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内就像有个又宽又平,永不堵车的高速路网,相同时间内可以运输更多养料供给给全身,自然运动表现也就更好。 


下面的表格可以通过 5 公里的成绩估算你自己的心输出量,来和马拉松冠军对比一下,你们相差几个等级。



和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储量、线粒体活性相比,运动训练对于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就没有那么快了,往往需要 16 周- 28 周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很多健身新手会无法坚持,从而经历有氧能力增长的平台期。


然而几个月的坚持依然很值得,因为更好的心血管系统,意味着将来更低的动脉硬化风险、中风风险以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而一旦有了心血管疾病,说明你体内的交通状况堪比周五的「帝都」「魔都」,这种拥堵谋杀的不只是时间和金钱,有可能要你的命。



更强健的肌肉和骨骼


人体的肌纤维分为慢缩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快缩肌纤维三种类型,其中慢缩肌纤维更擅长做有氧运动。不同的运动训练会让身体产生不同的适应性,未经过训练的男性肌肉中慢缩肌纤维的比例在 47% 左右,而经过马拉松训练的男性慢缩肌纤维比例可以达到 84% 。 



马拉松运动员除了红色的慢肌纤维的比例高,各种肌纤维当中毛细血管的数量也高于正常人。 毛细血管的数量,直接决定了肌细胞与血液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效率。



我们还要提一下马拉松选手的骨骼。42.195 公里的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下肢会承受持续的冲击力,这些持续冲击力的累积,可以导致足底跖骨和小腿胫骨的应力性骨裂。这和我们平常认知中的骨折并不一样,只是骨骼中的细微裂缝与裂纹。但是这种应力性骨裂,往往也需要半年的时间进行治疗与恢复。


应力性骨裂在裸跑马拉松(不经任何准备参加马拉松)当中时有发生,如果你打算参加马拉松,你的骨骼和肌肉需要 6 个月 ~ 1 年的时间达到可以无伤完成马拉松的水平。



马拉松选手日常训练中,也会保证充分的热身和放松,保证肌肉和关节的良好的状态。Meb 每次训练后都会对腿部进行 15 分钟的冷水浴,和 15 分钟的拉伸和泡沫轴放松。 这些良好的习惯可以更快的促进身体的恢复,并避免损伤。


更灵敏的神经和更坚强的精神


谈起运动,人们往往对于神经系统与运动的关系比较陌生。但事实情况是,人体所有的动作都是在神经控制下完成的。这就好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要控制平衡和协调,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倒。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可以做到完全“不用过脑子”轻松地骑车。


跑步也是一样,跑步当中的跑步姿势、跑步技术,也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不用过脑子”的动作自动化的程度。 


比如梅伯-柯菲斯跑步姿态的流畅性,就如同一阵清风拂过路面一般。 这种对于身体的自动化的控制能力,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的精益求精。



最后我们来谈谈,马拉松的意志力。 傅园慧曾经说过,鬼知道运动员经历了什么。



那么对于这些「活久见」的年近 40 还依然活跃在马拉松顶级圈子的运动员,估计要两个鬼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



2004 年,拉德克利夫隐瞒病情希望冲击奖牌,无奈中途强烈不适让她呕吐不止。 


2008 年 5 月,拉德克利夫左腿股骨骨折,带伤训练的她以 2 小时 32 分 38 秒名列第 23 位,人们再度记住了她的眼泪。 



马拉松,这项 42.195 公里的运动,几乎每一次比赛都是运动员对于自身极限的冲击。马拉松选手不但要忍耐持续高温、潮湿,还要忍受身体无机盐流失、糖原耗竭所导致的疲劳感。 


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建议 Keeper 带伤训练甚至参赛,但运动员的精神是每个马拉松爱好者都不可或缺的。


训练中,每一次速度训练都会让你体会到类似于心脏病发作的窒息感;比赛中,每次到 35 公里以后能体会到身体与精神剥离的感觉;每一天,都会有几百个借口让你放弃…… 


在战胜自己的路上,从来没有容易两个字。 



但这就是这项运动的魅力。你会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和比赛中,不断拓展并认识你体能和意志力的极限。 


哪有什么天生如此,只是我们天天坚持。 


彩蛋时间


如果你已经可以跑 10 公里,想尝试马拉松,Keep 专门为你准备了马拉松课程表,可以帮助你循序渐进的获得半程马拉松或者全程马拉松的水平。我们不保证你能拿冠军,但运动员般的体格和精神,你,值得拥有。



如果你还不能跑 10 公里,你可以先从 3 公里和 5 公里的计划开始。对于马拉松这项可以跑到 60 岁的运动而言,什么时候开始,都不太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跑步膝盖疼还能继续吗?跑步真的会伤膝盖吗?-健康百科
你和跑步高手之间的最大差距,就是你总想要跑快点
慢跑=肌肉杀手 “跑步会掉肌肉”骗了多少人?
那些爱跑步的人,终会变成“肌无力”的瘦子?
【跑步课堂】马拉松有关的生理学知识
冬训,多拉长距离,但速度不能太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