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工作了那么多年,还成不了专家?


内容来源:内容来自由笔记侠、陈雪频老师联合制作,发布于喜马拉雅FM的付费音频《新晋经理人必用的“哈弗商业评论”十大管理工具》。


 责编 | Valen

 第1403篇深度好文:2214字 | 3分钟阅读


天才定律

来自笔记侠

00:00 07:02

全文演讲还原请在wifi环境下收听


全网首发·精炼笔记·方法论


笔记君说——


侠客们,晚上好!新商业路上,笔记侠与你守望相助。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至少需要五年才可能成为世界级大师。大多数人可能没有这么宏大的目标,他们只希望自己成为所在行业的专家,如果你已经在一个行业埋头苦干了五年依然收获甚微,也许你该考虑这是为什么?


一、天才的10000小时定律


各种励志鸡汤文中,“天才的10000小时定律”是最被津津乐道的。


什么是“天才的10000小时定律”?就是一个人假如在某一个领域专注超过10000小时,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世界级专家。


10000小时是什么概念呢?假如你每天训练8小时,一周训练5天,一年训练50周,大约5年就可以了!

 

“天才的10000小时定律”之所以知名,源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超级畅销书《异类》。他用了莫扎特、披头士、比尔·盖茨和比尔·乔伊等各自领域的天才成长的轨迹,说明了一个道理:这些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不仅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在各自领域训练了超过10000小时,无一例外!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是《纽约客》的专栏作家,他非常善于用故事来讲述让人眼前一亮的道理,还被《快公司》评为“21世纪的德鲁克”,可见他的影响力。

 

这样的励志故事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你想想看,只要5年时间的努力训练,你就能成为世界级专家!


不过故事就是故事,当你被这个故事激励之后,再回头看看周围的人,并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就会生出一些疑惑: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工作10年了,连个普通专家怎么还没成,不要说世界级专家了。



这就是商业畅销书常给人的错觉。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用了大量的故事总结出了这个规律,但对于如何利用好这10000小时却语焉不详。

 

这导致很多读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知道了经过10000小时的训练就能成为世界级专家,却不知道这10000小时是怎么训练的。

 

很多人号称有10000小时的经验,但仔细研究就知道,其中真正有效的经验只有不到2000小时,其它时间就只是简单地重复了。正如许多人号称有10年经验,其实真正有效的工作经验只有1-2年,接下来的工作都是重复这些经验,也就是把2年经验重复了5次!

 

问题出在哪里?有一点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没有说的,这10000个小时的训练,必须是系统性、有意识地训练,如果你没有这个训练的前提,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二、如何高效学习?


我尝试从“系统性”和“有意识”这两个层面来说如何高效学习(训练是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让自己能在几年之内成为一个业内专家。当然,能不能成为世界级专家,不仅需要对这个领域有天分和兴趣,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1.“系统性”学习


一个人的学习往往有三个维度:知识层面、行为层面和心智层面。

 

这三个层面的学习并非是彼此割裂的,很多学习行为同时包含这三个层次的学习,但确实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层次关系。心智层面的学习维度是最高的很多顶级专家之所以能作为触类旁通,就是他在心智层面修炼到位了。

 

所谓知识层面的学习,就是你必须系统性地掌握相关领域里面的关键知识。我们在大学里面的专业课程主要就是为了完成这个层面的学习,平时的培训和阅读也是在完成知识层面的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感悟:成功定律
1万小时定律
“1万小时定律”,真的吗?
一万小时准则
一位清华妈妈的总结只有一张照片,看完大家都秒懂了。哪有天生的学霸,有的是一万小时定律!格拉德威尔在《...
10000 小时训练法,其实并不是一碗人人适合的鸡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