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赠书福利|好员工未必能当好上司,好上司变庸才为人才!



好员工未必当得了好上司!

摘自:南勇 《高情商管理》



问:你怎么看待好上司的标准?


答:不克扣粮饷、善解人意、查言纳谏、平易近人、赏罚分明、言而有信……


总之,好上司的标准太多了,一晚上都说不完。长话短说,把焦点集中在一个方面:好老师、好教练。上司的任务其实无非两个:一曰“管理”,一曰“教育”。最不重要的工作是“业务”。


遗憾的是,许多管理者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的日程表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业务及琐事填满,根本无暇管理,更不用说教育,这样的后果很严重!员工无法高效工作,更多管理问题亟待解决,上司不得不面对更多业务与琐事……典型的恶性循环,最后管理问题堆积如山,积重难返。


抓好管理和教育才能达到“纲举目张”“治标治本”,一劳永逸解决管理问题,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业务成绩。这里,从服务业现场举例说明:


【为指导下属的业务,上司现场观察、坐在下属身旁,共同面对顾客。“尽可能不打扰ta,放手让ta独自处理与客户的商谈,万不得已时,再出手相助。至于 “指导”,商谈完毕后再做也不迟”上司心里这样想。


遗憾的是,事与愿违,尽管一心想当配角,商谈开始后,不知不觉中上司却慢慢变成了主角,把一旁的下属晾在了一边。整个商谈的过程都是上司与顾客聊得火热,而下属无所事事地坐在旁边发呆或偶尔站起身为顾客和上司倒茶、点烟,整个儿“打杂的”感觉。



商谈结束后,上司恐怕没能够给下属提供好的、靠谱的“业务指导”,更大的可能是:自己在下属和顾客面前结结实实地风光了一把,结束后却瞬间变脸,斥责下属“不够主动”“不够积极”“缺乏锻炼”!


这可真是冤枉死下属了—— 明明是你丫臭显摆,剥夺我的话语权,现在反倒猪八戒倒打一耙,埋怨起我不够主动了?!


误会就这样产生了,归根结底,还得从上司身上找原因。职场中的晋升路径有个鲜明的特点:“以业绩论英雄”。尽管这一逻辑从表面上看貌似也能服众没毛病,可问题是,好球员未必能当好教练!



事实上,业绩好的员工走上领导岗位,往往无法准确把握下属“做不到”的理由——换言之,他们遗忘了一条珍贵的古训: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上述案例中,下属搞不定话语权,被上司的风头劲压,有如下几个原因:




NO.1 | 倾听姿态的不同
《高情商管理》


人都有这样的心理,自己在说话的时候,谁听得最认真,脸儿就会抛给谁。显然,说话的人脸冲着谁,这段对话便只能发生在他们之间了,其他人只是看客。


而“听得认真”不代表一声不吭,直勾勾地盯着说话者,这闹不好会让人心里发怵。最佳的倾听姿态是:点头附和,并辅以迎合的意见,在对方发言过程中频繁施展类似“哦,是吗?”“哦,是啊,原来是这么回事!”之类的小话术,让对方备受鼓舞,谈兴愈发浓厚。


可以想象,阅人无数、久经沙场的上司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老油条”,许多技巧不过大脑都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话语权自然会跑到他的手里。




NO.2 | 事前准备的不同
《高情商管理》


一名业务老手在商务谈判前,一定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不夸张的话,连商谈中的关键话术也会提前在脑海中演练,长此以往,便成为某种本能。而案例中,下属则由于经验不够丰富,在商谈时会持“走一步看一步”“临阵抱佛脚”心理,大不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罢了。


任何商务谈判都存在着诸多未知数,完全做到“有备而来”不可能,但如果完全“无备而来”,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归根结底,商场是讲“概率”、拼“概率”的地方,谁能把概率提高百分之一,并能长期做到这一点,谁就是最后的赢家。这是一条金科玉律,不仅对商场有用,对所有职场都有用。因此,无论如何,面对商务谈判,尤其是重要的商务谈判时,一定要做足事前准备,哪怕“矫枉过正”“牛刀杀鸡”也在所不惜。




NO.3 | 谈判资源的不同
《高情商管理》


谈判资源的落差这一点最重要。正是这点,下属的立场才愈发显得无辜。地球人都知道:上司的手里,掌握着下属无可比拟的谈判资源。顾客会想:我何苦跟下属白费功夫,死磕上司就可以拿到最优惠的价格或条件。


这种心理很正常,不过,好好思考也会发现矛盾与“不正常”,而只有彻底消灭上司与下属在“掌握最佳谈判资源”,堵住上司在资源方面的优越性,加上极富建设性、针对性的业务指导,下属才能克服障碍,在不断的业务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获得好业绩。这也是一条职场中的铁律。“治标治本”只需区区两招:


第一

充分授权


把你的每一位基层员工全部变成“上司”,这是从谈判条件来说,要让顾客明白,和下属谈判他们吃不了亏,因为下属和别家的上司拥有一样的权力。


第二

养成习惯


让下属养成习惯,也让顾客养成习惯。形成“只有下属或基层员工才是公司与顾客之间唯一的接点”这一事实,上司没有权利越俎代庖,他们与顾客不产生任何关系,即便有必要,也必须通过下属实现。

然而,这里也存在一个职场中常见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每个上司都希望下属能不辱使命完成任务;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下属表现过于出色,以至于抢了自己的风头。从本质上说,这也是一种典型“炫技心理”的体现。


既然每一个上司都身经百战、技艺过人,那么“出风头”“树权威”的心理也便可以理解。不过,“时位移人”,既然身份变化,使命和心态也要发生变化,对于一个上司来说,最好的风头是部下牛掰,而非自己牛掰;是部下露脸,而非自己露脸。遗憾的是,许多上司压根儿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每天在做的就是让自己越来越出色,让下属越来越废物,并从这种鲜明的对比当中寻找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当然,公平地说,“让下属越来越废物”肯定不是上司的本意。


教育下属必须从改造上司开始做起,打造团队,先从改变意识入手。自己顽固不化,一味地指责下属不思进取是荒谬的。只有放出眼光,拿出勇气,积极发现每一个团队成员的长处,赋予他们具体的角色并通过反复的教育与练习,不断地强化自己和他们的角色意识,从而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才能达到好上司带领团队追求“业绩”与“管理”的平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板为何会无缘无故开除员工?这七个中你已经中了几条?
2013.10.11微博精选
职场夜话:员工辞的不是工作,而是他上司的为人与管理!
《正能量》的管理学之一
小公司规章管理制度
人性职场 应该懂点潜规则45 不要抢上司的风头,那不能证明你比他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