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房企已经无路可走:要么超级增长,要么超级衰败(年中盘点)

要拿起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

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

                     ——《圣经》

盘点房企2017年中业绩,龙湖销售破千亿不算新闻,市值破千亿却是新闻。

龙湖股价表现

如果将千亿销售和千亿市值联系起来,就是一个更大的新闻。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旭辉2017年销售目标是650亿,年中已完成73%,到472亿,市值238亿

世茂2017年销售目标是800亿,年中已完成57%,到453亿,市值472亿

融创2017年销售目标是2100亿,年中已完成52%,到1088亿,市值578亿

龙湖2017年销售目标是1100亿,年中已完成84%,到923亿,市值1030亿

华润2017年销售目标是1200亿,年中已完成53%,到630亿,市值1549亿

碧桂园2017年销售目标是4000亿,年中已完成71%,到2842亿,市值1899亿

……

龙湖上半年销售大跃进

接着再来看一则新闻。


上周五,龙湖发行一笔4.5亿美元优先票据,息率低至3.875%。再往前看,5月10日,龙湖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不超过80亿中票,获准通过。


股市债市规模背后,是市值管理信用评级销售业绩的三角关系。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房企的三角关系关连度不大,甚至相向而行。龙湖却在销售1000的时候,达到股、债、市完美结合,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是水到渠成还是水落石出?背后到底有什么关联?


虽然地产大哥是龙湖钉子户,但从来都是有一说一,实话实说。


业绩是增长,市值管理、信用市场评级是成长。增长不代表成长,成长一定会带来增长。


在分析龙湖的千亿市值背后逻辑之前,先交待一下当下这个“行业乱世”。总结起来,当下市场普遍流行的观点包括:


1.要做三四线之王。


比如某上市房企喊出口号:到三线去、到四线去,到水草丰美的三四线去。


2.拿地便宜,才能对冲周期风险。


比如某知名房企认为,如何平衡规模、速度、利润三者关系?过去用“老三高”(高杠杆、高周转、高激励);现在是“新三高”(高品质、高品位和高服务)。不论是老三高,还是新三高,拿地一定要便宜,才能对冲风险。


3.市场进入零和游戏时代,做空间之王,不如做场景之王。


这个口号有点意思:黄金时代抓黄金,白银时代抓白银,钻石时代抓钻石。你认为当下是黄金时代,就有黄金;你认为当下是白银时代,就有白银。


在这个思路引导下,“胆大敢干”、“弯道超车”思潮颇为流行。


……


以上的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如果问一句,大家这段时间里过得如何?恐怕更多人还是焦虑,来自未来的焦虑。


我们常说,一个人气质的关键是,在乎你里面的心应有的态度。企业也一样。对于未来,我们应该有什么态度?对于未来,怎样才不再饥饿,不再口渴,烈日和火苗也不会再伤害到我们?与未来能够永恒的美妙牵连,又在哪里?


我们必须要明白两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是,市场蛋糕到底有多大。


1.新房市场年均销售额在10—12万亿,至少会持续到2020年。


2.商业租金约在1500-2000亿/年。


3.长租公寓租金约在1000亿/年,呈指数级增长。


4.联合办公的租金,没有官方数字,全球年增长率24%。


5.标准办公的租金,一二线城市甲级写字楼是每年900亿/年。


6.酒店的营业心入是2600亿/年。


全中国的开发商,未来20年,都要蚕食上面列出来的6块蛋糕。


第二个判断是市场周期。

▲周期大判断

搞清楚市场的容量和周期,未来就一定可知吗?未必!


过去20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万科、碧桂园、恒大,或是融创、龙湖、保利、华润,或是阳光城、金科、融侨,都逃不出这个道理。甚至可以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个道理说出了过去20年房企发展的真相,幸福或阵痛的全部秘密。


到底是什么道理?答案由4个关键词组成:


A时间


B空间


C:头寸


D:创新运营

4词真经

做到A+B,一个项目就成功了90%

做到A+B+D,一家公司就成功了90%

做到A+B+C+D,这就是一家卓越的公司。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容易看到,做到A+B,这家房企即便规模很大,也只是一家优秀的项目公司。


做到A+B+D,即便利润很高,也只是把资产负债表做大。其实质是:增长不等于成长。


可能很多人不解:你就没事瞎BB。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过去20年,把它放在一个经济周期看,是一个完全的卖方市场,靠行情、靠窗口期就可以把企业规模做大。


做到A+B,可以活得很舒服。但也有偶尔不舒服的时候,比如2008年,比如2011年,比如2014年。有点小烦恼,坚持一下也都能过去。绝大多数房企的业绩,都在增长。


请注意,没有一棵树是永远朝上生长。即便是在大周期里,也有小周期。更何况还有逆周期。


在顺周期,我们只需要做到A+B,或者A+B+D,在逆周期,又该如何生存?甚至说,在大顺周期里,也会有小周期,又该如何生存?


旭辉的林中说,拿地愁3天,不拿地愁3年。这就是当下房企最头痛的问题——头寸管理,也就是C。


如何做好头寸管理?龙湖的千亿业绩、千亿市值,信用市场受宠,股债双捧,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头寸管理是房企第一等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当下。头寸的财务管理,以后地产大哥会专门回答这个问题。


这里我们要讲大头寸管理,就是把A和B作为C的子项,怎么来看。


先来看一张图。

龙湖的土地储备路线图

以往老是讲北上广深。在政策周期内,当下这几个城市都是管控重灾区。这也导致很多房企原来的城市战略发生动摇。反观龙湖,在这一点上,非常坚决,并且进一步提出“聚焦城市群”的概念,主要包括京津冀城市群(环渤海)、长江中游城市群(华中)、长三角城市群(华东)、粤港澳城市群(华南)、成渝城市群(西部)。


基本可以判断:离开这五大城市群,就是自我边缘化。


吴亚军曾经说过,在人口净流入城市做布局,不会有太大风险。这是吴氏判断。每家公司都会有自己拿地标准。但具体选择进入哪个城市,肯定会有区别,或是认识不同,或是资源禀赋差异。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管理好头寸,首先是管理拿地头寸,进入城市的选择。


再来看另外一张图:客储逻辑,也就是客户头寸管理

传说中的龙湖客储漏斗模型

说到产品逻辑,并且把它在公司组织层面落实,其实非常少。


原因很简单,在顺周期里,客户看中房子的金融属性,买房就能赚钱,对产品颗粒度要求不高。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但房企改变不多也不容易。房企常规的流程是:拿地、设计、建造、找客户、销售。如果流程反过来,意味改变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模型,困难重重。


把两张图结合,就是从房源到客源的闭环头寸管理。地产大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为打赢下半场 龙湖举起供销存管理这把柳叶刀,涉及到其中的一小部分。

龙湖从客源到房源的数据闭环管理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太过于重视数量上的增长,反倒是忽视能力上的成长。重中之重是头寸的管理能力。


所以,地产大哥认为,未来已来,要么超级增长,要么超级衰败。


这也注定是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


(备注:

(备注:本文部分观点、图片和内容出自龙湖集团副总裁袁春的闭门论坛演讲,地产大哥速记整理撰文,未经授权发布,如有理解出入,和龙湖无关,责任归属地产大哥。如有疑问,欢迎后台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湖集团(960) – 图腾信念之恒指新贵
六大原因揭秘香港内房股为什么这么猛
3000亿元,最新第一市值民营内房股,龙湖放了什么大招?
另一只眼看北龙湖和那些豪宅
(1)估值的艺术:今天套利操作的投资逻辑分析
超级雄文,心底凉透!房.地.产.寒冬需要多久才会过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