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密 | 百万畅销书是如何炼成的?

1



写书是有套路的。


最近很多朋友请教我如何写书。

我想出一本育儿书,可以吗?

我想写一本整理的书,你看行吗?

我想写一本快速炒菜的书,应该很有市场吧?

有个编辑找我约书稿,但需要出6万的出版费,合理吗?


好吧,关于写书,我说一个最简单的流程。


1、阅读同类图书,确定写书的标准。

市场有哪些同类图书,是谁写的?卖得好吗?(看评论数量和质量)?这本书卖点在哪里?我如果写,能超过吗?为什么能超过?


像育儿、整理、炒菜、健康养生类市场上书多如牛毛,要写过前辈,就得付出比前辈更大的努力,很多人积累不如前辈,书写出来,卖不掉的。


还有些人,看别人的书,说出这里不足那里不足,于是要自己写一本,但是真正看别人家的书,要问自己,他们为什么卖得好,而不是为什么写得不好。


别人家卖得好一定是做对了什么,拿到了什么好的牌,这些你看不出来,你觉得你写得好就应该也能大卖,你是不是太天真了?




2、确定选题

我这本书写给谁看?为什么这类人会看书?他们想看怎样的书?我的书切入点是?


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多,很多人宁可看今日头条也不看书的,你得确保你的图书有真实的读者群。


卖书不是假如中国成年人中有万分之一的人买我的书这种意淫游戏。




3、写出大纲

书准备分哪些章节,用什么逻辑顺内容?目录分哪些写作点,这些点为什么标题抓人?


如果你写不出吸引人的大纲,基本上也别指望书能吸引人。




4、写样节

写一节给大家看看体裁风格,文字风格,配图风格,有自媒体的丢到自媒体上,看看阅读量的反应,一般好文章放哪里都会是好文章。


当然书稿和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还是不同,会更书面化,更系统化,但好的文风,观点,内容还是可以测试的。


有了大纲和样节,就可以找出版社编辑去评估,看看他们是否接纳。即便是《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稿子也被多家出版社拒绝过。




5、推广资源

你写书,能否包销一部分,或者消化掉一部分,有无人或渠道帮你们推广,是谁?会怎样推?


这个出版社很看重,为什么名人出书不要钱,就是因为他们自带推广流量。


如果你没有名气,新作者出书,出版社对你的书稿也不是特别有把握,那么就希望你自己包销一部分,这部分包销的费用就是你出版的成本,随出版社名气和纸张质量不同,大概在3万到8万之间。


把这些内容写成一个文档,就是你的图书选题策划书要点。


书也是一个产品,策划好了,写好了,才有运营的基础。




2


写书很难有回报的。


业内定义一本偏经管类的书,算是卖得不错的标准是一年发行3万册


写书半年,出版周期半年,销售周期半年,3万册书稿费标准是定价的8%,定价算50元,你两年内税前稿费是12万,扣税后大概10万,月入平均4000元。


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回报了,绝大部分人,能卖到5000册就应该谢天谢地了。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出书?


有人求学问流传,有人求名求包装,有人就是不懂,以为能出书就能火。




3


还是有人写书得到了回报,比如我。


书的回报其实分四种,先了解一下。


【1】稿费,这是我现在最不看重的,恰恰是普通人最看重的,我刚出书也在意这个。


【2】知名度,这个很重要,但前提是书真的好才有真知名度,否则也就是凑知名度。


【3】渠道,好书会让别人对你产生专业信赖,这比微信文章产生的信赖强多了,因为读者相对容易成为你后续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4】文化衍生物,这一般得是小说,可以改编成电视电影动漫动画,价值巨大,这种书才真正被看成是IP。


比如我写《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三件套系列,销量很高,累积超过100万册,所以稿费也还不错,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在PPT领域的知名度,带动了我的内训和后来的在线课程销售,书成为了我重要的渠道。



但是我的书很难衍生出其它产品,比如开发一个Office软件,这个不太现实,更不可能变成电影电视,所以就回报而言,想象力空间还是有限的。




4


提高写书回报只有三个方法。


【1】提高写书速度和质量,从而节约投入成本。


别人写一本书1年,你只需要1个月,那么自然等于在同等写作质量下,你写书投入的时间回报率是别人的12倍。


所以写书也是一门技术活,多写,快写,在创作高峰期多写几本达到出版质量的书,就可以得到超出平均预期的回报。


但是很多人根本做不到一个月写出一本合格的书,他们的第一本书如果没有老司机指导,就写不出来,也不能达到出版标准。



【2】增加推书投入和时间,从而扩大书的知名度。


如果你确信你的书写得好,有市场,有潜力,比如能卖10万册。你又不是名人大咖,那你就得投入推广。


书的推广,其实本质是拼人脉拼体力,而不是拼资金。因为做书这个行业太穷了,回报也太低了,拼钱没有办法拼。


拼人脉主要是做三件事:

【1】邀请名人大咖给你写书评

【2】邀请媒体杂志给你新书上推荐

【3】去参加北京上海两大书展做活动


这些事情,花钱也花不了多少钱,大家对写书人都宽容,很多人愿意写书评支持你,你解决最基本的投入就好,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别人要帮你?这就看你平时的人品积累了。


拼体力主要也是做三件事:

【1】去各地新华书店做活动提高业绩,冲开卷排名

【2】发动一切资源去京东当当买书,冲网店排名,写好评(包括去豆瓣)

【3】去全国各地做线下读书会活动,冲群众口碑


这些事情,也花不了多少钱,关键要一个个约,一场场跑,不是熬夜就是赶路,身体不好,真拼不动。我当年第一本爆款书《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我就是这样跑下来的,8年前我体力比现在好太多,而且没有创业,学校工作也压力下,我现在要跑,就吃力多了。


花钱的事情也可以做,比如邀请读书自媒体给你新书做活动,一般都需要谈投入,广告费,赠书成本,邮寄成本,请兼职代劳成本,一样一样都要计算清楚。


一个简单计算公式就是,一场活动投入除以你的单本稿费,就算出来了,卖多少本书才能赚回投入,一般计算结果就是赔钱赚吆喝。



【3】写系列化的书,用新书推广资源带动老的图书。


这也是老套路,比如写小说的人,喜欢出系列,很多人买了第一本,觉得不错,就等着追看下一本,有些看到第二本,第三本觉得还不错的人,回头去买第一本,这样就互相导流,把整套书销量带起来了。


所以医学、健康,育儿图书很多都是系列化的,就是这个玩法。但是在专业书里面,写出成系列的,不容易。一是没有那么多干货可以写,凑数会伤口碑,二是很多人写书一开始就没有这样的规划,导致第一本书内容写完了,第二本写起来容易重复。所以管理类图书很多第一本书火了,作者就赶紧补一本《实操篇》,就是一种弥补的方法。


我写OFFICE类图书就是这样的打法。


2013年我出《和秋叶一起学PPT》,并在下半年推出同名课程,我在书里面推荐网易云课堂上的同名课程,在网易云课堂的《和秋叶一起学PPT》课程里面推荐同名图书,这个打法已经比一般的系列化图书引流厉害了。


为什么呢?


因为一开始我就把图书和课程做整体化设计了,我总不能出一门课和一本书,内容和结构都大同小异吧,大家买了会骂娘的。我希望书是课程的补充,课程是书的深化,这才符合教学逻辑。


其次我这样的设计,就让书和课程互相导流,互为渠道,互相放大彼此的价值。


结果就是我们的PPT课程成为市场上第一门单价在169元,付费用户累积超过50000+的单品课程,我们的图书也成为市场上第一本单价在99元,购买读者在100000+的单品图书。


顺理成章,我们在《和秋叶一起学PPT》图书和课程火了以后,接着开发《和秋叶一起学Word》课程和图书。这个工作是在2015年正式完成的,现在我们的《和秋叶一起学Word》应该是市场上销量最好的Word单品图书。



为什么先写Word而不是需求量更大的Excel图书?


这就要回到第一个单元的思考,Excel图书多如牛毛,我们有什么卖点?我们有什么资源推广?


PPT图书,我们有品牌优势,有流量优势,有写作优势,等于一把好牌都在手里,我们要再拿不下市场第一,那是我们的问题。


但是如何把自己的专业优势扩大一点,横跨半步,覆盖到同类产品,就需要斟酌,我们选择Word,是因为这个品类竞品少,强手少,我们做系列化导流,主要还是依托PPT的势能给Word图书导流,顺便培养一批图书忠实用户,为Word在线课程导流。


从结果上看,我们完成得不错,现在《和秋叶一起学Word》图书销量破3万册,在线课程学员超1.5万人,双双又成为这个品类国内第一名。


到了2017年,我们的《和秋叶一起学Excel》在线课程学员早已破万,大家已经用脚投票承认我们不仅仅是PPT不错,Word不错,就是Excel课程,我们也是业内冠军,遥遥领先,那么推出配套《和秋叶一起学Excel》图书是势在必行。



但我们对Excel这本图书和Word图书期待完全不同,我们评估过,市场上Excel图书销量是超过PPT图书销量的,我们这本书的目标不是消化我们的存量用户购书需求,而是吸引新用户认可我们的图书,进而选择我们的在线课程。


所以不夸张的说,我们这本Excel图书查找了市场上全部单本讲Excel操作的图书,研究了他们的封面、标题、纸张、装帧、定价、渠道、内容、写作风格、排版优劣、互动设计、引流设计、参考资料,确信我们有能力写出一本重新定义Excel操作技巧的图书,来挑战目前市场上的前辈图书。


我们尊重对手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彻底研究你,然后来挑战你。


如果Excel图书开始成为爆款书,很显然就会和我们的PPT爆款书、Word爆款书互相导流,互相提升销量,带动整个事业盘子的提高。


这就是第三种策略,写系列书,互相导流,但这对作者的整体布局能力,对长线市场的耐心,对知识积累的厚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反而最难做到。


写完这篇文章,忍不住去京东看了一下新书评论,看到这样一条说法,感到很欣慰:



话说,畅销书怎么写,大部分人了解一下就好。真正的职场刚需不是要你写畅销书,而是真正精通OFFICE才对!所以我们的梦想就是——让秋叶OFFICE三件套成为每一位白领的案头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期畅销,三次再版,秋叶Office系列图书,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秘密?
拆书125:和方骥一起学Excel,图书版来了!
Word、Excel、PPT轻松转换,这7个超实用Office技巧一般人不知道
不会用秒懂office就只能把自己干到死,word、excel、PPT我都给你准备好了,现在购买还有...
计算机类图书销量排行榜(本周)
office2003新手必读 含WORD EXCEL 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