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很少有老师告诉你这个最最基础动作的奥妙

【编者按】为了配合中书汇年度精临大赛,切实提高大家的认知与训练水平,我们将展开系列讲座,强调深度和具体指导性。计划为50讲,今天发布第一讲——起行收。这也是毛笔书法最最重要的基础技法。

下笔于纸,完成一个笔画,必然有“起”和“收”,中间部分叫“行”。再短小的笔画,都有起行收,很多人的笔画不精到、不精彩,就是因为没有把起行收动作交代清楚。

这篇文章,就是来给大家梳理一下起行收,并揭示其中的奥妙,这个奥妙,外面的老师不告诉你或者故意不讲清楚。

起笔的基本动作与形态

起笔,也就是打开笔锋,一般叫“铺毫”,让笔锋从不受力的锥状变成落在纸上以后受力的变型状态。这个动作真的很不容易,因为方向、速度、力度、过程的不同,导致的结果大相径庭。我们放在最后说,先把基础问题说完。

这两种动作大家都知道,藏锋和露锋。所谓藏锋,就是让笔锋的具体动作隐藏在笔画轮廓内;所谓露锋,就是让笔锋的具体动作留在笔画轮廓上。

露锋,能清晰地见到起笔处笔锋的具体动作,显得凌厉飞动,风流倜傥的样子,当然动作做过了也会觉得张扬做作;藏锋,笔锋隐藏在笔画轮廓内部,显得厚重、饱满、含蓄。

起笔的基本形态有四种:

1,打开锋再走的切入,方笔;

2,边开锋边走的直入,尖笔;

3,边开锋边走的转入,露锋圆笔;

4,原地转入的藏锋圆笔。

行笔的四个要素

行笔就是交代清楚运行路径,包括这个路径的宽窄、长度、方向、弧度等。这其中,运行路径的宽窄,就是线条粗细;长度也就是线条长短,这两个点比较明确,不必多说。而方向和弧度是容易被忽略的点。

石门颂的线条,在行笔方向上最为多变,即所谓“屋漏痕”,这个话题以后说。

勤礼碑中很多笔画看似是弧线,其实是多段直线组成,或者轮廓一边是直的另一边是弧的,柔中带刚。

收笔的动作与形态

收笔,也就是把笔提离纸面,使受力的笔锋重新回到不受力状态,最后一根笔毫离开纸面处即是收笔处。收笔动作可分为三种,能看到笔锋往哪去的为出锋,有回护动作的为藏锋,停在原地不动的为驻锋。

米芾“八面出锋”,是用笔大师,他的字里面技法非常丰富。活学活用,最后考考大家,箭头处用的是哪一种收笔呢?

好了,讲完了这些基本知识点,我们来讲其中的奥妙。本来想用视频来表达,但是时间所限,没来得及,以后再发。这里先讲几点,外面的老师们往往不告诉你。

第一,所谓的笔力,形态可控而准确,都来自起笔的一刹那。这个一刹那的动作没有做到位,或者不能总是做到位,就说明你根本不懂用笔,当然也就不能养成用笔好习惯,也就不可能写出精神的笔画和字。

第二,行笔的过程碰到的困难很多,除了方向、弯曲度的控制,还有质感的塑造,还有各种转笔方式,需要反复体会。

第三,收笔往往会被忽略,这也是最能看出笔法能力的一个要点。最后离开纸面的那一簇锋,是在哪个方位?你如果不能注意到这一点,说明还处在小白阶段。

第四,所有的形态,不仅是技法,还需要工具的配合,没有针对性的专业工具,当然就不可能塑造出应有的精神状态。

中书汇年度精临大赛4月启动

每月10——15号打开上传接口

奖金高、指导多、点评细、公开课丰富

全年12次资格赛,两次大奖赛,超高得奖率

中书汇承包你一年的书法临帖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全碑动图之基本笔画演示二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第31-35课)
古人的8个笔法技巧
用笔八病
逆笔、行笔、提笔、顿笔、入笔、收笔什么意思?
用毛笔写字时顿笔时笔锋是弯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