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蓓莉 博士:兼论课程中的探究、经验与规范-研究发展与进修研习-开福教育评价研究

这是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期间,一位教授根据她女儿学习游泳时的一些现象进行的理论反思研究,特与大家分享。希望此文对我们同行的教育教学有点启发与帮助。

此文也同时刊载在2009年第8期《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上。

                                                                                       

狗刨蛙泳仰泳——兼论课程中的探究、经验与规范

                                                                         向蓓莉 博士 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上篇:游泳的故事

(一)狗刨V.S.蛙泳

 

去年暑假,快满6岁的女儿楠楠想学游泳,我和她爸给她报了个学习蛙泳的班。

宋教练教了15次后,她能游了,但不是蛙泳——因为不愿意把头埋进水里,她自己游成了狗刨。她好喜欢游泳,每天都想去。

我和她爸爸,也得到宋教练的指导。我们一招一式地按照教练教的做,学会了蛙泳。

(二)踩水和仰泳

 

我们很快发现,楠楠会踩水了,这是她自己生长出来的、和水嬉戏的一部分。

大半年过去了。

一个月前,楠楠注意到了身边游仰泳的人,她觉得很有意思,开始自己尝试:她躺在水面,双腿在水平方向踩水,一会儿,水漫过她的鼻子,她翻一个身,来个狗刨;仰泳呛水了,到“岸边”咳一咳,歇一歇,然后继续“试验”。慢慢的,她能够狗刨一阵、仰泳一阵地游了。大概三周以前,父女俩游完泳回来,她爸爸说:楠楠用她的仰泳,从泳池的一头游到另一头。

                        

           (三)玩水和上课

 

楠楠有个好朋友乐乐,比她早半年开始学游泳,现在学会了蛙泳、仰泳、自由泳和潜水。楠常给乐乐的妈妈打电话,约乐乐一起去游泳。

一次,在游完泳回家的路上,楠楠跟我称赞乐乐:妈妈,乐乐游得好快。

我说:是啊。狗刨时头总是在水面上,速度不够快,也会比较累。你愿意学习自由泳那些泳姿吗?

楠楠说:我现在不想学。要不然,游泳就成了上课,不能玩儿了。

我说:好。哪一天,你希望能游得快一些的时候,我们就去报班学习,好吗?

楠楠说:好啊。

(四)她的走形,我的放心

 

两周前的周末,游泳馆的一位25岁左右的教练让两个孩子游蛙泳给他看,如果合适,他建议孩子们上长训班。

两个孩子下水,开始游。

乐乐动作规范,速度也快;楠楠游着她几乎从来不游的蛙泳。

年轻的教练看着在泳池里“游蛙泳”的楠,失望地对她爸爸说:她游得一点儿也不规范,走形太厉害,很难纠偏,不能上长训班。

乐乐参加了长训班。楠楠没有被选上。

我有点担心楠楠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不愿再去游泳。

结果,一到周末,楠楠又主动提议去游泳,并且要给乐乐的妈妈打电话,约乐乐一同去。

我放下心来。

(五)欢喜之情

 

在游泳池里,我总是感到自己的僵硬,不如孩子在水里自由与自如。

楠楠更像一条有水性的鱼。

我的动作都是教练教的。教练没有教的,我既不会,也不愿,甚或不敢尝试,例如仰泳。我好像是一个机器,在水里按照教练设计的蛙泳程序操作。她全然不同:

    她非常喜欢水,在水里用她自己的狗刨和仰泳游动着、快乐地笑着;她在水里快乐又自如,她是去和水一起游戏的,好像她懂得水,水也懂得她;好像她们俩已经成为好朋友,不知道是她怀抱着水,还是水怀抱着她……她看见别人游了仰泳的姿势,就勇敢地去尝试,居然真的能这样游起来,游一个50,尽管她的仰泳动作或许还不够规范。

这一切,我为什么看了心生欢喜呢?

而且,我总觉得她的这种喜欢水和勇敢地尝试是可贵的。但是有好几天,我想不出可贵在哪里,毕竟孩子是学了蛙泳啊,最后动作走形成这样,是不是问题呢?

楠楠的爸也说,看到女儿在水里快乐地一次次地尝试,好喜欢,只是一碰到规范的要求,尤其看到其他孩子游得规范时,他心里就急起来了:这孩子学的蛙泳,怎么学得这么不像呢?

 

下篇:游泳里的课程论

(六)探究、经验与规范的课程论

 

直到前几天,我忽然意识到,楠楠的这些尝试(例如仰泳),都是“探究”,楠所谓的“玩”,其实就是在快乐中自由地探究游泳经验的过程。

于是,我对她说:楠楠,教练没有教你踩水,你自己学会了;教练没有教你仰泳,你自己试着也学会了。这都说明你的水性很好,好像你和水成了好朋友。你学会仰泳,和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仰泳的人,经历的过程是一样的:比如两千年以前啊,有一个人在水里游累了,他想休息一会儿,他想:躺在水上游会是怎样的呢?他就试了试,开始呛了点水,后来他慢慢地发明了仰泳方法。你也是自己慢慢地试,最后自己学会了。现在教练教的仰泳的方法,是后来的很多人不断地游、不断地试:怎么样让游仰泳的人游得更快、更舒服,慢慢地完善了动作和姿势,成了现在教练教的这些动作。你的水性这么好,到了学仰泳的时候认真观察教练的动作,把动作做规范就会游得很好。只要认真学,就会学会。对了,以后人们可能还会发明出更多的不同泳姿呢。探究,杜威说:一个儿童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个发现(或发明),那么,即使这是科学家早已经发现(或发明)的,但对于这个孩子来讲,他的发现(或发明)的价值,和最早的科学家发现(或发明)的价值,是一样的,这种通过体验、尝试达到的发现(或发明),就有可能孕育更多的发现(或发明)。而且,“研究和实验的冲动”原本就是儿童的天然冲动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楠学会了仰泳,“和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仰泳的人,经历的过程是一样的。”她在探究仰泳的经验中。

事实上,教练所教的当前的仰泳规范,正是人们探究仰泳的经验成长到现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楠楠现在通过自我尝试和探究得到的对仰泳的体验和技能,和教练要教授的规范,并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规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经验不断成长的过程,规范既包含前人有效的成功经验,又包含前人迂回曲折的探求和修正经验,现有的仰泳规范是人的仰泳经验已经达到的某一个确定的和完成的阶段。楠将来得到教练的指导,规范仰泳技能的过程,是她的探究经验的延伸,是经验的改造,而不是外在于探究和经验的某个东西。

儿童对于仰泳的探究和体验,是人类生活的第一步;规范,是人类当前探究仰泳的经验所达到的最后一步。如果将儿童的探究经验和规范对立,“就是把同一个正在生长的生命的婴儿时期与成年时期相对立;把同一种力的运动方向与其最终的结局相对立;也就是要使儿童的本性与其将来的命运彼此发生冲突。”(约翰·杜威,伊芙琳·杜威,1994a260

    人类的探究、获得经验、经验的不断改造,与规范形成及其修正的循环关系。

    在杜威看来,如果课程、教材(在这个个案中,可以是游泳规范)没有成为个人经验的代表或总结,而仅仅是从外界引进,没有被引导到原始活动中,就只是一种空洞的或纯粹的符号,成为僵死的和贫乏的东西。借用地图制作过程的例子,他阐述课程、教材(也可以是仰泳规范)与经验的关系:探险家进入了一个未知领域,他充满了对于新的景色、新发现的水路与山脉、新的动物物种、及其他各种引人入胜的特征的激动与兴奋之情(儿童在探索仰泳过程中的感受与发现)。在归途中,探险家就他探索过的领地作了一幅地图,那是一个没有涵括他的体验(儿童在探索仰泳过程中的探究、尝试、发现与感受)的抽象概括(仰泳规范或课程、教材)。很多时候,教育者就是将一门科目某些领域的这样一幅“地图”(仰泳规范或课程、教材)呈现给学生,而没有让学生参与那些使得这张“地图”对他们具有意义与作用的任何直接体验(沃克、索尔蒂斯,200919)。杜威坚信,自由成长的个人必须从自身经验中学习,那是有意义的学习,他援引卢梭的话说:“看看你的学生的知识和我的学生的无知之间的区别吧。你的学生学习地图,我的学生制作地图。”(约翰·杜威、伊芙琳·杜威,1994a229)仅仅学习地图,而不去体验地图之所以成为地图的过程,也即如果经验被剥离,将如同密尔所说:学校成为“更适合于培养信徒,而不是培养探究者”的场所(杜威,1990354)。

那么,规范的价值在哪里呢?还是借用杜威以地图与旅行的隐喻:地图不能代替实际的旅行;同样,一门科学或学术的一个分支及其教材(以及仰泳规范),终究不能代替个人的经验。但教材(仰泳规范)如同地图,它代表的“是一个总结,一个对已往经验有准备、有秩序的观察,是用来作为对于将来经验的向导;它指出了方向;它便于控制;它节省人力,防止无益的彷徨不前,并指出最迅速地和最可靠地达到预期效果的途径。”(杜威,1994b126)课程、教材与规范,最合用地表现了过去经验的最后结果,人们可以为探索什么和在什么地方探索得到指引,避免了无益的盲目探索的浪费。

 

(七)仰泳的学习:联结经验与规范

 

于是,学习仰泳的问题就成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尊重儿童经验和成长过程的基础上,让孩子习得规范呢?更重要的是,怎样的学习,才有可能让学习者有新的发明与发现?

如果我们把习得仰泳规范作为教育的结果,那么,我们需要同时尊重儿童成长的需要和时机。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以致忽视了生长过程,是教育中一种可悲的错误(约翰·杜威、伊芙琳·杜威,1994a224)。

如果要结合儿童学习仰泳的经验、探究与规范,是不是可以将学习安排成这样两个阶段(楠的经验是自发的经验,但对于她的经验的反思,达成这样对安排的看法):

探究与经验阶段:在儿童习得基本的能安全在水里游戏的技能后,让孩子们在安全的区域,充分与水嬉戏一段时间,去享受游泳的快乐(乐于游泳),体验和建立自己和水的关系,甚至用自己的方式去游泳,无论用什么样的泳姿。

习得规范阶段:在孩子们熟悉水性以后和探索自己的游泳方式后,再教泳姿的规范动作。

    “儿童的学习”可以经历这样的过程:经过“探究与经验阶段”,进展到“习得规范阶段”,儿童学会应用规范解决问题(实线部分);有的儿童在习得规范后,会继续进入螺旋式的新“探究与经验阶段”,有着产生“新发现、发明”的可能性,这种新的发现与发明,可能“形成新的规范”(表示可能性,用虚线表示)。将“儿童的学习阶段”用图2表示:

         

 

(八)儿童的个体差异与成长

 

儿童是有差异的,儿童潜能是否能得到充分成长,取决于其个别差异、个性、潜能与进一步发展的愿望是否得到充分尊重、认识与唤醒。

楠楠是一个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的孩子,学钢琴和游泳都是如此,规范性不够。她的学习游泳,我觉得合适的途径是:从她现有的仰泳探究和经验出发,先学习仰泳的规范动作;在她熟悉水性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诸如自由泳、蛙泳等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她需要加强的,是仔细观察、努力练习和聚精会神的学习习惯。在练习了多种泳姿的基础上,她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泳姿。

乐乐是一个学习很专注的孩子,学习钢琴和游泳的动作规范、优美,她妈妈说孩子尝试新事物的勇气不够。或许可以通过增加乐乐自由游戏和探究的机会,鼓励孩子从可能尝试的错误中学习,来增强她的勇气。

楠楠和乐乐的差异,似乎成为她们俩成为好朋友的因素之一,两个孩子互相学习。

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各有其独特性,都是不可复制的个体,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和他人、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优点,这样,孩子是不是就有可能自信,并且友好地待人,并乐于向同伴学习?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伊芙琳·杜威. 明日之学校[A]. 约翰·杜威. 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C]. 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a.

[2][美]戴克F·沃克(Decker F. Walker),乔纳斯F·索尔蒂斯(Jonas F. Soltis). 课程与目标[M]. 向蓓莉、王纾、莫蕾钰译. 洪成文审校.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3][]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4][]约翰·杜威. 儿童与课程[A]. 约翰·杜威. 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C].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我学游泳
不会游泳的看过来!一次教你4种游泳姿,蛙泳 自由泳 蝶泳仰泳
不会游泳的看过来,8张图,教你学游泳 !
所有游泳技巧图解介绍,全部游泳技巧图解
赶紧收藏!游泳动画!看了就懂!
终于明白仰泳、蛙泳、自由泳、蝶泳是怎么游的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