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希特勒本来可以赢得战争?
为何战斗力超群的德军在二战中会输得那么惨?德军本来可以赢得怎样的战争?安德鲁?罗伯茨为你提供答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何战斗能力超群的德国军队会输得那么彻底?苦苦搜寻这一问题答案的读者将会在安德鲁·罗伯茨撰写的这部恢宏历史巨著中得到满意的解答。作者对战争的阐述深入而精辟,涉及了不少所有的战场:亚洲、非洲和欧洲。对下层士兵和高层军官的描述,罗伯茨做得相当精湛而富有人性化,他笔下的战斗场面非常有吸引力,毫不逊色于我读过的任何其他作品。当年的许多战场他甚至亲自走访,他对细节的独到鉴赏力完全像一个娴于色彩水墨的艺术家。(他的地理知识以及他对地形的把握近乎完美,唯一的遗憾是他把俄罗斯与前苏联混为一谈,从而导致战场的位置、德国的战争目的以及前苏联的伤亡状况出现一些混乱。)此外,无论是海上战况还是陆地进攻,他的把握都一样地游刃有余,从中途岛海战到阿拉曼战役,他的叙述都是那么有板有眼、生动具体。很难想象还能够找到一本比它更好的讲述二战军事历史的作品。
这本著作的标题为《战争风暴》(The Storm of War),仅这四个字就暗藏着罗伯茨对核心问题的答案,即德国为什么会战败。把战争当作一场风暴就令人联想到纳粹的闪电战,以为一次突如其来的胜利,就能在一定程度解决德国所有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此外,标题的另一层含义指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但英国,与希特勒无关而是在暗示丘吉尔,因为后者于1940年6月4日告诉过英国下议院,他完全有信心,英国可以“走出战争的风暴”。闪电不是一场风暴的结束,而是风暴的开始。惟有成功躲避雷电闪击的人才有机会幸存下来,然后在历经磨难之后,趁着风势扬帆起航,去迎接胜利。德军之所以会走向穷途末路,是因为冲突的过程太漫长,而它的没完没了部分原因是丘吉尔拒绝放弃战斗,不过更主要的是因为德国的主要战争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罗伯茨曾撰写过若干本有关英国历史的著作,他在叙述中始终保持着张力,他想告诉读者,如果这场战争纯粹属于军事而不是一场政治上的较量,并且如果德国方面不在战场上屡犯错误的话,那么胜利者很可能就是德国人。如果有人分门别类地从下到上、从前沿阵地到柏林总指挥部对德国人的军事努力认认真真地考察一番,一定明白他想告诉大家什么。德国人拥有自己的优势,有武器装备的,作战行动的,战术上的,有时甚至是战略上的。但是,每当到了战略与政治相互纠结的关头,德国的优势便烟消云散了。再说,希特勒的战争目的实在过于庞大、不切实际,而且总是与热衷毁灭的意识形态纠缠不清。这种毁灭,首当其冲的是犹太人和其他种族的敌人,但也包括打了败仗的德国人。1939年对波兰以及1940年对法国的快速胜利让众多将军冲昏了头脑,他们打心底里相信希特勒是一位天才。然而,希特勒更大的梦想是要迅速战胜苏联,唯此才能让德国成为一个伟大种族的帝国。
在书中,罗伯茨指出了德国人不少错误,他认为如果可以避免,或许有可能帮助德国打赢很多战役,甚至整场战争。他说,希特勒本应该推迟三年发动战争,也就是在1942年而不是在1939年。他不应该让英国人在法国陷落后从敦刻尔克逃脱。他应该早作安排,让日本人协助一起进攻苏联。此外,德国军队踏上苏联领土后本应该招募非俄罗斯籍新兵,而不是镇压他们,并且他们应该把土地归还给农民,而不是剥削他们夺走他们的粮食。在1941年9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本应该直接向莫斯科推进而不是绕道基辅。南方集团军群本应该打一场机动战,而不是把兵力集中在斯大林格勒。
然而,持这些观点的读者将不可避免地发现自己提出了一些与事实相悖的问题。如果我们与罗伯茨的看法不谋而合,认为在法国沦陷后由于丘吉尔亲自出面阻止英国寻求和平条件而延长了战争,那么我们还会含蓄地说,如果没有丘吉尔,也许和平可能早已取得。如果英国提前退出战争,那么导致战争胜利的英美苏同盟国协议将成为泡影,因为该协议签订的时间是1941年12月。
然而,即使丘吉尔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这种反现实含蓄的重要性,但究竟如何处理罗伯茨那些明确的东西仍然含糊不清。对每一个事例的阐述,都是基于特定时间下对思想所及的内容所作出的审慎的判断,而事实上,罗伯茨似乎限于自己的能力仅截取了英语的文献资料,这使他无法对希特勒及其死党认为可能的东西作出令人信服的权衡。如果希特勒推迟三年发动战争,很多其他事件肯定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而且不会所有的东西都能遂他所愿。
在其他一些案例中,各种假设都需要太多的条件作出相应的改变,因而它们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德国军队没有把非俄罗斯少数民族当做朋友,并解救苏联境内饥肠辘辘的农民,究其原因,是他们发动了一场旨在屠杀数千万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的种族殖民战争。归根结底,正如罗伯茨自己的结论所言,那是一场希特勒想要的战争。而且,他也完全明白,日本人没有对入侵苏联的德国人施以援手是因为希特勒并不希望他们出手。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自己早已作出决定向南太平洋地区推进,而不是向北进入西伯利亚。当时,东京与柏林的关系已经相当疏远,因为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已于1939年签订了条约,根据此条约柏林似乎为了与苏联结盟而准备调整与日本的关系。换句话说,有时乍看之下似乎由希特勒自己定夺的某件事,实际上却与受制于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想法,这就??意味着,他的计划实施起来将变得更加复杂。
再来看,如果波兰于1939年苏联入侵时如希特勒希望的那样同意并入德国,结果会如何?如果波兰与德国结盟而不是进行抵抗,英国和法国就不会对波兰的领土作出保证,而且也不会于1939年9月的对德宣战。因此,很难想象,为了挽救苏联,英国和法国会向德国和波兰宣战。如果波兰军队与德国军队联手,进攻的起点线将会比1941年6月的更加深入东面,随后日本也有可能加盟,这样将迫使保卫莫斯科的若干红军师团留在远东,于是莫斯科就有可能成为囊中之物。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之间的条约,日本与德国也不会出现疏离。如此一来,就不会有后来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也因此不会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将是德国、波兰和日本携手战胜了苏联,对了,此种局面正是斯大林先生担心的。
不管他们承认与否,每一位历史学家都在用假设来进行演绎。他们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可能会把什么视作理所当然。现在的情况是,波兰对德国的进攻进行了抵抗,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我们所熟悉的方式拉开了帷幕,而且罗伯茨对它进行了非常地道的描述。虽然罗伯茨结论中那些与事实相悖的推论确实能挑逗人们的思维,但他作品中真正令人感兴趣的东西却留驻在作品强劲的传统美德中 --- 学术上对资料的专注,对士兵的人性化认同,以及效果卓著的行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丘吉尔十大名言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案
二战德军总共有多少兵力部署?
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击败了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丘吉尔:一个被夸大的英雄
丘吉尔散布假情报,苏军损失惨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