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友谊与背叛:二战同盟国与轴心国战争协作之比较
本文所说的战争协作,指的是同一联盟国家之间彼此战略战术上的配合、支援以及战争物资的援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战争,参战国多达61个。任何一个国家,哪怕它的国力再强大,都无法在这样的大规模战争中单独取得胜利,而必须得到盟国的支持和配合。同盟国的胜利和轴心国的失败的原因很多,而战争协作之差异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同盟国方面。同盟国之间的战争协作始于中国抗战,“七七事变”之后,中苏两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根据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和低息贷款,并派遣援华空军志愿队赴中国参战。苏联的援助给予了抗战初期处于困境的中国以莫大的支持。欧战爆发之后,德军在一系列的闪击战中取得胜利,法国败降后,英国退受英伦三岛,处境十分险恶,而中国又在远东单独承受着日本的压力。对此,美国认为德国和日本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演说,指出美国要做“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应对中国、英国等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予以物资上的支援。

19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并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从此,美国开始了对反法西斯国家的物质援助。德国入侵苏联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下议院发表演说,表示要与苏联同仇敌忾,共同抗击NC德国,这标志着同盟国之间大规模战争协作的开始。

1941年8月,美英两国签署《大西洋宪章》,宣布了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9月,苏联发表声明同意该宪章的基本原则。随着美国Government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美英开始了对苏联的军事援助。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正式参战,参战的各反法西斯国家出于共同的战略目标而走到了一起,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声明各签字国:①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②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从此,同盟国之间开始了各个战场上的密切配合和协同作战。美国和英国组成盟军,在北非、意大利和西欧并肩作战,同时与东线的苏军遥相呼应。1943年7月,当苏军与德军在库尔斯克鏖战之时,盟军乘机在西西里登陆,迫使希特勒被迫中止了在苏联的攻势,这极大地支援了苏军的作战。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得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绝境,苏联又不失时机地发起了白俄罗斯战役,重创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1945年1月突出部战役期间,苏军为了缓解盟军在西线的压力,提前发起了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直捣德国的心脏地区,加之盟军的有力反击,使得希特勒被迫结束了在阿登地区的进攻行动。1945年4月25日,盟军与苏军的先头部队在德国易北河畔的托尔高胜利会师,标志着双方之间的战争协作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远东,中、美、英三国在缅甸战场携手作战,共同打击日寇,最终于1945年5月将日军逐出缅甸。美国向中国提供了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使得部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得以大幅度提高(如全副美械装备的新一军、新六军),在1945年5月的湘西会战中,装备美械的中国军队重创日军,毙伤日军35808人。此外,美国还派遣援华空军志愿队赴华参战,使得同盟国重新夺取了中国战场上的制空权;美国的B-29重型轰炸机还以中国重庆的机场为基地,在1944年开始了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战争末期,苏联也加入了对日作战的行列,苏军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本关东军,期间得到了八路军和东北抗联的有力配合。1945年8月,日本在中、美、苏、英等国的联合打击下终于崩溃。同盟国继欧战之后,又在远东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战争期间,同盟国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利益上的冲突和战略上的分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苏、中、英等主要交战国的首脑相继召开了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国际会议,参战各方通过这些会议,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矛盾和隔阂,保证了同盟国之间战争协作的顺利进行。

让我们再反过来看下轴心国方面。应该说,轴心国集团战争协作的起步比同盟国要早。

30年代,德、日、意三国就彼此互相接近,1936年11月,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而在此之前,德意两国已经签订了《德意议定书》,一年以后,意大利加入该协定,希特勒将其称之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轴心国一词即来源于此。《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三个法西斯国家开始了瓜分世界的征程。该协定主要是针对苏联的,但是德日两国在战争期间对苏联的态度却始终存在着不协调的因素:1939年8月,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战役中遭到惨败,日本对此不服气,积蓄力量伺机报复,并希望得到德国的有力支持,但此时从欧洲却传来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使得日本感觉到被盟友德国出卖了,对苏作战升级的计划被迫取消,并于1941年4月与苏联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一直希望日本能配合出兵苏联远东地区,与德国一起夹击苏联,但日本对此反映冷淡,始终未予以积极的配合。意大利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一向扮演的是一个墙头草的角色,一战时,原属于同盟国阵营的它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而背叛了自己的盟友德奥,倒向了协约国集团。二战爆发后,它又故伎重演,狡猾的墨索里尼宣布意大利中立,以至于希特勒私下里抱怨说:“意大利人又要像一战时那样首鼠两端了。”

直到1940年6月,德军闪击西欧,取得巨大胜利,法国即将崩溃之即,意大利才看准时机,向英、法宣战,下山去摘桃子。1940年9月,德、日、意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并尊重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意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三国保证如缔约国一方受到目前未参与欧战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日、意三国正式结成了军事同盟。在这方面,轴心国走在了同盟国的前面。

欧战期间,德意联军相继在北非、巴尔干和俄国联手作战,但基本上意大利人扮演的都是无足轻重的配角角色,对整个战局的影响甚微。完全可以假设,如果意军能有德军一半的战斗力,二战的结局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登陆之后,意大利很快就在9月份投降了。德国失去了它在欧洲最重要的一个盟友(尽管这个盟友不怎么的),剩下的都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之类无关紧要的小伙伴。从此,德国在欧洲日益孤立,在盟军和苏军的东西夹击之下,最终失败。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东方,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德国、日本、意大利于1942年1月签订补充军事协定,规定以东经70度为界,此线以东为日军作战区域,以西为德意作战区域。战争期间,德国曾经派遣潜艇部队赶赴印度洋与日军一起攻击盟军的海上运输线,这支潜艇部队被称之为“希特勒的东方灰狼”。但由于被派出去的德国潜艇数量很少,因此这支部队的作战效果十分有限。除此之外,就再也看不到德日在东方战场有其他实质性内容的军事合作了。

轴心国阵营内部矛盾重重、彼此互相掣肘、缺乏战略协同,而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这三个大魔头又从来没有像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那样坐在一起开个会,商讨商讨战略合作问题。这就导致轴心国集团(主要是德、日之间)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缺乏协作,无法将三国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对同盟国造成致命的打击。另外,与同盟国阵营内部之间彼此大规模的军事物资援助相比,我们几乎没有听说过轴心国之间有过这方面的举动。

综上所述,尽管轴心国的战争协作起步比同盟国要早,但由于德、日、意彼此互不信任、同床异梦,这构成了轴心国走向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的战争协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相互之间的配合却相当出色,这对于巩固联盟内部团结,调整盟国之间的分歧并加强在对敌作战中的协同起了很大的作用,保证了同盟国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时间
二战中最血腥的五大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二战时期的阿拉伯国家都在干什么?为什么存在感如此之低?
二战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推美国加入同盟国阵营,德国如何反应?
揭秘:这二战中这三大战役是同盟国从战略守势走向反攻的转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