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前绝后的二战苏军编制(三)

苏军装甲车辆

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苏军拥有一支数量空前庞大的装甲部队,拥有接近23160辆坦克和装甲车.但到了41年底,除了在象列宁格勒这样被德军围困的地区和远东以外,战前生产的坦克近90%损失殆尽。


背景:1926年,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斯大林为了顺利完成目标,不惜动用据说占当时世界流通量1/3的罗曼诺夫王朝的黄金,大规模采购美国德国制造的机器工厂设备网罗技术人才.在这一措施的促进下,作为军工产业基础的苏联重工业得到了强化.


为了进一步增强军事实力,苏联和当时作为战败国而被国际社会排挤的德国签订了拉颇罗条约,并在卡赞秘密建立了坦克学校,向德国提供坦克研究场所.作为交换,德国则向落后的红军传授先进的军事理论知识.

这些举措加速了1929年“红军野战条令”的颁布和机械化实验旅的编成.但是新编程的坦克部队保留有浓重的欧洲传统骑兵的色彩.比如突破决战用的重型坦克就类似于早年的重骑兵,而执行长距离侦查警戒任务的侦查(水陆两用)坦克好像是轻骑兵,而直接协助步兵作战的支援坦克更像近代手持火枪冲锋的龙骑兵一样.

由于本国自己研制坦克的计划迟迟没有进展,苏联军方开始考虑引进外国坦克,进行许可生产.于是,从1928年开始,一个考察团被派往美国、捷克、英国等国,并先后购进了“克里斯蒂”等多种型号的坦克进行测试.


最后,在1931年2月13日召开的最高军事会议上,苏联领导人决定生产维克斯-卡丁-洛伊德MK.V1型和维克斯-阿姆斯特朗6吨型两种坦克,当年5月13日,又决定生产“克里斯蒂”型坦克.

在1930年维克斯-阿姆斯特朗E型6吨轻型坦克运抵苏联,列宁格勒炮兵学院机械化及摩托化系的人员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测试,他们在仿制维克斯坦克前对英国的设计进行修改,改进后的设计被称为TMM型坦克,而仿造的维克斯E型坦克被称为T-26.TMM坦克有两种型号-TMM-1和TMM-2,它们与维克斯坦克在细节上有很多不同,这两种坦克制造了大约20辆.后来经对比测试,仿造的维克斯坦克被选中投入大量生产.在决定投入量产后,命名为T-26.由列宁格勒布尔什维克(波尔谢维克)生产.


1941年,苏军装甲部队坦克主要有两种类型:T-26步兵坦克(约12000辆)和BT快速坦克.(约8300辆).T-26最初是仿制英国维克斯6吨坦克设计.最初型号为1931型,其下又有两种型号:1.仅装有两挺机枪(捷格佳廖夫DT 7.62mm机枪).2.一型指挥型-T-26TU,其右侧炮塔装备一门37mm火炮,车上还装有苏联坦克最早的制式无线电设备,并带有方形天线.有一部分T-26TU装有长炮管的PS-2M1930型37mm坦克炮.苏联人还考虑使用45mm火炮,但最终没有装备.


作为苏联最初的量产型坦克,早期的T-26还有两型派生车辆,一种是ST-26舟桥坦克,装一个7米长的坦克桥,该车在1934年-38年少量装备部队使用.另一种是OT-26型喷火坦克.

1932年,红军汽车装甲坦克总局向设计组提出了将现役的T-26 BT系列 T-35坦克换装M1930型45mm火炮的指示.这种45mm炮是以莱茵金属公司”曼特尔”37mm反坦克炮为原型设计的,前文提到的PS-2坦克炮也是其派生型.后来,经过使用后,苏军认为该炮威力不够,因此便研制了更新的M1931型45mm反坦克炮.


1933年31型很快被装备有两用45mm反坦克炮的33型取代.20世纪30年代里,苏军一直对33型进行升级.大量生产中,33型有实施了数次小改进,其主炮防盾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曲面外形铸造防盾,另一种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防盾.


在诺门坎战役中,T-26在与日本军队的作战中取得了辉煌战绩,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比如装甲板铆钉接结合部一旦中弹,即使是遭到机枪攻击,铆钉断裂后很容易产生碎片在车内四散,杀伤成员,.之后,苏军将装甲由铆钉结式改为了焊接式. 后来出现了二款拥有改进装甲的型号.


在当时,T-26安装了45mm坦克炮,可以发射高爆弹和穿甲弹.西班牙内战中,得到广泛使用,并证明性能远比德军一号坦克与意大利L.3坦克优秀. (见表6.1)此外,该车还少量出售给了中国南京国民政府.


苏军本打算将所有33型加装无线电设备,但由于工业落后,装有无线电话机的车辆仅有少数,如连长车或排长车.呈马蹄形围绕炮塔的方形天线是其重要的识别特征.这种型号也称为T-26TU M1933型.另外,苏军将其进行了改装,OT-130喷火坦克就是33型变型车.


BT快速坦克则是仿制于美国克里斯蒂T3型轮履两用车.由于克里斯蒂的原型车送交的时候没有炮塔(1931年,2辆伪装成农用拖拉机的克里斯蒂M1930原型车运抵苏联).更改设计工作主要集中在炮塔和武器方面.在BT-2 37mm火炮坦克小规模生产后(约620辆),BT-5系列开始换装45mm火炮.与33型T-26一样使用了新型的双顶盖炮塔,加大了尾舱,而不是老式的单顶盖.BT与T-26坦克的不同在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T-26速度较慢,用于支援步兵作战.而BT机动性较高,类似于英国的巡航坦克.主要用于快速突击.20世纪30年代莫,BT-5进行了升级.出现了BT-7.改装了新型炮塔与焊接倾斜装甲.但依旧装备45mm火炮.1937-38年西班牙内战中,共和国军中曾少量使用BT-5.


装备这两款坦克的苏联45mm火炮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上最好的通用火炮.能击毁当时所有国家在役的坦克.同时也能使用高爆弹攻击敌军步兵或反坦克火炮.而当时其他国家的坦克最多只能发射其中一种弹药.例如,当时的法军步兵坦克装备一门短炮管37mm火炮,几乎没有反坦克能力.而英国的2镑火炮却无法发射高爆弹.当时德军一号坦克仅装备两挺7.62mm机枪,而二号仅有一门20mm火炮.

但1941年6月以后,BT与T-26逐渐过时.就装甲厚度和机动性来说,只相当于德军一号,二号,38(t)轻型坦克.(苏军坦克火炮占优势).同时由于缺乏后勤保障.损失大大增加.战前,超过65%的坦克需要大修与更新.而战争爆发之初,许多坦克在开往前线路上抛锚.与战损相比,更多的苏军坦克因机械故障报废.


除了上述两个系列,还有其他系列服役.30年代苏军标准中型坦克是T-28.个头较大.因当时兴盛一时的多炮塔坦克之风而生.主炮为一门1927/32型76.2mm反坦克,两门辅助机枪.1941年,与德军四号坦克相比,早已过时.除此之外,它也深受缺乏后勤之害.1941年,苏军有两个T-35重型坦克营,主要武器与T-28相同,但同时还有两门额外的45mm火炮.但战争爆发最初几天,几乎全部毁于机械故障.据资料记载,后来有一辆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还有一辆被乌克兰独立主义分子缴获,最终被苏军击毁.


1941年,苏军还有一些特种装甲车辆,比如T-37、T-38轻型两栖侦察坦克.仅装备一挺7.62mm机枪.后来后者有少量的改进型生产(装备一门ShVaK型20mm航空机炮)

T-20轻型武装拖拉机,与法国雷诺UE一样用于牵引45mm火炮或是76mm团属火炮.它装备一挺带装甲护盾的机枪,在危急关头,可以被用作轻型坦克.

同时,苏军也有大量的装甲车.最著名的轻型装甲车是BA-20.装备一挺机枪,用于侦察.标准中型装甲车是BA-10.装备45mm火炮两挺DT机枪.发动机等参照了福特公司的GAZ-AAA卡车.


西班牙内战中,苏联向共和国军派遣了超过300辆坦克以及技术人员.西班牙内战经验使苏联坦克设计者意识到现有的坦克装甲已无法有效抵御当时的反坦克炮攻击,如德军36型37mm和苏联45mm.结果,苏联设计师开始研发新一代坦克.在设计之时,不仅开始增强装甲厚度,也开始换装了口径更大的火炮,使其威力足以击穿与自己拥有相同装甲厚度的任何坦克.


其间,苏联设计师们研制了四款新型坦克:T-40轻型两栖坦克(替换T-37和T-38)、T-50步兵坦克(替换T-26) 、T-34坦克(替换BT快速坦克) 和KV重型坦克(替换T-28和T-35).其中T-50的研发一拖再拖,最终没能赶在战争爆发前服役.T-34性能优异,不仅可以实施快速突击,也可以支援步兵进攻.日后成为了苏军中型坦克的主力.当时的KV-1在同类型的坦克中装甲是最厚的,并在战争初期使德军大为头疼.后来,装备有152mm榴炮的KV-2少量生产,.该坦克是受到苏芬战争的影响,专门研发用于摧毁敌军的坚固工事.1941年6月,有508辆KV系列和967辆T-34服役.除了装甲厚度远远领先对手以外,这两种坦克的主炮也能轻易击毁当时任何一种德军坦克.


1941年6月初, 德军最优秀的坦克是三号坦克(37mm火炮)和四号坦克(短炮管 75mm火炮). 41年6月,德军共拥有1449辆三号坦克与517辆四号坦克.无论在装甲、火力、机动性方面远逊于苏军新型坦克.的确,T-34的出现极大促进了当时坦克的发展.坦克技术从最初的发源地英法向东转移到了德国并最终来到了苏联.T-34的到来,引发了苏德两国的技术竞赛,并对世界坦克的未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尽管性能优异,但在41年夏天的战斗中这些新型坦克并未能够扭转败局.虽然在很多局部战斗中,特别是遭遇只装备有过时的37mm反坦克炮的德军步兵时,它们赢得了胜利.但很多苏军坦克师连同其余的部队,在开战一个月之后便损失殆尽.


究其原因,很多必要工作没有及时到位,比如, 就好像40年的法军装甲部队一样,坦克部队从指挥官到士兵严重缺少训练.缺少大型机械化部队作战经验以及对德军突然袭击毫无准备..绝大多数新坦克在战前几个月才分配到部队,坦克手们缺少时间熟悉装备,并且当时76.2mm火炮弹药特别是穿甲弹严重缺乏,.同时,新坦克自身也存在着不少技术故障,尤其是KV坦克的传动装置和离合器经常损坏导致其故障频发.


在经历了41年夏天的大失败后,苏联装甲部队在当年年秋天又面临这一场新的危机.当时,德军快速推进,很快将占领乌克兰的哈尔科夫与北部的列宁格勒.而这两地是当时苏联坦克最主要的生产地.最终,这些工厂不得不转移到东部的乌拉尔工业地区.这样一来,1941年最后几个月,苏联坦克产量剧减.直到1942年初,才重新恢复生产.坦克产量的减少以及新组建的独立坦克旅以及步兵坦克团对坦克的巨大需求让当时的苏联坦克工业举步维艰.1942年初,苏军基本上停止了新型坦克的研发,转而最大限度地生产坦克.另外,只有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产量的改进被允许.例如:42型T-34的车身装甲得到简化,1942年春,简化的六角铸造型炮塔安装使用,并定型为43型T-34.这样,苏军直到1943年夏才重新恢复新型坦克研发工作.但其间,由于坦克的需求量时有增加,研发工作时常被打断.


1942年产量开始恢复,相对于T-34来讲,同样生产成本的T-50没有进一步生产.T-40两栖坦克一样如此,换成了T-60,之后,苏军计划部署改进后的T-34M与KV-3.但最终没能实现.


T-34与KV 坦克的优越性在1941年冬季的战役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当德军坦克深陷雪地和沼泽之中时.它们却能轻而易举的驰骋于战场之上.于是在遭遇KV和T-34, 而新型38型50mm反坦克炮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德军士兵对新型反坦克炮的呼声愈发强烈.不久,新型40型75mm反坦克炮服役.


同时对于战无不胜的德军装甲部队来说,与苏联新型坦克的遭遇也着实让它们吃尽了苦头.于是德军同时着手两项工作:一.强化装甲和主炮,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分别换装长炮管50mm和75mm火炮.并不断升级.二.着手开发全新的黑豹中型坦克与虎式重型坦克.


1942年夏,双方的技术指标趋于平衡,改装后的德军坦克与T-34水平相当.苏军坦克机动性略优,而德军炮塔布局,通信和火控系统胜于苏军.此外,苏军坦克成员配置存在严重问题,作为坦克车长的指挥官同时还要兼职装填手,这严重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同时,坦克车长缺乏视野,无法及时有效的观察战场动态.加上对坦克部件使用不熟,缺少无线电.这一切使得它们在与经验丰富的德军装甲部队作战时一败涂地.1941年6.22-1941.12,苏军坦克损失高达20500辆.相比之下,德军从1941.6.22-1942.2.28的损失仅为3402辆.双方损失比为6:1.


1942年夏,苏军以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开始组建坦克军,其规模与西方的坦克师类似. 尽管在42年春,因为其厚重的装甲而深受部队喜爱.但却在当年夏季战役中遭受了德军无情的打击,损失惨重.

后来,这些坦克开始受到苏联指挥官的怀疑,对KV坦克尤为严厉.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战功卓越的第4坦克旅指挥官卡图科夫上校(后成为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指挥官,大将军衔)在受斯大林接见的时候,对KV坦克的能力提出了质疑 “如果进攻过程中,按照T-34的速度前进,那么KV坦克只能被落下,如果按KV的速度,则不可能发动快速进攻.KV的装甲防御能力确实很优秀,但是它的坦克炮和T-34一样,都是76.2mm,攻击力是相同的,而它的速度极慢.这样的坦克有多大的意义?实际上,在坦克兵中,它也不受欢迎.”



1939-40苏芬战争后,苏军希望研制新型重型坦克以摧毁敌军的坚固防御工事,于是装备有152mm火炮的大块头-KV-2出现了.它前后共生产334辆.但在1941年便几乎损失殆尽.图中是1941年一辆抛弃在利沃夫的KV-2坦克.


此外德军的新型坦克和75mm反坦克炮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KV的劣势充分暴露,尤其是远比T-34落后的机动性.甚至有时因自身重量而无法过桥.加上自身机械故障频发,许多人呼吁其停止生产,全力生产性能可靠的T-34.另外,T-60因为毫无作用而停止生产,它极其薄弱的装甲和20mm火炮对于坦克员来说就是一个死亡陷阱.



1941年夏,苏军T-34是当时最具威慑力的武器之一,但由于编制混乱,保障不到位,乘员严重缺乏训练.开战之初,并没有扭转苏军的大溃败.同时该坦克自身有着不少问题.图中是1941年6月利沃夫地区,苏联第四机械化军的一辆T-34,可见其后部固定着备用传动装置.


遭受了众多指责之后,苏军坦克制造业被允许在开发新型坦克时候的做出更多的改动.短期内,KV坦克将划至支援步兵的独立坦克团.同时研发了重量更轻的KV-1S,以提高机动性.此外,尽管轻型坦克不受欢迎,但当时的轻型坦克装配线无法生产中型坦克,无奈之下,苏军用T-70代替了T-60.它装备了略显过时,但性能比后者优秀的45mm火炮.另外,1942年末生产的T-34增加了车长观察孔.以解决车长视野问题.

长远看来,苏联认为需要发展一种通用全能坦克来替代以前的轻中重型坦克.1943年6月,最初计划,将T-34与KV坦克相融合.也就是吸收重型坦克的装甲和中型坦克的机动性和相对较轻的重量.于是有了的莫洛托夫哈尔科夫设计局的T-43与科京的KV-13方案.


T-43

为了保证生产的平稳过渡,`新产品应该尽量使用T-34上原有的部件.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T-43试验通用坦克于1943年3月完成,该车70%的零件与T-34相同.外观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将悬挂系统改为了扭杆式悬挂,车体正面装甲也增加到75毫米.


T-43的炮塔也使用一门F-32型76.2mm火炮,火炮防盾装甲厚度达90毫米,3人制炮塔,与T-34M坦克一样,该车在炮塔尾部正中也设置了一个车长指挥塔.其车体正面取消了T-34上的球星机枪塔,取消了此位置的无线电员,改为在右侧驾驶员位置设置一挺固定的DT机枪.而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中为了保证坦克产量,T-43并没有受到重视.之后的库尔斯克-奥廖尔战役中,苏军发现T-34的问题出自其火炮威力而不是装甲厚度.随后T-43项目取消.


同时由于与T-34相比,KV-13没有什么实质的变化,加之T-34生产线大量生产,计划也随之取消.


1943年,苏军中出现了装甲增强型的43型T-34.尽管对付德军黑豹与虎式坦克不足.43型T-34在对抗步兵时表现不俗.


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大规模使用了坦克歼击车,它们通常为坦克部队提供直接火力.相比坦克,优点在于它们的火炮口径更大,制造成本更低.苏军中最常见的是SU-76M轻型坦克歼击车.由加长的T-70坦克底盘和ZiS-3 76mm师属火炮组合而成.炮舱位于车体后部,呈敞开式.由于在冬季作战时,其乘员要饱受寒风之苦.所以又名“SUKA”“婊子”. 同样用于为步兵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相比德军三号突击炮,SU-76M性能稍逊.并且由于战斗舱敞开式并且装甲薄弱.不受欢迎.但是在进攻战役中,它还是一种有效的移动支援火力武器,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大量生产.战争中,它是仅次于T-34,产量位居第二的装甲车辆.之后,参考德军三号突击炮,基于T-34底盘之上,苏军研发了一款中型坦克歼击车-SU-122.装备了一门常见的M-30 122mm榴炮.不像SU-76M,它战斗舱为全封闭式.但战争中却没有大量生产.最后,基于KV-1S坦克底盘研制了一款重型坦克歼击车-SU-152,装备一门152mm榴炮.在这三件新型坦克歼击车中,最后一种最受部队欢迎.库尔斯克会战中,它是唯一能击穿德军黑豹和虎式坦克的坦克歼击车.因此得名”动物杀手”.


除此之外,苏军还通过租借法案还获得了大量的英美坦克.但这些坦克在苏军中不受欢迎.苏联从美国获得了1683辆轻型坦克和5488中型坦克,从英国和加拿大获得了5218辆.其总量占苏联战时坦克产量的16%.美国M3 李 中型坦克由于其丑陋的外形被戏称为“七兄弟之墓”.英国马尔蒂达步兵坦克和美国M3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则主炮威力不足.1943年只有英国的瓦伦坦克在1943年末成为了苏军侦察坦克的标配坦克.因为当时苏联获得了大量来自加拿大的该型坦克,同时国内T-70生产线正转向生产SU-76M坦克歼击车.战争中,通过租借法案的获得的坦克广泛装备苏军部队.1943年20%的苏军坦克旅是苏联和外援混编而成.15%是全部装备外援坦克.


1943年出现的德军新型装甲部队使得苏联坦克研发再次提上了议程.(inventory )与1942年相比,坦克剩余量尚可.此时,苏军坦克手迫切希望能装备炮管更长威力更大的坦克来对付来自德军的威胁.作为权宜之计,由T-34的改成的SU-85坦克歼击车投入实战.该车装备有85mm火炮.另外,最后生产的KV-1S则换装了更大的炮塔和85mm主炮,成为-KV-85.


库尔斯克会战证明,T-34的76.2mm主炮不仅不能对付德军的黑豹和虎式坦克,也无法有效击穿改进型的IV坦克,这大大刺激了苏军,苏联很快于当年12月研发了T-34-85.它安装了全新的3人85mm火炮炮塔,将原先2人炮塔中的车长解放出来,以前的T-34的战斗射速仅为德军坦克的1/3-1/4.但直到次年4月交付部队使用.虽然T-34-85的主炮威力不及德军黑豹75mm和虎式88mm火炮.但在合适的距离下,可以击穿德军这两种坦克的装甲.加上廉价的生产成本,得到了大量的生产.


到1944年,苏联已经大量接受了美制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1944年夏,这些坦克装备的是75mm火炮,而到了1944年末,装备了76mm火炮.此时,苏军开始用它们整团整旅大规模装备.而一般不和其他坦克混编.

KV-1S在生产线上被新型IS重型坦克取代.以斯大林名字命名.起初,IS-1与T-34-85一样装备43型D-5 85mm火炮.随后苏军考虑换装威力更大的主炮,由于D-10 100mm火炮,该炮穿甲能力更强,但作为新产品装备奇缺.苏军最终决定换装43型D-25T 122mm火炮.尽管其穿甲能力不如前者,但由于能发射高爆弹,在突破战役中用处更大.结果,之前生产的IS-1全部换装此炮,,1944年开始生产的IS-2也采用这种设计.1944年春,部署部队.


与此同时,新一代坦克歼击车也应运而生,SU-76M依然生产,但SU-85基本上被反坦克能力更强的SU-85坦克歼击车取代.接下来新一代坦克歼击车以IS重型坦克的底盘为基础设计了ISU-122和ISU-152坦克歼击车.除了主炮口径,这两种坦克歼击车非常类似.前者使用A-19 122mm火炮而后者使用ML-20 152mm榴炮.这些坦克歼击车的性能非常优秀,以至于产量比IS-2重型坦克还要多.


1943年,德军依靠其技术优势和作战人员素质和高超的战斗技巧弥补了其数量上的不足,依旧与苏军在东线保持着均势.1943年苏德坦克损失率为4:1.因此大致抵消了苏军的数量优势。1944年,由于苏联坦克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功,胜利的天平逐渐向苏联倾斜.44年春,大量装甲部队被派往西线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盟军登陆.同时,苏德两军装甲部队作战人员素质差距日益缩小.也许正是德国人追求高品质的产品而忽略了数量的提高导致了德军在1943-44年预备部队装备不足的原因.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双方技术平分秋色,但是苏军却拥有着巨大的数量优势.这还是取决于苏联相对精明的工业政策以及德国不适时宜的生产管理.


1945年初的战斗形式与1943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巷战比例陡然增加.这时,德军步兵火箭筒成为了苏军装甲部队的克星.表6.1,是一份关于战时苏联T-34坦克损失情况的研究报告数据,这份数据很好的反映了坦克战斗的变化趋势.其中,大口径的坦克或反坦克炮以及火箭筒在战争最后几个月中给苏军坦克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损失.


战争最后几个月,苏军装甲部队与44年变化不大,为了应对德军虎王重型坦克,苏军开始用全新的SU-100坦克歼击车代替SU-85.另外,T-44以及IS-3即将投入生产.IS-3装甲厚达200mm.1945年5月开始生产,只有少量参加了对日作战.






ISU-152与ISU-122非常相似,但炮管较短,装有炮口制退器.它们性能杰出,以至于产量远高于IS-2重型坦克.它们主要用于为步兵和装甲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在攻坚和巷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尽管由T-34衍生而来的坦克歼击车并不十分有效.SU-85实际上是为T-34装备了一门反坦克能力更强的85mm火炮.就如图中这辆SU-85一样,被分配给特别反坦克部队.当T-34-85出现以后,出现了SU-100坦克歼击车.








苏军战时保障车辆大多是战前原型的改进版.而这些原型以源于美国的许可生产居多.ZiS-5就是一款31型奥托卡牌汽车的苏联版.图中所示的是波兰人民军装备的ZiS-5V版.采用了简化的驾驶室和挡泥板.这种汽车越野能力较差.





苏军运输车辆

由于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军事化管理体制,战前和战时民用与军用的交通工具差异较小.尤其是沙俄时代对马匹运输的重视,大型民用汽车基本被视为战时物资储备,所以军用和民用型号差异不大.战争前的苏军主要装备两种卡车.双轴GAZ-AA与三轴GAZ-AAA轻型卡车.它们是得到了福特AA和AAA生产许可后,在苏联高尔基自行仿制的.战争爆发时,前者占苏军汽车总量的58.5%.ZiS-5双轴和ZiS-6三轴中型卡车则仿制美国奥托卡牌汽车.另外,苏联国产卡车也少量服役.为YaG-10和YaG-12重型卡车.标准参谋车车是GAZ-61.(仿于美国).41年6月,苏军共有272600辆各型汽车.


德军的入侵使苏军汽车装备损失甚大,同时也打乱了汽车制造业的正常生产.1941年末,苏联命令将大部分汽车生产线转向生产轻型装甲车.结果,苏联战时汽车产量只有战前1/3.这其中还有大量被征用的民用汽车.战时生产基于战前原型,根据战时需要进行改进.例如, ZiS-5改为ZiS-5V,驾驶室改为全木质结构,代替了原先的金属结构.同时,GAZ-AA让位于一款更加简化的型号GAZ-MM.很大一部分产品用于军用.如,以GAZ-AA底盘为基础的GAZ-55救护车和以ZiS-5底盘为基础的ZiS-42M半履带车.战争中还出现了少量的新型号,如GAZ-67B,苏联吉普.1942-45年,约有5300辆生产.


由于战时的汽车生产线被用于他用,苏联部队对租借法案汽车的需求远远高于对其他装备的依赖.总计,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向苏联提供了40100辆车辆.是苏联自己产量的两倍.租借法案所提供的车辆不仅在数量更在质量上略胜一筹.苏联大部分卡车为民用卡车,行驶能力较差.相比之下,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很多性能优越的军用特种车辆.美国提供了约77972台威力斯吉普,24902辆道格0.25吨卡车和351715辆其他中型卡车.其中绝大多数是斯图贝克US-6 0.5吨卡车.从1942年末起,这些装备就大量涌入苏联,对苏军在战争最后两年实现摩托化和实施大规模进攻作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这些卡车的设计还对战后苏联的车辆设计和生产产生了影响。战争后期,标着USA字样的美国汽车在东欧到处可见,就连普通老百姓都说USA是“Ubiyat Sukinsyan Adolf"(“宰了那狗娘养的阿道夫”)的缩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续写神教传说--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史话
解密:荣誉无数,二战“最牛”坦克IS-2暗藏多少“杀手锏”
铁甲洪流——苏联坦克发展(7):以领袖之名,IS系列重型坦克
二战苏联IS-2重型坦克被称为“屠虎勇者”是否名副其实?
孤身阻击德国一个师两天,被德军称为巨人
苏联红军钢铁洪流中的中坚力量,“动物杀手”SU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