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时期,欧洲犹太人的“上海方舟”
  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后,纳粹掀起反犹狂潮,从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大批犹太难民先后辗转逃到上海。上海,使近3万犹太难民逃脱了劫难,成为不少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一、难民涌入

根据统计,仅1937年间就已有六千多犹太人陆续抵沪,1938年到1941年,上海虹口区先后接纳了欧洲涌入的犹太难民2万余人。


中国政府为犹太难民发放的签证(难民们进入上海虽不需签证,但离开居住国,却需有前往目的地的签证证明)


意大利Lloyd Triestino公司的宣传广告,很多犹太难民乘坐这个公司的船只逃离纳粹控制区来到上海。


1939年,Rosenfelds离开柏林前往上海,“Good-by Berlin”。


犹太难民船抵达上海


犹太难民登上开往难民救助中心的卡车。


志愿人员开车把难民送到接待中心
  这些中欧犹太难民的财产已被纳粹剥夺殆尽,又经长期旅途消耗,到上海时大多囊空如洗,少数人找到工作,大多数人吃住无着。早期住沪的犹太人和上海部分慈善机构展开救援活动。民国27年,犹太富商嘉道理发起组织援助欧洲来沪犹太难民委员会,发动募捐。沙逊家族让出苏州河北的河滨大楼作为临时难民收容所。


1938年,沙逊财团将河滨大楼让出,作为上海犹太难民接待站,使数百户犹太难民得以入驻。


上海援助欧洲难民委员会的领导层


上海援助欧洲难民委员会主席Michel Speelman先生


“美犹联合分配委员会”上海办事处

一年后,上海犹太难民救援组织又先后建立了7个难民中心:华德路138号(又名第一难民中心)、爱尔考克路难民中心(今安国路66号)、兆丰路难民中心(今高阳路680号)、汇山路收容所(今霍山路150号),还有荆州路难民中心、平凉路难民中心、华盛路(今许昌路)难民中心。其中华德路难民中心,由原白俄商团营房改建,规模最大,能收容上千人,并设有难民医院和产科医院。


上海平凉路收容所,容纳200人的难民宿舍。


1941年前后的虹口华德路难民收容所。


上海Chaoufoong路,收容所外的大批行李。


虹口犹太人区的小巷


1943年犹太人区


1942年建成的上海犹太医院。



犹太难民身份证


上海的犹太难民身份证(正面)


上海的犹太难民身份证(背面)


虹口犹太人区难民家庭内部的装饰


华德路收容所的厨房内,犹太难民在准备餐食。


难民用中式煤炉煮食物


难民在虹口拥挤的院子里烧饭。


虹口小巷里的犹太人(图为奥地利籍犹太难民Bliss)
 

1939年创办的犹太难民子弟学校
上海犹太人学校

上海犹太青年协会学校的女校长Lucie Hartwich

正在学习希伯来语的德籍犹太儿童

著名的米尔经学院的师生们在上海阿哈龙会堂内继续学习。

40年代初上海的俄国犹太人举行的化装舞会


1942年,中国风格的犹太结婚证书。

1943年,虹口犹太人区营地俱乐部的乒乓球冠军。

在上海出版的1943-1944年的犹太日历

虹口犹太人区,正在做体操的难民。

虹口犹太人区,难民的戏剧演出。

 

当年,通过“犹太国际委员会”、“东方犹太人社区”、“联合国难民救济所”、“红十字救济会”等各种救济社团的协助与安置,犹太难民们在虹口有了栖身之地。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是有一定技术和专长的:律师、医生、工程师、教师、各种手艺师,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犹太民族的“适者生存”的优点显示出来了。他们从事商业活动,开设了小型的服装、面包、冷饮、旧货业等商店或小商小贩,到1941年,犹太人集中居住的提篮桥地区出现了商业茂盛的局面,唐山路、熙华德路(今长治路)、汇山路(今霍山路)、爱尔考克路(安国路)和公平路这些街道重新建立了起来,而舟山路则成了商业中心,号称“小维也纳”,从唐山路到霍山路短短的两三百公尺内,沿街两旁商店林立,显得热闹而繁荣。在战争环境下的难民集中地出现如此景象,真如奇迹一般,令人难以想象。


培训就业组织办的缝纫培训班


培训就业组织办的理发培训班。


战时犹太难民的木工培训。


Louis咖啡馆


Tongshan饭店


犹太牙医的诊所前


虹口的Roy Roofgarden饭店


公平路上一家犹太人开的杂货店。


龙潭路上犹太人开办的维也纳咖啡馆


犹太难民和他们的中国人邻居在虹口东余杭路上熙熙攘攘的市场里


龙潭路市场是犹太人区的商业中心

 

  1942年7月,纳粹盖世太保驻日本首席代表梅辛格上校来到上海,向日本当局提出屠杀犹太人的"上海最后解决"方案。该方案因德日之间的分歧未能实施,1943年2月18日,日本当局命令所有1937年后抵沪的犹太难民迁入"无国籍难民隔离区"。隔离区位于虹口,包含有15个街区。


1942年7月,纳粹盖世太保驻日本首席代表梅辛格上校来到上海。


1943年春,难民前往虹口的犹太人区。


虹口犹太人区的通行证


虹口犹太人区的通行证(背面)


无国籍难民就业许可证


犹太保甲在检查隔离区外出通行证


Ghoya的漫画:虹口犹太人区的日本主管。


1944年,虹口,犹太人的防空火灾救助训练。


1945年7月17日,美国飞机偶然轰炸了虹口犹太人区,造成了31人死亡,250人受伤。


美国飞机空袭过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3日,虹口犹太人隔离区正式撤消。对于上海犹太难民而言,战争终于结束了。在国际难民组织安排下,难民陆续移往以色列和其他国家。


1945年8月18日,美军来到上海犹太青年协会学校。


犹太难民细读大屠杀幸存者名单,寻找亲属的名字。


1946年,上海犹太学校的小学生。


1947年,上海犹太学校的毕业生。


1948年上海锡安主义者聚会上海犹太总会,庆祝以色列国诞生。I.马吉德在会上宣读了以色列独立宣言。


1949年1月25日,犹太人自上海前往以色列海法的签证。

 
1946年,准备离开上海的Michel Manfred一家在自己的即将关闭的商店前留影。


犹太人F.Schiff's caricature的漫画:《我爱中国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篮桥:犹太人的温暖记忆
玩转北外滩 ② 丨跨越时空 ,探寻“海上方舟”的世界
犹太人在上海
路过上海的百老汇大戏院旧址
记忆|上海提篮桥的前世今生,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犹太人聚居在虹口一隅的提篮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