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马师二三事

曾经好奇,如果篡位的是司马昭而不是司马炎,司马师还能不能得到景皇帝的追封。毕竟并非所有人都那么大度,或者说,愿意和稀泥充好人。不过再仔细一想,便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没水准。司马师没有儿子,给他上个尊号又有什么实际的关系?这种博名声的好事向来是司马昭会做的,就像他说“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真心假意不知,却作足了秀。
从后人的角度看,灭蜀,平吴,称帝,这些司马师应该都做得到。而真正让人慨叹玩味的,是如果司马师迟些年过世,他的精明强干,他的风流俊逸,他的阴鸷刚恨,能将他的帝国带到何等高度。晋朝往后的一切,所有的历史,是否都得改写?
司马子元,这是个有故事的人。

  名字与出身
   师。军也,众也。提起司马师这个兵家气息十足的名字,再联想到他出生时那个风云际会的建安十三年,很多人或许会不由自主地将“师”字与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联系起来,并同时感慨这个巧合确实附会了天命,预示了景皇帝一生长于弓马死于刀兵的宿命。
   很恢弘,很大气。然而,在我看来这个“师”字所代表的杀戮征伐,或许有那么几分啼笑皆非。
   司马师的父亲司马懿,从建安六年很个性地不理睬曹操的征辟开始,整整在床上装了七年的风痹。期间曹操派人勘察过,张春华因为司马懿一时冲动跑下床收书杀过无辜的侍女,总之一路磕磕绊绊,靠着司马懿高超的演技和夫妻俩的狼狈为奸也瞒过了不少人,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擢升为丞相,突然翻脸不认人,强迫司马懿出仕,吓得司马懿老老实实、委委屈屈地去做了曹操的文学掾。试问,建安十三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曹操识破了此前一直有希望荣膺奥斯卡影帝的司马懿?
   于此我似乎看到了一副有趣的画面:刚刚当上丞相的曹操正思索着自己甜蜜的烦恼,如今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然而丞相府诸多差位空缺,更得寻觅大量贤才。想着想着就想到了自己老朋友司马防那个刚断英特的二儿子,于是便问左右,“那个得风痹的司马懿现在怎么样了?”左右沉默半晌,遂答,“他的儿子都几个月了……”
   至此曹操终于一拍惊堂木,向左右大怒道:“告诉司马懿:再得瑟,老子把你剁了!”
   众所周知,风痹,临床症状为四肢麻痹不能动。先前曹操派人很不厚道地偷偷拿针扎司马懿,都被他咬牙硬撑了过去,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而生孩子,那可是得动枪的活儿……饶是司马懿夫妇多么机关算尽算无遗策,还是很不幸运地被自己儿子卖了。
   被曹操以强权胁迫,看来司马师的降生对司马家来说确实算得上一场“兵家之灾”。
   当然,以上都是我胡诌。
   师在古汉语里有官、长、首领的意思,子元的元又意味着为首、开端。想来是司马懿对长子期望挺高,纵然做不到权倾朝野位极人臣,也得出人头地一番作为,不没家风不辱先人。显然,这应该才是对司马师名字的正解。
   说到司马师的父亲,有时候就真不知道出生在这个家庭是司马师的幸运还是不幸了。
   凭河内司马氏这个名号,司马师可以说是系出名门的,良好而严谨的家教通过司马朗传中的“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可见一斑。从司马懿日后一直笃定地将司马师定为接班人的举动来看,可以说他十分受父亲器重,没经历过什么夺嫡争宠的日子。母子关系上,张春华逝世司马师居丧以至孝闻,司马、张二人吵架张春华气得绝食司马师和几个弟弟陪着她一起饿肚子,看来感情也很好,相处十分和睦。一言以蔽之:小司马师生活在一个爹疼娘爱的优越家庭。
   既然写到了这儿,就顺便提一句我眼中司马懿和张春华的关系。他们年轻时天造地设的心狠手辣是无可辩驳的。“重之”二字运用在男女关系上实在相当高级,可以想象那个时代一个女子得多么刚强决绝才能得到另一个阴鸷凉薄的男人的敬重。而对于他们中年后我的看法却与普遍认为的色衰爱弛不尽相同。司马懿何等猜疑多忌,在任何人面前都伪装掩饰得温良恭俭让的司马懿何尝如此直白地表露过对一个人的不喜与憎恶?面对政治场上即使已一败涂地的敌人,司马懿也没有过丝毫轻蔑、厌恶的话语,他又如何会毫无防范地,肆无忌惮地与人叫骂,惹人生气?
   我的理解,是信任。
   司马懿相信张春华是他的后盾,是他无论怎么发脾气、怎么冷言冷语都不会离他而去的后盾,是他在外面虚以委蛇曲意逢迎后唯一可以卸下身心防备的港湾。他可以在她面前任性地说任何话、做任何事,而她的内心,会包容。这份信任的实质是爱与忠诚,是这两人经历过七年卧榻的考验后探索出的珍宝。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不佳时我们只会向身边亲近的人发脾气,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路人。
   所以,他们夫妻或许说不上和睦,但我却认为是相爱的。
   扯远了,顺带言情了一把。总之司马师的童年生活是很美满的,目前来看生在司马世家的司马师何其幸运。然而后面的日子,司马懿的身份给司马师仕途上、生活上带来的好处,坏处,还有许多许多。
  
  当时年少春衫薄
   与日后的阴冷强势不同,司马师的青年时期,可以说是相当的风流倜傥。晋书记载他雅有风采,想必也是翩翩公子风度不凡一转头迷死不少女生的帅哥,而且下句接的是“沉毅多大略”,估计是气场超强相当拉风的型男。往后的几句很有意思,“与夏侯玄、何晏齐名”,裴松之补充,魏氏春秋曰“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于时,司马景王亦预焉”,然后就直接突兀地出现“景初中,拜散骑常侍”。
   那么终魏明帝一朝,司马师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都没有吗?毕竟景初三年魏明帝驾崩时,他已经三十有二,再不算年轻了。
   众所周知,夏侯玄、何晏等人在曹叡当政时郁郁不得志是因为那起著名的“太和浮华案”,魏书·帝纪三只用了很简单的一句四年春二月下了某道诏书带过,太和六年的集体大罢官干脆没写,其他几位当事人的列传中零零散散倒是拼凑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总之夏侯玄、何晏、诸葛诞一大堆日后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名盛于时”是在干什么地球人都知道,魏氏春秋中的“预”字也用得玄妙,何晏还评价说“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太初是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看得出哥仨相当铁。于是我不得不十分怀疑高干子弟司马师当年也是浮华友的一份子。
   老爹常年在外打仗不在身边教导,自己作为重臣之子从小被人吹捧惯了,家庭生活幸福用不着葬花叹气,家里金山银山供着也没什么“路有冻死骨”忧国忧民的重要使命感。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扯皮,喝喝酒写写诗比比富,多么风雅多么有趣!(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大概对于出身优越的青年司马师来说这也是人之常情,或许他也没想到,这样聚聚会侃侃大山会换来太和六年对他们这群人的仕途几乎造成毁灭性打击的一纸谕令。
   那年他二十五岁。
   从晋书的直接叙述和何晏的评价里都可以看出司马师很会动脑,很善于分析问题。可以肯定,这样的变故一定引起了司马师及其深刻的反思。好友夏侯玄和何晏拖他下了这趟浑水,想必他是怨恨的;魏明帝自己骄奢淫逸却像模像样的禁浮华,想必他是鄙视的,也引起他对政府的怀疑;董昭都快入土的人了还不消停上道折子折腾他们,想必也滋长了他的叛逆之心。司马师能“沉毅多大略”,能让人看出“成天下之务”,必定事业心很重,重到对一时年少轻狂无尽的悔恨,重到想清楚谁是罪魁祸首,重到他终于意识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所追求的。而我们是否也可以设想,这时候老狐狸司马懿也开始从旁提点:夏侯玄和何晏是皇亲国戚,他们的仕途不会被永远堵死,但你的身份不一样,不要以为你爹奉命辅政你就变成“体制内”了,咱充其量也就是高级打工的,你爸不是李刚……
   从实际行动中可以看出,夏侯玄、何晏、李胜、丁谧、邓飏、毕轨等浮华友在日后依然交往甚密,而司马师则完完全全淡出了这个圈子,甚至彻底站在对立面。这段经历几乎毁了他的事业,所以司马师日后对昔日同僚毫不留情地诛杀,或许也是他对前事报复的一种方式,对消耗掉的青春一种残酷的祭奠。
   这就是一个文青,怎么由对社会的不满变成一个愤青,再变成一个反政府主义者的。
   司马师为年少付出了代价,也在深思中完成了蜕变。
   司马师少年的行差踏错《三国志》自然不可能照单全收,只有偶尔一两句话能给读者一些提示;而《晋书》成书年代离三国过于久远可能也注意不到这种细枝末节,再者司马师当政后当年的浮华友基本上全部被夷三族,留不下什么口耳相传的证据。若说司马氏没对浮华友的名单做什么手脚,呵呵,为什么浮华案中的四聪八达今天都没被人凑齐。(现在能肯定的有夏侯玄、诸葛诞、何晏、邓飏、丁谧、李胜、毕轨、某畴、某备,私以为司马师上台后用自己的超强气场让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噤声了。)
   鉴于司马师几段有记载的婚姻似乎都发生在他比较年轻的时候,这一节又是“春衫薄”的题目,司马师的爱情就一并写在在这里了。
   建安年间曹丕身边的超级死党除了夏侯尚、曹真等发小外,还聚集了太子四友吴质、陈群、朱铄、司马懿。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夏侯徽,便是魏国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与曹真之妹德阳乡主的女儿。如此出身真可谓和司马师门当户对,加上晋书记载“后雅有识度”,看上去完全就是一对女才男貌的天作之合(虽然夏侯徽的哥哥夏侯玄是美男子,她也字媛容并且跟司马师的X生活很和谐,但实在没从哪儿直接看出夏侯徽是美女来……抱着不希望女主好看的态度我也就懒得瞎猜了……)。从各种迹象看夏侯徽和司马师的感情应该都是不错的:一、假设夏侯徽和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一样及笄出嫁,那她和司马师九年内居然生了五出个女儿;二、帝每有所为,(后)必豫筹划,看上去两人确实拥有精神层面的恋爱;三、晋国建立后在羊徽瑜的再三要求下司马炎追封了夏侯徽为景怀皇后,能让情敌敬重,只能说他俩感情确实很好。所以我总爱写司马师和夏侯徽的爱情故事,是因为我觉得两个相爱的人因权谋与利益天人永隔,确实是一件既凄婉哀伤又刚强冷酷的事。
   晋书上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将司马师毒杀夏侯徽这段描写得相当大气。“魏明帝世,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四,葬峻平陵”。非魏之纯臣,听着就让的浑身反骨蠢蠢欲动。夏侯徽的聪慧和司马师的阴鸷霎时跃然纸上。
   千年之后每当我试图分析这件事总觉得有点天方夜谭的意思。青龙二年,日后呼风唤雨的司马景王年方二十七,正仕途不顺地赋闲在家;司马宣王在西线战事上算不了有什么大功;司马文王刚造出晋武帝,史书上一字儿其他记载没有。所以我一直很怀疑,夏侯徽到底有多锐利的一双眼睛能预言司马家迟早有一天会造反。那一年在三国黄历上其实事儿不少,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整个夏天魏吴两国都在合肥新城耳鬓厮磨,年底诸葛亮星落五丈原顺便捎走了魏延,中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捎带上了汉献帝刘协。“非魏之纯臣”既然接的是“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想必和诸葛亮脱不了干系。
   客观来说司马懿不希望诸葛亮那么早离世无可厚非。“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定律所有武将都会害怕,司马懿既然能在留着诸葛亮的命继续自己价值的同时保证诸葛亮不翻出什么大花样不危害到魏国的根基,何乐而不为?当然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是对政府一直不满的司马师产生了一些别的看法,发现了一些自保有余还可以自我壮大的方法和契机。那几年司马懿都呆在前线,要在军中培养起一群死忠完全有时间和大把的机会。不排除青龙二年诸葛亮逝世后深感还没捞够本的司马爷俩儿深夜一阵骂娘吐槽,顺带秀一下在军中的威武霸气,不小心让夏侯徽听到的。
   如果真只是爷俩半夜吹水,跟媳妇解释两句也就完事儿了;但出了人命之后,要说司马氏没有二心那就有点过家家了,起码司马师虎狼之心已现。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此时的司马师已跟掌权后那个手握生杀大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大将军无异,他和许多人熟悉的“阴冷、嗜杀”的形象已极度合拍。
   皇亲国戚又怎样,感情再好又怎样,五个孩子的母亲又怎样,亲爱的,不要挡我的路。这是何等的狠辣何等的魄力!不得不说,在这一点折射出,重情的曹孟德,好狗马媵妾的刘玄德,晚年立潘夫人之子为嗣的孙仲谋,毒杀甄氏却深爱郭氏的曹子桓,包括嘴上骂“老物”实际上缺张春华不行的司马仲达,没有一个比得上司马子元的铁腕。仅凭果断鸩杀夏侯徽这一点,司马师睥睨众三国英雄。
   可能他们曾经相爱。但司马师很爷儿们的没让史官抓到一丝悼亡的情绪,连对待他们共同的女儿都是当做政治工具嫁给郭元后的弟弟;对付夏侯玄这种乱党,夷三族都不带二话。
   往后司马师的两段婚姻就相对平淡。第二任妻子吴质的女儿娶了一会儿被他不知什么原因休了,鉴于羊徽瑜的年龄我猜司马师第二段婚姻的时间非常短,估计是见第一面感觉实在过不了日子就匆忙离了……(既然司马懿和吴质同为“太子四友”,司马师、夏侯徽和吴氏这仨可能根本就认识还互有来往。或许吴氏看夏侯死得蹊跷自己及时却步又或许吴氏天天问夏侯姐姐到底怎么回事把司马师整烦了。如果狗血一点的话还可以排出一个类似Gossip Girl的故事……)
   羊徽瑜的年龄我一直很纠结。按记载她只比夏侯徽小三岁,那夏侯徽死时羊徽瑜都二十一了,再加上中间司马师二婚的时间,司马懿找谁不好要给儿子娶这个大龄剩女(可能司马师“三进宫”名声在外,对幸福生活有点儿憧憬的姑娘都不敢嫁给他了……)。羊徽瑜跟夏侯徽有一个相像的地方就是“聪敏有才行”(夏侯徽“雅有识度”),看来司马懿找儿媳还是挺注重妇德和智商的,估计是从张春华身上得来的经验和教训吧。两人平平淡淡过了几十年,史书对他们相处过程一字未提,连羊祜起家都是在司马师死后,看来羊徽瑜连枕头风都没怎么吹,真够恪守妻道。还是前面说的,羊徽瑜成为弘训太后以后数次要求司马炎追封夏侯徽,那司马师和夏侯徽的感情一定很好,好到他让羊徽瑜感到失落,感到自己是局外人。
   这世界上逃得过情字的都是圣人,司马师用他对于事业最宝贵的青年时光,换来了一颗无情无欲的圣人的心。
   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司马师的侯门是帝王将相之路,而萧郎,则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放歌的岁月,和饮下他端来毒酒的夏侯徽。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在高平陵之变之前,司马师的职业生涯都算不上有什么太大的闪光点。他的中年写起来,确实比较沉郁。蒋捷听雨那个调子用在司马师身上是不合适的,但这个分句单拎出来还凑合。
   先前司马师因浮华案沉寂数年,但翻《晋书·帝纪一》还是发现了一个“世子师”,看来司马师虽在朝廷无一官半职但好歹因为老爸的关系混成了一个太子党,魏明帝也并没有刻薄到不留余地的地步——虽然这种俸禄在司马师眼里无异于讽刺。景初三年曹叡驾崩后司马师终于盼来了一丝转机,官拜散骑常侍,有了正式供职。小女子才疏学浅,一直没太搞清楚散骑常侍除了身兼皇帝的保镖、保姆外还有别的什么工作。我心想司马师此时还是很郁闷的,一身雄心壮志,忍辱负重十余年,却憋屈着散骑常侍这个闲官,还要被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道这人靠的是老爹的裙带关系。
   正始初年夏侯玄高升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军事,司马师接替他成为中护军,这件事一定发生在正始五年曹爽、夏侯玄共同西征之前,那么就是说截止高平陵之变司马师一共做了五年以上的中护军。中护军这种位置司马师自然得心应手,选用之法吏无偏私,赚足了人望,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说到夏侯玄升官这个问题,我猜测这里就包含了司马师彻底走向“变态”的因素了。
   司马懿被明升暗降为太傅后,他和曹爽之间的矛盾便逐渐暴露。曹爽当政,当年的浮华党大幅度被启用,一个个春风满面,却不包括司马师。他们疯狂提携着当年被打压的密友,却时时刻刻提防着太傅的长子,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世间最险恶的果然是人心。一山不容二虎,司马懿与曹爽势不相容,而昔日的好友也必然苦苦相逼,这次司马师那颗因为浮华案和夏侯徽冷酷的心完全刚硬了。
   把司马师拖进浮华案毁了司马师的仕途,现在到了中年又拼命排挤打压,这群人遇上了森冷的司马师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所以联想他们一家人的遗传基因和经历,我觉得后来司马师大开杀戒特别符合逻辑。夏侯玄这帮人害了他大半辈子,他隐忍了这么多年,是时候出手了。看看他爹,打诸葛亮的时候拖泥带水,一征辽东就筑了个京官弄得人毛骨悚然,真是一脉相承。
   不过可以看到,正始这明争暗斗七、八年司马师除了内心一天比一天变得更阴暗外还是做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事情的。一是发展黑社会。白道上玩不转爷也不能闲着,剩余那些能量就投到黑道上去了。高平陵之变那天司马师手下突然冒出来的三千死士,个个都是玩命的高手,谁都不知道这帮古惑仔怎么出现的。看来司马师实在有潜质演个教父一类的角色。二是在自己那些有限的兵里培养出一群不会叛变的死忠。即使中护军官不大,高平陵之变那天司马师还是游刃有余地领着自己子弟兵完成了占领京师的任务,让司马懿也由衷地赞了一句“孩子不错啊”。还有司马师虽然官不大,但和司马懿一直伺机而动从未放松警惕一样,我觉得司马师这些年也没闲着,暗中一直扩张自己的实力和人脉。不然李丰传中不会出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的句子,太傅的儿子也就是个中领军,谁闲着没事干会把这种小角色写进词里?况且正始六年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其兵归中领军曹羲,证明司马师这个中护军确实对曹爽集团产生了威胁。
   从这两件事上不难看出司马师收买人心的能力。黑社会和军队一靠气魄一靠纪律,司马师都做得很完满。
   多年的忍耐锻炼了司马师的意志,打磨了司马师的耐心,更保证了司马师的坚强和冷酷。接下来,经过那么多年的隐忍,司马师终于在不惑之年迎来自己的辉煌。此刻我突然发觉司马师和朱棣很像,都是潜心蛰伏,都是一朝展翅,都是有仇必报,都是冷酷无情,都带着点黑帮气质,甚至都死于征途。如果给予司马师一个朱棣那样广阔的舞台,我相信他也有魄力完成修书、迁都、六下西洋这样的壮举,放在他的时代,他也可以一统天下创万世之基业。只可惜,司马师缺了一点明成祖的运气。
   又扯远了,回到高平陵之变。虽然和靖难之役的规模没法比,不过两者是同质的。
   每次看到景帝纪里对高平陵之变前期准备工作的描写我就疑问司马懿的神经为何会如此强大。这么一次拴着所有人性命的政变,居然被他弄成了考察两个儿子能力的测验。其实政变前夜谁睡得着谁睡不着完全可以理解为司马师早已知晓全部计划,一切了然于胸,自可安然入睡;而司马昭才刚刚得知这件密谋的大事,辗转反侧也是人之常情,说不定司马师刚开始时比司马昭表现得还紧张。不过或许因为与司马师相比司马昭运用“怀柔”这个手段的次数明显更多,大家也就顺理成章地认为抉择前夜的表现确实符合两兄弟各自的性格。
   正始十年正月甲午,高平陵之变,司马师作为中护军清晨在司马门外列阵,阵容齐整声势浩大,随即与城内三千死士配合成功占领京都、封锁城门,成为司马懿登上权力顶峰最坚实的一道保护。
   司马师,你终于,登上前台了。
  
  马后桃花马前雪
   在经历了幸福的童年,起伏的青年和沉郁的中年,司马师迎来了事业的巅峰,然而略显悲催的是,这段时光计算起来已经大概是他人生的晚年了。
   正始十年四月乙丑,天子改元嘉平,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
   后人为司马懿有没有篡位的野心争论不休,要说他绝无二心我是不信的,否则不会有改元,不会朝中一有大事曹芳就跑去他家请教,天子也不会拜他丞相更不会下令加九锡——不管他有没有接受,我想没有哪个皇帝会那么无聊在不受胁迫地情况下非逼着一个大臣接受自己丰厚的赏赐。
   何况那份赏赐还是他手中的权力。
   嘉平初年大概算三国历史的一个分界点。自此三国第二代中最长寿的司马懿、孙权也都寿终正寝,著名的老臣们基本上都翘了;魏国主少臣强,吴国宫斗层出不穷,蜀国外穷兵黩武内政荒于嬉,三国已走向下坡路,一个将他们重新统一的伟大契机已然浮现。当然,晋人用不着高兴太早,反正也就是在那几年,刘渊出生了……
   嘉平二年以后司马懿就经常称病不朝,给予了司马师不少历练的机会。在嘉平三年年初最后诛王淩、杀曹彪最后秀了一把野心后,司马懿老人家西去,把基本上已经驾驭得差不多了的帝国留给司马师。平心而论从司马景王新统政那段时间的记载来看,司马师处理政务还是有自己的一套的,恩威并施,广开言路,群臣拜服,朝野肃然。司马师当政除了企图颠覆朝纲以外,对魏国总体而言还是益处多多的。
   三国毕竟还是乱世,内部矛盾还没有代替边境上摩擦上生成主要矛盾。司马师上台不久,就与年龄相仿的诸葛恪狭路相逢了一次。诸葛恪我小时候是相当崇拜的,诸葛瑾之驴貌似和曹冲称象的难度差不了多少,虽然后来他做出的若干对长辈没礼貌的事对我童年哈里王子般的美好幻象是个不小的打击(这个倒是……我不太在乎他的骄狂,但不顺眼他不尊重前辈)。嘉平四年十二月,魏吴东兴之战以魏兵死伤数万结束。这件事上我觉得司马师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错,吴军在魏土筑东兴,魏人耻于受侮发兵,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举动,何况按兵力来看如果不是魏军大意,实打实地硬仗魏兵必不输吴。所以在我看来,就出兵这一点——还是诸葛诞的主意——司马师都无甚被指责之处。而且兵败后司马师罢免司马昭的都督淮北诸军事而不追究其他将领罪责的做法也十分高明,收买了人心,又显示了自己赏罚不避亲的公正执法。总之和江对面不时头脑发热的诸葛恪一比,立刻显示出司马师是个多么冷静多么成熟多么精明的政治家。那年并州还有个小事司马师也引过及自身,结果“魏人愧悦,人思其报”,收效也太好了。
   转年开春,诸葛恪趁着上回大胜的兴奋劲儿还没过,率着大军不顾劝阻地来攻合肥新城。司马师此时作为元首的方略简直他爹当年积极防御诸葛亮的办法如出一辙,而且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过如果不是文钦、毌丘俭这次大败诸葛恪有功,他们也不会那么快做大做强……
   无意间写到“积极防御”四字,容许我跑一下题到瓦尔特·莫德尔身上。当然我没有娱乐到拿司马师的军事素养跟莫德尔比,只是有那么一瞬间,突然发觉这两个坚强如斯的人互相之间奇妙的联系。一路铁血卓越到底,对敌人基本上都完全不留情面,对自己人能展现出高高在上的宽厚仁慈,都在传奇中染上一层悲剧的色彩。莫德尔是夕阳下强悍的骑兵,刺刀的寒光折射出普鲁士军人的冷傲;司马师是暗夜里张开双翼的夜枭,凌厉的眸子俯瞰终生凸现慑人的阴冷。
   那年剩下的时间里吴国事儿太多,史书里也就没魏国什么地方了。估计大家都在大将军英明神武的统治下私下里搞些小阴谋,谁偷了谁的菜、谁盗了谁的号什么的,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不为过吧。
   嘉平六年刚过完年的正月,司马师各种事儿就来了。每当权臣把握朝政,张缉、李丰、夏侯玄这样的臣子每朝每代都会有,忠心我觉得大多是个幌子,就是想借着洗牌趁机大赚一把。人都是带有主观意见的动物,像我,对夏侯玄就是怎么看怎么不待见,而且基本上除了“他事事碍着司马师我就讨厌他”外没有什么过硬的理由。后人常把他不愿与明帝毛皇后之弟同席而坐的表现称作清贵高洁,我却一直认为他这种自已为是的优越感特别倒人胃口。明明爱慕权势却总爱装出一副心系天下苍生悲悲戚戚的好人脸。李丰是个老油条,这次要不是被张缉忽悠一定不会掺和进来的。张缉我觉得很有意思,他对司马师说诸葛恪的那番“威震其主,岂能久乎”既有预言性又有暗示性,仅凭此即可在史书中占上一席之地。
   司马师处理起这三人来雷厉风行,在此就不再一次赘述我犹如滔滔江水一般的景仰之情了。说起来司马师对夏侯玄、李丰这帮人不爽早已有之,曹爽辅政期间估计大家早就恨得牙痒了,平乱党是迟早的事。除了李丰那句“卿父子怀奸”一下到位说到点子上让司马师不然一气之下现场灭口,其他人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自动走进了司马师准备多时的圈套。司马师杀夏侯玄那段魏氏春秋记载得特别给力,“卿忘会赵司空葬乎”,多么霸气多么威严,犯我者死,何况夏侯玄这种徒有虚名对国家没什么实用的花花公子。另外,廷尉钟毓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我觉得是十分有代表性的。对司马师这样精明强干的领导者,他服从;对于夏侯玄这方失势的贵族,他尊重。反正钟毓家底子厚,他谁也用不着巴结。我觉得这从一个侧面还是反映出司马师的统治是不错的,或许很多人不支持,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顺从的,因为他总不会犯什么太大的错。
   李丰、张缉事件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称得上有意思。曹芳与郭太后素来不和,加上年初的妖蛾子事儿又和司马师产生了嫌隙,何况他又不像刘协那么安安静静听话总喜欢生点事端(虽然都是小事)。秋九月,司马师和郭太后终于一起忍无可忍,废了曹芳。
   说到郭元后,我以为她和司马师真是绝配。
   不少写三国后半期历史的文章都把郭元后写成一个无奈的寡妇,我却觉得这个女人其实剽悍非凡。三主幼弱,决策拍板的是她;和曹爽失和,凑成高平陵之变的是她;司马师想让齐王归藩,找的盟友是她;连毌丘俭、文钦、钟会反叛,打的幌子也是她,钟会甚至搬出了一纸遗诏。这位姐姐即使比不上老佛爷,也一定对魏末政坛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齐王怎么得罪司马师的史书上写得比较明白,不过又是一个叛逆的年轻君王和野心勃勃的权臣之间的矛盾。齐王和郭元后这边就比较有意思了,理论上这对孤儿寡母凑一块应该是非常温暖非常互相珍惜非常和谐的,但青春叛逆期的齐王就是非常有个性地惹恼了自己有权有势的继母。从恋爱自由到对减少赡养义务的不懈追求,齐王和郭元后之间的裂痕终于走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之前的正始八年除了张春华去世外还有一件很重要又很八卦琐屑的事情,曹爽看太后碍手碍脚,准备把她迁出永宁宫。后来的事儿大家也知道,一年零八个月后司马懿就和郭元后合伙把曹爽斩草除根了,要不是郭元后首肯,司马师就算有再大能耐控制京畿也换不来一张有法律效用的圣旨。这次事件是个很明显的信号,在主少幼弱、牝鸡司晨的时候,得罪太后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司马师看清了这层关系,所以特讨好地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后的堂弟。在司马氏还没有站稳脚跟之前,郭元后这个盟友必须要好好呵护,所以魏书上写得很清楚,“欲自结于郭后,是以频繁为婚”,这两人之间平不平等一眼就看得出。
   年初的风波,让太后和司马师这对分享权力正在兴头上的孤男寡女(哦我错了,司马师还是有形式上的家室的)深深感受到了齐王的威胁,于是皇太后假借一个恋爱问题搬出了诏书。不过从为齐王送行老太尉司马孚哭得不像样来看,齐王还是没有太不得人心的。接下来立谁的过程就有点当了婊子又要立牌坊的意思了,明显双方都想找一个听话的少主,又都拉不下这个脸,最后还是郭元后背了这个黑锅,让司马师别别扭扭地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个大忠臣。我猜魏略里的“太后不悦”,搞不好就是在腹诽这个。之后司马师问太后要印绶而太后不给能很明显看到郭元后强势的一面,她再贪恋权势估计也还没有胳膊肘往外拐到把曹家江山拱手送给司马氏的地步。当然我是不知道曹髦是怎么选出来的,可能看着孩子小小年纪比较好学又文静有点汉献帝那风采就选上了,可我相信登基大典上司马师听到钟会那句“才同陈思,武类太祖”后绝对脸都绿了,只能勉勉强强回答出一句“社稷之福”——皇帝懂社稷了,还要司马师干什么?
   十月份大将军司马师获准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看上去过得还挺滋润。
   司马师和郭元后之间看上去似乎有众多可以产生超友谊感情的理由,天时地利人和,年龄相仿,曾经的帅哥美女,共同的事业目标追求,寡妇门前是非多……当然史书中除了他们的利益合作外一个字儿没写,我也就自然不好瞎猜。司马师的感情本身就很独特,到他这份上要么已经无情无欲了,要么可能会对志同道合的人格外欣赏。司马懿和张春华的强势爱情,不知道有没有加深司马师对这样一个伙伴的欣赏。
   刚过年,毌丘俭和文钦就反了。至今每次看到他们俩那篇讨贼宣言,我都免不了怀疑他们收了司马昭的钱,否则三马都是祸害,干嘛搞个人针对把司马懿和司马昭捧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似的(汗这什么比喻……)?以前看过一个帖子分析说司马师的死就是司马昭一手导演的,个人觉得虽然还不至于,但这俩人的檄文确实存在相当大的误导作用。一般夺权夺到这个程度,反的人是肯定有的,亲自平叛以振军威也差不多是标准化流程,接下来顶着这么一顶大功的帽子,差不多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封王了。鉴于司马师野心的解读,我也不是没怀疑过这次叛乱是他逼反的,或者说是他通过司马昭故意煽动人家反的。寿春这种城市,真闹大了关系不到皇城,不解决又是边防重镇,解决了它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封王,估计司马家的许多谋臣都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极力撺掇眼疾复发的司马师御驾亲征的——我没写错,他这个大将军做得相当于Generalissimo,说是御驾也不为过。
   司马师亲自都督全局,王基、诸葛诞、胡遵、邓艾、钟会各显其能,好一幅和乐融融的景帝与群臣围猎图。总得来说我觉得这次平叛并没遇上太多的困难,旧病复发这种东西,纯属意外。
   谁都逃不过生老病死,司马师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
   人的一生总有那么几次难免被料想不到的不可控因素所左右,比如对司马师来说,文鸯就是一个很令人无语的不可控因素。征讨得这么顺利还是出了状况,那估计就是命了。这个问题上我看得挺豁达,只是在看到咬破被褥、强忍剧痛时,为这个强硬如钢铁的男子,除了崇敬外,蓦地产生一份心疼。
   在曹魏的老家许昌,司马师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要说是对他这一生杀戮过甚的报应,我觉得也合情合理。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忍逗留。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只差那么一点,仅仅是一点点。
   纵观他的一生,经天纬地雄才大略,刚柔兼济心狠手辣。内诛曹爽,外拒东吴,立新帝,平乱党,青云直上,位极人臣。他离那份无上的荣光无尽接近,却又咫尺天涯。
   到底是悲剧英雄呢,还是传统反面,恐怕不同人心里有不同的诠释。但如今我不可避免地又一次想起李如松的诗句: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争鞍。
   师,曰军,曰众,这是他生于斯死于斯的宿命。
  
   若司马师顺利地活到篡位成功,往后的历史会怎么发展?
   毫无疑问,成年的司马攸会依法制入继大宗、继承皇位。那么这位齐王会不会真如史书所言比司马炎优秀许多呢?我猜他或许会更加勤于政务不像他的兄长那么荒淫,可他会不会真的一早杀掉刘渊以绝后患呢?
   恐怕司马师是无法预想到了。讽刺的是,司马攸的妻子,也是贾充的女儿。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还好,这些都与司马师无关了,他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魏都的朝堂上,在每束清晨的阳光照射进朱红色的大殿时,骄傲地抬头迎上金色的洗礼,并在那一刻——
   ——君临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海遗迹 [http://1918872181.qzone.qq.com]
司马懿家族是如何改变三国的
搅动三国风云的几个姓氏,如今却难以见到
司马懿残忍诛杀曹氏7千人,为何曹操旧部不管?
潜伏者司马懿
诸葛亮族弟,举兵讨伐司马昭被诛灭三族,曾外孙做了东晋开国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