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养生论处暑

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即是暑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斗柄指戌位,应否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1. 调整睡眠

处暑时节,天地间的阳气趋于收敛,天气由热转凉,所谓阴升阳降。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此时需要顺应天地阳气的内收,同步贮存体内阳气,调节阴阳的动态平衡。

然而,在火运反转为金运,天气由热转凉的变化中,常人存在调节适应期,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床,白天不爱运动,这就是“春困秋乏”中的“秋乏”现象。因此,起居作息方面要特别注重睡眠的质量,积极调整睡眠时间,以适应节气的变化。应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以前入睡,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并保证早睡早起,晨起后适当运动。《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缩短调节适应时间。

对于常人而言,处暑养生的重点在于调整睡眠。中医理论认为,睡眠和清醒是一种自然的功能状态,完美地体现了人体阴阳的动静交互调整,而修身学则认为,睡眠与清醒之间存在着“中气以为和”的区间,上坐入静修定,阴阳和则两仪静,就能将这两者高度协调,调适在得一、统一和守一的最佳状态中。

昼夜阴阳的消长,决定了人体需要保持睡眠和清醒两种自然状态,否则就无法适应昼夜的交替出现。生命在天地自然法的法则中,只有先顺应天时,治人事天才能实现突破与超越。

2. 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中医专家建议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另外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3. 静心养性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处暑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之一
24节气养生丨春分,平衡阴阳好时节(收藏了)
己亥芒种:阳热将极,农历五月养生建议
大寒节气与中医的思考
春分医话三则【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