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冬腊月,私人订制属于自己的养生粥

时光匆匆,忽忽即逝!元旦以后,新年氛围愈加浓重,可是按照传统农历计算的话,现在刚处于农历十二月,也就是汉族民间俗称的“寒冬腊月”里的“腊月”。那为什么又叫做“腊月”呢?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小、大寒均在这一月。温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低值,俗语有“小寒小寒,抱个冰团”,“腊七腊八,冻死哈巴”等,意思是说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到了。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易伤人体阳气;且冬主水内应于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主藏五脏六腑之精,故而冬季需顺应自然界阴气闭藏的规律而注重养护肾气,使肾精充足。也就是讲这一阶段养生的关键是“养肾防寒”,最宜进补。这就是俗话说的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然而,冬季进补并不是越多越好,大补特补,首先要给肠胃一个暗示,让各个器官脏器调动起来,才能达到进补的效果。所以,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而清淡软柔之汤粥,可滋润胃气,生津滑喉,在寒冷的冬季,最适合作为引补。

粥文化

说起“粥”,就不得不说说“粥文化”。我国的粥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中国人喝粥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公元前2 2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古文献上有“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记载;汉代便将药粥载入医书;明代李时珍也有“食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之说,清代则已普遍。

相较于药粥,被现代人传承下来的粥文化,莫过于“腊八粥”了。而随着时间的延续、地方的差异、风俗的有别,南北之粥便也各有特色。南方的粥以两广和福建为代表,花样繁多,凡能入菜的皆可入粥,又可细分为:白粥、甜粥和味粥;而北方的粥则多以素粥为主。现今,不论南北差异,吃着爽口养人最为重要,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得了解以下提到的食材特性,再结合自己的身体特点,就能在寒冬腊月的“粥补”中,达到不错的效果。

虽说各地习俗不同,口味相异,但做粥的材料,大抵也就五类:

一是谷物类,如粳米、糯米、小米、大米、玉米、薏米、黑米、燕麦、小麦等;

二是豆类,红豆、黑豆、黄豆、绿豆等等;

三是坚果,如花生、腰果、松子、核桃等;

四是肉类,如羊肉、鸡肉、猪肉等;

最后一类就是现今药食两用的一些中草药,如山药、枸杞、菊花、莲子等。

种种这些排列组合都能产生别具一格的粥,只是食材、药材跟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性格,什么人适合吃什么样的粥还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它们说了算。现将常用食材简单归类如下:

健脑防衰类

莲子,味甘、涩,性平。有养心安神的功效,经常食用可健脑、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并能预防老年痴呆;

花生,味甘、平,入脾、肺,民间有“长生果”之称。《本草纲目》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现发现花生含有维生素E和一定量的锌,能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滋润皮肤;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核桃,味甘,性温,入肾、肺、大肠经。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 益智健脑、 强筋壮骨的作用,还能够增进食欲、乌须生发,且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

小米,味甘、咸,性凉。《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和B2,蛋白质中含有较多的色氨酸和蛋氨酸,经临床证实,经常食用小米可以延缓衰老,宜于大脑保健。此外,还有鸡蛋、菠萝及贝类等。

补益轻身类

山药,味甘,性平,不燥不腻,入肺、脾、肾经;《本草纲目》概括五大功用“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可以平补肝心脾肺肾,且药性温和,最适宜于老人及小孩进补;

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烦渴。《食鉴本草》记载,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的良好功效。粳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较多,多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同时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适于妇女产后、老年人体虚、高热、久病初愈、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体弱等病症患者食用;

枸杞子,味甘,性平。《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久服能坚筋骨、耐寒暑,轻身不老,乃中药中之上品。《本草纲目》则记载“枸杞子甘平而润,性滋补,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现研究发现,枸杞含有丰富的天然胡萝卜素、维生素C、枸杞蛋白多糖、甜菜碱、亚油酸以及铁、磷、钙等营养成分,有补虚安神、明目祛风、滋肾润肺以及护肝抗肿瘤等作用。此外,常见的紫米、糯米、龙眼肉等也具补益作用。

养心安神类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枣有健脾养胃、 养血安神的功效。 而现代的药理学则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 、多种微量元素、钙以及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用于清血液、 降血脂、 调血压、 缓和动脉硬化,对气血不足、 贫血、 肺虚咳嗽、 神经衰弱、 失眠、 高血压等均有疗效。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经,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现代分析表明,百合主要含秋水碱等多种生物碱和蛋白质、脂肪、淀粉、钙、磷、铁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特别是对病后体弱、神经衰弱等症大有裨益。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煲粥食材及其特点。古王冰有“冬食热,以养于阴”一说,故冬令多食用滋阴潜阳、补肾添精、热量较高之品,或宜温而不燥不腻之食物,如谷类、鳖、龟、木耳、桂圆、红枣、核桃肉、羊肉、牛肉等。寒冬腊月中多搭配些温热之性的食材煲粥,便能达到进补的目的了。

但事有两面,物有两性,工具使用不当就达不到效果,当然食材应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这就得参考自身的体质再私人订制属于自己的养生粥了。最为常见的例子就是,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淀粉含量高的大米、糯米、果脯之类的食材,改为有降糖作用的荞麦、燕麦等;对于“三高”人群应尽量少食高脂肪的食材,如花生等坚果类;又如山药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另外有实邪者忌食山药。

总之,粥性软糯,易于脾胃吸收;又温和丰富,适宜于大多数人食用。只要在选择食材时再多用些心,那么寒冬腊月天里,来碗热气腾腾的粥,养身护体便是再好不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冷季节进补宜用的最佳食物
24节气养生法
今日秋分,一年中最凶险的日子来了,不懂规矩要吃亏!为了家人赶紧看看!(值得收藏)
冬季进补为何能够影响到来年的健康和财运呢?
节气养生之霜降:两润一养巧进补
冬季饮食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