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是否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但凡在事业上有所追求的人,想要持续做好某件事,达成自一个比较远大的目标,就必须要有发自内心的喜欢、热情和激情,否则是很难坚持的。

如果你不喜欢这件事,还要把这件事做得特别好,那你对人性的要求就太高了。

人性都是懒的,逃避痛苦,追求愉悦,避免思考和问题的,而做好一件事,肯定要经过刻意练习(这事可不好玩),需要主动思考,解决无数棘手的问题,那我们持续行动的动力从何而来呢?

一般来说,我们做某事的动力可能来自外在,也可能来自内在。

外在的驱动力,例如:你们家经济条件不好,然后你又娶了老婆生了孩子,有一群兄弟和你一起创业但没挣到钱...这些都会给你巨大的责任和压力,驱使你不断努力,持续行动。

内在的驱动力,就是你喜欢这件事,对这事感兴趣,觉得非常有意思,非常有价值等等,然后你自然就会主动去做,别人如果拦着你不让做,你可能还要生气。很可能这件事在别人看来是一件痛苦、难受的事,但在你看来,做这件事情就是一种享受,你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很明显,内在的驱动力是更强大更持久的驱动力。

查理芒格曾经说:我人生的全部经验告诉我,我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成功。如果不喜欢的事情还要做到很好,那对人性的要求过高。如果你们真的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出色,那么你们必须对它有强烈的兴趣。我可以强迫自己把许多事情做得相当好,但我无法将我没有强烈兴趣的事情做得非常出色。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要想办法去做那些你们有强烈兴趣的事情。

能够战胜人性的,一定是人性本身,所以,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二)针对几种情况的几种建议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没法给出适用于所有人的建议;但是总体的大原则是不变的,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1、如果你喜欢的事,刚好你也擅长。

那就没啥好犹豫的,直接去做好了。

2、如果你有好几项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首先我羡慕你有这种“甜蜜的纠结”,因为大部分人其实很平庸(抱歉,只是陈述事实),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然后我的建议还是:优选做自己最喜欢的那个事。

我们都知道,战略就是抓重点;如果你告诉我什么都重要,那其实什么都不重要。所以在战略选择上,两个要素都有点多了,如果说只能坚持一个要素,当然是首先看自己更喜欢哪个。

当然,更理性的做法是——量化计算:

就拿我自己来说,当我选择做某事的时候,“喜欢”这件事的比重占80%,“擅长”占20%。

写作:“喜欢”指数90分,“擅长”指数50分

产品经理:“喜欢”指数60分,“擅长”指数70分

那么写作的得分为(90*80%+50*20%)=82 ;产品经理的得分为(60*80%+70*20%)=62

选哪个,不言而喻。

3、如果你只是喜欢,但不擅长

在我看来,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事情,只要你天资不算太差(例如你160却想去打NBA),去尝试,用正确的方法刻意练习,一段时间之后一定能把“不擅长”变成“擅长”,练就这项技能。

4、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不知道喜欢什么,就多尝试,尝试的时候观察自己的内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有一件事让你觉得“糟了,是心动的感觉”

或者,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尝试研究它,发现其中的乐趣。其实只要你内心放下排斥,你还是能发现其中有意思的地方的。

(三)你一定要喜欢这件事本身

我要强调,你必须要真正喜欢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看这件事情能够给你带来其他的一些好处或反馈,这样你才是真心喜欢这件事。

九把刀曾经说,如果你非常想要成为一个作家,是因为你期待灯光亮起和掌声响起的时候,期待到处去演讲,书卖得很好,有很多钱,有更多的好事发生,那你就不是真的爱写作,或许你真正热爱的是之后发生的那件事情,而不是创作本身;如果你真心喜欢写小说,你写小说的过程,就会非常非常快乐,即使你的作品点击量不高,卖得也没那么好,你还是乐此不疲地继续写。

我之前做过产品经理,经常也会思考:我自己热爱的究竟是产品的设计,研究如何做出一款牛逼的产品,还是上线后用户的满足 、数据的飙升、个人名气的提高。

巴菲特曾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我有一个内部的记分牌。如果我做了什么事,别人不喜欢,但我自己很喜欢,我会感到高兴。如果我做的事,别人纷纷夸奖,但我自己并不满意,我不会感到高兴。所以,首先是要自己喜欢,而不是为了别人喜欢。

就好像现在有两个妹子你都很喜欢,第一个妹子性格好三观合,和她相处开心愉悦舒服,尽管长相并不惊艳,但你很喜欢;第二个妹子是班花,尽管性格三观都不合,但如果搞定她能让你在同学面前非常有面子。那你当然选第一个。

所以,问一问自己:你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就让你觉得爽;还是你把这件事做成功了,外界的反馈让你觉得爽。

(四)放弃沉没成本,放弃部分安全感

观察一下自己身边有多少朋友是真正喜欢自己工作的,我发现比例并不高,因为大多数人都在靠惯性做选择:

我选了这个专业,那我就学吧;

我的同学都去xx行业,那我也去吧;

工作一段时间有了些经验,那我就继续干吧;

觉得这个行业没前途,工作也不开心,但如果要放弃自己的专业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好可惜啊,那就继续做吧...

我只想说:人一辈子没那么长,对自己好一点吧。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不仅自己开心,而且成事的概率也大一些;但大部分人就是没法放弃“沉没成本”,在在乎“安全感”这件事,导致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1、沉没成本

面对沉没成本的时候,就应该假装这个成本不存在。

你学了某个专业,毕业的时候第一份工作选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且一做就是四年。但四年后你觉得自己喜欢的是另一件事,但觉得放弃有点可惜,于是陷入了纠结。

你可以想一想:如果回到毕业那一年重新选择,你会怎么选?

就好像你跟一个人谈了4年恋爱,你也不觉得他很好,甚至还有点讨厌;这个时候你遇到了一个很喜欢的人,而且他也对你表达了好感,你会怎么选?当然是分分钟换对象啊。

你难道会想“我跟这个人已经谈了4年了,就这么分手,那这4年不就浪费了”?

你要是继续和这个人谈恋爱,你要浪费的就是一辈子啊!

就我的经验看,很多人并没有在大学里学到什么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一定是在原先的方向上看不到希望,没什么突破,平时也不开心才会想着要换行。

既然一个东西是鸡肋,那还有什么坚持的必要?有什么难以放弃的?

另外,我还要在鼓励你一下: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的人一辈子会从事多个行业,大部分的人一辈子都要谈多个对象,甚至遇到多个人渣。

2、安全感

人类是很需要安全感的,这是人性中自带的属性,从进化生理学的角度上看,我们都是“重视安全感”的人类的后代。

但现在已经不是原始社会了,追求100%的安全感是没有意义的,毕竟这个时代已经饿不死人了。

话虽如此,但大部分人还是无法逃脱安全感的束缚,这也很正常,如果人性那么好违背,那就不能称之为“人性”了。

对待人性,我们要承认它的存在,但承认归承认,我还是要做更正确、更理性的事的。

很多人担心自己转行后,不一定能变得更好,这就是典型的“追求100%的安全感”,现在做什么事是没有风险万无一失的呢?不都是追求更大的成功概率。

但凡是有一些成长性思维,都会相信很多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的。

当然,如果你是刚毕业,自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但如果你已经工作多年,上有老下有小,不免要稳重小心一些,建议你通过业余时间去尝试,不要那么激进的去转行,平滑过渡。

归根结底,不要觉得“食之无味的鸡肋”弃之可惜,放弃一部分的安全感,追求内心的激情吧。

总结:

1、一定做自己喜欢的事

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操作

3、你一定要是喜欢这件事本身,而不是喜欢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其他反馈。

4、放弃沉没成本,放弃部分安全感,轻装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很多事都消亡在内耗上
在不自律中成功
要加油,为了自己,也为了以后重要的人
安全感是个伪命题?
吕生荣:人的底层逻辑就是三感,也是你主宰人性的核武器
要挽回的人都值得一看,不看后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