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所之路】炜衡:必遂必专,缔造百年基业


撰稿 | 林戈

采访 | 毛姗姗

来源 | 智合法律新媒体

“将炜衡建设成为‘百年大所’是全体炜衡人的使命。为此,尊重和重视每一位客户,客户的合法权益至上,将每一个案件做成精品业务,是每一位炜衡律师矢志不渝的追求。”

——炜衡合伙人会议主席、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张小炜

炜衡律师事务所于1995年创立于北京,这是一家既老牌又年轻的律师事务所。


说它老牌,是因为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见证了中国律师行业从复兴到变革再到走向辉煌,而且经过21年的发展,其规模已逾千人,专业服务能力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并在业内树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根据2016年英国知名杂志《The Lawyer》的《中国精英律所创收报告》,其总创收也已位居“中国律所前20强”。

说它年轻,是因为如果它的目标是一家“百年大所”,那么它才刚刚走过前五分之一的路程。全球政治经济瞬息万变,法律服务市场亦风云变幻,如何纵向打造专业化平台,将一群兼具专业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的律师聚集在一起,根据市场需求提供高端、优质的法律服务是它永恒的课题。

当我们走进炜衡古朴典雅的办公室,与张小炜面对面交谈之后,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缔造一家“百年大所”的使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动力,不休不止。它的建所理念,制度设计,平台打造,规模布局,价值追求,都在围绕缔造“百年大所”这一核心。

文化传承:注入伟大的基因



“对于中国法律行业而言,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变革、复兴的时代,其经历了从“国办所”向“合作所”、“合伙所”的组织形式演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律师创业大潮澎湃起伏,中国法律行业呈飞奔之势,一日千里,当今许多一流中资所都创立于这个年代,炜衡也是其一。”


1995年6月,张小炜和其他两位同仁合伙,创办了炜衡律师事务所。“炜”者,盛大之火也;“衡”者,公平之器也,取名“炜衡”,其寓意为“以光明磊落衡情度理”,依法执业、伸张正义正是炜衡创所的初衷。


在炜衡的历史上,曾经历过四次迁址。创所伊始,炜衡的办公室位于华都饭店,从1996年7月,炜衡第一次迁址入驻保利大厦,到1998年5月迁至福尼特大厦(现商房大厦),到2000年5月迁至友谊宾馆迎宾楼,再到2007年9月入驻拥有自主产权的第三极大厦(现中国技术交易所大厦)的背后,都是炜衡规模、实力和品牌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炜衡的初始合伙人团队十分稳定,一直伴随炜衡至今,这与炜衡的办所初衷及精神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1997年,炜衡就提出了“炜衡三气”,即不断钻研,学习,提高专业能力的“文化气”;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义气”;敢于担当,舍小我而成大局的“豪气”

法律是技艺之学,律师当以工匠精神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服务。在炜衡看来,在提供法律服务时,律师至少应当具备四项基本能力。首先是见微知著、敏锐的感受力、洞察客户需求的能力;其次是懂行业,知分寸,疏通客户和团队的沟通能力;第三,客户所寻求的,是有结果的、自身合法权益最大化的法律服务,律师应具备解决客户难题的能力;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律师应当具有良知和责任感。因此,2004年,炜衡正式将“洞察、沟通、解决、良知”作为炜衡的服务之道;而且就在这一年,炜衡正式提出缔造“百年大所”的构想。


2007年,炜衡对事务所文化进行高度凝练,将其赋予炜衡沿用至今的Logo之中。Logo的主体是上下左右四个朝向的“人”以中间星为轴点平等对称,呈均衡之势,形成一种天圆地方、和谐平稳的境界,象征天人合一、阴阳调和、取法自然;以红色为主色调代则表了光明、辉煌、激情、正义和实力,也使Logo整体上看起来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四个不同朝向的“人”的设计还蕴含着三层含义:第一,法律以人为本,需人人维护,以及炜衡的严谨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二,“人”字中间钻石型留空象征着炜衡的品牌和实力如钻石般恒久珍贵;第三,“人”字同时也是四只竖起的大拇指,象征着炜衡在业界的佼佼者地位。

2015年,炜衡又提出了“炜衡四心”,即爱心仁厚,扶贫济弱,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恻隐之心”;对自然规律、法规政策、工作细节的“敬畏之心”;对于客户和团队的“感恩之心”;为他人服务、维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赤子之心”。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炜衡开始就管理效益、分配机制、专业化发展、品牌营销模式、事务所文化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升级。

21年发展和传承,“三气”、“四心”、服务之道已经深入炜衡人的血液之中,成为炜衡人特有的一种精神特质,并为炜衡的百年大计注入了伟大的基因。

创所之初,张小炜持有炜衡75%的股权。在张小炜看来,炜衡是属于全体炜衡人的,不是他个人的,只有合伙人之间股权一致,价值理念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才是真正的合伙,才能做大做强。因此在1998年,张小炜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将手中持有的股权与其他初始合伙人平分,初始合伙人的份额大致均等,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并不是张小炜的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下的理性抉择,事实上,这一决定不仅为炜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为炜衡的文化注入了平等、互助的观念,更与炜衡若干年后确立的建所理念不谋而合。


张小炜说:“炜衡的建所理念可以概括为‘三个活着’。一是快乐地活着,在炜衡工作,一定是一种人生的享受。轻松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办公环境带来的是身心愉悦,这是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基础;二是有尊严地活着,炜衡绝不会让炜衡律师为了某个项目/案子而尊严受损;三是有希望地活着,炜衡的发展与全体炜衡人息息相关,无论是合伙人、律师,还是律师助理、行政人员都要能享受到炜衡发展的成果。正如在炜衡的《财务管理办法》里,有一条专门的规定,在炜衡工作15年以上的律师,即便不是合伙人,炜衡也会赋予其‘分配权’。”



制度设计:百年基业由此开始



“在整个九十年代,初创律师事务所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二十余年蓦然回首,如今能在业界闻达的一流中资所不过0.2%。为何?经济市场风云变幻,调整的契机已经来临,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再也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法律服务需求,未来的竞争是制度和人才的竞争。大浪淘沙始见金,炜衡,依然在闪耀。”


在初创期,律师事务所的规模都不大,对管理的需求不那么强烈;案源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只要能拿到业务,创始合伙人们对利益分配机制没有太大的矛盾,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这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思路,对于立志成为“百年大所”的炜衡而言,当然不适用。

市场在不停地变化,新兴业务领域层出不穷,律师业务的利润来源区也会相应变化,律师事务所必须跟随市场的变化而设计自身的管理架构和分配机制。作为一家规模化、综合化的律师事务所,炜衡必须对管理架构和分配机制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全所资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年基业,由此开始。

目前,炜衡确立了由全球合伙人会议、总部常务委员会及集团管理委员会、各区域所合伙人会议共同构成的三层管理框架。由张小炜任合伙人会议主席和集团管委会主席。炜衡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球合伙人会议,在全球合伙人会议闭会期间,由炜衡各分所主任或负责人组成集团管委会作为常设机构。集团委员会每年举行两次会议,对关乎炜衡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讨论。

为了提高日常决策的效率,在集团委员会的基础上,炜衡设立了由张小炜、王冰、扈斌、吉剑青、唐波、陈建荣、顾靖7人组成的总部常委会,其中张小炜及吉剑青负责集团发展战略制定;王冰负责协助张小炜就集团具体事务进行协调和管理;扈斌负责分所的发展布局工作;唐波任集团秘书长并负责炜衡集团品牌文化建设;陈建荣负责专业化推进;顾靖负责风险管控相关工作。



对于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张小炜说:“每家律师事务所的特点不同,其管理体制也就会不同,从来没有最好的管理体制,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以律师为本。”


分配机制是律师事务所管理的核心,关乎战略定位、人力资源配置、业务管理流程、知识利用体系等其他制度的建立、完善及执行。

从1995年创所开始,直到2002年,张小炜花了7年时间来设计炜衡的分配机制。这一分配机制从一开始的三十多页最终删繁就简至三四页,又用了5年时间不断修复、完善、调整,直至2007年才最终得以落实。炜衡平等、互助、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在这一分配机制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合伙人是律师事务所的灵魂,合伙人之间价值观一致,彼此信任,互相认可是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基础,这与公司法人的“资合性”完全不同。合伙人的加盟总有先来后到,但不能因为先来后到而在分配时进行区别对待。对于每位新加入的合伙人,炜衡都会根据其专业能力、执业经历和业界资源进行平等对待。当然,炜衡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大所,由于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特色的不同,具体的分配办法会有地域性的差异。

律师事务所想要做大,一方面需要合伙人进行业务的开拓,但另一方面,在满足创收标准的前提下,也不能矫枉过正,崇尚狼性文化,唯创收是论。没有任何一位律师能够保证其案源、业务的拓展能够从始至终“风调雨顺”。因此,炜衡确立了一套独特的财务互助制度,即每位合伙人拿出收入的6%,对短期内没有收入的、年长的或者面临难处的律师提供帮助,集炜衡全所之力帮助其克服困境。此外,对于在炜衡工作15年以上的非合伙人律师,炜衡也会给予其一项“分配权”,这项制度是炜衡分配机制中既具特色又具人文关怀的一个设定。


张小炜说:“独特的分配机制是炜衡合伙人及律师队伍稳定的根本原因。炜衡的目标是缔造一家‘百年大所’,如果没有人前赴后继地奋斗,为炜衡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相应地,炜衡一定会对所有作出贡献的人予以回报,这是一种文化传承。”



平台打造:律师专业化的舞台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依赖法治,这是一个律师勃兴的时代,只要具备专业能力,境内境外,天地无限开阔。将个人兴趣与市场、社会、国家的需求、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相结合,是每一位律师的必修课。为律师施展专业技能打造一个平台,炜衡,正在身体力行。”


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全球化已成为中国一线大所发展的共识,“四化”之中,专业化是基础。律师个人和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化发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张小炜希望:“在炜衡的平台上,专业化能像丛生的森林一样建立起来。”


1、律师个人发展需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按照张小炜的理解,律师个人的专业化修炼应当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律师个人的兴趣点。张小炜鼓励身边的每一位律师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的兴趣点,这一兴趣点不能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必须是经过深入研究之后仍然不失热爱的领域,因为只有这样,在这一领域内才能走得更远。

其次,光有个人兴趣还不够,还必须真正跟市场的需求、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相结合,唯有如此,律师个人的专业化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实现。对此,张小炜举了一个例子——


“近日,炜衡召开了一次专业论坛,名为‘供给侧改革中破产法的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各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这就是国家和市场的大势所趋。对于在破产重组领域的律师而言,必须深入钻研,明白律师在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才有可能拿到业务。”


第三,律师的专业化不仅包括掌握该领域的法律专业技能,还应当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对行业知识了如指掌。

2、纵向打造专业平台

炜衡曾经一度对专业平台实行横向打造,概为言之,就是根据地域特色和分所优势,将各个分所的业务特色集中在部分业务领域。然而,单一地域、单个分所对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辐射范围十分有限,而且很容易就达到了业务发展的天花板。因此,炜衡改变了战略思路,将横向打造转换为纵向打造,即以北京总所为龙头,引领全国各分所,整合市场行业信息和事务所优势资源打造一个专业化的平台。

炜衡已经注意到互联网技术对于律师事务所管理运作和品牌塑造的重要性。下一步,炜衡还将会事务所的整体运作和互联网相结合,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整个事务所和炜衡律师的品牌。


张小炜说:“每一位优秀的律师,都应当让世人知晓。希望通过炜衡平台,能够给予律师更充裕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挥专业能力的机会。”


目前的炜衡已经涌现了多个优势业务领域和领军律师。在破产重组领域,炜衡多次被《钱伯斯亚太指南》和汤森路透ALB评为该领域的领先律师事务所,最高人民法院供给侧改革十大案例之一的北京利达海洋生物馆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即出自炜衡尹正友律师团队的手笔。刑事辩护是炜衡的传统王牌业务之一,全国闻名的“李天一案”二审代理律师之一即为炜衡的李肖霖律师。房地产建筑工程部是炜衡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部门,炜衡的房地产律师团队代理了大量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案件,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练达公司与阳江市国土局土地挂牌效力争议一案即由炜衡杨明、邹新文2位律师代理。

近年来,炜衡的公司法律服务、金融证券、知识产权等业务领域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赵继明(公司法业务领域)、陈建荣(金融资本市场领域)、吴新华(商标法领域)都是炜衡在该业务领域内的领军人物。

从这个角度来说,炜衡纵向打造专业平台的战略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3、开放包容方具英雄本色

打造为每一位律师施展专业技能的平台,是炜衡的百年大计。炜衡愿意为律师塑造品牌,使其专业能力更加凸显,成为业界翘楚,相应地,炜衡律师的发展也促使炜衡自身在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张小炜说:“凡是炜衡培养的律师或者在炜衡工作过的律师,都带有炜衡的文化印记。炜衡所秉持的,是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或许,炜衡培养得律师未来不一定在炜衡的平台上发展,但炜衡为社会和整个律师行业输送了人才。同时,炜衡欢迎曾经离开的律师回来,只要炜衡的发展理念和他个人的价值追求相契合,随时都可以回来。”



炜衡布局的下一个十年



“中国的大所时代已经拉开帷幕,在完善国内布局之后,国内一线大所已杀向国际,炜衡也身居其间。未来的全球法律市场,将不会是欧美律所的天下,中国律所必有一席之地。”


毫无疑问,目前炜衡已是一家全国性大所,其网络覆盖了北京、上海、深圳、南宁、西安、天津、厦门、宁波、南通、广州、延安、石家庄、成都、烟台、长沙、沈阳、杭州17个城市,均属于中国的重要城市。澳大利亚悉尼、美国硅谷是炜衡进军国际化的起点,加拿大分所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东京、欧洲地区则是炜衡的下一站。

对于分所,炜衡始终贯彻纵向平台思维,在整合全所的业务资源,突破地域发展天花板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扶持政策。对于新开设的分所或者新加入的团队,头两年,炜衡允许其独立经营,但同时,又确保炜衡所有的平台资源可以由分所或新团队自由调用,这也是为新团队更快融入炜衡提供了便利和时间上的过渡。两年之后,分所在业务推广和互联网IT平台建设方面将承担一定的责任,以促进炜衡整个平台的共生发展。



张小炜说:“在开设分所时,我们会基于三个考量。第一,分支机构是律师事务所组织能力的延伸,炜衡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状况,抓紧布局,将律所的品牌影响力扩展至全国。第二,我们希望全国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律师团队加入炜衡,共谋大业。第三,我们希望通过分所的信息,了解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以更全面地提供法律服务。”


业务和品牌影响力是对律所而言,最重要的因素。


“所谓律师事务所的战略方向、业务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最本质的还是对事务所的组成人员、业务特色的深度和广度的精准认知,在明确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将行业信息和优势资源加以对接,这才是一家优秀的律师事务所。”


炜衡所追求的,是百年大计。但百年大计也需分步完成,每十年都是一个规划的关键节点。国内是炜衡立足的基本,设置更加合理的制度架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更加契合的法律服务模式和产品,纵向深化打造炜衡平台,是炜衡对于国内的规划。下一个十年,还是炜衡真正进军国际化并且逐步完善布局的十年,目前的北美、澳洲以及欧洲只是起点。

此外,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律师事务所实行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大势所趋。虽然律师工作中专业性、创造性的部分目前尚无法被机器所取代,但IT系统、法律大数据能给律师的工作提供工具性和平台性的支持。对于炜衡这样的大所,全国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品牌营销当然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下一个十年,炜衡将充分拥抱互联网,运用技术的力量进一步打造炜衡平台。


“对于炜衡来说,通过业务带动全所发展是最根本的战略思路。虽然我们有很宏大的理想和追求,但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是市场,引领炜衡一步一步朝前走。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划,只有适时而变的脚步。我们做到,就会发展得很好。”张小炜说。



  结语  

虽然张小炜谦虚地表示创立炜衡是时代变革下的机缘巧合,但从炜衡21年的发展轨迹来看,炜衡一直在朝着成为一家伟大律师事务所的目标迈进。


炜衡是一家仰望星空的律师事务所,缔造“百年大所”是炜衡最为宏大的愿景和使命。律师,是一群具备社会担当和自由灵魂的人,其思辨,其务实,其追求真理,其洞察人性,其了解世间百态,不以追名逐利为人生目标,而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最高价值追求。“追求理想光明之火,匡扶人间正义之衡”正是炜衡律师的职业追求和服务理念。

炜衡又是一家脚踏实地的律师事务所。集团三层管理框架、平等互助的分配机制是为了凝聚、团结全体炜衡人,因为人才是制胜的关键。纵向打造平台,为专业律师提供发挥专业技能的舞台,是为了向客户提供更专、更好、更快的法律服务。研究国内乃至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态势,是为了炜衡的发展不与市场的需求相脱节,能在国内外法律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主动拥抱技术的力量,将互联网运用到日常的管理运作之中,是为了不与时代相脱节。

缔造“百年大所”是一项精巧、系统的大工程,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未来的道路很长,我们默默祝福,并拭目以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涨!“别人家律所”的2017年亿元成绩单不简单 | 律新社观察
中国律所该如何应对未来变局?听听这64位中外专家的回答
37家百人所,46家亿元所!上海大所的管理秘籍有哪些?我们早就为你整理好了
简讯|邓世运律师晋升为炜衡(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排名公布 | 2017年中国最大30家律所
排名公布 | 2018年中国最大30家律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