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靖船场纪行:一派溪声入耳幽

任栏而望,溪面开阔,蕉树葱茏,冥冥间,竟似有众多溪船自历史深处缓缓驶来。


忽然想去船场走走,船场是一座小镇的名字,也是一条溪流的名称。

顾名思义,船场一带古时当是航运发达之地,船场溪与来自平和的花山溪在山城(县城)一带汇合,形成了西溪的荆江。有不少人认为,船场溪是西溪的正源,到船场走走,其实便是践行自己一直以来到西溪溯源的想法。           

那天,赶到山城时,已是暮色四起。

小城并不算太繁华,却很亲切,毕竟与平和的县城小溪相若。行到杉行街时,一座金碧辉煌的彩楼迎面而来。关于彩楼,我并不算陌生,曾在一些清末民初的闽南老照片中见过,显然,这种民间传统由来已久。有一篇来自学院的论文称此类彩楼源于唐代的灯楼,且曾在两宋流行。如果真与唐宋有关,倒是颇有古趣。地方报曾发过一篇新闻,提到一张乡土老照片,照片为72年前山城结彩楼庆祝抗战胜利的情景。今年春节,山城复现彩楼民俗,或与之有关。

作为闽南地区让人印象深刻的两大民俗,结彩楼与送王船,虽前者为庆典,后者为驱瘟,然皆使用仿真道具,且仪式相若,或在渊源上有所关联。

当晚,在山城寻得一家阿华鸭面馆,点了一份手工面,店主老先生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厦门来,老先生竟十分热忱,原来他也刚从厦大附近回来,曾在那里开店多年。因着厦门的缘份,此餐心情极佳。手工面确实很好吃,五香也做得一点不逊石码。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家自腌的萝卜小菜。

吃完手工面,时候尚早,就在县城里逛了逛,不料意外地走进了山城的中山路。这条中山路还保持着较多旧貌。这样的老街,总是让我颇为感动。因为我就是在这样老街中长大的墟底囝仔。老街中有不少类似丽玉、梅莲、阿香之类的招牌,跟平和人的起名习惯极为相似。

在山城呆一宿,第二天清晨便匆匆前往船场。

船场比我想象中的小,主要是沿溪盖起的一些房舍。溪面还算开阔,比较出奇的是环抱着溪水的两侧青山,其北面之山特别高耸,竟似无人进入的原始山林。

青青船场溪隔开了本就不大的船场墟,从靠大路的一侧到靠山的一侧要通过一座石拱桥,过了桥,可见一凉亭,凉亭下似乎是古渡所在。从凉亭再往里走,便是菜市。菜市不大,只是路边随意摆着许多摊位,鱼货甚为新鲜,有的溪鱼还湿淋淋地在地面扑腾不止。一家卖鸭的摊主,把处理过的祼鸭排成一行,头朝下垂向地面,像是慷慨赴义的豪士。据说这就是船场有名的“健美鸭”,显然古无此称,只是因其味美肉韧,当地人琢磨出的新名词。

船场镇的墟集一带,即为船场村。

船场村的传统民居是土屋,多为悬山顶,也有歇山顶,令人惊奇的是,居然还有庑殿顶。或是较晚的建筑,即使是早期的,也无碍,深山之地,帝力所不及。

我决定离开镇中心,沿溪岸而行。

果然有所收获,一路上老树森郁,土屋井然。此间之土屋,有一些与骑楼相融合,可称为骑楼式土屋,多是歇山顶的长屋,柱子亦是骑楼常用的砖柱,在一般的土屋之外,平添出上下两道长廊。这算是此行意外的发现。

此外,在闽南,无论是红砖厝,还是土屋,屋前屋后皆喜植木瓜,放养土狗。

村民质朴好客,有一切萝卜条者邀我入屋泡茶,一养鸭的村民则带我去溪边看圈养白鸭。船场溪一带,竹林绵延,其濒水之荫,多被用来养鸭,此种养殖法,因接近野生环境,肉品自然上乘。

令人扫兴的是,隔溪而望,一座工厂隐身山林,两支烟囱傲然矗立,浓烟滚滚,实为遗憾。

最让我关注的是一座较为讲究,建有门楼与院落的的明代土屋(村民所言)。土屋的门楼是青砖所砌。从门楼的台阶开始,一路都是溪石垒就,大小不等的溪石铺满宅前的院落。由于年深月久,溪石的表面大多被磨得光滑。主宅仅有两层,屋内木构多朽腐。主屋两侧则是厢房。厢房与主屋形成一个面溪的三合院,开口的一面筑有与地面风格相似的溪石栏,靠门的一段还嵌入了花式砖栏。此三合院,门楼在主宅的右侧。宅的主人,那位养鸭的村民,一位热情的阿婆告诉我,告诉我,这是她家的张氏祖宅。

从这座老宅走出去的张氏家族,人丁众多,但老宅却不可避免的要衰败了。阿婆说希望来看老宅的客人能帮她“补比”一下,让老宅重焕光彩。但愿吧,如果船场村要搞社区营造,这座明代老宅一带,倒是个理想的所在。

临走时,我又看见一座骑楼式的土屋。这座土屋更接近溪面,在村路的下方。从村路路面到土屋要经过一道弯曲的小径,亦是溪石彻的。一时兴起,征得主人同意后,我得予到其二楼长廊一行,原来竟是L形的。朝向溪面的一侧亦有栏杆。任栏而望,溪面开阔,蕉树葱茏,冥冥间,竟似有众多溪船自历史深处缓缓驶来。


结彩楼

这是《闽南日报》发过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为72年前山城结彩楼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情景,是山城镇三卞村村民王海才2005年捐赠县博物馆的,相片底端写着“胜利年山城武庙彩楼胜景民国卅四年十月廿日”。

       清明上河图里的彩楼

       山城的中山路

     手工鸭面

        刚从厦门回山城创业的鸭面店老先生

此位当地人气质不凡

这个挂在檐下的木板叫悬鱼,不是咸鱼哦

作者简介:林鸿东,1976年生,漳州平和人,鹭客社创办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定初溪土楼群:低调却让你不得不仰视
尧坊•塅上 [抚州古村之南城(10)]
邂逅周庄老宅的前世今生(下)
春游山城巷
杜甫五律《倚仗》读记
芗江(九龙江支流西溪支流龙山溪别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