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厦门记忆:八十年前,一位腼腆的年轻人走进了亚细亚火油公司

中华路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


       1937年的夏天,刚好十九岁的郑惠谈从英华中学毕业,在汇丰银行当管事的父亲通过总经理,把十九岁的儿子郑惠谈推介给英资旗下的亚细亚火油公司(SHELLCOMPANY)。

当年亚细亚火油公司亚洲总部设在香港,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厦门属于分公司。刚进公司上班的郑惠谈实习工资一个月才二三十元美金,郑惠谈并没有怨言,英华中学的英语功底让他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加上工作勤奋,一年之间公司给他升了三次工资,最后达到一个月两百美金。当时亚细亚公司在鼓浪屿有四处办公地址:第一个是在中华路;第二个地址是田尾路观海圆里面的万国俱乐部也有个办公地点;第三个地址就是如今好八连营旁边,海军疗养院内的一栋两层楼别墅,别墅周围绿树成荫,门口有宽阔的草坪,是亚细亚公司高层职员居住地及其办公地点。(这栋别墅如今不见了)第四个地点是1950年到1951年期间在鼓浪屿轮渡码头,也就是现在的“钢琴模型”,这儿是当年亚细亚的办公地点。在这个地点办公时间不长,约有一年时间。

亚细亚火油公司的油库设在嵩屿码头,站在鼓浪屿内厝沃就能清晰看到油库的两个大油桶。

郑惠谈全家福

郑惠谈夫妇及孩子们

公司高管经常组织员工在的西林这栋别墅里开派对和聚餐。据郑惠谈的儿子郑重明说,家里曾看过一张照片是郑惠谈与所有职员在别墅门口照的集体合影,因为多次大扫除把照片搞丢了。在郑惠谈晚年期间,老人曾带着家人来到这栋别墅前回忆曾在这里开派对的小故事。有一次,郑惠谈穿好西装革履为了赶去西林别墅开派对,刚到别墅门口,经理走向他,温和地用英语问:郑先生,你是不是还缺一条领带?郑惠谈摸摸自己领口,发现自己匆忙中竟然忘了系领带。窘迫地红着脸,连连说:no,no, I forget!酒会上,人们彬彬有礼,低声交流,哪怕有点小争执也要说得幽默诙谐,嘴巴不能同时做两种事,既吃,就不许说话。在二十几个职员的派对上,本岛职工只有三、四个,一个是杨镜清,家住内厝沃,是亚细亚高级职员;另一名是位女职员,叫林敏丽,是1945年之后从海关调来的英语速记员,她打字快,英语口语好。这种西式文明气氛给当时的郑惠谈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于在他后来的人生中,无论家里家外,遇到大事小事,他都放低声音说话,从不发火骂人,家庭里子女受他影响,全家都和谐相处。在亚细亚公司工作四年之后,他的姐姐开始托人给弟弟介绍对象,正好住在四落大院的黄家外孙女王惠卿从怀仁中学毕业,十七八岁的王惠卿,属于岛上屈指可数的标准美女,举首投足无不透着良好家教,两家的家长互相看之后都非常满意,就由介绍人就买两张电影票让他们去“屿光电影院”看电影。这天,郑惠谈穿着西式衬衫,黑色西裤,王惠卿穿着浅蓝色旗袍,手腕挂着白色珠绣钱包。这是两位年轻人首次见面,趁着没进入黑漆漆的电影院之前,两位年轻人抓紧时间把对方眼睛鼻子都牢牢地收尽眼底。电影《夜半歌声》,那是打字幕的无声电影,看到惊险之处,郑惠谈伸手轻轻握住女孩的手,给了她足够的勇气。看完电影后,郑惠谈在街上买了一条面包送给王惠卿,把王惠卿送到四落路口。过后,介绍人问王惠卿同意这门亲戚吗?王惠卿含笑默许。

一个月后的1941年10月份两人结为伉俪。不久,珍珠港事件发生,日本人占领了鼓浪屿,洋人被关,公司被迫关门。所有职员都自谋出路,郑惠谈一时没了工作,就与妻子一起逃难来到老家晋江安海镇。郑惠谈是个有责任感的男子汉,他不能看着一家大小坐吃山空,穷则思变的他脱下西装换上粗布衣,皮鞋脱了换上胶底鞋,挑起安海的土特产鱼干,墨鱼干,海带、紫菜到漳州街上去卖,从安海到漳州要走一天一夜的路程,脚下的鞋走得比脚还疲惫。郑惠谈卖完海产品后再从漳州收购旧衣服回来安海倒卖,用辛苦赚来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一次,在漳州市场摆地摊上时,他遇到亚细亚一个职员叫李伯游,他穿戴整齐正从小饭店走出来,看到蹲在路边的郑惠谈,吃惊地问郑惠谈:郑先,你怎么混到这里摆摊了?郑惠谈羞愧难当:没头路了,谁像你这么好运!你在哪里发财了?李伯游嘿嘿直乐:我在盟军里面工作。原来他凭着一口过硬的英语在盟军里面找到一个翻译的岗位。郑惠谈问李伯游能不能帮兄弟提携一把,找一份适合他的美差做做。李伯游拍拍胸脯说:小意思啦!你先回去,三天后我再来这里找你。三天后,李伯游来到街上找郑惠谈,把那担子干货扔弃在街边,领着郑惠谈来到盟军里面的美国军官面前,军官对郑惠谈用英语面试:I’dlike roast goose, Steak ,currypotatoes,you now?我要吃烧鹅,牛排,咖喱土豆,你懂吗?郑惠谈说:Yes,noproblem !没问题。军官看到眼前这位年轻人这么快就明白他说的话,二话没说就把郑惠谈留下来当厨房管事。当年,郑惠谈领的工资是关金(类似外汇券),军营包吃包住,他每个月回安海一两次,把关金全交给爱妻,在大家没饭吃的年代,有了这些关金支撑,丈母娘和妻子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有一天,郑惠谈看到盟军的美国军官在打包行装,郑惠谈问:你们要搬去哪里?军官说:回家!为什么要回家?郑惠谈不想失去每个月的关金。美国军官说:我们美国人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了两枚炮弹,日本人就投降了,我们任务完成了也将回去了。郑惠谈挠挠头皮不解地问:talkbig!  what’s  that?(说大话,那是什么炮?)那位军官说:真的!那种炮弹如果扔到厦门连漳州也要夷为平地。后来郑惠谈才知道这种炮就叫:原子弹。

日本投降后,郑惠谈与李伯游都回到鼓浪屿亚细亚火油公司上班,直到1951年,亚细亚火油公司要撤回香港,每位职工都领了一笔安家费。当年,公司总经理问郑惠谈是否愿意跟随公司一起到香港发展,郑惠谈回家征求太太的意见,太太不同意丈夫远走他乡,从此后,一家人在鼓浪屿岛上过着安居乐业的平淡日子。

说起王惠卿的身世并不一般,她的外祖父是清朝举人,住在厦门十六间的大户人家。母亲是钟明昭,后来定居香港。居住厦门的另外两位姨是钟明秀,钟明贤,三位姐妹都活过一百岁以上,她们都是中国医学院士钟南山的姑妈,钟南山只要到了厦门就必定会去看望他的两位姑妈。王惠卿的小舅舅是参加北伐军英勇就义的烈士钟世墉。当年李文陵市长每到春节期间都去向王惠卿的外婆、钟世墉的母亲黄妍娘慰问送红包。

文章根据郑重明先生口述整理

老照片郑重明提供,票据陈阿元提供

写于2017年9月1日

作者简介:欧阳鹭英,鼓浪屿人,曾与人合作纪实文学《用爱等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 | 厦门港标志性景观“打石字”还存在?多图直击!
鼓浪屿,拿什么"申遗"?
超文艺!厦门又新开了四家高逼格书店,赶紧约起吧!
国内三处绝美“私奔”圣地1(图)
厦门鼓浪屿的建筑
老上海名宅(三)(附补《老上海名宅(一)》、《老上海名宅(二)》目录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