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厦门记忆:画家黄永砯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去年10月20日,这天是我的生日,我打开微信群,期待收到朋友的祝福,无意中却收到一条噩耗,世界当代艺术家黄永砯在法国家中猝死。我难于接受这个事实,整个生日都在郁郁寡欢中度过,黄永砯是从厦门走出世界的大艺术家。

上周,厦门社科联召集几个作者开会,布置今年采访主题是“厦门同文中学”。并给大家分配了几个采写对象。

在这之前,我心里已经锁定一个人物,那就是去年去世的当代艺术家黄永砯。

就在上个月,我接到陈文星老师的电话,他问我最近准备写什么?我说:同文中学。他说:同文中学出了个画家黄永砯,你知否?我说:当然知道。他说:我这里有十几幅黄永砯的画作,是黄永砯送我儿子陈伟胜的作品。

我知道黄永砯是以当代装置艺术为主,他的画作我从没见过,看一眼黄永砯画原作也是难得,跟陈老师约好时间之后就上门拜访。

去年我采写的“鹭潮美术学校”人物正是陈文星和庄安仁。

因为采访原因,陈老师家我去过数次,他家就像艺术家的仓库,靠窗台一张大书桌占据客厅四分之一,四周都堆满书画及杂物,他给我看过几幅我省老画家的画,所以,我相信他手上会有珍品。

我推门进去,陈老师与陈伟胜对我热情接待,又是切西瓜又是泡茶,伟胜指着挂在墙上的几幅油画:你看,这些都是黄老师作品。

说实话,这些作品与闻名世界的艺术家很难画上等号。我掏出手机一幅幅地拍,心想:黄老师是不是在成名前为了生计也画过行画?于是,我问伟胜:这些画是黄老师一次性给你还是分批给你?他说:一次性送给我,那时他在七中教美术,我是美术科代表,他送这些画给我作纪念。果然,每幅画下面都有落款:送伟胜同学留念,并签上名字和时间。时间分别是1988年10月,1989年6月、1989年10月、1989年12月、至1990年等。

陈老师又从沙发后面掏出去年给我看过的缩小版舞台背景长卷画,说:这些也是黄永砯的画。我说:不是黄永碤画的吗?(黄永碤是黄永砯的哥哥)他说:不是,你看,有黄永砯的印章。他的兄弟想冒名黄永砯的画。我低头一看,真的有个方形图章。我说:去年那篇文章我是写黄永碤画的。陈老师说:你赶快改过来,是黄永砯画的。我问:您见过黄永砯吗?他说:没见过。

那画卷是1999年纪念建国五十周年的大型舞台背景画,去年陈老师都说了是黄永砯的哥哥黄永碤画的,(黄永碤是厦门戏剧家协会主席,厦门剧目舞台设计师)怎么现在成了黄永砯作品?对了,我去年采访时是5月份至7月份,黄永砯老师是10月份去世,可是他哥哥黄永碤还在啊!我不知道是老人记性不好还是我记性不好?

我回家之后,把那几幅油画照片发给黄永砯的朋友辨认,他们又转给黄永砯的兄弟辨认,同时我也了解黄永砯离开中国的时间与回国的时间,得到的回复是1989年4月中旬黄永砯受邀赴巴黎参加画展,后来就一直停留在法国,直到2000年才回国过春节。

用喷枪作画的黄永砯

我初识黄永砯老师是在三十几年前,我正在文化馆美术班学画,他担任我们的素描老师。听说他是刚刚从浙江美院毕业,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种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他教学的作风是严谨的,对造型要求也很严格的,虽然寡言寡语,有点少年老成。

黄永砯1954年出生于厦门,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院,他是“达达精神”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与实践者。1983年发起并组织了“厦门达达”艺术团体。成员有:黄永砯,林嘉华,焦耀明,俞晓刚,林春等。“厦门达达”是中国第一个抛弃传统手工绘画,以极端的方式把艺术作为观念来展现,是一种用艺术反对艺术从而扩大艺术的表现形式。

“达达派”首次展览就在厦门文化馆一楼大厅亮相,我充满好奇前去观看。看到一付牛骨头架子,一条牛仔裤泼上白油漆裱在墙上,还有被破坏的维纳斯石膏像等等。这些造型都有作品标题。我第一次见到用这种形式来表现艺术,很不理解,更看不懂。

有人分析,“浙江美院”能培养出一批杰出世界级画家与当时的蔡元培办学理念及林风眠当校长时期的中西结合传承是分不开的。

黄永砯的哥哥黄永碤回忆说:我发现永砯的变化是从他上大学之后,有次,我们剧团到上海演出,我特意到杭州看望他,他到车站接我,看他的穿着就像个小乞丐,全身都沾着油画颜料,我跟他谈话中就发觉他思想上已经有了变化,或许是他在学校阅读了大量外国书籍和杂志有关。他哥哥说。

可是,我在翻阅黄永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上大学期间读的西方理论哲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书籍较零散,并没有系统的学习。真正系统地学习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在厦门七中当教师的那段时间。那时候他每周都泡在书店,书架上一有变动他就能察觉。他关注的是这几类书籍:哲学、历史、社会科学。

他说:“像我们这种学绘画的完全缺乏语言逻辑,而且过于简单地将感觉与思维、形象与语言逻辑对立起来。搞艺术崇尚感觉,从不缺少说大话和空话的,就是那些所谓的艺术理论。我决心对语言有一种自觉性,当时惟有通过阅读哲学才能达到。”

到了大学毕业创作时,油画系的黄永砯没有用传统的画笔和油画颜料来创作,而是用工业喷枪喷漆,用纸把形状剪下遮挡再喷漆。这不仅在当时,放在现在也是让人觉得怪异的。他的作业与他的油画专业没有关系,这样就影响了他的毕业分配。按当时的情况,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艺术系毕业生是稀缺的,一般情况下很少分配在中学。这实际上是一种惩罚,被当时的主流文化给边沿化。

分配到中学教美术对他来说很简单,他不用备课,基础的美术课对他来说信手沾来。他上完课就回家做自己喜欢的事,一边看书一边思考,写实的绘画传统已经远离了他。

从1983年到1985年期间,黄永砯做了许多尝试,并在1985年创作一组非表达绘画作品,他还尝试用偶然性来决定工具,通过用骰子,转盘来选择颜料画布等。把自我的东西进行格式化,被限定一下,然后变成非主观的偶然性表达。

这组非表达作品完成了四张半后他又停下来,停下来的原因是为了对这种方法进行反思,不是方法本身,而是坚持思考这一方法所带来的问题。以至于在1987年9月写下“艺术不祥之物”及后来的作品《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两分钟。这件作品足于使黄永砯被写进中国和世界现当代美术史。

黄永砯的作品不仅是为追求视觉上的美感,他的题材多数涉及到中国历史和神话故事。在法国由于他的多重身份和文化差异的碰撞,他在作品里往往是以东打西,以西打东的方法表达更深的层面。如:文化种族、国际政治冲突和世界哲学思考。

人们无法揣测他思想的深度及高度。更不清楚他对传统艺术具有很大颠覆性的思考,他被认为是中国顶尖级艺术家中知识分子与哲学气质的代表。

他说:艺术品对于艺术家就像鸦片对于人!不消灭艺术生活不得安宁!达达死了,火小小!

黄永砯的魅力在于他的作品聚于哲学、文化、政治思考,而不在于艺术技巧和手法本身。

黄永砯先生的离去无疑是世界和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损失!

写于2010年7月17日

黄永砯照片

 

作者简介:欧阳鹭英,鼓浪屿人,作品集《小岛尘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美术老师
莫也油画作品欣赏
“涪陵大顺艺术中心”画家黄燕云大顺写生作品(一)
青年雕刻艺术家黄可坚:工匠心,铸马魂
“厚重唯美,淳朴乡情”
【油画】画家胡德胜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