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云楼藏书题跋考释

2012年6月,随着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1.88亿元的价格拍下四分之一过云楼藏书,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藏书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179种、1292册组成。这批藏书中,留下了许多题跋,内容大多集中在版本、校勘上面,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注重藏书题跋是清代江南藏书家的传统,吴中藏家尤为着意。顾氏秉承传统,注重收藏名家题跋之古籍善本,弥足珍贵,现将其中部分藏书题跋考释如下。

《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元刻本,10册,纸本,杜大珪编纂,海内外孤本,历经明末毛氏汲古阁、清朝鲍氏知不足斋递藏,是列入《中华再造善本》中的两部私人藏书之一。鲍廷博移录孙星衍跋于丙戌年(道光六年,1826),云:“杜大珪《续名臣碑传碗琰录》上下两集,十六卷,不载于《宋史·艺文志》,惟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志》著录。《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前集二十七卷,中集五十五卷,下集二十五卷,《续集》上、下十六卷。眉州进士杜大珪编集。予读其书,大有分法。于前集、中集、下集百七卷,上迄建隆,下至绍兴,随编其成书三集,皆载原文。《续编》十六卷,仿例于前三集,而于宋人述事,不敢过为褒贬之辞。且书成于南渡之世,故老旧闻未尽散失,间有可补正史之阙焉。右录平津馆孙渊如先生语,时丙戍三月,朔渌饮,鲍廷博识”。徐渭仁跋云:“此书四库未经采录。天一阁廑有明人写本。此本十六卷,岿然独存,为绝无廑有之书,主者宝之。按,此书体例稍变于前书,所采皆国史,实录遗闻侠事之见于著录者。以文谓仿例于前,非也。渭仁。”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饮。家世经商,殷富好文,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筑室收藏,取“学然后知不足”义,名其室为“知不足斋”。徐渭仁,字文台,号紫珊,生卒之年不详,上海人。收藏碑帖甚丰,精于鉴赏,多藏佳拓古器,因购得隋代开皇年间《董美人碑》,遂自号隋轩。注重收藏本地文献,先后在江南民间收书,累计近万册。

《谈苑》六卷,明抄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仅存两部明抄本,未见刻本。此本内有二朱笔校,一为黄丕烈校(朱笔)、一为顾锡麒校(绛红),另一墨笔校者,亦黄氏笔也。顾锡麒跋语:“《孔氏谈苑》,《提要》作四卷,《艺海珠尘》作五卷,而此作六卷。微有多寡其实一也。此本向藏黄荛圃家,曾加校勘,惜未精审,黄氏书散后辗转入余家,即以艺海本对校补其脱略,犹未足为尽善尽美也。竹泉顾锡麒识。”。顾锡麒,字竹泉,一字敦淳,别号謏闻斋主人,太仓人。以藏书富名于当地,藏书楼为“謏闻斋”,藏书中有宋版元刊数百种。

《易传》十卷,附录后语一卷。明万历三十一年(1604)胡震亨刻本。以字迹审之,书口上及行间墨笔校注者,当为黄丕烈手迹,下方小字者为张绍仁手迹。黄丕烈士礼居藏有毛氏汲古阁旧藏明抄本《易传》十卷本,张绍仁借此影宋本校此本。张绍仁题记云:“借影宋本《易传》于黄荛翁所,荛翁以此校本属为重勘,拾遗补缺又得一百五十余字,记于下方云。绍仁。”张绍仁,字学安,号讱庵,苏州人。所藏元明刊本颇多,黄丕烈曾多次造访其藏书楼,并借观其藏书,由此结为挚友,黄氏还专门评论过张绍仁校书之精:“讱庵校书,心到眼到手到,在朋友中无出其右。故其书俱善。近闻稍稍易出,如有得之者,莫以寻常校本视之。”

《竹素山房诗集》三卷、《附录》一卷、《闲居录》一卷,元吾丘衍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仅存鲍抄一部,此当为鲍校本。戴光曾跋云:“余与鲍丈渌饮交二十余年矣。余之性爱古书及搜罗前人秘籍,皆得渌饮讲习讨论,匡所不逮。每获异书,相与传观、订正以为乐。渌饮老年贫病且多家累,不通音问经年矣。癸酉五月十五日,忽偕夏君俨过余,形神枯槁,索然意尽。自云:‘生平以书为命,今开卷辄忘精神,不自检束,所藏之书,半为不肖子孙变卖,悲不能再向此中讨生活矣。’余闻之酸鼻,自恨无力稍为倾助,既去。因检渌饮归余之书,此二册系渌饮手校增订之本,久假未归者,既叹渌饮老境之衰,益惜秘书之不可再得,因附记于此。松门戴光曾。”戴光曾,字松门,号谷原,居吴泾桥,生卒年未详。岁贡生,官至河工同知。生性耿介,不谙迎送往来之事。与黄丕烈有私交,黄丕烈曾夜访其藏书楼“从好斋”,遍阅所藏书,作诗赠之有句云:“从好招朋共,伤心失子牙”。家藏抄本甚多,题跋和校勘图书数十种。

《金石三例》十卷,附古文词类纂目文章精义。清乾隆二十年(1755)卢氏雅雨堂精刻本。有秋谷鉴藏、青芝山人、潘印贵生、三松老人之曾孙、草庐中一秀才、潘九、古吴潘贵生印记等钤印。首有潘贵生手录王芑孙跋云:”余翻阅是书二十余年,随手点识,不择丹墨。门下士有欲借度其批点者,余靳弗与。非靳之也,因前此逐时信笔,重沓漏略,既所弗免,且有自相矛盾处,未可为学子津梁故也。比吾友江铁君试白门归,觅此本赠余,辄合前后所阅,手自重度一过。会余病痛,呻吟之余,精神未复,或尚有复重未可知。异日门人中有为余稍加删替并,余今所作《碑版广例》合刻行之,虽谓之《金石四例》可也。嘉庆十三年,岁在戊辰重九后三日。楞伽山人自识于沤波舫。” 王芑孙(1755—1818),字念丰,号铁夫,苏州人。富于藏书,自谦仅藏书万卷,为亲家黄丕烈作《陶陶室记》,为吴翌凤《借书图》题诗。潘贵生(1834—1881),又名潘康保,字良士,号青芝山人,苏州人。咸丰九年举人,官湖北知县,富收藏,曾与陆心源争购南宋本《南齐书》。

《中吴记闻》六卷。明未汲古阁刻本。何焯题跋:“毛斧季从昆山叶九来借得旧录本,乃其先文庄公菉竹堂所藏故物,开卷有文庄衔三印,卷末一行云:“洪武八年从卢公武假本录传。”此书始自公武,访求校定,复出于世。此同邑录传之本,宜其可从是正也。友人王受桓借得斧季勘本,予复传焉,因记其所自。康熙庚辰十二月十九日,雪霁窗明,呵冻书。焯。”何焯(1661—1722),字屺瞻,号茶仙,苏州人。家有藏书数万卷,吴下多书估,他从之访购宋元旧椠及故家抄本,至蓄书数万卷。但非常可惜的是他死后,其著作和藏书大都已经散佚,因而流传甚少,至今所流传下来的藏书,只为凤毛麟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版本|我怎样学会了鉴别古籍版本(下)
翁氏藏书世家
毛晋与汲古阁
徐蜀:《中华再造善本》瑕疵小记
吴骞与拜经楼
王红霞:国图藏未刊揭傒斯集善本题跋辑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