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熊继柏医学之路

(一)家贫学医苦修读,得拜名师指迷津

熊继柏教授自幼聪颖,记忆超群,学习成绩特别优异,但因家庭贫寒,完小毕业后只能忍痛辍学。其祖父熊玉田公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外伤科医生,想要他学医,继承技艺。祖父指导他读的第一本医书是《王叔和脉诀》,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欲测疾兮生死,须详脉兮有灵,左辨心肝之理,右察脾肺之情。”熊师读书善动脑筋,勤于思考,就问祖父,这个“兮”字怎么讲?祖父不知道。又问,为什么左侧辨心肝,右侧察脾肺?祖父也说不清楚。祖父虽然在外科、骨伤科领域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可是他没什么文化,指导不了孙子。于是祖父引领他去拜了一个好老师,常德地区名老中医胡岱峰先生。胡老先生是清朝末班秀才,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很有学问,开始他指导熊师读《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脉诀》、《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要求抄一本,读一本;读一本,背一本。不到一年时间熊师就能把这几部书都背下来了。师傅一看这孩子很能读书,就开始给他加码,读《伤寒论》原文,承淡安的《伤寒论新注》三百九十七条。熊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又把《伤寒论》的原文背下来了。然后就背《金匮要略》,背《金匮要略》时,熊师很不理解,因为当时师傅带的三十几个学徒中,师傅只要求他一人读背《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但师傅很严厉,三年学徒时间,除了上述医书外,熊师还通背了《医宗金鉴》的《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和《幼科心法要诀》。无疑,大量经典医著的背诵,为熊师的医学生涯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练就了良好的“童子功”。 三年学徒生涯是十分艰苦的,石门县是典型的湘西山区,当时从熊师家里到师傅家中有十余里山路,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无论酷暑还是严冬,每天都需徒步往返。再加上因为家贫,饭都吃不上,经常是以红薯加玉米糊糊裹腹,甚至连盐都吃不上。但熊师咬牙坚持下来了,而且学有所成,正是“艰难困苦,玉汝乃成”。熊继柏教授始终对这段学医经历印象深刻,对这位启蒙老师感恩不尽。2010年“五一劳动节”期间,熊师带着20多位博士、教授弟子回石门县维新镇进行了大型义诊。当熊师指点崎岖的山路告诉弟子们这就是他当年每天要往返的路时,弟子们无不唏嘘感叹。当白发苍苍的熊师跪在恩师墓前说:“师傅,我回来看你了”的时候,熊师竟放声痛哭,泣不成声,弟子们无不动容落泪。

(二)悬壶济世步医途,年少成名惠乡里

学徒生活满三年后,迫于生计,熊师开始单独行医,时年16岁。初行医时,虽然理论娴熟,但因缺少临床经验,临证时而不知所措。至20岁时,复拜师于常德地区名老中医陈文和先生门下,得陈师倾囊相授。陈师早年曾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执教颇重针对性,除教习《黄帝内经》之外,并令重点研习《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和《中医内科学》、《中医方剂学》。有了一定的临证体验后再遇名师指点,熊师的临证水平获得长足进展。1964年夏天,石门县乙脑流行,病死者无数。有一次熊师接诊了一位乙脑病人,高热昏迷,危在旦夕。熊教授精心辨治,病人获愈,起死回生,顿即医名大振,四乡危重患者接踵而来。熊师运用温病理论指导诊治,鲜有不效者。自此,熊师的医名远播至石门周边几个县域,真正是年少成名。由于业务技术突出,医疗威望高,在1966年“文革”期间,他被戴上了“反动技术权威”的帽子而误遭批斗和打击。从1964年至1979年的十余年间,熊师一直在湖南省石门县维新公社卫生院行医,日均接诊量80~100人次,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医疗实践经验。熊教授的出诊足迹遍及维新周边乡镇每一个村寨,真正是活人无数,惠泽乡里。熊师对家乡群众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至今时有从石门来长沙求诊的老病患,熊师还能准确回忆起他当年到其家中出诊时的情况。对于石门老家来的病人,熊师也是尽量照顾,毕竟那是养育了他的乡土和乡亲。

(三)破格选拔赴学府,教书育人成名师

1978年,中央下发“56号文件”,要在全国举行中医选拔考试,希望选拔一批优秀中医人才到国家单位,充实国家的中医教育、科研、医疗事业。熊师参加了这次考试,成绩在湖南省名列前茅,因而破格把熊师从最基层的乡村卫生院调到了湖南中医的高等学府——湖南中医学院。调到湖南中医学院后,学校安排熊师讲授《黄帝内经》。从一名基层临床医生,突然转行到高校搞教学,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熊师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此时此刻,他写了一首七言诗以《书志》:“十年浩劫似渺茫,放言古今枉断肠;毁誉穷通逐逝水,丹心铁骨傲冰霜。终惭爝火照兰室,如坐春风仰岐黄;志在活人继绝学,夜阑犹自点青囊。”其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由此可见一斑。1980年学院派熊师去陕西参加全国《内经》、《中基》师资班学习,一年后回来就开始上讲台。为了教好课,熊师虚心听课,认真备课,用心摸索教学方法。由于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加上辛勤的付出,很快,熊师就成了一位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从1980年开始,到2005年退休,二十五年的教学生涯,熊师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了八千多节课,先后教授过《内经》、《难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和《中医内科学》五门主干课程,并担任了《内经》教研室主任和中医经典古籍教研室主任。熊师讲授中医经典课,条理清楚,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融会贯通,而且紧密联系临床实践,深受学生欢迎。曾先后8次被湖南中医学院评为优秀教师、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无数中医学子,从熊师的讲课中深受教益。凡是听过他讲课的学生,无不激发出学习中医的高昂热情。在湖南中医学院,熊师还先后培养研究生、博士生和带徒90余人,其中大部都已成为中医的业务骨干。真正是教书育人高风范,桃李满园真名师。 熊继柏教授只有小学文凭,却走上了大学讲台,而且成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乃至全国的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本身就极富传奇色彩。在这过程当中,除了他的天资,更多的是靠其对中医事业和教学事业的认真与执著,是超出常人的勤奋和付出。

(四)理论实践紧结合,辨证施治真名医

在教学的同时,熊师从未间断门诊。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熊师始终坚持中医经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辨证施治,精于理法方药,对诊治内科杂病、儿科病及妇科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诊治急性热病和疑难病证方面,尤有独到的经验。熊师通熟中医经典,且能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每遇疑难杂症,总能圆活运用经典理论指导诊断辨证和处方用药,从而达到辨证如理乱丝,用药如解死结。由于理论功底扎实,临证经验丰富,故而临床疗效卓著,熊师在省内外的医疗威望不断提高,医名远播。行医55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所接诊的病人已逾80万人次。1999年被湖南省人事厅、卫生厅评定为湖南省第一届名中医。2006年受国家某部邀请远赴阿尔及利亚为其国家总统诊病并获良效,是国内至今为外国元首看病的为数不多的中医专家之一。2008年、2012年分别被聘为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在临床中,熊师坚守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其临诊问疾,善于抓住主症,详辨舌脉,思路清晰,辨证准确,因证立法,因法选方,因方遣药,随症加减,理法方药,丝丝入扣;熊师是一名纯中医,临证从不开无汤头之处方,其临证医案,简明扼要,章法清晰,可为临证教科书的范本。在无数的讲学场合,熊师也一直宣扬“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要“熟读中医经典,立足临证实践”,为振兴中医、保持中医本真竭力鼓呼。

五)千里征程任重远,励志期颐奉国医

2005年,熊继柏教授从教学岗位退休,但退休之后的工作量一点也不比之前少。现在仍然每周坚持四次门诊,患者遍及全省范围,乃至全国各地,每次门诊量达100人次左右。门诊之余,熊教授还曾先后赴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广州暨南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遵义高等医专、深圳市中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厦门市中医院、陕西省安康中医院以及湖南省各省市级中医院等地讲学,并多次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邀请为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班讲课。近年来,又总结自己50余年的临床经验,先后整理出版了《熊继柏医论集》、《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1》、《疑难病辨治回忆录——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2》、《熊继柏讲内经》、《从经典到临床——熊继柏<内经>与临证治验十三讲》等著作。虽年逾古稀,却时刻不忘振兴中医,培养后学。2011年,在其七十寿辰时,他自题一首《七十寿辰书志》:“杏林丛中一老骥,勤勉艰辛步古稀,千里征程任重远,励志期颐奉国医。”这是发自肺腑的心声,体现了一位老中医对中医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熊继柏教授出身平凡,毕生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精勤不倦,德艺双馨,从一个基层农村医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全国著名的中医学家、知名教授,至今已七十高龄,仍然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仍然精勤不倦地为广大群众治病救生,为中医学子们传道授业;仍然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其精神道德实在令人敬仰。熊师曾风趣地说:“一辈子两个人最喜欢我,一个是病人,一个是学生。”确实,在病人眼中,他是最好的医生;在学生眼中,他是最好的老师。 一代名医,亦是一代名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放教授谈:中医临证如何把握中药剂量?
第二届“国医大师”拟表彰人选名单
这三位女“国医大师”平均年龄近90岁,养生秘诀让你受益终生
仁心仁术,上工大医——沉痛悼念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
带你一起走进中国首届李佃贵浊毒理论传承与发展大会
国医健康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