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把普洱熟茶泡得更好喝
087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需要围绕分析茶叶特性、确定冲泡目标、选择合适手段、实践验证调整等方面展开。

一、分析茶叶特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确立冲泡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选择合适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茶壶出水一定要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醒茶。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使茶叶适当接触空气并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一是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二是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三是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水温提高,各种气味就会加强;连续高温的浸泡是激发老茶陈香的最好办法。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可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为了保持盖碗叶底温度,出汤后可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斟茶。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茶汤高香,就应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茶汤绵密柔软,应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这样会牺牲香气。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

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需把握两点:一是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二是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能使水线保持圆润平稳,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为优。

四、实践验证调整

下面,用盖碗为泡茶器皿,因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更能锻炼泡茶技术。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如希望多泡几巡者可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水烘有些局限性,一是盖碗不太好烘,二是比较浪费水。也可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注水点,提高洗茶的水温。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可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采用定点吊水、缓慢注入的方法,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盖碗中水色会很浅,而猛冲就会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茶汤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尤其是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会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采用缓慢旋水、稳定注入的方法,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才能兼顾香、水,达到协调。如第三泡采用稳定缓慢旋水注入的方法,注水9秒,浸泡21秒,产生的茶汤则浅、亮且透;如同一茶第四泡采用旋水加猛冲的方法,注水4秒,浸泡26秒,则茶汤深,暗且浊。这就是同一泡茶,不同注水手法所致的差别。所以,稳定旋水是个技术活,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采用急冲注水的方法,使叶底保持持续的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需要提高浸泡时水温。和初期正好相反,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艺一说
普洱熟茶冲泡技巧,国家一级评茶师全面解析
普洱茶新茶的冲泡参考
视频丨普洱茶晒青毛茶冲泡基础方法
不注意这些细节,你可能会毁掉一泡好茶
??怎样泡出一杯有品位的好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