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泥料相同,壶的颜色不一定相同
 
 

紫砂壶,是土与火结合的产物。好的紫砂泥料加上好的做工再加上恰到好处的烧制技术,才能成就一把好的紫砂壶。

 

紫砂壶千姿百态,五颜六色,也像是各种人和性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爱上一把壶,恰恰也是你性情的体现。

 

泥料不同,壶的颜色不同,这个大家很好理解。可泥料相同,壶的颜色却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很多人就不太好理解了。那究竟为什么呢?

 

泥料产地


同种泥料产地不同,矿层不同,烧成的紫砂壶颜色会有差异。


▲沈彩娥《雅玉》/段泥/260cc

▼邵立平《四方心经》/段泥/330cc

 

陈腐时间


同种泥料陈腐时间不同,烧成的紫砂壶颜色也有差异。



▲陈柳柳《玉乳》/朱泥/240cc

▼沈洪斌《六方逸公》/嫣红老朱泥/270cc

 

烧制方法


同种泥料烧制温度、烧制所选的窑等不同,烧成的紫砂壶颜色会有差异。

 

影响烧制效果的因素是温度和气氛。烧造温度主要影响烧结程度,烧造气氛主要影响呈色效果。紫砂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要高,比瓷器又低,因泥料的不同,烧成温度一般为1000℃~1250℃。

▲许卫中《扁竹》/红泥/260cc

▼王杏军《汝韵》/红泥/220cc

 

在古代,有“窑户”专司烧造,有“柴行”专司燃料,“作坊”的坯手几乎不参与这一工序。比起以前的龙窑来说,尽管现在多采用更好控制的电窑等,但通常还是做烧分开的,烧制的专门管烧制。

 

烧制温度对壶的影响


1.“吃温”

“吃温”是指某种紫砂泥料能承受的最合适的烧成温度。朱泥吃温最低,其次是红泥,段泥最高。所以我们常听说朱泥壶最难烧。



▲杨丽亚《清香》/紫泥/200cc

▼钱丽媛《润竹》/紫泥/550cc

 

使用同类而批次不同泥料前,须先烧制试片,摸索该类该批次泥料在不同窑温中烧制的效果,以求最佳。

 

理论上某种泥料最完美的烧成温度是唯一的,但实践上的烧成温度大都是在这个点的上下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内,同种泥料的颜色差异是合理的。

▲王涛《汉璞》/底槽青/350cc

▼高奋荣《汉方》/底槽青/390cc

 

2.“欠火”和“过火”

如果与最合适温度相差10℃,就会出现“欠火”和“过火”。“欠火”是指泥料没有“吃”到应有的温度,壶表看起来发灰,声音也有沉闷之感,胎质较为疏松,没有完全烧结。

▲王芳《雄风》/清水泥/390cc

▼汪成琼《G20套壶》/清水泥/660cc

 

“过火”是指窑温超过了泥料本身能承受的温度,壶体变形,表面起泡,还会有大量的铁质结晶。窑温过高,壶坯会变形成为废品,也就是业内俗称的“窑烧白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同一师傅用同款泥料制的壶,颜色有的会不同?
宜兴紫砂壶的常见缺陷(顾建余)
紫砂壶“欠火”和“过火”如何区分?
说说紫砂壶吐黑
浅谈泥矿到泥料的蜕变
?图解│紫砂壶泥料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