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杭州:虹霓幻色——清早期颜色釉瓷大赏(二)

清康熙 豆青釉暗刻缠枝花卉纹纸槌瓶高24.3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8.5厘米

清乾隆 豆青釉瑞果纹梅瓶高17.5厘米,口径4.1厘米,足径6.5厘米

清康熙 绿郎窑釉葵口盘高3.2厘米,直径20.8厘米,足径11.3厘米

绿郎窑,现今更习惯于称为郎窑绿,属于康熙时期仿制明代青釉纹片瓷的品种,与郎窑红并称。绿郎窑虽雍乾以后大量烧制,器型翻新,但釉质与康熙制品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颇类似于后制孔雀绿与康熙孔雀绿的关系一般。

清康熙 绿郎窑釉五彩花蝶纹菊瓣碗高6厘米,口径11.3厘米,足径5.3厘米

本品通体施绿郎窑釉,釉色淡雅,外壁绘五彩洞石花卉纹,内心绘杂宝纹,康熙晚期特征明显,烧成时间直指郎窑时期。这件制品既有与之相近的郎窑红器型佐证,更绘制了典型的康熙五彩,成为绿郎窑品种认定和断代的重要器物。

清顺治 白釉暗刻庭院瑞兽纹大莲子罐高30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3.5厘米

本品纹饰以减地剔刻法刻制而成,以刀代笔,表现精细入微,鳞毛清晰可数,山石层次分明,远、中、近景一目了然,细节则完全不亚于青花制品,而比青花更具立体感。麒麟芭蕉纹及莲子罐时代特征均较明显,应是顺治制品无疑。

清雍正/乾隆 白釉暗刻云蝠纹太白坛高20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9.5厘米

此类器型因类似太白醉酒之酒坛,故称太白坛或太白罐,一般认为太白坛流行于雍正、乾隆时期。

清雍正/乾隆 白釉暗刻喜鹊登梅纹小太白坛高9.5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4.2厘米

雍正 白釉暗花葵口盘一对高3.8厘米,直径19.5厘米,足径12.3厘米

清康熙 乌金釉笔海高15.6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18.3厘米

这件笔海总体呈圆柱形,直壁略外侈,玉璧底,器内施白釉,外壁施乌金釉,通体乌黑。故宫博物院所藏相同形制的乌金釉描金赤壁赋笔海,隐约可见己丑(康熙四十八年)纪年款,为此类器物的准确断代提供了依据。

清康熙 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撇口碗高9.8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8.5厘米

碗外壁施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一周,近处高树屋舍,两高士相遇于江边,远处层峦叠嶂,一片渔舟正在归岸,体现了康熙晚期国泰民安、悠闲自得的民间生活场景。本品纹饰与故宫博物院所藏乌金釉棒槌瓶颇为相似,当为同期制品。

清顺治 酱釉暗花内璎珞外三相观音纹敞口碗高9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7.5厘米

清乾隆 仿官釉树桩形笔筒高9.6厘米,口8.5厘米x7厘米,底6.5厘米x6厘米

清代民窑官釉、哥釉之区分,一般来说官釉主要属青釉系,不开片或开浅淡纹片,米黄、酱色、蓝色等釉的开片瓷均可认为是哥釉,哥釉瓷中青釉系制品相对较少;若同为青釉系开片瓷,官釉一般釉质更滋润,开片较浅淡,开片与釉层结合不如哥釉瓷紧密,哥釉瓷则釉质往往更加老辣,开片与釉层结合较好。

清雍正 仿汝釉葫芦瓶高19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7厘米

清雍正 黄哥釉撇口荸荠瓶高16.2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6.5厘米

清代哥釉技术较为成熟,可烧制多个品种的哥釉制品,本品釉色接近紫金釉,相对较少见,制作也颇精良,属于清早民窑精品之作。

清康熙/雍正 绿哥釉三足炉高6.3厘米,口径11厘米,足距4.8厘米

关于绿哥釉有两种说法,一种将绿郎窑称为绿哥釉,但绿郎窑已被证明属于铁青釉,而非绿釉,所以称为绿哥釉其实不恰当;另一种即低温绿釉开片的品种,所谓低温绿哥釉。

清雍正/乾隆 绿哥釉截筒罐高11.8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6.5厘米

本品器型颇为罕见,型似现代的易拉罐,唇口,束颈,斜肩,直壁,圈足,足端略带酱色,器内及器底为灰哥釉,外壁淡绿色纹片釉,开片有轻微染色,当属前述第二型绿哥釉。

清康熙 仿定暗刻螭龙攀灵芝纹纸槌瓶高15.8厘米,口径3.7厘米,足径6.5厘米

本品胎体厚重,极具压手感,浆胎,直颈,斜肩硬折,高圈足,圈足内复起一圈,略似双圈足,十分特殊。装饰层次繁缛,外施透明釉,总体呈牙黄色,淡黄开片隐隐,较好地再现了定窑制品的釉色特征。本品造型挺拔,线条利落,方起方折,是对康熙造型和工艺硬朗特征的极佳诠释。

清乾隆 仿定里外模印洋花海水龙纹盘高4.5厘米,口径18.2厘米,足径11.8厘米

本品浆胎,内心模印海水立龙纹,外壁模印缠枝洋花纹,施透明釉,总体呈牙白色,有较大开片。该器仿制定窑风格,内壁纹饰颇有宋代定窑遗韵,外壁缠枝洋花纹则清代风格明显,为一件仿古而又创新之作。

清乾隆 仿钧釉梅瓶高19.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6.5厘米

清代景德镇窑仿钧釉始于雍正七年,是年三月,唐英派御窑厂厂署幕友吴尧圃去钧州调查钧窑器的烧造方法,“搜物探书寻故老”,同年七月即有仿造钧窑瓷器的记载,可见这次调查是成功的。

清乾隆 仿钧釉椭圆贯耳瓶高23厘米,口径8.7厘米x7.3厘米,底径9厘米x7厘米

清代御窑窑变釉贯耳瓶多为长方倭角形,从乾隆朝起这一品种作为大运瓷器一直烧造至清末宣统时期。所见其他品种贯耳瓶也以四方形为多见,此类椭圆式则较为少见,别有趣味。

清乾隆 茶叶末釉小梅瓶高8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2.9厘米

清代茶叶末釉瓷器的烧造按《景德镇陶录》之说当始于康熙二十年的臧窑,但目前所见传世实物均早不过雍正时期。清宫档案中御窑茶叶末釉制品被称为厂官釉。

清乾隆 茶叶末釉墨床高2.5厘米,长9厘米,宽3.5厘米

该墨床成长方卷几形,顶面平坦,两侧圆弧形向内卷曲成卷足。卷足端及底部以六个支钉支烧而成,并经打磨平整。通体施茶叶末釉,深褐色地子上满是黄绿相掺的结晶斑纹,层层叠叠,恰似洒了一层细碎的茶叶末子,烧成效果恰到好处。

清乾隆 铁锈花釉小梅瓶高10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3.5厘米

清雍正/乾隆 高粱红釉小弦纹瓶高14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5.6厘米

本品宽唇口,长颈,圆肩,球腹,圈足,颈部、腹部饰弦纹多条,故称弦纹瓶,为雍正官窑创制的新器型。通体施炉钧釉,蓝色和紫红色条纹竞相奔流,如斑似苔,属于高粱红品种,当为雍正至乾隆早期制品。

清乾隆 炉钧釉梅瓶高15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5厘米

本品为乾隆时期稍微瘦削的梅瓶样式,通体施炉钧釉,颜色鲜明,流淌略成羽毛纹。乾隆时期民窑炉钧釉烧造器型颇多,多为把玩类小件和案头陈设器,近年颇受藏家追捧。

清顺治/康熙 外虎皮三彩内瓜皮绿釉模印龙纹盘高3.8厘米,直径17.3厘米,足径10.5厘米

该盘内壁模印两组前后追赶火珠的龙纹,施瓜皮绿釉,外壁施虎皮三彩,底部施绿釉。内外彩釉均在素胎上施就,并二次低温烧成。该器龙纹额部鬃毛前飘,具有典型的顺治龙纹特征,类似用模印表现的龙纹在明末清初瓷器上多有出现。

清乾隆 仿木釉墩式碗高4.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9.8厘米

此类木纹碗的造型仿自西藏地区的“扎卜扎雅”碗,实际即一种用瘿木制成的碗。纯木质的扎卜扎雅碗用于喝奶茶,内壁包金、银的用于喝青稞酒。瓷质仿扎卜扎雅碗创制于雍正官窑,此后官、民窑都有制作,仿木釉遂成为一个品种。此碗木纹表现非常逼真,纹理、年轮、结疤栩栩如生,体现了清中期仿生瓷的非凡技艺。

清中期 仿石釉大荸荠瓶高26.2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12厘米

仿石釉也是雍正以后出现的仿生瓷品种,传世所见仿石釉的工艺较为多样,有高温釉仿石釉、素胎绞胎仿石釉、低温仿石釉及彩绘仿石釉等。本品釉下有浅淡的青花线描痕迹,外施低温仿石釉,可能采用了将不同色阶的酱黄色彩料涂淋在器身的方法施釉而成。

清乾隆 绞釉小胆瓶高10.5厘米,口径1厘米,足径2.5厘米

绞釉是在金元时期出现在磁州窑系的一种特殊施釉工艺,传世品非常稀少,也有将其解释为绞护胎釉。大约在乾隆时期景德镇也出现了绞釉工艺,可能是仿磁州窑系绞釉,也有可能是模仿绞胎料器的效果。

清乾隆 桃花洞釉萝卜瓶高17.5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5厘米

桃花洞釉也是一种主要流行于乾隆时期的神奇装饰效果,采用吹釉工艺,将不同颜色的釉斑吹施于同一器物之上,形成一种光怪陆离的奇异景象,与虎皮三彩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此类器物的传世情况看,这一品种也有可能是因外销需求而生产的,其名称也颇有浪漫主义色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早期颜色釉瓷器品种大全(三)
南京博物院精品陶瓷欣赏(第28期)
黑釉瓷的一哥——乌金釉,始于明成化,精于清三代,存世量极少
景德镇的不可复制 从宋朝开始便已注定...
帝王之色 —— 黄釉瓷器,大饱眼福
最美中国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