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联大家谈1
我的对联论坛观      
(野鹤轩主)

我是学理科的,但对于古典文学,尤其是古诗词却情有独钟,于对联的认识也是从古诗词开始的,而登录对联论坛只是近三年的事。我先后到过听草阁、漫天雪、联都、三月风、悼红轩等,但现在大多在雪坛和联都登录。个人认为联都学术氛围很浓,科举制度红红火火;而雪坛以人情味见长,同时也不乏优秀写手和斑竹,所以我在这里待的时间最多。屈指算来,我在雪坛注册已有两年多了,两年多来,也曾在这里不辞辛苦地灌过水,也曾似模似样地参加过对联擂台赛,也曾尽心尽力地参与管理过联版(后因工作太忙,辞掉了斑竹,现在只是临时顶职一下哈)……,总之,在这里既有我在对联方面的成长经历,也有我为人处世的收获。我不敢说这里是心灵的驿站,但偶敢说,这里是可以安全停泊的港湾!这也是我想起在联版写这篇随笔的原因之一。 

一、认识对联,从基础知识开始 

应该说,我玩对联的时间是很长的,但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对联,还是来雪坛认真学习了对联学堂的有关内容之后才有所领悟的。换言之,我原来所喜爱的古诗词中的“对仗联”与“对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虽知道单字的平仄,却不知道平仄相谐的“马蹄韵”规则;虽知道字面的对仗,却不知道何为合掌;虽知道词性的相近,却不知道上下联的相关性,等等。对诗钟、无情对、玻璃字、机巧等也知之甚少。现在想起来,过去曾给一些亲戚朋友撰写过的春联、婚庆联、嵌名联或挽联,有一些是不合联律的,实在是汗颜!!也许会有联友说联律太过拘泥,符不符合没太大关系,但愚以为,创作对联还是应该遵循对联的一般格律的,就如同学开车的同时一定要学习交通规则一样,否则一人一个标准,一人一个尺度,一来失去了对联的品位,二来也会贻笑大方(会出车祸的)。比如: 

流萤欲追天上月 (平平仄平平仄仄) 

无论从立意上还是从平仄上看,都不能称作上联。 

又如我以前的原创: 

原创:晓色霜桥,月满长空怀旧苑  [野鹤轩主] 
自对:晨曦露径,风苏万物惹新愁  [野鹤轩主]  

上联前句的“晓色”与后句的“月满长空”意境有隔,主体尚可联想为行色匆匆的旅人;下联的“风苏万物”当指春,与上联的“霜桥”(当为秋)时令有隔。而“晨曦”与“晓色”合掌! 

既使是古诗词中的对仗联,如《滕王阁序诗》中: 

画栋朝飞南浦云 
朱帘暮卷西山雨 

作为律诗,对仗和平仄都是很工整合律的,但它却不是对联。再如: 

三山半落青山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这里的“青山外”与“白鹭洲”若从对联的角度看,词性就有隔了。当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这句就中规中距了(落花——微雨是可以的哈:)

二、心态平和,以尊重他人为本

对联论坛,是让众多联友进行交流和讨论的情感空间,所谓交流,就应当是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基础上的对话,所以,无论是应对或是对他人作品发表看法时,都应该本着一种善意去进行交流、去商讨。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是不对的;对自己不中意的作品进行挖苦、讽刺是要不得的;受到一点委屈便破口大骂,是有辱人格的。诚然,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成联作品或征对作品,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或赞许,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趣和不同的审美观点,因此难免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甚至是有人根本没弄清作者的本意而大发议论,这时我会一笑置之,因为我相信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说公道话。有鉴于此,在对他人作品进行评论的时候,我很少武断地定论,多是与原作者勾通,让自己也能进入作者的思路。当然,必要的争论是有益的,只要不攻击他人人格。

同时,对他人的回贴要及时答复。一方面这是对他人劳动的一种最起码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只有在回贴中彼此间才能增进了解,才能成为朋友。

三、持之以恒,在闲暇中自得其乐

对联创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记得秋月总斑竹在《对联三十六忌》中的首忌说的便是“忌无决心、无恒心”。她在贴中说:“对联是文学,不是“笔墨游戏”,而是“做学问”。社会功能极广极大,三日打鱼两天晒网不行,须持之以恒。” 

记得我刚学对联的时候,因兴趣太大,有机会就和别人讨论,结果被人浇了几瓢冷水,有的说学理科的人玩什么对联,纯属附庸风雅(这算好听的哈),也有人说卖弄个什么劲呀……,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和他们计较,我自个儿玩不成么,自然有知几的朋友和我交流(呵呵,阿Q一回哈)。所以我一直坚持到现在,但我真的感觉自己于对联之道只是略窥门径而已!! 

以前常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近三年在对联论坛的经历,真的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尽管自己在联都科举中也混了个进士,但是,见的人越多,越觉得自己的不足。别的不说,单说雪坛吧,千堆雪的为人大度,作品的大气;秋月的睿智和统筹能力、喻格联出神入化;知雨的练字功夫;烟村的机巧;淡香百合的清雅(人如其名哈)、勤劳和恒心也是出了名的;梅妆的精巧;道人的细密;绿水的聪颖、务实;清水的伶俐与阳光;……这些都是我所无法企及的!所以,我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也会坚持走下去的。 

既然是自己的爱好,不管有什么事,或是别人怎么说,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多个心眼,留心观察,总会发现到一些创作灵感,我把这些灵感记录下来,待闲暇时加以整理,自然就会有点象样的作品出炉。有时我把论坛上一时对不出的联记录下来,有空就思考一下,或是与朋友们讨论一番,经常会有柳暗花明的感受,那种成功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

四、做有心人,自回贴率中见友情 

个人认为,无论是发表成联作品还是单句征对,都应该注意作品的质量,要有感而发,切不可一时兴起,为保证每天作品数量,闭门造车,生堆硬砌,结果常常是因欠思考而导致漏洞百出,则应和者寡。窃以为,若有时间,每天能发3~5贴就很不容易了,时间紧能来发1~2也就不错了哈~~~。发贴前我总会花点时间事先斟酌一番:既要考虑作品本身是否经得住推敲,如立意是否可取、意境是否和谐、联是律是否合韵等等,又要考虑回贴者是否有施展的空间,否则,发的贴子再多,别人都会因为联句的质量不高,或根本没法应对,回贴率很低,最多是斑竹礼貌性地回个贴子,转瞬间贴子就石沉大海。这样,自然就没有与其他联友交流的机会了!更谈不上让别人欣赏你的作品。 

我清楚地记得有个贴子: 

意境:只盏孤灯愁佐酒 [野鹤轩主] 

当时虽被加了精华贴,但细品之下因刻意营造氛围,故应和者了了,就不是很好的句子。 

而另一个句子: 
意巧两兼:雁唳霜晨枫恼火 [野鹤轩主] 
这句就是让其他联友施展的空间太小,至今总回贴数不到5贴 

另一方面,一个对联论坛是不是很火,贴子数量不是唯一的标准,愚以为:人气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然而,这种人气既来源于高质量的原创贴和高质量的回贴,更来源于联友之间真诚、民主、和谐的交流。有了这种交流,每个原创贴的回贴率必然很高,这不止是保证了贴子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大家在交流中能汲取众家之长,提升自我素质。 

我看过很多论坛,发贴量比较大,但回贴数却很少,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交流,只是靠一小批人天天忙着灌水,最终各人只管各人自己的贴子,不关心他人的贴子,导致大多数贴子只有两三个回贴,甚至还有零回贴的。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盘散沙,论坛也渐渐冷清了。所以,只要时间允许,我总会把论坛中的贴子逐个看一遍,能回贴的尽量回个贴,尤其是比较好的作品,一定会说两句由衷的赞同的话,一是捧个人场,二是扩大交流哈(下次人家也人夸偶的哈:)。这样的论坛有人情味,这样的论坛才能留住人 

五、学做联评,于磨练处见真功  
首先声明:我这里所说的联评不是指真的对别人的联作进行公开的评论并作为自己的评论作品去发表,而是指自个儿去赏析。那么,为什么要学做联评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对联论坛中的作品是用来进行交流的,要想完成这种交流,首先就必须读懂原作品的内涵,理解原作者的本意,然后再去构思自己的对句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我认为自己应该学会如何客观地去赏析或评价他人的作品。

谁都知道,要作好联评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一点,从网络对联中有关联评的争议日渐白热化就能看出一二。但我个人认为:评联需要自己能站到一个更高的境界,通俗地说,联评需要联评者具备较高的对联功底、客观公正的联评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不卑不亢联评用语等等,是一项综合势力的体现,所以最能展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然而,我们也知道,对于同一作品,因为每个人审视的角度不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评价, 而且不会轻易改变这些看法。如果每个人都偏执一词,必然就会出现矛盾,出现争执。我个人认为,这种争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件很好的事,至少能让大家从多角度、多层面上去审视作品,只要适度,会有利于扩大自己的视野,纠正自己的盲点。甚至能有利于更全面地去把握作品。但如果争执过火,只会有伤和气,大可不必为呈一时之气而做出过激的言行,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也有不是之处。所以,做联评决不能凭自己个人的喜好,信口开河。既不能阿谀奉承,对自己喜欢的作品堆金贴银;也不能吹毛求疵,对自己不喜欢的作品挖苦讽刺。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评论要有理有据,不可凭空臆断,应当多查资料;观点要客观公正,不可妄下定论,应当反复推敲。总之,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尊重别人的劳动。

我喜欢一个人独自在网上欣赏别人的对联,但真正作联评还是比较少的事,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些联评,就现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我在联都第十一场会试中的第三题评联:

选联:

苏武牧羊犹奉节
昭君出塞可怀柔

原联评:

    此联属机巧联,若是征对或是临屏作品,实在是一副难得的佳联:词工律合,用典贴切!!上联“苏武牧羊”(典)与“奉节”(地名)紧扣!且立意高远!!似有借联自勉之意。(注:苏武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下联“昭君出塞”(典)正是汉代对匈奴实行“怀柔”政策的政治行为(时为汉文帝在位),又暗合地名“怀柔”。故从这一角度来看,上、下联的“犹奉节”与“可怀柔”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且准确自然,毫无斧凿之痕迹!这是机巧联中最难得的一点!!

    若此联作为成联出现,上下联之间虽少了些内在的联系,似只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已,但可以时间为线(所用两典均为汉代故事),作为讴歌汉代的“人文”联,且上下联的表现手法颇为璧合,仍不失为佳作。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的联评只看到了优点,没看出它的缺点(朋友,你看出来了吗?),所以也是不全面的。(这一题共30分,道人只给了我24分,当时还想不通捏,呵呵~~)
只有走进联评,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走进联评,才会找到对联的真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力谈对联的对仗
诗联基础知识
实用技术:怎样写好一副春联
无情对200副赏析(10)
明代对联“借对”应用赏析​
机巧联练习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