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癌症之痛,何药可解?专家:很多癌症不是治好的,而是“将就”好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是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他多次在聊天中说:“我的很多肿瘤病人不是治好的,而是‘将就’好的。

“将就”不是消极治疗

而是“作用最大化,伤害最小化”

初听这话,会以为医生见惯了肿瘤病人,对治疗不积极。事实上,这个“将就”不是消极的不治疗,而指的是围绕病患的体质和病情,寻找对疾病作用最大化,且对身体影响最小化的药物和办法。


具体到肿瘤病人,就是将化疗、放疗、中药三者结合起来,都用又都不全用,围绕病患的具体病情给出一个“治疗拼盘式”的方案。

很多病人找他看病,其实就是想让何教授高屋建瓴的统筹布局,这个布局虽然没有手起刀落的外科治疗那么痛快,也不能像化疗那样让癌细胞迅速消失,但却能让病人在“将就”中活得超过医生的预期。

人住院了

病情反倒变坏了

在这里我也有1个病例,想要同大家分享:

一个八十三岁的老太太,感觉走路不利索,儿女担心是血栓引起的,于是住院进行检查治疗,就在住院治疗第二天,症状还没得到缓解,说话时思维却开始混乱了,一会儿清醒,一会儿糊涂。


这里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住院了、治疗了,病情反倒变坏了呢?

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

打破原有平衡

这是因为,无论是疏通血栓还是增加脑细胞功能的治疗,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之前脑细胞的重组产生影响。

我们的脑细胞是最敏感的,一旦受到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很可能被放大或者转向,因此才在治疗后出现了神智变差、说话糊涂的情况。


特别是体弱年迈的人群,身体平衡本身就很脆弱,建立新平衡的能力更是有限的,虽然治疗的初衷很好,但这种杀伤力大、影响力很大的治疗,最终可能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

中医治病:

保护和抵御之间,寻求新平衡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医在治病杀敌时,一定会首先保护好自身,为的是在敌我之间达成新平衡。

比如,体虚的人感冒时要用加了人参的人参败毒散,目的在于用连翘之类苦寒药物清热败毒的同时,可以用人参益气,以此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再比如黄连阿胶汤,用黄连清心火的同时,还用阿胶滋阴补血,也是为了避免药物杀敌时对身体的剐蹭,影响新平衡的建立。

治疗初衷不同

结果也有所不同

这也就显出了“将就”治疗的价值:不是不治疗,而是根据不同患者自身问题,选择适合病情的治疗方法,更不是激化矛盾,而是将病人和疾病之间的矛盾维持在一个可以共生的平衡点,与疾病和平共处。


“老人生病,儿女出于孝顺,去医院积极治疗”这个主旨是没错的,但还要理性地分析到底是“老人需要治疗”,还是你的感情上“需要老人治疗”,因为初衷不同,选择的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带来的结果更是不同。

只有理智地分析后,再周全地做出决定,才能使治疗的过程减少颠覆性的后果,得到最大可能的收效。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癌症术后吃什么补品最好?要多久复查一次呢?
人参的价值很高,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有什么禁忌?
癌症病人不能吃发物?会加重病情?中医告诉你真相
MSN名医讲堂:癌症诊断与治疗的误区
中医药防控肿瘤转移复发
牛奶、红薯“抗癌”作用不输燕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