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发商、物业、创业新锐都有短板,社区O2O该怎么玩?


作者:维维妮

来源:品途网

现在社区O2O市场比较有趣,开发商、物业公司、还有互联网创业团队、待创业团队、投资人等都深陷其中。大到巨头开发商与BAT,小到某小区周边1个沙县小吃店的老板,都在讨论社区O2O平台。其中,开发商砸得起钱,创业团队迷茫不前,待创业团队满腔热情,物业公司方向模糊,投资人则越来越看不明白了。这里提出几件社区O2O不得不说的事,方便大家理解下此番“其乐融融”的现况。

1
开发商:要好的智慧小区样板塑造品牌,引规模效应,而不是光吹概念

在土地出让价格公开的情况下,开发商如今的项目成本几乎是可测算的。由于利润水平下降,房地产商的生存越来越需要依靠规模效应。与此同时,在自住时代,购房者对于房产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此前的地段和价格,购房者对楼盘和开发商品牌要求正变得越来越高。复地集团总裁范伟表示,同一地区的竞争,知名房地产商占有绝对的优势。新城控股有三成多的客户资源是老业主带新业主来买房,随着这些业主家庭人口的结构变化,未来仍然有置换购房的需求。

近今年,连巨头开发商也纷纷打出“定义未来”“智慧社区”“智能生活”等等口号,早早举起了互联网+社区O2O旗帜,然而开发商心目中的社区O2O的方向非常模糊,至今尚未听说有哪一家地产企业,运作得很成功,前景仍旧模糊,现阶段仍不清楚究竟该怎么做社区O2O,物业更是作为最直接使用和管理平台的一方,风口浪尖,迎来前所未有的行业挑战。

实际上概念有了的同时,开发商的思路更多的应该是从硬件和配套服务抓起,项目成功与否并不是看物业管理的面积,而是看项目能解决什么问题,能提供什么服务,强行给住户增加了所谓的社区O2O服务的地产商,更多的是在玩概念。最主要的还是落实线下的服务职能,线下的服务到位了,线上就只是个工具而已。

2
物业:真实需求往往被忽视,增加了需求入口,却没提供解决方案

物业办公与普通的企业办公不一样,管理的对象高度多样性和流动性,作为售后同时又肩负管理社区的职责,与业主的联系关系薄弱,难以相互取信。传统物业管理方式落后,企业人员的组成也相对复杂,人员之间的相互文化程度差异大,难免出现上级发放下级的方案执行不明确,下级传达到上级的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人员间靠对讲机联络,用excel表来管理各种信息。虽然现在有很多社区O2O的项目,不管是开发商自有,物业公司自有还是第三方开发搭建,都迫切的希望能切入和填补这一部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或者说,使用后甚至并没有打通互联网+物业这一横向的联接平台,仅仅是接入了业主的需求功能,增加了物业的业务量和信息直接导入渠道,但是处理问题的人并没有改变,后续的解决还是按照传统的物业办事流程,没有实际解决物业面临的问题,既无法提升物业办公效率,又无法解决物业本身存在的矛盾。

首先,线上提供的功能入口,实际上并不能替代物业方面日常的工作,例如登记,保安队来访人员的登记,物业对入住业主人员变动发放业主证、钥匙卡、乘车卡等等正常物品的登记,这些功能都尚未实现,而且这些物品或者说凭证的发放,还是需要人员到现场,核实一次,制作好之后又需要去现场取一次东西,遗失之后,还需要去物业补办补发。

其次,物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一般不会配备太多人员,他们的工作是非常繁琐的和复杂的,除了一年一次合理合法收取的物业费,存在“难管理”“难协调”问题,另外的一些例如车位租凭、装修押金、甚至包括保安收取的外来车辆临时停车费、维修团队收取的修理费用等等,这些都属于物业的多种经营,收益以补充小区的管理经费。行业观念落后,导致在这个不用带卡不用带钱,只要带手机就能办事的时代,物业一直处在被动的状态,“连饭都吃不上”的物业怎么可能还有闲情逸致投入多余的精力去提供更多的线下服务,物业也无法正面阻止或者监控垂直服务的O2O进入社区,例如外卖、生鲜、美甲、按摩等,但也不见得就喜欢他们进出社区,说白了物业自己的增值服务都开展不顺利,业主在产生配套不到位怨言的同时又埋怨物业总是放不知名头的人员进出社区,担忧社区安全。

3
业主:需求五花八门,光应对需求不能脱颖而出,要服务留下印象

业主群体如前文说所,是一个高度多样性与流动性的群体,体现在多方面,例如年龄层次不同、家乡不同、家庭成员组成、经济能力不同等等。无论是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健康理财……其中的市场容量、消费能力、延展空间、数据价值等都有难以估量的持续商业价值。好奇心日报上曾经有人做过实验,足不出户,靠互联网APP生活18天,其中光吃一个方面,除了普通用户需求的用来填饱肚子的知名外卖APP如口碑外卖、饿了么等,还有满足瘦身需求的专营沙拉西餐厅的微信号外卖服务,甚至于想吃顿好的,也有其他的APP,直接点知名餐厅知名菜品,直送回家,还有更贴近社区生活的邻里家厨类。除了关注每顿饭的APP层出不穷,还有直接生鲜、食材、果蔬到家的平台不计其数,如京东到家、天天果园等等。光吃就令人不知道怎么选择了,更不提其他方面的服务类APP了,只要业主用户有需求的,必定能找到。

然而不管是垂直服务类,还是综合性门户类,在多的数不清的服务项目中,最终目的是满足用户生活半径内的需求,能不能服务到位是存活关键,从线上的流量入口到线下的服务入口,专注线下服务才能给业主留下“APP有用”的印象,重营销轻管理的平台根本不适应社区经济生态,因为业主们作为朝夕相处的邻居,口口相传的功力,比你多吹几次广告要有效的多。

那么物业又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有人觉得垂直服务,可以绕开物业,直接对业主进行对接,或者说只需要“知会”物业一声就结束了,其实这样的垂直服务,更缺乏立足点。线上入口也许是业主的自行选择,但是线下服务通过入口最终还是要回到线下服务,如果绕开物业,无疑是在与物业抢服务饭碗,特别是那些上门维修的服务,现阶段也许物业行业还没有能力把专注点完全放在服务上,等到物业圈改革成功,将优质服务定位为一致目标后,这类服务岂能有活路?物业是距离业主最近的线下,有谁能像物业那样近水楼台呢。

4
O2O:想啃社区的非常多,活下来的非常少,半死不活的是大多数

万科据说已经花了三年多,恒大联手腾讯也入了局,京东看似专心电商扩展业务其实早就布局“到了家”。然而大家都并没有做的出非常出色的成绩,那些“叮咚小区”“彩生活”也是死的死伤的伤。都说啃下社区O2O盘子的1%就足以,殊不知这1%都阻力无限。绕不开的物业,困扰社区O2O发展的最大阻力却并不仅仅是物业,而是住户对物业天生就缺乏信任感。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现在社区O2O首要问题是落地难,想进社区难过物业关。但要知道,物业自身也很难,居民本身就对物业缺乏信任感,甚至会有对立情绪,在这样的环境下,社区O2O根本无法展开。

如何解决信任问题是物业行业性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物业自己有改革意识,传统行业踏出这一步,互联网的冲击是助力也是阻力,从上到下要有优质统一的服务意识。物业要是能把住户服务的非常满意,一些增值服务也更容易被接受,不然现在这种对立的关系,谁知道物业选用的平台上东西与服务可不可信,有没有猫腻呢?

5
结论:

谈到行业改革,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社区O2O绝对不是无路可走的,开发商与物业都有需求,比他们更有需求的是生活在社区里的业主用户们,服务从线下开始,从线上进入社区,最终还是要回到线下,不论博弈最终的胜者是物业还是O2O,能让业主心甘情愿掏钱的就是服务到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才配叫「别人家的」物业
深度分析:曾经火爆的社区O2O为何沉寂?
[重磅]万科物业平台盈利最新模式,开发商不得不看的好文
物业app行业的转折点到了!快速低成本搭建属于自己的app
如何做好以客户为中心的物业管理服务
如何选择社区门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