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多次曝光数据隐私买卖,几个小建议避免当黑市鱼肉

“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纽约客》的这句俚语,显然过时了。

央视最近曝光了“黑市”上个人信息的买卖情况,精确到秒的网约车记录,1500-2000元一份手机半年通话记录,误差在50m内的实时位置信息,在互联网世界的阴暗面被肆意叫卖。《1984》里提及的“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而现在除了老大哥,是个阿猫阿狗,有钱有闲,就能买下你的隐私。

一个死循环

Creative Strategies就美国人对智能手机上个人数据隐私、安全性问题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84%的美国民众认为,安全隐私非常重要。

但放在中国,居安思危这个词,就没那么适用。中国网友,一般只有对“显性”的数据泄露有所反应,比方说它真的动了你的钱财,或是惊了你压箱底的私密,才会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数据价值泄露与传统资产丢失不同,数据被看一次后,就变得分文不值。而大多数人对这种隐形资产的流失,也就是那十分之九潜藏着的冰山,因为毫无感知,所以一般倾向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放置态度,即习惯于亡羊补牢的冷处理。

但其实,数据泄露所带来的损失,可能远比你设想的巨大。举例来说,根据美国卫生部民权办公室2016年的数据,单单第一季度就有9230万条个人信息被泄露,同比上升了3709%。而信息被严重盗用的受害者,平均需要花费13500美元,用来恢复自身的信用、赔偿医疗保健供应商以及纠正错误的医疗记录等。

也正是这种用户的态度,减少了各软件开发商的“泄露成本”。安全,在堆砌功能、包装概念前面,显得没那么值当,恶性循环也就产生了。漏洞出了,能知情、去声讨的用户少之又少,更别妄想软件开发商能给你个“数据补贴费”,就算是之前轰轰烈烈的“百度全家桶”(百度12款APP WormHole高危漏洞事件)事件,最后的惩罚,在其实际造成的影响面前,只能算不痛不痒。

以下是一些对用户及、对软件服务商的小建议。

流量曾可贵,安全价更高

为了省点流量费,大家出门都爱满世界找WiFi,看到没上锁的顶着奇形怪样名号的WiFi,第一反应往往先是连连试试,能不能用是第一考虑要素,至于安全不安全,大多人都没这个概念。

之前笔者的朋友出行连了专车WiFi(这里没有黑专车的意思),之后用银行app浏览了一下账户,就收到了诈骗电话,还差点被坑了钱(有个防诈骗的诀窍,记住坚决不要泄露验证码)。

这里有个能让大家对WiFi冷静一下的数据,据统计,目前中国WiFi热点数量超过4,910,000个,其中有危险的公共免费wifi占比21%,所谓的钓鱼WiFi占比8.5%。

尽管如此,根据统计显示,我国仍然有>80%的网民,会随意连接公共免费WiFi,努力为“黑市”数据买卖“添砖加瓦”。

切忌一套密码走天下

账号密码太多的确很烦恼,为了方便记忆,许多人都习惯于一套密码“走遍天下”,有的甚至会习惯于沿用默认口令。之前,在美国调研公司SplashData发布的“2015年最容易被破解的25个密码”调查结果中显示,123456和password(密码)是网民最常用的两个密码。

威瑞森发表的《2016数据泄露报告》(DBIR),对82个国家、超过10万起安全事件、2260起已证实数据泄露事件进行分析,63%都源于弱口令、默认口令或被盗口令。

在安全这个领域,水桶理论是个真理,短板才能决定你的安全性。同一套密码,一旦一个平台发生了泄露,通过撞库的手段,简简单单就能入侵用户全套账户系统,比如之前发生的163邮箱泄漏事件,后续导致不少苹果用户Apple ID被撞库,设备遭到锁死。

其实,有不少密码记录的小软件,可以尝试使用一下,比如1Password,LastPass等,兼容安全与方便。

技术层面上的安全内控很重要

安全,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对外的防攻击、防泄漏,内控也十分重要。在数据泄露事故中,除了外部攻击,软件服务商内部员工的监守自盗也是一大致命原因,包括此前各种曝光的京东、1号店、顺丰等平台内部员工贩卖用户数据的行为,都是由内部员工泄密所致。

如何做到内控,靠道德约束显然是不够的。从技术层面出发才能彻底根治,加密就是个非常“简单粗暴”的安全技术,比如在云安全领域,国内外有许多第三方云安全团队,致力于解决云与用户之间的信任问题,直接对用户数据进行高强度加密保护,密文存储至云服务商处,其内部员工完全没有机会明文接触到用户信息,比较成熟的包括CipherCloud、LOCKet、Forcepoint等。

内部员工无法接触到用户数据明文,自然杜绝了一切贩卖数据的私心,但是这样子做,软件服务商们将彻底隔绝于用户数据之外,任何靠大数据分析、读取,从而获利的行为都无法得到实现,所以必须打从心底尊重用户数据所有权。

但笔者相信随着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成熟,尊重用户隐私、安全之路才是大势所趋。尽管,现在许多用户安全意识薄弱,也断不能成为不尊重其数据所有权的缘由。

记得,看长远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共WiFi的危险说了那么久,比你想的更严重!
315或聚焦网络安全,五大骗局你究竟了解多少?
网不是白蹭的,小心WiFi万能钥匙“出卖”你
iPhone 是间谍手机?这些才是真相!
谁说用户愿用隐私换便利? 央视:WiFi万能钥匙
你的手机要这样才不会暴露隐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