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马懿对项羽垓下之战的看法

上一文:司马懿的“隆中对”

从明帝曹睿时代转变了统一战略。曹丕时代三次伐吴,把统一重点放在了对吴战争上。而到了曹睿时代,曹睿和司马懿都意识到了国家战争重点应该放在对蜀征伐上,应该说这一战略被后来实际证明是正确的。因为灭蜀之后,吴国又存在数年。

太和四年,战略开始实施。

司马懿任大将军、大都督。与魏国的西线战场的大将曹真一起伐吴。司马懿自西城凿山开道,水陆并进,沿沔水而上,到达朐月忍,打下新丰县。

蜀地是个相对封闭的地方,行军极其不便,可以说刘备和孙权的建国是占据了很大的地理优势。孙权依靠长江天险,而蜀汉依靠着蜀地多山,蜀道之难来实现与曹魏的抗衡。蜀地的天险成就了蜀汉政权,也封闭了蜀汉政权。一方面,“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成就了刘备的帝王之业,另一方面,刘备和诸葛亮又在拼命地挣脱蜀地的限制,最终刘备死在了西进的路上,诸葛亮死在了北进的路上。蜀地到底有多艰险,具体参照李白的《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后来魏灭蜀的时候,分两路军,其中一路由钟会率领,硬啃剑阁,牙崩掉了也没有啃下来,最终还是邓艾率领大军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小道,凿山开路,秘密南进,很快到达蜀汉腹地江油(今四川江油北),从背后袭击蜀军,才取得灭蜀战争的胜利。

剑阁蜀山栈道

太和四年的伐吴很不幸,天降大雨,本来道路就这么难走,再加上大雨,天时地利没有一样,人和好像也不比诸葛亮强。无奈退军。

魏太和五年,诸葛亮又来了,第五次北伐,在祁山包围了贾嗣、魏平两名魏国的将军。此时当初和司马懿一同受诏辅政的大魏镇西将军曹休病重,在洛阳奄奄一息。魏国西线急需一个强有力的人去抵抗住诸葛亮的进攻。很明显,此事落到了司马懿的身上。临行前,明帝曹睿对司马懿说:“西边战事又起,除了你我没有其他人可以托付。”可见明帝对自己的这个司马大叔是极为信任的。曹真亲叔倒下了,就让司马大叔顶了上去。

明帝就派司马懿屯军于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领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腸、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伐诸葛亮。就这样司马懿代替曹真成为魏国西线战事的最高指挥官。

对于这次战事的部署,张郃提出一个建议:应该分兵去雍、郿二地屯守,来防备意外事件发生。对于这个提议,司马懿的回答是:“如果预料前军能单独抵挡蜀军,你的意见是可以的。若不能抵挡蜀军,将军队分为前后两部分,这就是楚之三军被黥布俘获的原因。”

司马懿否定了张郃提出的策略,在这里司马懿指出项羽楚军失败的原因:前军不能抵挡敌军进攻,并且分兵,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在项羽的战略中,就是自己率军与刘邦战斗,而让大司马周殷镇守九江的舒城地区,让项伯驻守九江的六城地区。项羽的计划是让周殷和项伯守好自己的后方,或者作为接应,充当后备力量。然而项羽忽略了一个问题,自己分兵而战还能打得过刘邦吗?如果打不过,那么自己的另一部分兵马就容易出变故或者被击垮。项羽或者自认为能像以前一样打败刘邦,项王是极其自信的,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黥布原先是九江王,依附项羽,后叛楚归汉,这时黥布诱降项羽的九江地区守将大司马周殷,黥布带领着这部分军队参加了垓下之战。这一部分军队原先是项羽的后方战备力量,现在却成为了反楚力量。

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做分兵而守的策略,司马懿认为项羽是不明智的。其实事实是项王用兵极为大胆冒险,如破釜沉舟,以三万之军击破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而司马懿用兵是极其保守谨慎的。

下一文: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一死,司马懿想乘人之危灭蜀国,魏国皇帝不同意!
曹魏投靠蜀汉的四大名将,个个都造成了不凡影响
诸葛亮死后,3万蜀汉军一战灭魏军20万!
三国时期,诸葛亮病重后留下此计,司马懿因此放弃伐蜀
第六章、蜀汉北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诸葛亮与司马懿之军事才能大PK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