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

看到这句话,首先我想到的是鲁迅在《狂人日记》里面说的,翻开历史满篇写的都是“吃人”。

《狂人日记》插图

为什么历史会给人感觉那么残忍呢?这其实要说点有关历史哲学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历史其实是“人学”,也就是关于人的学问。所谓历史,就是指人类过去的人和事。

其次,历史是研究之前重要的人和事。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上出现了无数的人,也有无数人死去,但是为什么历史选择记载这些人而不记载那些人呢,最主要的就是看是哪些人推动了社会发展,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历史其实是带着有色眼镜在寻找人。此前,历史研究主要围绕的是政治人物、军事人物,研究的方向也主要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或者文化思想等等,现在历史学在不断变化,比如有了新文化史或者医疗史等等,但是这些仍旧不可能摆脱重要的人和事。

第三个,历史伴随着血雨腥风。我们人类其实是从野蛮走向文明,在这其中,有太多另我们现在所谓文明人觉得可怕的东西,比如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一下就坑杀了20万降兵(虽然学术界对数字有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杀的人还是很多)东晋时期五胡乱华对老百姓的屠杀,金朝攻破北宋首都烧杀抢掠。西方中世纪对异教徒的极端惩罚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人所无法接受的,甚至还会引起生理上的不适。所以,如果要细读历史肯定会碰到这些问题。

第四个,微观历史和宏观历史的矛盾。我们一般读者了解历史,一般都是去看宏观历史,比如中国通史或者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等等。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微观历史过于细微,过于纠结细枝末节(比如秦始皇的父亲是不是吕不韦,甲午海战时清朝海军是如何排兵布阵),历史长达几千年,如果纠结于细枝末节,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全部了解,而且细节往往会很枯燥(要牵涉到考证)。可是,有时候微观历史和宏观历史的矛盾可能出现偏差。比如甲午海战,我们都知道中国战败,很多宏观历史说这是因为清政府政治制度落后,腐败导致的必然原因。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微观历史,却发现清朝海军完全是有机会胜利的,只是因为阴差阳错才导致了失败。所以,如果人们仔细读微观历史,可能就会冲击大家头脑中既定的结论。所以,历史细读和宏观了解还是有很大差别。

甲午海战时期日本宣传画

甲午海战战场阵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新年贺词
微观认知宏观掌控
4690.从微观到宏观 尊重历史成就 创新科学成果
为什么物理学历史总是相似
微观要坚持 宏观会放弃
如果你做了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