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招黑的六小龄童,其实是我们大部分父辈的样子 | 大家





大二的时候我去过一次元大都遗址公园,在城墙上吟起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忽然就想:头发插簪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么想着,我就开始执行留头发的计划,一直到过年回家。当时已经有了个小马尾了。


那天我正被窝里玩手机呢,我妈拿了把椅子进我房间坐着:“别睡了,起来,你爸要开批斗会。”然后我爸也拿了把椅子进来坐着,一副“驸马爷近前看端详”的表情。


爸脸色凝重地先定性:“二棒,我跟你妈讨论了很久,认为你留长头发是不对的。”


我一脸懵逼:“为啥?”


爸说:“你自己先说说吧。你留长头发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像个搞艺术的。”我妈补了一句。语气里是公职人员对“搞艺术”之流的不屑。


我正想说话,发现这里下了一个预设的套,于是说:“我没有想着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爸妈对视一眼,我妈说:“凡事有因才有果,那你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我实在不好意思说是为了插个簪子,太沙雕了。就说:“真的不为啥,就是想呗。”



留发时候的样子


爸说:“你看街上,只有那些烂崽(混混)才留头发,你这样,是很不庄重的。”


我说:“可你明明知道我不是烂崽,是大学生。”


妈说:“对啊!你们大学生,哪个不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你不男不女的,就不怕出门被人打?”


我妈担忧的表情告诉我她不是开玩笑,她大概是真的很害怕街上有人摁着我剪头发,一边剪一边骂:“让你装逼,让你装逼。”


我说:“大学生也有男的留长头发的啊,你来我们学校又不是没见过。”


爸语重心长地说:“我虽然没做过调查,但我认为那肯定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一小撮。你为什么就是不肯随大流,像大部分男生一样剪个平头呢?”


我知道这话没法聊下去了,于是说:“好,等我找工作的时候就剪头发。”我爸点点头,会议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


我关上门,忽然想起鲁迅那篇《头发的故事》。



毕业前演了个话剧,索性剃了光头




我爸今年59岁,跟六小龄童恰好是同一年出生的。我想,虽然他俩社会地位不一样,但在许多话题上一定会很聊得来。


他们这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被强有力地灌输了现代性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来源于新政权对创立现代社会的渴望,然而又不可避免地杂糅了许多传统的东西。现代带来秩序,让他们相信每个问题都有正确答案;传统带来等级,以及相应的威权。


这样的话我们便能解释很多东西了。比如我爸反复问我留长头发的目的,就是他相信看到的一切表征,背后都一定有“意义”或者价值观在支持。可我能说啥呢?我这留头发跟梅兰芳的蓄须明志显然不是一回事,硬要分析的话,大概只能往弗洛伊德和荣格上扯了。



梅兰芳畜须明志


既然我拿不出“意义”,那就只能听我爸的“意义”了。在他这里,意义就是男人头发本来就该短,属于先验的真理。但他显然没有意识到这套观念也不过是辛亥革命以后建构出来的,一是为了反清,二是为了卫生。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我爸,其时我仍然需要他给我生活费,金钱让我毫不犹豫放弃了知识分子的骨气。


我想说的是,这套理论完全可以套用在六小龄童身上。比如他拿棍是有家学传承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两个字本身就发着金光,这就是支持拿棍的价值观。


而《大话西游》里周星驰那么拿棍,你是想表达什么情绪,或者你有什么理论支撑?既然不能像阅读题那样说出一二三四,那么这个无意义就得服从我的有意义,你自然就得“向全国人民谢罪”。



六小龄童痛斥《大话西游》


这种三观可以给人带来强大的文化自信。有了“我是标准答案”的前提,走穴、代言或改编就都变成启蒙普罗了。你要说六小龄童百分百为了钱,我觉得还真不是,背后应该还是有“卫道”理念支持的。


正如我爸对短发的认知有误一样,六小龄童似乎也意识不到86版《西游记》里的种种(如服化道和剧情)其实都是重新建构的。它当然很经典,甚至会变成另一个传统,但这显然不是吴承恩原著的传统。



六小龄童在《西游记》里的经典扮相


更要命的是,六小龄童没有想过:网友不是他儿子,也不需要他给生活费。




关于六小龄童抱怨网友黑自己,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前期黑他本人,是发展较充分的现代性与发展不充分的现代性之间的矛盾;后期玩梗,是后现代性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觉得绕没事儿,咱先说第一个。


现在的90后网友跟86版《西游记》的第一批观众完全不一样。具体来说,就是年轻网友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教育普及,生长的环境也深受资本影响,因此在现代之路上走得更远,也能更自洽地消化现代性。如果说父辈完成的是制度现代化,那么年轻人就是完成了心理上对现代化的认可。


比如六小龄童那句“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这句话一点没错,关键在于他垄断了戏说和胡说的解释权。反观豆瓣,成千上万人给电影打分,总比你的一言堂有说服力吧?



“猴王”发话


六小龄童的人设崩塌之所以始于对《大话西游》和《七龙珠》的批判,就是因为他碰到了年轻人的红线,即尊重个体价值与文化差异。而许多年轻人泣血“父母皆祸害”,无非也是因为这个。老说多一点沟通多一点沟通,讲真,很多东西是根本无法沟通的,父母能做到求同存异,子女就谢天谢地了。


然后,我们来说后现代。


现代化带来的是快节奏生活、高压力和人际交往的浅表化。尤其是大城市,熟人社会正变成“生人社会”,以前乡土社会极其看重的老乡啊亲戚啥的,在资本面前通通不好使。因此,网络就成了年轻人重建community的重要平台。


匿名和即时的特点,让网络变成了感官刺激和瞬间碎片的汇合。而这恰好与后现代性碎片化、差异化和变动性的特点相一致。不论是什么热点和梗,都不过是年轻人进入共同体的敲门砖,随用随扔。为什么我们看到春晚小品用网络梗会那么尬,就是因为官方话语和梗的即时性太格格不入了。


所以,六小龄童被黑后其实变成了两个符号,一是真实的自己,二是“六学”的梗。一开始大家是讨论前者,讨论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后者。六小龄童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为有人跟自己杠上了,甚至背后有“小组织”。其实什么是真的杠上?有人借我五块钱没还,我得心心念念惦记八个月,这才是杠上。



“六学研究会”



网友制作的“六学表情包”


六小龄童不知道狂欢的游戏规则,即一旦变成梗,所有言行便都会“梗化”。我敢说,到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去发自内心去黑他了,我们看到的“黑”在梗的语境里其实是失真变成的娱乐。甚至六小龄童说得越多,网友就越开心,为啥?娱乐素材变多了嘛。


类似的观念我爸也有。比如有时候我发那种“统一队形”的帖,他就以为打出来的字真就是我的想法,其实不是。这种帖的意义不在于内容,而在于营造“统一队形”这个行为中所获得的群体认同感。这个道理你懂我也懂,我爸不懂。


我前几天看六小龄童为自己辩白的视频,他对着镜头,表情真的很恳切,语气也弱了很多。六十的人了,我相信别人看到还是有恻隐之心的。可是,你是正经的现代,人家是戏谑的后现代,话语体系都不一样,最后只能是鸡同鸭讲,事倍功半。



六小龄童谈被骂:我只是演过孙悟空,你可以不认同但别侮辱我




有人说:你扯这么多又不提建议,不是只破不立吗?


不是的。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六小龄童怎么公关比较好?首先上策肯定是与民同乐,了解并进入年轻人的话语体系。比如唐国强、张召忠和徐锦江,只要一玩自己的梗,网友便会觉得这个人很亲和,好感度直线上升。此所谓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中策是不一起玩,但是当好忠厚长者。比如郭德纲就扮演济公的事问过游本昌,游本昌鼓励他放开了演,并表示特别希望能出现一个跟自己不一样的济公。网友一看这么德艺双馨,那么保住老一辈艺术家的形象是没问题的;


下策是什么都不说,闷声大发财。网上出现过那么多梗,都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只要冷处理,网友觉得没劲,过不了多久就围观下一个热点了。当然这都是说公关。涉及到自己做人,还是该咋办咋办。


总之,社会发展趋势是往现代走的,既然道路一致,那老一辈们就没必要把不合己意的年轻人都看成洪水猛兽。这都2019年了,即使是末班车的90后也成年了。经济教育都在发展,年轻人素质胜过老辈人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个道理希望六小龄童懂,希望做父母做领导的,也能懂。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大家+ 更多作者文章,请点击进入小程序
小程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浙子弟性格及本地文化
为什么你爸教不了你做事
看哭!六小龄童猴年广告,已超出广告的意义
口述 | 老公说,知道我为什么娶你吗?因为你爸当年伤了我妈
1973年绝版老照片,父辈的峥嵘岁月
《不冷笑话》第2518期:大叔用的什么牌子的洗发膏?头发如此飘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