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瓦当自收藏,附百篆楼藏瓦当及拓片

    文物市场虽然以价格取胜,比如今年赫赫扬扬已逾四亿的《砥柱铭》。那价格几令普通藏友咋舌、却步。然而,在市场收藏者中并非只是一掷千金者,普通藏友也占很大一部分。对于普通藏家节衣缩食而购置藏品,其甘苦谁知?前人王献唐说的肯綮,“大抵寒士藏古,与阀阅不同。寒士得之甚难,节衣缩食,辛苦收得,必日夜把玩,悉心研究,心思既专,故所入亦深。若阀阅之家金银满赢,以大力召之,皆不胫而至,所收既多,得之又易,罗列满前,无暇遍治,略一过目,或竟搁置,不肯苦思研索也”。笔者引此语,并非是要在贫富间划一泾渭。海外艺术史巨擘高居翰(JamesCahill)的研究就是基于王季迁之富藏。而是在探讨一个问题,一般爱好者收什么,玩什么?近期,笔者注意到,瓦当作为泥土瓦砾属,成为收藏市场上的新热点。与金铜瓷玉相比,确不贵重;但作为普通爱好者入手,也比较适当。正如前几年清康雍乾三代青花热炒的时候,有人就指出普通者可就三代民窑或者同光官窑入手,方是明智之举。

    瓦当,是筒瓦最前端下垂部分,既可蔽护椽头,又是一种装饰。陈直先生说,当者,挡也,用来挡水之用。瓦当作为建筑材料,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的周原遗址。装饰材料的艺术价值最浓厚的时期莫过于秦汉,图像、图案、文字各类瓦当必备。唐宋时期,就有不少士人学者予以收藏、著录。具体可以参阅申云燕女士的《中国瓦当研究》的引论部分的著录情况。民国时期居陕的张云山、张扶万、闫甘园相继以军政、财力、学力搜求瓦当。但当时,瓦当大多是文人学者型收藏家的主题,而参与了相关雅集、赏鉴与诗赋题跋等多种活动。(具体情况见罗宏才《民国时期的瓦当收藏》,《收藏》2008年第3期)而今,瓦当却成为市场逐渐注意的门类,的确是值得我们予以留心的。

    但怎么样一个注意法,且听我慢慢道来。在清民时期,瓦当的收藏价就不低。据钱献之的《汉瓦图录》记载,“长乐无极”的瓦当在乾隆年间的价格每枚达到了十两白银,而动物瓦甚至达到了二百两白银。光绪末年,端方在陕西收集瓦当,精品瓦当的价格达到五十两白银一枚。1940年,陈直先生收购一些珍贵的品种每枚少则十元大洋,高则三十元大洋。若按“长乐无极”四字十两银,合每字二两五白银。当年罗振玉之弟罗振常在安阳搜购甲骨,有字者也就每字一至两个银元。只不过甲骨字数多于瓦当字数,总价就高。2004年7月,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公司首次拍卖甲骨文,就将“孟广慧旧藏甲骨”拍出了5280万元(含佣金)的天价,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但也引起甲骨学界的警惕,“甲骨的数量很多,目前仅安阳就已出土十余万片,而且仍在不断发掘中。刻有文字的甲骨虽说重要,但并非绝品,拍成那么高的价格超乎人们的想象”。

    回观瓦当,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瓦当市场陷入低迷,价格也相对低廉,文字瓦当每枚在40元到50元之间。但近几年,瓦当市场逐渐回温。常见的文字瓦当每枚价格已升到几百元,动物瓦当则超过了千元,精品则涨至3000元以上。家岳丈90年代初购藏的“与华无极”带全筒瓦当,已经涨至万元,与最初价格相比,翻了近20倍。随着藏瓦之风日兴,田间瓦当数量渐少,就连以前甚为普通的汉代云纹瓦当都有了价格市场了。其瓦当拓片市场也是水涨船高,如赵之谦题朱拓汉苍龙白虎瓦瓦当(一张)为22.4万,愙斋手题瓦当拓片为12.32万。保利今年秋拍汉“长生无极”瓦当砚,估计也在3000至5000元。(据以雅昌拍卖网)

    从拍卖市场上所体现的价格来看,拓片的走高与名人学者的题跋、手拓不无关系。如愙斋手题瓦当拓片以12余万拍出,不仅是金石名家吴大澂手题,更有其文孙吴湖帆题跋。一门风流,足见于此。由斯,也足以衍生出关于瓦当的另一收藏佳品——瓦当拓片,甚至可以加上名人题跋。家岳丈就收藏有一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瓦当,其下有杨仁恺、沈鹏两位大师级人物的题跋,弥足珍贵。再有,今年春季,在吉林艺术大学开办的丛文俊书法展,其主要的艺术形式就是瓦当汉画拓片,兼以丛先生的题跋式的书法创作:可堪称为“四美具、二难并”。其中有“四神”当朱拓、“延年益寿”当朱拓、三鹤纹当朱拓、“千秋万岁”当朱拓、“永受嘉福”鸟虫篆朱墨拓,等等。其中,市场上难见的“永受嘉福”当即是家岳丈飞鸿遥寄的两纸。

这样的拓片加题跋式的收藏,毋宁可以看做当代文人书家、藏家的再创作式的收藏。与当下挥舞着支票本、VISA卡的拍主相比,更见婉约、精致,是一种相对高级的玩法,假以有年,其价值日彰。借用罗宏才评价民国时期学者与军阀富豪收藏瓦当不同的情形吧。“军界枭雄与富商大贾强制性收藏后所具有强烈炫耀欲望的虚妄浅薄式的收藏志趣相比,这一时期文人学者在有限的空间内,以鉴古考据、陶冶性情为主旨的凝重内敛式的瓦当收藏模式,则兀自显得婉约、含蓄、质朴、静谧,更多的蒙上了一层浓郁厚重的人文色彩,凸现出几多‘小窗月影下,剔篆三五人。平明寻拓纸,向晚入都门。’那样催人陶醉,令人诗意飞扬的浪漫情怀。”这也暗合文首王献唐语。

    市场上,秦汉瓦当是我国古代瓦当收藏主流门类,且主要出土于陕西、山东和河南三省。其中,陕西是秦汉都城所在地,出土瓦当数量之多,居全国之首。陈根远先生这样说过,“陕西乃秦汉故都,彼时以关中为中心,殿宇陵阙、离宫别馆绵延不绝。旧时关中秦砖汉瓦俯拾皆是”。像“鼎湖延寿宫”当、“益延寿宫”当就分别是汉武帝在蓝田鼎湖延寿宫和甘泉山甘泉宫中特有的产品。对于瓦当收藏,陕西西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春季,第一座专门收藏瓦当的博物馆“秦砖汉瓦博物馆”在西安南郊落成。馆长任虎成倾十余年收藏所得,不乏堪称“镇馆之宝”的珍品。如“程氏富贵为天恩福禄延年保子孙长宜官秩寿万年”的“二十一字瓦当”残瓦,是目前中国古代瓦当中字数最多的一枚。

    瓦当收藏,已是市场上有潜力的收藏门类,甚至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早在2009年,在西安召开的“秦砖汉瓦文化研究会”首届会员大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就发出“我们必须控制瓦当流失国外的现象”的呼吁。这与民国时期瓦当收藏情况不谋而合。1933年,徐炳昶来陕筹备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西北分会时,致函北平研究院副院长李书华,提出徐森玉先生此时适来西安游历,发现西安古董市上的秦汉瓦价钱低廉,曾力促他抓住时机,为研究院购买瓦当。与李书华的函中提到徐森玉并认为“此物在此间价尚廉,出关外,即索高价。火车再通后,价将突高”,而“在此地购买,如果有三五百元,即成钜观”。故徐炳昶曾积极要求李书华“请即斟酌,如决定购买,请汇款来,即可着手”。当年瓦当在陕西价低,出潼关即高价的现象,即便是现在也未有本质上的改观。在西安收藏圈内,藏家手中总有一两枚品相好的瓦当,如若不然也有云纹瓦当聊备一二。而遍眼全国,多数未能对瓦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或认为是,碎瓦烂砺不足观。此见实在管陋,前凡所举“与华无极”当的升值率就是一则明例。简而言之,瓦当作为文物市场的新视点,以入手门限低,又具书画文物兼收的特点,是普通藏家可以关注并购藏的。市场的变化总是带着瞬息万变的斗转星移,几年前笔者求学期间,曾在某考古探方内发掘云纹瓦当数百枚,当时觉得只作为考古发掘材料,未见其有经济价值。谁承想,短短几年后,田间地头发现的云纹瓦当,有人也愿意五十、一百的买了。

 

 

附百篆楼藏部分瓦当及拓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开题汉吉语瓦当十二品
纸上双鼎
[汉代] 秦汉瓦当拓片选
桑椹 | 乾嘉时期的秦汉瓦当收藏
《秦汉瓦当拓片精品集》编印完成
秦汉瓦当拓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