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忆——从《偷影子的人》聊起


抖包袱

在某个加班的晚上,我问一位同事最近在读什么书,想借此让已经混沌的脑子换换思路得到些放松。同事说最近在看《偷影子的人》,本来之前在看其他的,但是读这本书后显然进度会快很多。这话我深以为然,我知道这本书是在一年多前,在回东北的卧铺上一天半的时间读完这本书的。不厚重也不生涩,重要的是这是本关于“成长与回忆、失去与追寻”的书。


觉得马克·李维最大的本领是把我们生活里很细碎的事情,用不加修饰的字眼娓娓道来。读他的小说会有种在读日记的感觉,就像在朋友的日记里看到他提到了自己,感同身受,一脉相连。他的书中满是幽默、感动、真情、爱情和友情。《偷影子的人》就是一本这样的书。

不同于天涯读物,狗血八卦神转折;也不同于鸡汤文学,鸡精调料假煽情。《偷影子的人》也是治愈的小说,治愈的读者缺憾的记忆、失去的曾经。就如同看着自己的老照片,一张张看下去回忆每一张背后的那些故事。《偷影子的人》就是一本这样的相册,打开后就不想再合上,回忆着小时候的自己是什么摸样,思量那个时候在乎的人如今都在哪里。



但是马克·李维没有只停留在记忆,他把主题留在了“珍惜当下”。在这本书的开头他引用莎士比亚: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



《偷影子的人》的主人公拥有偷影子的本领,可以通过影子了解到对方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一些他人灵魂深处的真实情感和最隐秘的经历。如同《阿凡达》中纳美人的触角,当接通时就不分彼此了。但是主人公的能力是单方向的,这应该也源于他童年的缺憾让他更善于发现秘密。



偷影子的孩子,有一个纠结的内心世界。父亲的离去成为他纠结的根源,对已经失去的时光的眷恋甚至偏执。以至于他忽略了,在他身边一直默默奉献的母亲。他母亲的爱深沉且温润,你会看到一位对男人愤恨的女人,同时在用力弥补,因为家庭的不完整给儿子所带来的缺憾。



遗憾的是拥有偷影子能力的主人公,甚至从来没有用他的能力,去尝试了解母亲的内心世界。直至失去。就像我们不断失去的一生,如果我们只纠结在已经失去的过往,势必也会失去眼前的幸福。就像“灯下黑”一样,我们总是拿着灯,为了寻找远方的未知,却总是忽略掉是因为手对灯的撑托,才会有摸索黑暗的可能。就像我们把别人的问题看的清楚异常,同样的道理换到自己身上就变得不知所云。可能内心深处我们都有一个不愿意被打开的盒子,里面藏着裸露的自己。



爱一个人如果没能在拥有的时候表达出来,就可能永远没有机会了。


文中用这样一段话,来描写主人公对失去母亲后的遗憾:“青少年时期,我们总梦想着离开父母的一天,而改天,却换成父母离开我们了。于是我们就只能梦想着,能否有一时片刻,重新变回寄居父母屋檐下的孩子,能抱抱他们,不害羞地告诉他们,我们爱他们,为了让自己安心而紧紧依偎在他们身边。”



此时我们翻回卷头,再读一次莎士比亚的那句话“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作者仿佛在用主人公的失去,来告诉读者拥有的幸福。一个每天关心却不叫你讨厌的人;一份喜欢且能够专注的工作;一通关心且温情的电话;一本可以阅读并不沉重的书。



而对于偷影子的能力,作者用另一段话来解释说:“我相信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拥有这样的能力,只要我们愿意去聆听、去观察,真诚地去关心在我们身边的我们所爱的人。只要有用强烈的意愿,我们就都可以听到我们不敢说出口的话语,透过表象追寻真相。”



超能力人人可得,只要我们愿意去真诚的聆听。可是在我们身边更多的是自说自话,每个人都在表达自我,却没有人愿意聆听。渐渐的,我们都更喜欢沉默,生怕把内心的那个盒子打开的时候,得到的却是没有答案的沉寂。聆听变成了自嘲、讽刺和自怨自艾。



《偷影子的人》越畅销,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因为我们的内心都需要被治愈。


法国作家很爱回忆,在法国现代文学中回忆的主题,一直都在。



作为畅销书作家的马克·李维是这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这样,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也是这样。



莫迪亚诺有本小说叫《暗店街》很有名。莫迪亚诺他一生的写作主题就是记忆,特别是我们记忆中,不被记忆的那部分。在《暗店街》中主人公在退休之际,决定揭开自己的经历和身世之谜。也就是记忆中,已经被岁月冲刷干净的那部分不记得的内容。就像记忆影子里的暗影,莫迪亚诺关心的是了解这个暗影的过程。而普鲁斯特关心的是岁月雕琢的结果。



而马塞尔·普鲁斯特以及他的那部浩繁的《追忆似水年华》。这部看外观就已经觉得沉重的大书,已经界定了我们现代文学关于记忆书写的一个典范,尤其是法国文学。



有时候记忆好沉重,还是看看轻松的书比较带感。《偷影子的人》,闷热的夏天读起来很适合。




边角料

在写这期内容的时候,同事又开始看其它的书了,希望如果同事能够看到这期内容,能够把《偷影子的人》看完,或者看下马克·李维的另一本书《假如这是真的》。

我听说曾经有人真的为了去读《追忆似水年华》而足足准备了三个月的功课!看来回忆这种事,我们迟早都会去做。



《偷影子的人》(法)马克·李维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某年灿烂的夏天,他在海边邂逅了一位又聋又哑的女孩。他该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她?他将如何信守与她共许的承诺?

一段缠绵多年的爱恋,一段进行中的不完美爱情,一部令整个法国为之动容的温情疗愈小说。



《暗店街》(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上海文艺出版社

     二战后的巴黎。一个得了健忘症的男人被好心的私家侦探于特收留,获得了新的身份:居依·罗朗。罗朗为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在于特退休之际,决定揭开自己的经历与身世之谜。在采访各种人物、搜集线索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拥有多重身份。他真的是一张照片上的那个年轻人,被许多人指认的那个南美外交官?他的记忆也许是在逃离德占区时丧失的?

在这部独特、优雅的小说中,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塑造了一个寻找自己身份的男人。他神秘的过去被掩藏在德占时期的巴黎,那是法兰西记忆的黑洞……




《追忆似水年华》(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林出版社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回顾,有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初恋与失恋、历史事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等等。时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完美。它就像一首由多种主题构成的交响乐,爱情、嫉妒、死亡、回忆、时光,时而交叉重叠在一起,时而又游离开来,然而在宏观上,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追忆似水年华》被公认为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翁冰莹:法国“记忆诗学”的发生、演绎与转向
普鲁斯特逝世100周年|从误解出发,重读《追忆似水年华》
新科诺奖得主莫迪亚诺,你认识吗?|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
360doc网文摘手
寻找失去的时光
《追忆似水年华》揭示的心理现实:欲望的本质是无中生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