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特征:•         状态---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
•         方式---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
•         结果---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经验.
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
•         对学习活动有兴趣,有需求.
•         专心而投入.
•         围绕着任务,积极寻找各种有效的办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
•         幼儿与环境(人和物)的相互作用---外部的相互作用.
幼儿操作物体
幼儿与人接触
•         幼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的相互作用---内部思维/心智的相互作用
获得内化的知识经验
相互作用的结果呈现出以下三种形式:
•         强化
•         丰富、扩展/修正与完善
•         重建
区分两种情况:兴奋与兴趣
二、幼儿园如何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
(一)关于探究与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写道: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         科学探究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理念。
l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标准》第2页)
l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纲要》第7页)
探究式科学教育
•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
•         “让儿童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
探究式科学教育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
第二步:推测与讨论。
第三步:调查与实验设计。
第四步:进行实验和观测。
第五步:处理信息和数据,并转换成实证。
第六步:形成解释,表达和交流。
第七步:回顾与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提出新的问题。
(二)幼儿探究的突出特点
•         探究式科学教育强调:使孩子与自然接触,面对真实。
•         幼儿的科学探究具有很大的试误性,需要反复多次,需要充分的时间。
•         天真幼稚的理论,具有“非科学性”
科学探究是:
•         感官和大脑的对话;
•         儿童与自然的对话;
•         我们要用简单的问题,
•         引导孩子们作深刻的科学思考!
•                              [法]盖雷  院士
科学家
幼儿
探究兴趣
长不大的孩子
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探究的结构与性质
处于一定的历史阶段,选择自己熟悉、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处于教师设定的环境和材料之中,按自己的想法去支配材料
探究的程序
大致相似 :
面对未知,
提出假设,
探索求证,
公开交流。
•         面对的是人类的未知
•         在前人研究和自身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推论和假设,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         验证假设经历漫长的发现历程
•         将成果公之于众,供他人分享与验证,他们的成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         人类已知而他们自己未知
•         只是在自身经验和观察基础上进行假设
•         简约式地重演科学发现的过程
•         只是在同伴之间、师幼之间进行分享交流和相互质疑
(三)幼儿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教师的指导
阶段一:确定探究主题,提出问题
——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使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情境的途径有两条:
•          对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教育价值的判断,即顺应——生成途径;
•         创设既有教育价值又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情境,教师将儿童引入情境,让他们观察和获得有关的信息,逐步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即预设——转化途径。
营造鼓励提问的氛围
——让幼儿感到他们可以提问,有权利提问,能够提问.
•         尊重,鼓励和赞赏幼儿的提问.
•         帮助幼儿清理思路,组织问题,清晰的表达自己.
•         选择适合孩子们探究的问题,使探究不断走向深入.
蚂蚁:
•         1,院子里有蚂蚁吗?蚂蚁住在哪里?
•         2,蚂蚁长的什么样?它有鼻子吗?
•         3,蚂蚁吃什么?是爱吃豆子吗?
•         4,蚂蚁怎样传递信息?
•         5,蚂蚁怎样搬运东西?
•         6,蚂蚁怎样生宝宝?……
顺应——生成途径:
如何判断哪些问题是适合于幼儿探究的?
•         儿童:感兴趣,能够理解的知识经验.
•         学科:某领域的关键概念.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生物:适应环境、生长变化,新陈代谢,繁殖后代.
•         教育: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建构相关的知识经验与科学概念.
关于蚂蚁可以确定以下探究问题:
1,蚂蚁的生活习性:
在春天什么时候才出来活动?(温度)
它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蚂蚁怎样生小宝宝?
3,蚂蚁喜欢什么味道的东西?
•         教师要对孩子们的问题进行精心的编制;并将问题沿着概念形成的线索逐渐展开
预设——转化途径
主题:物体的运动
•         物体的形状不同其运动的轨迹也不相同。
选择什么物体?
创设什么情境?
•         教育情境:用三种不同的子弹(同底、同高的圆柱体、圆台体、圆锥体)打敌人。
蜗牛
幼儿探究的问题表述
所归属的关键经验的范畴
幼儿探究的方式
1、蜗牛的壳能再生吗?
2、蜗牛能听见声音吗?
适应环境:
蜗牛的外形特征与功能
实验
2、蜗牛喜欢吃什么?
进食与代谢:蜗牛的食性
实验
3、蜗牛吃什么颜色的食物拉什么颜色的屎吗?
新陈代谢的特性
实验
4、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
适应环境
实验
5、白色的粒粒是什么?
繁殖后代
观察
阶段二:推测与讨论
——孩子们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
教师: 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
•         引导幼儿有依据地进行推论
•         鼓励幼儿同伴间观点的相互碰撞
•         形成预测并记录和表征
阶段三:进行实验和观测
——幼儿学习获得事实依据和实证材料
•         尽可能让孩子直接接触实际的客观世界,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客观世界;
•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变量要尽量单一和容易观测;可重复,易控制。
•         鼓励孩子使用简单的定量测量工具。
•         适宜的指导——不要干涉过多,但要给予必要的帮助:
沉默/倾听/观察/记录/思考/判断
材料支持和帮助;
情感上的安慰、支持、鼓励、引导和帮助;
必要的提问,建议,引导幼儿向科学概念和原理迈进。
阶段四:处理信息和数据,并转换成证据
——幼儿学习对事物的客观描述
•         孩子们可以用图画,符号,表格,文字,照片等多种适宜的方式,记录活动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步骤.
•         记录可以有个人,小组和集体等不同的形式.
•         要把握好记录的时机,内容,方式和形式.
•         要把数据、信息转化成证据,容易看出规律 。
阶段五:表达、交流与回顾
——幼儿学习表达自己和倾听别人
1、 每个幼儿都表达自己的观点 ,尝试用“科学的语言”,描绘他们亲自经历的、丰富而复杂的实际科学探究过程 。
2、将新经验与初始想法相比较非常重要。
教师的作用:
倾听、鼓励并重复幼儿的关键陈述;
发现并引导幼儿关注同伴间的差异、矛盾, 提出质疑,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进行争论。
综合孩子们的观点, 可以选择幼儿的表述方式作为对结论的描述,也可以以孩子们的实验和经验为背景,使用比较准确的、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描述概念和原理。
引导幼儿把最后的结论和自己最初的想法作对比,从而改进原有的想法。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全班最终的结论。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多种形式
除具有较高结构的科学探究活动外,还有多种形式:
技术活动
日常生活
•         天气预报
•         自然角的照料与观察、探究
•         户外种植与饲养
各种区域中的科学探究
表演游戏与文学作品
(一)技术活动中幼儿的探究——经历技术设计的基本过程
确定一个目标
产生一个设计方案(设计——论证——修改完善)
准备各种材料和工具
进行制作
检验、评估与改进作品
交流与分享
(二)日常生活——天气报告
•     温度测量,记录;
•     天气状况;
•     爱心提示(适宜的穿衣与运动).
•     风力、风向
•     降雨
•     小组向全班的报告.
•     周/月/季的天气统计……
(三)自然角与种植园
•         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         观察和发现植物明显的生长变化
•         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
•         探究和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
(四)各种区域中的科学探究
•         科学发现区:有趣的科学现象与工具
•         建构区:材料的性质、力与平衡
•         沙水区:沙和水的特性,相关的工具与
原理
•         美工区:各种颜料及其特性、颜色的混合与变化、自然界动植物的外部特征
(五)表演、文学作品与游戏活动
四、在科学探究中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关键经验的维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的性质与过程;
生物(动物和植物)
材料及其性质
天气与自然现象
工具与技术设计
数学
五、有关幼儿探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探究可以在科学与技术两种活动中进行。
2、探究应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但要与其他方式相互补充 。
3、要实现兴趣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
4、探究式科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探究的各个环节是不能分割的 。
5、探究的主题和内容要避免偏、难、深。
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
试论幼儿园的科技启蒙教育
我的科学发现
幼儿园科学领域的学习
深圳市罗湖区2013-2014学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