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如何用20万人推翻1亿人的大明 真相隐瞒了300年

核心提示:努尔哈赤的“伟业”,倚靠的并不是清代官修史书里面吹嘘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或者是天命所归,而是其父、祖长年当“带路党”攒下的“人品”,正好被他承受了遗泽,让他能够在马市上得到足够的贸易利益,从而有足够的资源,用他在李成梁府中所学习的明朝正规军事知识来建立一支“新明军”。单纯的茹毛饮血并不能带来军事层面的视死如归,只有用制度化的手段榨尽民众的最后一滴血汗,全部供养一支职业化的武士团体,才能够保障八旗这个军事集团完成从“抢西边”(当时后金对进攻明朝抢掠物资、人口的称呼)到入主中原的进化。

明《平番得胜图卷》,可以看到图上明军骑兵的头盔正是清朝八旗的避雷针样式,身上的铠甲也和清军的很相似,因为清朝的武装实际上是继承自明朝。或者说明末天下无敌的“满洲大兵”不过是猴版的“山寨”精锐明军。事实上所谓八旗服饰,本质上就是在明代卫所兵士和家眷服装的基础上加了一些符号化的八旗特色。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一点资讯,作者:刘三解,原题:刘三解:清初八旗军百战百胜原因何在?真的靠野蛮不怕死?

和网上一些人说的不一样,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并不是文盲。

明末大儒黄道周在《博物典汇》卷20《四夷》一文中写道:

(努尔哈赤)读书识字,好看三国、水浒二传,自谓有谋略。

按照萨尔浒之战中被俘的朝鲜人李民寏的记述:

闻胡将中惟‘红歹’仅识字云。(李民寏《建州闻见录》)

“红歹”是清太宗皇太极名字的另一个音译,带个歹字,正经带着歹意,浓浓的鄙视。

二把刀老师教出的一群评书爱好者

李民寏的说法来自道听途说,不那么准确,起码创制满文的额尔德尼和噶盖,都是熟悉蒙古文和汉文的大臣,这一点,明人谈迁在《北游录》里就有佐证。

当然,清朝的太祖、太宗和王公贝勒们汉文水平不高也是事实,因为他们的老师也只能算是个“二把刀”。

朝鲜人记载:

(万历二十年)俺差人杨大朝入虏中,见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龚正六(吴音同陆,其名字应该为龚正陆),年少客于辽东,被抢在其处,有子姓群妾,家产万金,老乙可赤(努尔哈赤的朝鲜称呼)号为师傅,方教老乙可赤儿子书,而老乙可赤极其厚待。虏中识字者,只有此人,而文理未尽通矣。(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边疆小部落的小人物,大明朝廷是不关注的,但是这个龚正陆却是皇太极的启蒙老师,虽然说“文理未尽通”,教学生考不了状元,识文断字却应该错不了,而他平时还为努尔哈赤的弟弟、诸子讲《三国》、《水浒》,乃至历代故事,却实实在在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建州核心层开了眼界。

换言之,大清朝开国的创业团队,是用评书、话本小说武装起来的头脑……

看起来有点野蛮是吗?其实这也是明朝军队的一般水准。

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政权的前一年,在都城赫图阿拉的高地上建起了七座庙宇,其中确实可考的有“堂子”(萨满教)、地藏寺(佛教)、玉皇庙(道教)、文庙(儒家)、关帝庙(算道教)。

《三国演义》里的关老爷独得尊崇,甚至传说在闹瘟疫的时候显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八旗军灭亡敌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入关前的大清,在东北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清和明的对决,关宁铁骑和八旗军队,哪个的实力更高一筹?
{原创·第二稿}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七四二·清太宗皇太极(马怀超)
此女50败努尔哈赤,55败皇太极,75力保明朝,三百年后被挖坟掘墓
满清凭着一部《三国》打下了明朝万里江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