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周文靖雪夜访戴图

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名称】《雪夜访戴图》

【年代】明代

【作者】周文靖

【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绢本,淡设色,纵:161.5,横:93.9厘米。

折叠 编辑本段 作品背景

此图画东晋王徽之雪夜乘舟访问朋友戴达的故事。王徽之,东晋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字子猷,王羲之之子。曾任桓温的参军,性格浪漫,联拘小节。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时,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乐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戴达)。时戴在剡(今浙江嵊州),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该幅即画此故事分情节。用笔老辣,烘染精到,设色雅淡。右上自题[雪夜访戴。周文靖写]。钤[□理]、[日近清光]、[三翠轩]印三方。

在传统绘画中,有许多描写传说故事的题材。明代画家也喜作"故事画",这幅周文靖的《雪夜访戴》图就是一例。此图为绢本,淡着色,纵 161.5厘米,横93.9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画表现的是晋朝王徽之的故事。故事为某夜徽之于梦中醒来,见雪后初霁,月色皎洁,突然萌发拜访好友戴逵的念头。于是,不顾路遥夜深,雇船前往。但到了目的地,徽之又放弃了与戴逵见面的打算,沿江返回。别人不解地问他为何这么做,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岂必见安道耶?"正因为他与戴逵都是性情中人,卓荦不羁,故两人的友谊好像也升华为形而上的境界。在徽之看来,友谊重在心中而非形式,见面与否了无差别。这种带有禅意的观点被传为佳话,并且成为后世画家笔下喜欢表现的题材。

折叠 编辑本段 作品赏析

雪夜访戴》图中,一只小船行驶在江面,站在船头、船尾的梢公奋力地划着;船上蓬中透着微弱的灯光,显见夜色已深;蓬外有一童仆,蓬内的人大概就是王徽之了。全画构图简约旷远,用笔虚多实少,着力于对"夜访"主题的渲染,营造了画面的气氛:近处墨色较深,远处墨色朦胧,坡岸上及被夜色遮掩的茅屋顶上覆盖着白雪,虚灵空潆的笔调,显示出雪夜的寂静和寒冷,真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雪夜行舟图。画中山、石、树木的处理,有马远的笔法,而积雪则有元人韵味。

折叠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周文靖,明代画家,莆田 (今属福建)人;一作长乐 (今属福建)人。宣宗宣德 (1426--1435)间以阴阳训术征值仁智殿。善画,与戴进、谢环、李在、石锐齐名,庭试《枯木寒鸦》图,获第一,授大庾县典史,并历官鸿胪序班。工山水,笔墨苍润细密。兼擅人物、花卉、竹石、翎毛、楼阁、牛马等。传世作品有《古木寒鸦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赏画 | 明 周文靖《雪夜访戴图》
明 周文靖《雪夜访戴图》点景舟楫分步画法示范
《雪夜访戴(戴逵)图》图文
历代名家热衷的故事题材《雪夜访戴》
明周文靖《雪夜访戴图》
雪夜拜访了一位朋友,竟造就了一句成语,历代书画家为之挥毫泼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