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鸣:《小 芳》(下)

转载自公众号:好人吉祥


点击下面标题先可阅读:

钟鸣:《小 芳》(上)

钟鸣:《小 芳》(中)


看手机眼累,可打开语言听听:

《小芳》

(下)

作  者:钟鸣

(二十一)

      小芳生了个眉目清秀,天庭饱满的大胖儿子后,她感觉自己为阿承争了光,她这个农村媳妇更对得起李家了。李妈也正好年满五十光荣退休,在那个年代是没有可能到外边再去打工挣钱的。李妈帮着小芳带着孙儿,小豆豆的成长绝无任何的问题。

      劳动人民出生的小芳身体棒,在李妈的精心照顾下,在阿承东太湖丰裕的副食品的调理下,身体很快就恢复了,以前的生活节奏又正常的运转了,小芳勤于做毯子的修补业务,李妈带领照看孙儿,全家人围绕着豆豆,其乐融融。

      阿承还在东太湖农场当会计,工作是十分的得心应手,他眼看着同校的知青陆续地回城,但他一点也不急,回城的知青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老三届近十年的农村生活,插队了十年,度过了人生最佳的十年青春年华,毫无财富积累,更无情感的滋润。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几千日的盼望成了真,可返城后,既无技术特长又无文化底蕴,分配到工厂当工人,到商店做营业员,到城里各行各业里都在干最低等的活,收入又是从最低的基础工资开始拿起,都是二十七八岁的人了,还要靠父母资助。成家立业,更是谈何容易。知识青年虽返城参加了工作,但是仍是自己人生的第二次搏斗,还是一条崎岖不平,坎坷的路。

       阿承也明白,从目前来看,他名义上是成家了,但是还要靠父母帮助,说实在的话,他自己本质上并没有成”家”,更谈不上自立。他也只能做个大家庭的一员。阿承并不是一位敢于同生活搏杀的人。亏得他也是个”不思进取”之人,他愿意任其自然。阿承还是个想得开的人。他信奉这个理念:人的一生,并不需要太多复杂,自我烦恼之事,简简单单,太太平平就好。

      李妈对自己的大孙子真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她对豆豆的喜欢大大超过了她对自己儿女的关爱。小豆豆几个月后就跟着奶奶睡了,小芳这个妈就是当了个奶妈。

      这奶妈也不好当,农村人生了小孩后也不太注意细节,拉开衣襟就喂奶,李妈总会训示,”家有男士,注意仪表”,小豆豆大一点要喂米粉了,这妈妈总会象农村的大嫂一样,用自己的嘴含一下冷热,李妈又会训示”注意卫生,不可口含”,小芳大大咧咧的性格一直以为这些小事无所谓,农村的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但城里的婆婆是严于这点细节的,特别是在自己的孙儿的身上。当然,李妈讲话是有分寸的,但她把持着豆豆的衣食睡,掌控着孙子的一切。

      阿承回家,小芳总要滴滴咕咕的跟他诉说,她感到自己的母爱己被李妈全部夺走了,隔代欢喜的程度让她惊讶不已。而阿承总会说,父母亲喜欢豆豆就让他们去培养吧,我们省力一点也好。小芳想想也没办法,他们寄人于篱下,不得不低头啊。况且,确实她比不上李妈领豆豆的水平和技术。

       他们的儿子小豆豆就这样幸福地从小就在爷爷奶奶百般的宠爱下成长着。这豆豆自小钻出娘肚子就八斤二两,养和生他时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在小芳平时身强体壮,还算太平。小芳的奶水也好,小豆豆日长夜大,很快就成了一个胖墩墩的小胖哥,才十个月,就会姗姗学步。自小这豆豆就不守规矩,在家除了睡觉,天天指着推车叫奶奶推他去街上,呆在家里又是不停不歇的,李妈天天推着车,去城墙边内河旁去陪着孙子转,小芳也乐得个清静,专心做她的加工业务。

      小芳也明白,阿承是很快要回城的,今后他们总要独立生活的,阿承的几个弟弟妹妹越长越大了,父母亲为了他们也龟缩在这小小的小厨房里,总不是长久的事,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阿承能回城以后才能够看到点光明,现在她也跟阿承一样,随其自然吧。

       东太湖农场虽然搞得热火朝天,几年的打理,也让这块围垦之地物产丰富,五业兴旺。但是由于沿太湖的各县市这几年都是向太湖要粮,围垦地盘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都在抓经济,湖区围垦,湖面养殖,破坏了整个太湖流域的生态平衡,湖水水质日渐下降,疏水通道被阻拦,从长远的战略目光看,太湖的现状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阿承的农场领导班子里也有农场前景不妙的风传。

      阿承自1973年进了东太湖,到1979年己干了6年了。他也在农村干了整整的十一年了,知识青年回城的最后尾声终于轮到他了,他接到了调回苏州的通知。他将告别给他爱情,给他幸运,给他愉悦,给他儿子的东太湖的黑土地,他又将开始他人生的再一次奋斗,而且,还得是从头再来。


(二十二)

       东太湖的水最好,也留不住阿承了,东太湖的魚最鲜,阿承也要走了。1979年开春,阿承接到了知青上调回城的通知。

        阿承在东太湖农场当个中层,单从经济收入及工作环境来说绝对不会亚于在苏城企业工作的待遇。但是,他目前的家庭情况,他必须在苏州的企业中再一次努力,实现第二次创业,才能完善自己的小家庭。

        阿承跟营部宋书记谈妥了有关小芳仍需农场照顾的具体事项,(她与豆豆的户口仍在乡村,还需购买口粮,食油等计划),移交了工作手属,满怀着对东太湖农场万分眷恋的感情,离开了让他十一年酸甜苦辣都尝遍了的农村。

        阿承新的工作单位是李妈退休前的苏州搪瓷厂,这也是李妈托了多方面的关系才让儿子进厂的,她在厂里有着良好的人脉关系,这对阿承在日后的工作会有好处的。阿承当了机修工,李妈的同事当了阿承的师傅。阿承什么东西都要从头学起,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都要约束自己。

       插队知青十余年在农村的跌打滚爬,其最艰苦的生活,最繁重的劳累,确实磨炼了一个人的品质和智慧。阿承在厂里的工作,在师傅的帮助下,很快就适应了,车间简单的各种机械,具有初中文化的阿承在其刻苦钻研下也渐渐地熟悉了。阿承很快进入角色,也甘愿为其付出,他加班加点从不含糊,抢修突击绝无退缩。阿承在同龄的青工中的表现一直是出类拔萃的,他的表现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

       阿承肚里也有他的”小九九”,他有两大私事需要厂里的照顾,他必须有一定的付出才能够有相应的回报。他要努力争取他的希望能实现。

       小芳仍在家加工修补毛毯,但是加工的数量一直在减少,听翠花说,毛毯厂的生产出口任务不太景气,外发加工的量在减少。这可是小芳这几年的主要经济来源。看来,这活儿不会太长久了。

       从1977年起小芳在家做这业务已经做了三年多,到了八十年代初,也许是毛毯厂的生产技术更新了,需修补的毛毯少了,这加工业务正式成了历史,直巷村的厂也关门了,小芳也失业了。

       豆豆已三岁了,他太调皮了。教他学写字, 他把家里墙上涂满了线条。叫他玩玩具,他把玩具不但拆了,还摔得满地。唯一让他们最满意的是豆豆长得虎生虎气的,比同龄人要健壮很多。李爸李妈还是那么的宠着他,阿承和小芳要说他几句都不行,阿承看他实在不听话,打他几下他就要到奶奶门前去告状。

       小芳的加工活终于结束了,闲在家里才几天李妈就在阿承的耳边烦了,城里边打工不可能,重去东太湖劳动又不现实,这事确实有点烦。正在两难之间,小芳真是有点福运,幸运之神会光顾她。

       不知什么事会天开眼,知识青年回城安排工作的事刚解决,知青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所产生的后遗症会一下子都解决了。政府出台了新政策,知识青年的配偶及子女根据新的政策,可随知青所属城镇的区域随同户口迁入。这一下子,小芳与豆豆摇身一变,立马变成了正宗的苏州人了。

       小芳与小李元的户口落入在了李家,这个月,李家又增添了粮油票,还有布票、豆制品及各种副食品券,小芳还要安排工作,这一天,全家都兴高采烈,而小芳她却哭了,她在屋里真情地拥抱着阿承,她激动地嚎啕大哭。

       那个年代,乡下人能变城里人多难,农村姑娘能成为城里人唯一的希望是嫁个军人,但很少能随军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姑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那真是“跳出龙门交好运”了。小芳这近十年来的愿望,这向往知青、向往城市的奢望终于实现了。她感谢阿承对她的厚爱,感谢李爸李妈对她的尊重,她感谢李家的人给予她的一切,她怎么会不激动呢?至于,这个苏州的媳妇好不好当,她一点都不会考虑的。

       农村媳妇进城了,户口上来了,街道要安排工作了,李妈和小芳滿怀着希望去街道报到,可得到工作的消息是大失所望。街道安排小芳到街道办厂,这街道办厂的工作是糊纸盒,而且是计件制的。李妈听到这个工作觉得太邪乎了吧,这糊纸盒就是不安排也可去外加工,苏州火柴厂正缺人糊纸盒呢!她跟街道的街长吵了一顿,换来的是:现在工作岗位紧张,街道无能力安排。如果你有本领自己找到工作岗位,街道可打证明给你帮助你解决。

       现在李家最大的事就是小芳的工作了,小芳的工作不解决,大家将不宁,小家今如何可在这样样要钱的苏州城里生活呢。阿承在厂里拼命的工作,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表现和李妈在厂里的人脉,能帮小芳找一个好的正式的工作,这也是他奋斗的巨大动力。

       李妈这次立了大功了,在她三番五次的往厂里边,领导的家里跑,阿承也去农场营部宋书记开了点农副产品的后门,加上小芳也属知青家属应安排照顾的对象,几只老母鸡也让街道的街长帮了点忙,小芳终于如愿地安排进了搪瓷厂,虽然她文化低只能在厂当个杂勤工,但她是一位正式的集体企业的工人了。

      从此,人们每天都看到,阿承骑着自行车,后坐着漂亮的媳妇,日出进厂,日落归家,几十年如一日,直至他们离开搪瓷厂。

 

(二十三)

      名士言“安得广廈千万家”,百姓语“金屋银屋不及家里的狗屋”。百姓喜欢自有房,是祖上的传承,它的价值,象征着地位、财富、名望和声誉,现代人把它作为保值增值的工具,老百姓把它视作安居乐业的希望。阿承与小芳一生勤劳奋斗,希望能得到一套舒适的自有住宅。儿时的小芳住在祖传的二间半的农舍中,母女四人挤挤一堂,好在年幼无需隐私,更无额外奢望日度温饱,夜过一宿也就草草而过,所得到的收入,也只能图温饱,不可思发展了。

      东太湖的草棚,原始而又古老,黄土作墙,毛竹当梁,柴草遮顶,稻秸成帘。这世上最简陋的建筑,孕育了小芳和阿承坚固的爱情,这天下最便宜的房屋,培养了小芳与阿承幸福的种子。东太湖芦苇荡畔的泥草棚是他俩心中永远的记忆,是他俩心目中的圣屋。

      姑苏城中的李家老屋,是小芳受到李家“恩宠”的地方,乡下媳妇,有家无家,家是成了,可惜小家并无家,也只能暂栖老人家,自得其乐。在此小屋,祖孙三代八位男女,吃喝拉撒,也难为了李家父母。在那“人有居而大幸”的年代里,这种三代同居一堂的形式,社会上是比比皆是,或许,李家并不是最为难堪的家庭吧!

其实倒是阿承和小芳是最为差劲的小家庭了,寄宿在父母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没有一个自己清静的地域,就是夫妻间应有的嘻闹情趣,也只能“掩耳盗铃”般的享受着。直到小豆豆上了幼儿园,阿承的住房才有点改观。

      苏州城里的住房特别的紧张,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单位,能造一点宿舍,解决厂里边的双职工,困难户也是难能可贵。有几套房子,厂里讲职务,说工龄,比贡献,群众讨论,领导研究,工人能得到一套旧公房,过五关,斩六将,实是不易。虽说只有近五十平方,已是夫妻最好的奖励了。

      为了自己拥有自己的家,阿承为此动足了脑筋,好在有几个优势,双职工,无房户,工龄靠知青插队时算起也是老工人了,最重要的是阿承年年评为先进工作者,就当了机修车间的副主任,终于靠厂里帮助安排了一套四十几平米的职工宿舍,这还是人家腾出来的“几手房”了。阿承,小芳才可以说真正的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


       小小四十几平方的宿舍,五脏六腑全有,房间、卫生间、厨房、吃饭间,折腾了阿承几个月,多年的积蓄也化作了房屋的装修和摆饰。小夫妻俩终于独立门户,自力更生,另开炉灶了。就是小豆豆,李妈不舍得大孙子走,小夫妻也没本领看护他,豆豆就留在了爷爷奶奶家,阿承他们也乐得清闲,过着自得其乐的二人世界。
       这古城区的最简陋的职工宿舍,阿承夫妻俩在此居住了三十五年。这间小陋室也在在九十年代单位房改后成为了阿承家的第一笔家庭财富。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姑苏城房屋价格日新月异,阿承再也没有经济来改善住宅条件了。也许他们平时积德有善,天降鸿运,在2016年城区改造中该小区被整体拆迁,政府的拆迁政策让他们可得近一百平米的高层新房。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018年的10月1日,座落在姑苏新城的装修一新的近百平米的新房内,搬进了小芳与阿承,他们又一次拥有了自己最大的财富。这次,他们把他们自己这几年来辛苦节省的钱财,又一次贴在了这新屋里。

       阿承和小芳干了一世就这点财富吗?否也,他们在九十年代也曾在园区买了一套商品房,为了儿子豆豆。豆豆已成年了,总该成家吧,儿子总不能像他们年轻时一样居无定所吧!那年,阿承倾其所有家当,咬咬牙,跺跺脚,买了一百二十平米的房子给儿子,儿子回苏州后在此屋结了婚,成了家。又过了一年,儿子把房子卖了,跟着老婆到湖南去了。这样,他们的财富转移了,转移到儿子的名下,儿子和媳妇带着他们大半辈子的心血走了。一套房子耗尽了阿承和小芳全部的心血。

      从茅草棚到高楼大厦,从金鸡湖的多层住宅到湖南乡间的别墅庭园,两代人在这砖瓦间苦苦的争扎。一生的勤俭,大半世的努力,最后的财富成果就实现在这钢筋水泥之上,福也?苦也?谁人也说不清,那就让后人评说吧!

(二十四)


      儿子是小芳唯一的儿子,李元的大名是爷爷取的,豆豆的爱称是奶奶叫的。哺乳期的豆豆,小芳就是一位提供丰富营养的奶妈,奶奶把大孙子的一切事情全部包了下来。奶奶的木板床,铺着豆豆的被褥,他自小就跟奶奶睡在一起,她说怕小芳晚上睡觉睡熟了压着他,小豆豆天天吵着要出门,推着小车,陪着孙儿的也是奶奶。小豆豆姗姗学步了,是奶奶牵着他,小豆豆呀呀学语了,是奶奶逗着他。幼童的小豆豆被爷爷奶奶一个宠字啊,人人看了都羡慕。这不是亲生的父母不愿带,也正好奶奶退休在家,而父亲仍在吴江的东太湖,小芳也忙于加工毛毯。
      这本来是件大好事,老人帮助儿子领小孩,儿子们可腾出时间争金钱。可是这豆豆可能是遗传了母亲的基因,有点另类,就是跟爷爷奶奶亲,也只听爷爷奶奶的话,而且豆豆自小就是个爱动的调皮蛋,在家里乱丢东西,乱塗墙壁,对小豆豆教育又不太耐心的妈妈,要么就大声的训斥,要么就屁股上打几记,换来的是儿子马上到奶奶去告状还要加上嚎啕大哭。小芳是既爱儿子又嫌烦,想想自己的婆婆确实比她带豆豆好,也就让他们宠着去吧。
      小豆豆在家里也是小皇帝,两位叔叔也宠着他,阿承的弟弟也是在爱胡闹的年龄,小豆豆也跟着他们,翻跟头,竖倒立,划虎跳,天天滚了一身泥巴。做妈妈的总要骂他几句,可奶奶总要表扬他,厉害,身体好,小豆豆是从不进医院的。
      小豆豆进了幼儿园,成了班里的调皮大王,老师经常来家里告状,奶奶这才感觉要宠坏了,这才联手小芳对豆豆严加教育,打屁股,关家里,这才让豆豆知道这调皮,奶奶也不帮他,豆豆也是个聪敏的小孩,这才稍微地乖巧一点,但还是玩的心思比学的心思要大。豆豆是调皮,主要是坐不住,喜欢”练身体”,但是他不会跟同学打架,也不会去惹祸。班里的老师说,小豆豆今后肯定是一个运动员。
      自从阿承他们分到了房子住到外边去了,豆豆还是跟着奶奶们住,就是在父母亲休息时才跟着父母玩一天。阿承和小芳在厂里实在是忙,难得接豆豆一天到家,也就是儿子要吃啥就跟他买啥,尽力的跟儿子亲近一点。
      豆豆上小学了,幼时的顽皮和好动让豆豆长得健壮如小牛,人也长得比其它的同龄人都高。语文,数学成绩一般般,但他的体育好得不得了,跑啊跳啊总是全班第一名。在他念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的体育老师找到奶奶家,他有位大学的同学在市体育局当教练,他希望在小学里选一批优秀的体育苗子进行培训,希望学生的家长支持他们的工作。


      80年代末,国家十分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各个门类都在实行基础苗子的培养,对儿童既学习文化知识又专业培训,而且所有的培训费和营养费都有国家供应。
      但爷爷奶奶心疼,体育训练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孙子要吃苦啊。而豆豆的父母亲坚决支持自己的儿子走竞技体育这条路,豆豆的先天条件好,老师们也看中这一点,加上这培训既不影响学习,又能增加技能,也许儿子能从体育这条路走出山呢。就这样,十岁的李元参加了苏州市的少儿柔道队,他学习和培训全归体育局培训部主管,豆豆开始了他十几年的专业柔道体育生涯。
      豆豆从学习半天,培训半天,晚上回家开始,慢慢地全部都在培训基地生活了,爷爷奶奶们也会忍不住地去基地看望他,也只能远远地隔着窗户看着豆豆在”抱,滚,摔,拉”着,听王教练说,李元很有前途,又肯吃苦,有前途的,听得几位长辈笑颜逐开。豆豆也确实喜欢这项运动,难得回家,还要告诉爷爷们,什么是”立技”,什么是”寝技”,还要跟老爸比划比划。豆豆在儿童时段,已获得了苏州市市儿童组比赛的冠军,并被挑选至江苏省柔道队并入选了国家队。
       李元的十几年的专业柔道体育生涯,改变了他的性格,也让他在柔道这个体育竞技上为省,为国争过光,他曾在省,国内的大型比赛中得过冠亚军,也在国际比赛中得过前三名,他负过伤,也失败过,但小芳坚毅的性格遗传给了他。他在外也从不会忘记爱他疼他的爷爷奶奶,偶尔回家探亲,也会带点礼品,给各位长辈和堂兄妹们。阿承、小芳尽管好像失去了儿子,但一直为豆豆从事这一事业而有所建树而高兴。
      李元在二十五岁退役国家柔道队,转业至苏州武警任武术教练员,但他已习惯于单身一人了,工作与吃住全在单位里了。
      他也要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这几天,小芳家的喜事一件又一件,儿子豆豆也算是功成名就回家了,又被安排在武警大队当教练员,又闻儿子找了对象,真是喜事连连。

 (二十五)


    亏得阿承手脚快,前几年搜尽了全部家当,总算在房价未大涨前在园区买了套商品房,也算对得起几十年未大操心的儿子了。最大的物质基础搞定了以后。”筑巢引凤“应该不成大问题。豆豆大部分遗传了小芳的基因,浓眉大眼,国字脸,又经运动员锤练过,身材魁武雄壮,虽不是“小鲜肉”,但不失为男仕气魄。武警教练员这个工作岗位也是人们崇尚的职业,他很快被朋友介绍,恋爱了。女朋友是正宗的姑苏女郎,婀娜多姿,含情脉脉。

    豆豆自小就出家门,成长的过程就在打打摔摔中长大,他生性又耿直,也不大会情意绵绵,才见面几次,便已堕入情网。小姑娘叫倩,长得如花似月的,也刚从大学毕业,在一外资企业打工。姑娘也涉世不深,经朋友介绍,见了豆豆,直观其品貌上乘,工作也好,两人迅速相恋,连双方父母都未见,就私定终身了。当阿承和小芳见到倩姑娘时,他俩已似恋爱多年的情侣了,难分难解了。于是阿承他俩又掏出多年的积蓄,装修房子,送礼品,备酒席,为儿子豆豆办了个讲得过去的婚宴。

    阿承在心里一直在想,儿子豆豆这么快就恋爱结婚,这感情基础没扎实,这前景有点悬乎吗?而小芳倒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先结婚后恋爱。而且豆豆己经快做父亲了,这事靠谱。倩姑娘是怀孕了这才迅速结了婚。不知是倩怀孕后的脾气变了还是本来就有的怪脾气,结婚后与豆豆的不和谐就开始了。嫌豆豆不会体贴人,嫌婆婆不会照顾她,嫌豆豆家里穷,嫌豆豆没情调。婚前一切都需要恋爱时互谅互解的不满竟在婚后闹个不停,阿承和小芳还在帮人打工挣钱,一有空赶紧往儿子家里跑,又是洗又是擦的,还要贴钱给媳妇,换来的还是媳妇不满意。

    豆豆确实没有生活经验,但他还是百般地护着倩,宠着倩,可是倩姑娘一点也不领情,大吵小吵,天天有事,最后竟然挺着大肚子回娘家了。而娘家也真有本领,也不劝着小两口和事,护着女儿,豆豆几次登门请罪也无功而返,还放出风,”谁知道有这种穷人家,女儿外孙我们养”的怪话。倩姑娘直到生了个大胖小子也不肯回家,豆豆登门再请也没用。小芳也多次劝倩倩更是遭到亲家的白眼,无奈之下,豆豆这一次浪漫的婚姻象儿戏一样的结束了。他的儿子,小芳的孙子也同婚姻的破灭而失去了。



    好在阿承阿Q精神宽慰了小芳,“孙子总是豆豆的,血液有豆豆的一半”。可是小芳伤心啊!这结婚欠的钱还未还清,这就象是做梦一样。豆豆到底是男子汉大丈夫,更是学柔道的,摔得起爬得起。他劝导爸爸妈妈:这件事过去了,我明白了,今后我会给你们争气的。

    豆豆自己又认识了一位女孩子,这是英雄救美的时候认识的。他是在打散了一群欺负一个女孩子的小流氓时认识的。女孩是湖南怀化市人,大学师范毕业后想闯一下世界才孤身一人来苏州打工的,她想边打工边认识一下天堂苏州,那天正好休息,在游盘门三景时,她漂亮的容貌引起几位小流氓的骚扰,豆豆正从奶奶家出来,也成就了豆豆英雄救美的壮举,他也认识了这湖南外来妹何丽颖。

    小何是湖南怀化农家人出身,家里也是独生女,原来她准备在苏州干一年后回家当老师的,偶遇豆豆后,感觉这苏州小伙人不错,想谈谈再说。小何文静大方,处事得体,在同豆豆相处近一年中,双方坦诚交往,相互体谅,阿承小芳也觉得这姑娘人不差,就可惜是外地人,但豆豆己是下定决心,非丽颖不娶了。而让阿承全家人想不到的是,在豆豆随着小何去湖南拜见丽颖的父母亲后,回苏州告诉爷爷他们,他决定要随丽颖去湖南怀化去安家,辞去在武警的职位,这让全家真的大吃一惊。

    小何在跟豆豆的恋爱时,他们之间有个约定,如丽颖考上湖南的教师职业,豆豆就随小何去湖南,反之,就在苏州定居。豆豆誓言一出,丽颖就备足功课,终于在老家考上了中学老师,于是豆豆去怀化,一拜见未来的岳父母,二考察一下他如果来湖南的生存条件如何。当豆豆得知湖南怀化像他这样的柔道高手,任教练,当保镖,办柔道班找也找不到,怀化的企业老总早就等待着象豆豆一样的高手,开出的佣金你想也想不到。豆豆和丽颖就这样结婚了,阿承全家知道劝也劝不住他。还是奶奶最爱大孙子,劝阿承把新房卖了给豆豆,让他在湖南发展。这叫做父母亲的怎么办呢?于是豆豆把园区的新房卖了,这房近十年赚了近二百万啊!豆豆带着钱,跟着媳妇去当湖南人了。阿承和小芳心里在滴血,儿子走了,阿承也六十四岁了,两位孤独的老人也只能相依为命了。不料,一年后,两位接到儿子的电话,叫他们速去怀化,丽颖为他们生了大胖孙子,闻其喜讯,两人只能辞去工作,为儿子孙子们去打工。


(二十六)

     小芳与阿承很少出远门,以前除了上班就是干活。这次去儿子家时,他俩还在单位打工,一个当保安,一个当清洁工,而且都在一个单位里边打工。阿承打趣的说过,他俩夫妻的连续工龄,也许是苏州最长了,小芳十二岁开始学种田,六十六岁还在当杂勤工,连续工龄54年,阿承十九岁插队下放,七十岁还在当保安队长,连续工领51年。这光辉的劳动历史,让他俩是自傲呢,还是有点悲哀。

    阿承自插队回城后,夫妇俩在同一厂里上班,后来搪瓷厂经济效益不行了,阿承凭着自己机修工的过硬本领,调到自行车零件厂去工作,一直干到到龄退休还被私人承包的老板留用了几年。后来厂里不做了,就去找工作,在一保险公司当保安,一直做到现在。

    小芳干的工作太多了,厂里下岗后,凭着自己能吃苦,身体又好的条件,当过家政,园林里的清洁工,小企业的管理者,她做得最多的还是一些粗活,最后还是跟着老公在保险公司当了杂勤工。两人在家闲不住,小芳一直讲,挣不到大钱,就挣点小钱吧。

    不求奢华富贵,但求简单平和的生活理念,让他们在生活质量不太高的环境下也过得逍遥自在,自得其乐。虽然两人挣的辛苦钱全部奉献给了儿子,他们认为不管给多少,他们已经用心了,全部奉献了,但是也不求儿孙回报,也不希望能听一句好听的话。这反正是祖上的传统,心安理得是最好的安慰剂。


       他们乘坐的高铁,过上海,穿杭州,越上饶,直达湖南湘西的交通枢纽怀化市。儿子的家离怀化市还有十公里的中方县郊区。怀化市是湖南省辖地级市,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怀化是个多民族的地方,侗、苗、瑶、土家等50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浓郁多彩的民族文化。怀化市交通便利,湖北,贵州,广西,重庆都在其周边,全市森林面积超过70%,物产丰富,是一个人类易居的地方。中方县位于怀化市中部,农林、矿产,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享有“茶叶之乡”,”水果之乡”,”药材之乡”,”中国南方最大葡萄沟”的美誉。豆豆的新家就建在丽颖家山坡下的自宅地里。

    豆豆开了新买的大众车从怀化车站接到了父母亲。从车站往东开,小芳一路上眼望四周,丘陵起伏,植被郁郁葱葱,马路边连绵不断的葡萄架和茶树林覆盖了整个山坡,新鲜的空气让人的呼吸感到有点甜味。

    豆豆在园区的房子卖了近二百万,在苏州也感觉不到什么。可是在怀化的中方,那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中方县刚刚在2018年才脱了贫。

    车至山脚下, 丽颖一家人都在门口迎接着两位”打工者”的到来。阿承和小芳看到豆豆的新建别墅惊呆了:一幢平实而精致,显得自然,轻松,休闲,质朴,具有乡村风情的大别墅矗立在绿树围绕的山坡上,豆豆还别出心裁的在宽阔的庭院里挖了一个游泳池。丽颖告诉阿承,整个房子的费用没有超过50万。

    豆豆的大胖儿子出生才几天,正静候着爷爷奶奶给他取名呢!



       豆豆的岳父岳母是本地的种植能手,他们现在住在一起。带领小宝宝本来外公外婆也可以,可是豆豆一定要让父母来,一可以”苏式喂养”,二也让父母亲顺道看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也算是做儿子的一点孝心吧。

       阿承也象李爸一样,给了大孙子一个大名:李翮相,翮与丽颖的“何姓”与同音,代表着湖南和相好的意思,而小芳给大孙子取了个”小葡萄”的爱称,豆豆和丽颖欣然接受。

       媳妇丽颖在怀化的一所中学当老师,而豆豆不愿意高薪在怀化的企业老板家当保镖,也受聘在怀化体校继续当他的柔道教练员,他也不希望荒芜了自己的技能,尽力的为国家挑选一批好的苗子。

       阿承夫妇俩在儿子豆豆家,一边带领着自己的孙子,享受了这难得的天伦之乐,一面在儿子和媳妇的陪同下,游遍了怀化周边的山川河流,什么”荊坪古村“,“康龙自然保护区”,”五龙溪国家水利风景区”,游了个遍,小芳特喜欢怀化的各个古镇,高椅,黔阳,洪江的古镇一点也不比同里,甪直差,她最喜爱的是中方的山泉水,清澈凉快,喝起来真是有的甜。

      他俩在怀化豆豆家一直住了三年半,直到小葡萄上了幼儿园才回到苏州自己的家。临走前,在暑假里,豆豆夫妻俩专程陪他们去贵州游玩了十天,夫妻俩真的感到了儿女血脉情感的温暖。最让小芳温暖的是,丽颖一定要给他们二十万的养老钱,并说这钱本来就是你们的,她的对二老的尊重让阿承夫妇感到万分的亲热。

      阿承和小芳一回苏州,第一件事就去找工作,原来做过的保险公司再次招收了他们,阿承当了保安队长,小芳继续当勤杂工。小芳唯一每星期最舒服的就是在星期天休息的时候,跟苏州的小姐妹一起打麻将。这是她最开心的娱乐活动。



(二十七,大结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猪年的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换入新居的小芳将迎来李家的亲友大团聚,儿子豆豆全家也会来苏州过年。作为李家的大儿子,今年搬入新居当然要作东了,他们决定不去饭店订餐,就要在家闹管他有二十位亲属,在家搞个“疯狂的家宴”。

      让人遗憾的是,李爸李妈在前几年高龄分别离世,留下了三弟兄一妹妹,现在枝盛叶茂,每家五口人全聚集在阿承家。两只圆台是借的,椅、碗、盒各种家当阿承早就准备妥当,小芳节前釆购各种食材,备菜忙得不亦乐乎,他俩就要忙,就要图个热闹,就要在自己的新家庆贺李家的大团聚。

      除夕这一天,阿承家里的笑声从没断过,敬酒了,干杯了,唱啊,跳啊,儿孙辈们唱歌跳舞,老兄妹们酒醇未尽。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零点钟声敲响了,弟兄们还在,他们就等这一刻:“举杯祝福大哥李承军七十高龄,大哥大嫂健康长寿”,满屋的小辈们都举着杯,同声祝福着爷爷、奶奶,把各种不同的语调都奉献给了两位老人,这衷心的祝福让小芳十分激动,他俩眼里闪着泪花,手拿着红包,把祝福的红包一个个送到孙儿们的手上。小芳是无限的感叹,一位昔日的农家乡姑,几十年来,慢慢融入姑苏城里人的文化。至今,小辈们尊重她,乡邻朋友们赞美她,这位姑苏大嫂已是李家最和顺的长辈。小芳偷偷地用纸巾擦干了自己激动的泪水。

      初三,小芳阿承要去故土重游,去东太湖,走直巷村。他们乘地铁转公交,从同里乘至金家坝的公交车半路就到直巷村,村里已无小芳的直系亲人了。姐姐大芳跟儿子生活在镇上,弟弟当年因为穷,早就去了别的村做上门女婿去了。当年的小破屋已翻建了三间平屋,出租给了打工者住。湾湾河边的高楼大厦林立着,小芳家的平屋显得是那么的寒酸。冬季的直巷河道已被污染发黑,河水再也没有当年的清爽透澈。河道边乱建乱搭的破棚到处都是,跟富丽堂皇的私人住宅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阿承感叹地说,现在的直巷村还没有达到文明村庄的标准。


      昔日的小姐妹们看到小芳的到来,纷纷请茶让坐,小芳一口的吴语苏腔一下子换成金家坝土语,讲话时竟然会不时地夹着苏腔,四十余年的城市生活已复制了她成一位姑苏城里的女士。小芳惊讶地看到,翠花、玉英自己的住宿大都住在昔日的老屋里,高大新建的别墅都是子女的,连八十三岁的老队长也是龟宿在旧时的平屋里,而他的儿孙们都住着各式的小洋房。

      直巷有点富了,而姐妹们都老了,而且老的有点太快了。小芳不喜欢直巷现在的乡间田园生活,如今的直巷,田也没有了,四处都是工厂,人们都靠打工维生。当年的伙伴们也就拿点田亩补贴和极少的养老保险,上半世的劳动结果也跟小芳一样,贡献给了子女们,但余下的晚年生活似乎有些寒酸和单调,小芳感觉她比当年的小姐妹们幸福多了。

      离开了直巷村,小芳更有一种幸运感。当年她逃出了直巷村,离开了家乡,独自一人转战太湖农场。她的无奈,她的困惑,她的前半生是苦中有乐,可她的后辈子肯定是其乐无比。

      老夫妻俩特地从原部队农场的大堤往南走,堤边高大的香椿树更粗壮了,大堤已成了林荫大道。昔日的农垦旧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营房、草棚、魚池、田埂已成了旧日的记忆,那芦苇丛边的青春嬉闹的声音成了成群飞鸟的吱吱喳喳声,那让人心醉的大堤情路被桥梁、廊亭、木栈道所替代,那万亩湖田恢复了千倾湖水。昔日的让她难以忘怀的东太湖农场已成了供人游乐的生态旅游区了。

      小芳看到那亭亭玉立的少女们在大樟树下阅览手机,她仿佛看到了年轻的她在柳树下绣花打绒线的情景,她看到了对对情侣相依相拥地漫步在桔红色的塑胶跑道上,她仿佛又看到了她和阿承若即若离在大堤的土路上散步,一切都过去了,那还是50几年前的事,往日的青春浪漫己成为抺不掉的记忆。东太湖已成了人们的度假区,东太湖农场也只能从历史记载的文件中看到。

      小芳再一次与阿承手牵手,情投意合的走在了一起,他们享受着东太湖西北吹紧的寒风,他俩远眺着西边青黛色的丛山,望着西沉的夕阳正穿越温暖的血红色的彩云,两位老人情不自禁的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游览的人们看呆了,这对老夫妇怎么了?还如此的情投意合!还如此的浪漫。他们怎能明白,这东太湖之畔,这东太湖之恋,是他们心目中永远的圣地,是他们最值得相拥相抱的怀念之地!

  

(全篇完)

(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注:本文原载于“苏州知青”公众号,题目为编者所加。


【作者简介】钟  鸣,男,1951年生,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人,1967届初中毕业。1968年插队至吴江县金家坝镇,1976年1月回城,分配于金家坝供销社工作。工作历任营业员,商店经理,基层社主任,公司经理,市总社科长至退休。


荐读:
钟鸣:《小 芳》(上)
钟鸣:《小 芳》(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开心豆豆,逗人开心
父子 | 黄卫锋
夫人怀孕了。
最年輕奶奶 兒媳系昔日同窗
小狗豆豆
我62岁,给儿子带娃5年,出钱又出力,无意中听见孙子喊我“绰号”,儿媳乐不可支,我瞬间心寒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