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安接班人拍三角恋,一出手就是高级的“性与爱”

本文作者是时光编辑部的@菲林
迷失光影,找一个虚幻的可能。

很久没看到像样的青春片了。

不是不喜欢这个类型,而是因为太多青春片,爱用“堕胎”“劈腿”“打架”的套路,

给原本属于校园的“情窦初开”,撒上了一层“狗血”。

难道我们的青春,只能是这样?

有一部新片,决定大声喊:“不”!

它叫《真心半解》。


看起来,其貌不扬。

但这部片,来头不小。

导演是有“李安继承人”之称的伍思薇,16年前,她凭一部《面子》,让人刮目相看

《面子》剧照

《面子》讲一位母亲,因为女儿的性取向,从不知所措到解开心结的过程。

手法十分细腻,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佳les片。


16年后,她在《真心半解》中,再度加入了同性元素,描述了一个校园三角恋的故事。

与以往的校园爱情片不同的是,

《真心半解》做到了温和中不乏力道,真实呈现了青少年“情窦初开”的不同面向。

5月上线网飞,截至目前,烂番茄好评96%,国内5万人打分8.0。


以下有剧透!
寻找另一半

影片剧情并不复杂,主要讲一段三角恋和女同暗恋的故事。

女主角艾莉·楚,是一名华裔移民。


父亲博士毕业,但工作一直不咋地,日子过得紧巴巴。

刚上高中的艾莉,爱读书、智商高,是个文艺女青年。

为了补贴家用,她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代写论文”的副业。


一天,艾莉骑着小车回家时,遇到了一个男同学保罗。

对方二话不说,把她拦下。

本以为有惊悚的事,要发生。

结果,看起来身材魁梧的保罗,竟然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封情书。

他希望借艾莉的好文笔,帮自己追到女神—爱斯特。


影片前1/3,都在讲艾莉如何写信、发短信,来帮保罗追女神。

当故事进展到1/2时,转折出现,三人关系走向变得复杂。

艾莉虽然没啥恋爱经验,但博览众书,脑子里有一套“孙子兵法”,懂得见招拆招。

渐渐地,她发现自己与爱斯特,有许多相同之处。

看过的书,相同。喜欢的电影,也相同。

艾莉心中那些别人不能理解的梗,在爱斯特这儿都能得到回应。

她喜欢、享受,这种高手交锋的暧昧感。


表面上,艾莉是帮保罗追女神。

实际上,艾莉才是对爱斯特充满爱慕之情的那个。

与此同时,“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保罗,也发觉自己貌似更喜欢艾莉。

“他爱她,她爱她的故事”,开始上演。

你可能会说,这剧情走向有点俗套。

但《真心半解》的重点,并不是关注“三角恋”有多狗血,而是关注“三角恋”对个体的影响。

即,这段恋爱经历中,让你学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这段“三角恋”发生。

艾莉,可能一直无法正视,自己喜欢女生的事实。

“三角恋”把她从自我逃避的中拎出来,更全面的看清自己,勇敢迈出下一步。

到底该隐瞒真实的自己?还是勇敢说出来?


在这段“三角恋”中,保罗第一次直视自己的“迎合性人格”。

看着艾莉与女神聊得火热,可他却对二人的话题,茫然不解。

就算出门约会,也要靠艾莉的帮助,才能跟女神继续交谈。

难道爱情,真的能靠情圣助攻,开花结果吗?

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强扭的瓜不甜。


艾斯特,也在这段“三角恋”中,重新审视了自己。

一直以来,她都活在“女神”的框架里。

要穿得漂亮、要跟最帅的富二代处对象、要跟所有人搞好关系。

她努力维持完美人设,实在太累了。

艾莉和保罗的出现,让她开始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说实话,这个三角恋的故事,并不圆满。

或者说,导演本就无意拍“合家欢”的剧情。

她希望《真心半解》能给人们勇气,

看完之后,能勇于正视自己、发现自己、接纳自己的勇气。

文艺气息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剧情,没有“堕胎”青春片刺激。

试问,谁的高中是天天在“劈腿”“堕胎”的狗血剧情中度过?

那些我们在校园中读过的书、讨论过的作家、看过的电影,难道就不值一提?

导演伍思薇,这次要唱唱反调。


影片从文学作品、哲学理念、经典电影中,拆解了不同的理念。

向人们展现了,高中生活的精神世界,也可以丰富多彩。

以及,文艺女青年聊起天来,是多么有意思。

影片开头,就引用了柏拉图《会饮篇》对伴侣的解释:

人类曾经有四条胳膊、四条腿、两张脸。
那时的我们很幸福,我们是完整的。
因为太完整了,神害怕我们的完整性会妨碍对神的崇拜,所以把我们分成了两半。
让分开的两个自己,在地球上痛苦游荡,无休止的渴望着。

《真心半解》的三角恋,就是在诠释这个理念。

艾莉找到艾斯特,就是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在艾莉代替保罗,给艾斯特写的第一份信中。

这位文艺女青年,摘取了电影《柏林苍穹下》的经典台词:

我渴望爱意激起我心底的涟漪,那会让我意乱情迷,良久体验不到快乐,渴望被爱,渴望去爱。

虽然,这处引用被艾斯特一眼识破。

但不得不说,这确实为“三角恋”添了几丝文艺气息。


片中,多次提到了法国哲学家萨特的戏剧《间隔》中,“他人即地狱”的观点。

《间隔》讲的是三个亡灵,在地狱密室中,想要获得别人认可,却又隐瞒原罪的故事。

导演借这个说法,来隐喻影片中,三人的矛盾处境。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警示。

警示主角,如果陷入《间隔》般互相折磨的困境,一直互相隐瞒,那么结局走向,只能是步入地狱。

好在《真心半解》的三位主角,最终明白了这个道理。


好感的不同面相

《真心半解》还揭露了一个现象。

即,在懵懵懂懂的年纪,经常会把“有好感”跟“爱情”混淆。

这也是影片中,三角恋的起因。

《真心半解》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真实呈现了,青少年对“有好感”这件事的不同面向。


“好感”的来源,可能是单纯的外在吸引,也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件事,它本身就存在许多变数和不稳定性。

比如,艾莉问保罗,为什么喜欢艾斯特。

保罗的回答是:“漂亮、聪明,闻起来像是刚磨出来的面粉。”


而艾莉的回答,却呈现出另外一个面相。

喜欢她看书时卷起头发的样子,喜欢她完美的人设。
你知道吗?她至少有5种不同的声音,你可以生活在她思想的海洋里。


保罗,喜欢艾斯特完美的五官,眉梢的性感、说话的聪明劲。

艾莉,喜欢每一次与艾斯特交流时,思想碰撞的化学反应。

艾斯特,对于保罗和艾莉来说,都是完美版的存在。

但这种完美,却是失焦的。

正如,影片海报的设计——艾斯特是模糊的。


在这场三角恋中,

艾莉和保罗,对艾斯特都是“真心半解”。

这也点出了,片名的含义。

从这个程度上,《真心半解》超出了很多青春片探讨的范畴。

相比那些,铆足了劲让主角们“一眼定情”“堕胎自杀”的同类型电影。

《真心半解》一门心思,去捉摸那些容易被忽视,却又真实涌动的情感。

就像导演伍思薇说的那样:

《真心半解》的重点,不是最终谁跟谁走在一起,而是关于三个人分开前在此刻相遇,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一部分,去成为自己注定要成为的人。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etflix爆款青春爱情电影,怎么没人看呢?
青春不残酷物语
豆瓣8.1,上半年最佳电影非它莫属!
只有一个吻,却是今年的第一青春片
真心半解|一场残酷却温暖的“青春物语”
真心半解.2020(爱情/同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