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成果】“非线性”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2019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充分发挥我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各校各教育工作者主动学习借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校活力,深挖教育潜力,助推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启动了“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供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我们特开辟专栏 “教学成果奖推广”,与您共享更多优秀教学成果资源。

本期为您推送专栏中第四篇文章——《“非线性”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该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成果概要

十年来,“非线性”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一)提炼了小学数学“非线性”教学策略。

(二)构建了小学数学学科“非线性”教学范式。

我们把开放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适当预习,以学生“预习新课后获得的认识和困惑”作为每节课的教学起点,围绕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开展立体互动的教学称为“非线性”教学。我们构建了“非线性”理念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 构建了多种可推广的“非线性”课堂模型

2. 提炼了“非线性”课堂的立体交互模式   

3.课堂模型举例:小学数学“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4.课堂模型的“非线性”特征分析

(三)构建了通过区域教研创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的发展模式

十年来,我们坚持在“非线性”理念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破解学校“发展乏力”的困局、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形成了通过区域教研创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的发展模式。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2008年,主持人在对全市小学教学视导和专题调研过程中,发现小学数学课堂中“照搬教材、教学设计呆板、教学过程僵化、学生被动学习”的倾向较为严重。

我们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突破口,用课堂“立体互动”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标理念,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深入、学得灵活,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探索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2月)

(1)深入调研,发现了“课堂热闹、教学低效、学生被动地学习”等突出问题。

(2)锚定问题,从系统哲学中的“非线性”理论得到灵感,提出从改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入手,探寻祛除被动学习顽疾良方的研究目标。

2.形成阶段(2009年3月-2011年7月)

(1)学习“非线性”理论,提炼“非线性”教学策略,初步构建了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小学数学‘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基本框架。

(2)申报省级课题,规范研究过程,遴选10所子课题学校,对模式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进行实践论证。

(3)加强总结,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3. 深化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1)将实验学校扩充到23所,在更大范围内检验本模式的普适性。

(2)分析研究案例,访谈了实验班师生,不断消除本模式的局限性。

(3)主持人在全省小学数学教研员课标培训会上对本模式进行专题推介,研究成果在《小学数学教育》杂志公开发表。

4. 推广应用阶段(2013年9月-至今)

(1)加强在市内推广。本模式在佛山市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会上面向全市小学推广。2016年3月,由南海区南师附小牵头成立了“非线性”教学研究联盟。在“非线性”理念的大旗下,禅城区环湖小学的“学本课堂”、顺德区东平小学的“问题导学”等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了以区域教研创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的发展模式。

(2)不断加强对外交流。通过全省赛课和应邀到珠海、惠州、河源、肇庆等多个地市送课、讲学,“非线性”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南海区南师附小通过接待省级跟岗培训,将“非线性”教学研究的火种播向全省。

(3)在全国平台交流和推广。多年来,“非线性”教学频频在全国小学数学赛课、学术年会、京苏粤浙高端研修班上亮相,向与会专家、同行们推介本模式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吸引了江苏高邮市灯湖小学等10多所省外学校参加实验。本项目研究还经常与港澳地区小学数学同行分享交流和互鉴。

三、成果创新点

十年来,“非线性”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经过多轮实证研究和滚动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创新成效不断凸显。

(一)破解传统教学“育分不育人”的弊端,更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开展“非线性”教学,能很好地让“核心素养”进入课堂,从而让每个学生从基本的学习思考走向高阶思维,从学会“双基”走向素养,让每个学生从追求“学科知识”走向“成人”,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成为“阳光自信、主动进取、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从而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二)破解课堂教学“齐步走”的束缚,更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原则。

“非线性”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先学。学生在课堂上不再“等、靠、要”,而是走在教师的前面去。老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一讲到底的“走教案”,而是充分利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立体互动,变“齐步走”为“异步学”,将学生“跟随式”的被动学习方式切换为“掘进式”的主动学习模式,在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破解学生“被动学”的顽疾,更有效地促进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新与实践转型。

“非线性”教学倡导常态化开展“基于独立思考,始于独立思考,并最终促进独立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对传统教学实施“非线性”改造,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推动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新与实践转型。

四、成果应用及效果

自主持人于2010年提出“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后,在随后进行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应用的8年中,通过“非线性”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创新活动,形成了通过区域教研创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的发展模式。

一是构建了“点面结合、点上突破”的学校发展支持模式。

由六所村办小学合并而成的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率先在数学科引进本模式进行教改实验。经过两年的实验,全校的数学成绩就在期末质量检测中实现了从“只有一个班超街道平均分”到“只有一个班低于街道平均分”的重大跨越,一跃成为禅城区教育的“明珠”。

南师附小敏锐地抓住“非线性”教学改革的契机,在短短的两三年内,高质量地完成子课题《小学数学“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运作机制的实践研究》研究任务,并成功入选“影响南海的十大教学模式”,一大批研究成果发表或获奖,成功突破学校发展“瓶颈”,成为佛山市传统名校再出彩的典型。

二是形成了“课题引领、搭建平台”推动教师发展的助跑模式。

通过参加“非线性”教学研究,杨翠、陈少兴、潘绮萍等先后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杨翠、郑泳濠等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孙明洁、陈小杏、杨友欢等一大批教学新秀在“非线性”教学实验中成长为业务骨干和市、区名师。王宏伟、魏广生等12位老师执教的“非线性”教学课例、说课和教学设计等荣获全国一等奖。20多篇“非线性”教研论文公开发表。刘映荷等4位实验老师被评为省南粤优秀教师。

三是形成了“区域联动、彼此成就”的区域教研创新模式。

南海区狮山镇、三水区西南街道分别于2012和2014年先后参加了以“非线性”教改实验为核心的“镇域教研创新”项目研究。他们一方面通过定期开展有效的网络教研,以“非线性”教学策略指导“改课”;另一方面,他们基于“非线性”理念开展小学数学与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融合,镇域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环境得到了整体提高。

十年来,从小学数学“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到“非线性”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和持续的滚动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得到了老师和学校的认可。“非线性”教学理念和教学范式得到广泛传播,使用范围从小学数学辐射到小学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从小学辐射到中学,从佛山市内辐射到市外、省外。

主持人:钱运涛(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合作者:魏广生(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实践研究
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阜南县第六初级中学开展“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成果验收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