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咸鱼翻身”的京东方, 不是京东

有人说它是“中国工业崛起的代表”,也有人说它是“国家的蛀虫”,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他早就不声不响地做到了无数个世界第一,围绕在他头上有太多的争议和光环了。

近日,有消息称,苹果将在下一代iPhone产品上引入全新的OLED屏幕供应商,而此家供应商就是来自于国内的京东方(BOE)。

8月24日,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在接受采访时,并未对此事做出回应,但他表示,今年是折叠产品元年,明年会是折叠屏的一个小爆发,未来的两三年内折叠产品将会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从年年亏损,到开始盈利,再到如今的香饽饽,京东方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

破釜沉舟的改革路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也称744厂),一度是中国最大最强的电子元器件厂,也是中国“一五”时期的重点工程,在计划经济时代,这家万人大厂的辉煌自不必多言。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代,全球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电子管技术被半导体技术逐步替代,这让主做电子管的744厂市场份额迅速萎缩,工厂连续亏损,濒临破产。

744厂当时惨到了什么程度?1986年至1992年连续7年亏损,每年亏损高达几千万元。由于经营困难,职工的医药费没处报销,老职工甚至去傍晚的菜市场捡剩白菜度日。

为摆脱窘境,被突击任命为厂长的王东升决定破釜沉舟,进行改制。他先是和2600多名职工们凑了650万元创业基金,接着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银行同意债务转股权。

终于,1993年4月,由银行“债转股”、员工凑钱入股,加上其他一些小股东,一个混合所有制的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王东升任董事长兼总裁。

在解决了体制问题后,京东方开始了二次创业之旅。

国企的制度,一方面意味着效率往往不如民企;但国企的身份,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更容易拿到政策。

京东方成立之后,凭借着国企的背景,与日本松下合资开办了北京松下彩管厂,生产彩色显像管(CRT),并形成了为CRT配套的精密电子零件和材料相关产品。

90年代初国内彩色电视市场刚刚起步,CRT产业红红火火,京东方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甩掉了连续七年亏损的帽子。

CRT虽然帮助京东方渡过了创业期,但是液晶面板(TFT-LCD)此时已经在日本和韩国已经基本形成产业化,王东升意识到了技术替代的危机,于是义无反顾地开始寻找新的技术。

那时,新型显示技术主要有TFT-LCD(液晶显示技术)、PDP(等离子技术)、FED(场致发射显示器技术)三种技术,为确定用哪一种新技术,京东方经历了4年漫长的求索。终于在1998年,京东方确定了液晶显示技术作为以后的战略抉择。

1997年6月,BOE(京东方)在中国深圳交易所成功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股票名称与交易代码为京东方B(200725),成为北京市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2001年1月,BOE(京东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增发A股,股票名称与交易代码为京东方A(000725)。同年8月,根据全球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命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折的液晶显示路

但是,京东方在液晶显示技术之路上也是走的曲曲折折。

当时的液晶显示技术已经发展了30年,日本、韩国、台湾是其中的领先者,为了弥补与海外企业的技术差距,京东方曾经想到过合资,甚至几乎都差一点与一家日本企业签订了合资合同,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王东升在谈到放弃合资的时候说:“因为无论是京东方自己的合资经验,还是他人的合资实践,都证明合资是合不来技术的,也合不来中国的工业化。我们从1987年与松下合资办彩管厂,但直到20年后,北京松下都要退出历史舞台,我们都没能掌握彩色显像管最核心的技术。”

王东升之所以说这句话,实在是因为有着切肤之痛。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轿车、彩电、集成电路等产业当中,广泛采用了“以市场换技术”、“合资”的政策,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几乎全部失败,这些行业没有一个能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自然也就没能形成自主的技术能力。

既然合资换不来最核心的技术,那么只有收购这条路可走了。

在苦等多时之后,机会终于到来。韩国现代集团因为过度扩张导致负债累累,为了还债,现代决定出售旗下液晶业务。

京东方抓住这一机会,经过艰苦谈判,终于在2003年1月用3.8亿美元并购了韩国现代的液晶业务,把TFT-LCD3.5代生产线连人带技术“一锅端”。

紧接着,京东方开始在国内扎根,于2003年9月投资103亿元,在北京自主建设5代线。

一年多之后的2005年1月,5代线所生产的17英寸液晶屏首次出货,结束了中国的“无屏时代”。

始料不及的种种困境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种种困境却接踵而至:

国外液晶巨头的降价让京东方备受打压,2008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让液晶市场的需求极度低迷。

内外交困之下,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京东方由盈转亏,承受巨大压力。

巨额的亏损之后,京东方不仅没有收缩战线,反而逆势而行加大了产能扩张。

2008年,京东方斥资34亿元在成都开建4.5代线;2009年京东方分别投资175亿元、280亿,建设合肥6代线和北京亦庄8.5代线。

巨额投资带来的财务成本,以及新建生产线的产能爬坡成本,让京东方再次陷入到连续巨亏之中。

亏损之后逆势扩张,这种常人看起来“找死”的行为,其实是京东方在给自己“续命”。

液晶产业不同于其他传统产业,其更新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王东升曾经说过,若想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每36个月必须提升一倍以上。

所以在这样一个“不扩张就灭亡”的产业当中,只有生产规模足够大,技术研发的投资足够多,才有可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在经历了2010年20亿的巨亏和2011年1季度6.75亿的亏损之后,京东方新上马的生产线开始兑现利润。

2012年,京东方实现净利润2.85亿;2013年,京东方净利润暴增800%达到23.5亿。

“咸鱼翻身”的京东方

2013年以前,京东方是标准的垃圾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非常低,净利润经常亏损,现金流状况很差,公司业务看不到希望。

当时关注过京东方的投资者都有个印象:京东方扭亏为盈基本都靠政府补贴、巨额退税,以及贷款贴息。亏损就算了,烧起钱来根本不眨眼,以至于投资者愤怒的质问:为啥越亏损越投资,越投资越亏损,陷入恶性循环?

2013年以前,京东方的标签就是:千万投资者唾弃的无节操垃圾股。

2013年,面板需求回暖,公司满产满销,产品销量和售价均有所回升,业绩才勉强能看。但是,许多投资者仍然觉得,这只是暂时的,这家公司依然没有什么前途。

直到2017年,投资者才觉得,它可能再也不是以前的京东方了。

2017年三季度,京东方营收已经超过去年整年,达到694.08亿,同比增长51.41%;净利润67.94亿,同比增长43倍!以前都是徘徊在亏损边缘,业绩突然飙升,着实给投资者很大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重视研发投入

从千万人唾弃,到人见人爱,京东方屌丝逆袭成高富帅,究竟做了哪些事呢?

这些年,京东方只做了一件事:研发。

无论业绩是盈利还是亏损,无论经营性现金流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京东方都能顶住压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2007年,京东方的研发人员324人,2016年底就超过了3248人,十年十倍,京东方对研发的投入不是一般的大。2011年,京东方研发支出11.4亿,2016年底研发支出增长至41.39亿,占营收的比重超过7%。即便在业绩最差的那几年,京东方仍然继续增加研发投入,累计投入超过30多亿。

研发周期长,风险大,京东方的专利技术数量在2012年才显示出来,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2016年,京东方申请专利数量达7570件,授权专利超过3000件,累计可使用专利超50000件,在汤森路透《全球创新报告》“半导体类企业创新力”中京东方排名全球第二。

从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看,京东方是制造业领域的一家巨无霸,绝对不是那种只说不练的企业。在研发和专利增多的同时,公司的先进生产线等资本开支也相应增多。

研发技术结合深厚的制造业底子,京东方多年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打造出一块属于未来的产品。

2017年10月26日,京东方宣布,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量产,还在现场向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努比亚等客户交付了首批柔性显示产品。

憋了这么多年,京东方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使劲吹了。

如今的BOE(京东方)已经转型成为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零售、艺术、金融、医疗、交通、政务、教育、办公、家居、能源等诸多领域,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定制化需求,让人们体验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美好生活。

“后王东升”时代

作为全球显示领域的领头羊,京东方在6月28日召开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王东升将担任京东方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席,陈炎顺接替创始人王东升出任新一届董事长。

此前王东升认为,京东方经营领导团队代际交替“时机已成熟”,面对提问,王东升说:“对于世界优秀企业来说,基业长存的必备因素有三点:一是战略清晰,专心专注;二是技术独立,产品独到,持续创新;三是制度文化建设,促进自我纠错和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建设,我认为京东方已经把这三点融入到企业发展中,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时机已经成熟了。”

从1993年创立起,王东升掌舵京东方26年,京东方的市值超过千亿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京东方液晶显示屏总出货量和五大细分应用领域(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显示屏出货量双双占据全球第一。三星、华为、小米、OPPO等国内外众多品牌的显示屏,就是出自京东方。面对折叠屏手机的风口,京东方在柔性OLED显示领域也早有布局。

面对半导体显示产业供求关系,以及价格周期带来的利润波动风险,京东方坚持技术创新,并提出了物联网转型战略,将自身定义为一家物联网公司,明确了三大转型发展方向:端口器件、智慧物联、智慧医工。

“未来引领技术发展还是‘芯、屏、气/器、和’,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要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之前做一些能够掌握主动权的事,抓住生态链的核心。在显示领域我们已经领先世界了,但是我们还可以为世界贡献更多。”王东升说。

随着5G牌照正式发放,京东方将迎来发展机遇。京东方此前提出“8425战略”,陈炎顺解释说,“8425战略”指的是推广8K、普及4K、替代2K、用好5G。“未来在超高清显示领域,我们会在大尺寸、60Hz/120Hz等高端产品方面持续发力,这是5G给我们带来的直接机会。目前我们的8K产品已经开始销售,4K产品的销量也大幅增加。”陈炎顺说,“当然,显示产品往往是技术先行,未来随着通信技术、内容制作等方面逐步完善后,我相信两年的时间,8K应用会推广起来。”

对于下一阶段的目标,陈炎顺说,京东方瞄准了千亿美元级别规模。“下一个10年到15年的目标,就是要把京东方从10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冲到千亿美金级的规模。当然对于我们这种技术型企业来讲,技术独立、产品独特、坚持不懈地创新,这是最重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液晶行业要讲合作
这个中国人把一个破产公司做成了2000亿巨无霸,又把苹果三星逼上绝路……
【京东方】这家工厂亏了24年,一夜逆袭,成为全球第三
被骂“烧钱王”,负债千万,巨亏20年,终成世界第一!半年净赚45亿……
王东升
京东方:执着创新实现技术反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