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轮复习教案(2):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
熟知八大设误方式、六大命题手段——细处保分
考生因不了解命题者设置选项所运用的命题手段及不能准确锁定选项陷阱,往往导致答案“不准确”。因此下面我们就从设置错误选项的八大干扰类型及设置这些错误选项时所运用的六大手段来复习,以便考生在答案的“准确”上有所突破。
一、八大设误方式
偷换概念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这六种设误方式在一轮复习中已进行了详细讲解,此处不再赘述
无中生有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
张冠李戴
把甲的观点、发现、发明等说成乙的观点、发现、发明等
以偏概全
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
混淆时态
命题者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
指代有误
选项句对文中的“指代内容”在类别、程度或范围上有误
倒置
(推)
失当
揭秘
玄机
①倒置失当:将原文中的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不合逻辑。如:人是两足动物。正确。若改为:两足动物就是人。错误
②倒推失当:一个道理,正推成立,反推未必成立。如:“成功一定来自努力”成立,“努力就一定成功”则未必成立
这两种是近年来高考命题采用的新的设误方式,综合性强,迷惑性大,失分率高,为此在二轮复习中,有必要对这两种设误方式重点突破
辨别
技巧
注意比较选项中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的位置
①注意倒置或倒推后有时成立,有时不成立,要仔细辨别
②注意比较是否有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的情况,看倒置后是否合逻辑
误划
类别
揭秘
玄机
把本属于同一类的拆开,说成两类或几类;或把本不属于同一类的合并成一类
辨别
技巧
这种方式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修饰语位置,因为这一位置在阅读时往往不被注意。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类的××怎样怎样”时,注意有无这种情况
二、六大命题手段
删 减
删减句子中的定语或状语等修饰成分可能使语义发生改变,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添 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使原文内容发生改变
调 换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
改 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使原文意思发生变化,从而形成错误选项
遗 漏
看似保留了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拼 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胡拼乱凑,使信息随意组合,形成错误选项
掌握了选项设置的陷阱及命题手段,就能找到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向。请把下面各题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看是否符合内容,并判断其命题陷阱。
1.(2016·高考全国卷丙T1-C)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文本信息]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设误方式:混淆是非
判断理由:“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错误。“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的表述,表明王国维并非讲不会疑古,而是讲疑古过分。
2.(2014·高考安徽卷T1-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文本信息] 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设误方式:偷换概念
判断理由:原文是“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选项将“工业社会”改成了“艺术生产”,偷换概念。
3.(2015·高考四川卷T6-D)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
[文本信息] 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设误方式:无中生有
判断理由:“最高成就”没有依据,而且文中说“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已不是单单只代表古文经学了。
4.(2015·高考安徽卷T1-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文本信息]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设误方式:以偏概全
判断理由:对中国经典范围的认定,不仅包括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还应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文字学著作等。
5.(2015·高考湖北卷T8-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文本信息]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设误方式:强加因果
判断理由:“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不能得出“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的结论。且原文中说“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的应该是“一”。
6.(2012·高考山东卷T6-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文本信息]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设误方式:混淆时态
判断理由:选项A删去了原文中的“极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
7.(2015·高考天津卷T6-B)“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文本信息] “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建构的整体,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等。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其他那些社会事实或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
设误方式:张冠李戴
判断理由:根据原文中“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发挥的同样的作用”一句可知,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同等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并非“自然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设错点归纳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务必读懂命题者常用的九种设错方式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
2013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与技巧解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错误类型分析
最后冲刺:各科选择题实战技巧之语文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